“小桥流水人家”,为何如此有意境?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出自元代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思

一一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黄昏到来,一群乌鸦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凄厉地鸣叫。流水在小桥下哗哗流淌。小桥边上的人家炊烟袅袅升起。黄沙古道上,一匹瘦马,迎着西风在艰难前行。夕阳西下,在这凄凉的的夜里,只有那孤独流浪的行旅人出现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作者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景情交融,描绘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意境。给读者眼前展示了一幅浪在外游子迹天涯,行走在黄昏深秋时的那种孤单无依无靠的处境,以及对家乡深深思念的心情。

图片来自网络

“小桥流水人家”,为何如此有意境?

这是一首元曲,全曲仅仅二十八字,开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共九种景物,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独自穿行在古道上的一片荒凉画面。

此曲最出奇的地方便是前三句皆有名词组成,此曲语言凝炼却包含巨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蕴深远,被誉为“秋思之祖”。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仅有二十八字,虽无一“秋”字,一人一马一古道一夕阳,但处处表达了这是一幅凄凉的秋郊夕照图。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那天边残阳如血,一匹骨瘦嶙峋的老马,与一游子缓慢行驶在苍凉的古道上,夕阳西下,终究回到了它的家,而作者呢?如无根之絮飘散在天边、心碎在天涯!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为何如此有意境?

谢谢邀请。马致远的这首小令至所以深深的打动你,是因为作者使用了全名词串句,堆叠出一副唯美的诗意画境,不仅仅你为之叹服,多少文人诗家为其折服。

这种作文手法,近代以来才被命名为列锦法,也有称为列景的。列锦法由多个名词或者定名结构的词组合在一起,不使用谓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句式。读者通过对这种特殊句式的语义分析、词语之间的结合联想,形成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画面,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意境,在此意境基础上,即可以起到叙事效果,也可以起到抒情的作用。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抒情的上作。

小桥流水人家,枯树老藤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整首令词共28个字,并列糅合了十种意象。首句“小桥流水人家”有三个,小桥,桥下流水,桥边住有人家。次句三个,老藤,缠树,树上栖鸦。第三句三个,古道上走来风中骑马的旅人。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它将前面九个意象统合在一个画面里,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从整体上看,整幅作品描述的意境自作者的视野由近及远,逐步展开,有序而不失美感。

这首小令的主题是“秋思”,但是抒发“秋思”的词只有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者使用大量的意境就为了烘托这一句话,很多人不理解,这里有个情感指向的问题,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的情怀,把生活中的场景作为情感的基调,把眼中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结合断肠人在秋天悲凉氛围中的感受,使其情中含景,景中带情,情景交融后产生艺术造诣上的超脱境界。

《天净沙》学习者注意事项。《天净沙》在宋词中属于小令范畴。体裁主要以乔吉和马致远作品为范例,以马致远作品为例,单调令词共28字分5句。其中一、二、五句为平韵,三、四句为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天净沙虽然格律严谨,但也有例外。元明间回族词人孟昉在其十二首《天净沙》作品中,十首与马致远词格律相同,另两首平仄略有变动。今人习作,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错是非本人在此不妄加评论,见谅了。

结束语。马致远的这首小令所描写的意境,在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日月轮转,春秋交替,司空见惯的事情并不新鲜,但作者善于揣摩提炼,就好比画家做一幅画一样,落笔由近及远,层层展开,惜墨如金又绝不矫揉做作,收笔点出主题更不会画蛇添足。所以,多观察,勤思考,善于加工提炼我们的习作,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重点。

原创作品,喜欢请给予鼓励。

“小桥流水人家”,为何如此有意境?

“小桥流水人家”是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中的一句。

全曲使用名词短语入曲,给读者一种强烈画面感,使读者有一种亲身目睹之感,容易引起读者共呜。

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昏暗,桥是小的,水是流的,家里有人,道是古的,风是西风(秋风),日是夕阳,人是断肠游子。

这些极具画面感的词语集中使用,必然引起读者的联想。这些联想是多方面的与每位读者经历相熔合。樵夫猎人,有枯藤老树的经历;农夫渔父,有小桥流水的经历;商贾旅途之人,有古道瘦马的经历;赶脚投宿之人,有夕阳西下的经历;投亲觅爵之人,有断肠天涯的经历。

所以,本曲《秋思》广为流传,至今不衰。

《诗心》 (南山智叟作)写人写事写风景,歌山歌水歌大风。新诗旧赋三万六,亘古不变是人情。

“小桥流水人家”,为何如此有意境?

这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他通过枯树丶老藤丶昏鸦丶古道丶西风丶瘦马多种景物并置,组成一幅深秋的夕照图,抒发了一个漂落天涯的游子在异地秋天思念故乡,飘泊孤独凄凉的愁苦心情。又对小桥悠悠丶流水潺潺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家乡美好的眷念与遐想,勾勒出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残照时刻孤独的处境和无限思念故乡之情。谢谢邀请!

“小桥流水人家”,为何如此有意境?

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与当时的现实社会高度契合,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优美,让人浮想联翩,不能忘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