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床上不磕头,爬树不喊牛”,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床上不磕头,爬树不喊牛”,是过去农村人们比较熟悉的一条俗语。即使有的人对这句俗语不熟悉,但对俗语中所说的两种说法还是比较熟悉的。

这句俗语讲了两件事,一是旧时晚辈向长辈问安礼节的禁忌;二是父母对孩子处在险境时的教育技巧。下面就来解读一下这句俗语。

1、床上不磕头

跪拜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朝以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晚辈见到长辈,要行跪拜礼的习俗。

跪拜礼是我国古代常见的礼仪之一。这种礼仪最初起源于床、桌、凳子、椅子还没有产生之前,那时的人都是席地而坐,给人行礼时也在席子上。

朱熹所著的《跪坐拜说》有这样的解释:

“两膝着地,以尻著踵而稍安者为坐;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致其恭以头着地为拜。”

古人的这种席地而坐的方式,也就产生了相对人的礼节。当坐着的人,对别人表示敬意的时候,就挺直腰杆,这种姿势称之为跪,也称长跪,是一种跪姿。

如果把身子俯下去,臀部离开脚跟,并用手触地,这种姿式称之为拜姿。在拜姿的基础上,如果用头接触地而,这种姿式就称之为叩首。

东汉以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我们现在可以一些汉代以前的古装历史影片和电视剧,就可能看出来。因此,东汉以前,在席上跪拜,或跪拜躺在席上的人,禁忌之说很少。

后来,有了床、桌、凳子、椅子,人们就不用席地而坐了。于是,这种跪拜礼也就发生了变化,站立作揖成为常用礼节。

而跪拜礼则是对长辈和民对官员、下级对上级等的行礼,有浓厚的社会等级色彩。唐宋以后,这种礼节越来越繁琐,到了清代更是达到了顶点。

1912年8月17日,中华民国颁布《礼制》,废除我实行了数千年之久的跪拜礼。

虽然以法律形式废除跪拜礼,但在民间这种跪拜礼并没有彻底废除干净,并在一定范围内还保存了这种节礼,尤其在农村就更是如此。

比如,祭祀中的跪拜礼、结婚时的跪拜礼、祝寿中的跪拜礼、丧事中的跪拜礼等,依然保留到现在。还有一些地方,春节晚辈向长辈拜年时要行跪拜礼,至今如此。

跪拜礼,在农村俗称磕头。就是晚辈向长辈磕头,也有同辈之间,弟弟妹妹向兄长姐姐磕头。

在废除磕头礼之前,儿孙在每天的早上和晚上,得向父母和祖父母早晚问安,并成为规矩。《红楼梦》中的前几回,对这种问安礼节有详细的描写,这里就不用多说了。

过去儿孙给父母问安,一般早晚各一次,必须在早晨在父母起床后,晚上在父母睡觉前。只有那些长年有病卧床不起,或者突然倒床不起的父母,儿孙才到床边给父母问安,行跪拜礼。

正因为如此,身体健康还能行走的老人,非常忌讳还在床上躺着的时候,晚辈前来问安,认很不吉利。

废除磕头礼之后,子孙辈在向父母和祖父母问安时,不用磕头了,一般都有语言来问候。在农村,行跪拜礼最典型、最普遍、最常见,也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就是在办丧事期间。

于是,人们就联想到,只有去世之人摆在尸床上(有的地方摆在地板的席子)、棺材内受到儿孙及晚辈们的跪拜。这当然让人产生忌讳,尤其是健在的老人。

不过,在农村,有一些地方还有另外的一种解释。那就是晚辈躺在床上的时候,见了长辈,不能在床上磕头,要下床来磕头,这样才符合礼节。

旧时农村,如果在厕所或其他不干净的地方,碰到长辈时,也不用磕头,如果磕头就是不礼貌。

还有晚辈正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有长辈来访,也不用磕头,要磕头,也要在吃完饭以后。农村俗语说“雷都不打吃饭人”。

2、爬树不喊牛

这里先要说清楚的是“爬树不喊牛”中的“牛”。这里的“牛”,到底是指真正的牛,还是指别的什么呢?搞清楚了这个字的意思,这句话也就好理解了。

过去农村,很多地方父母在给小孩起小名时,喜欢用“牛”字,或者带“牛”的名字。比如大牛、二牛、铁牛、水牛、拴牛、黑牛、阿牛等,是过去农村男孩常见的名字。

人们还把未到上学年龄,无拘无束,在村里到处跑无人看管的男孩称为“野牛”,意思就是没有看的牛,把学校开学称为“关牛”,也就是孩子放到学校,让老师看管起来,好像牛被关起来一样。

“爬树不喊牛”之中的“牛”,指的就是农村的男孩子。

因此,“爬树不喊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孩子正在偷偷爬树的时候,不要随便喊他们。进一步说,就是不要惊吓他们。一旦惊吓了他们,就有从树上掉下来的危险。

为什么说偷偷爬树不能喊他们呢?过去农村,男孩子学会爬树是一种生活技能,也是一种求生技能,尤其在山区更是如此。

一方面是过去山村有大型野兽,比如老虎、野猪等,碰到了,一般要爬到树上躲避。另一方面很多果子、野菜等食物需要爬树采摘。因此,那时的农村男孩都学会了爬树。

通常来说,孩子还小的爬树时,要有大人在旁边看着,免得出意外,即使出现意外也好及时施救。但是,爬树毕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此,父母在这方面管教得比较严,不能让他们随便爬树,怕出意外。

但是,农村小男孩生来好动,喜欢爬树,父母不让爬树,自己就偷偷地爬树。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在偷偷爬树,大声斥责,或者大声吆喝,孩子怕受到父母的责罚,精神也就非常紧张,会手忙脚乱,如此,小孩就有可能失手或失足从树上掉下来。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正确的做法是,看到孩子正在爬树时,不能喊叫,也不能责骂,让孩子从树上下来后再说。

同样,如果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甚至是成人,在自家的高高的果树上偷摘果子时,也不能怒气冲冲地大声叫感,惊吓到树上之人,容易出现意外。要找他们理论,也要等他们从树上下来再说。

以此类推,凡是孩子爬到房屋高处、站在高坎,爬上高大的岩石上,下到河里、深塘游泳等,类似这种危险之地,也不能大呼小叫地惊吓他们,以免出现意外。

要教育孩子,要有方式方法有话要说,好言好语地劝他们从高处下来之后,从水里上岸之后,再教育也不迟。

这就是过去农村人民积累的生活经验,是教育孩子的技巧,也是俗语所说“爬树不喊牛”的原因。

农村俗语不只是一种解释,往往有多层意思,有“正解”,也有“歪说”。

“床上不磕头,爬树不喊牛”这条农村俗语也是如此,还有另一种“歪说”的解释,在农村被称为“荤话”,属于农村俗语解释中的糟粕,很粗俗,难以启齿,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的来说,这条农村俗语的“正解”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后一句,对一些农村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农村俗语“床上不磕头,爬树不喊牛”,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之前侄子对着躺在床上休息的父亲磕了几个响头,被母亲抓起来狠揍一顿。

我心声纳闷,从来舍不得打孙子的奶奶,咋就因为孩子一个顽皮下狠手。

母亲看我一脸茫然,重重地说:“唉,你侄子犯了大忌,床上不磕头,爬树不喊牛,这俩都涉及生死。

随后,母亲耐心地给我解释她生气的原因。

床上不能磕头,是因为古代讲究礼仪,见到长辈需磕头跪拜,尤其是祖宗级长辈时还需要跪拜磕头三次。

除了日常礼仪,在敬神、许愿以及祭奠死者时也需要磕头。

在农村里,死者都是躺在床上,有“停丧在床”的习俗,后人需要磕头跪拜。

侄子对在床休息的爷爷进行跪拜,那不是诅咒爷爷死嘛,这太不吉利。

虽然孩子小,也要打他,让他长记性,以后不要再犯了。

母亲通俗易懂的解释让我明白了这一忌讳,可“爬树为什么不能喊牛,难道喊了牛会被牛咬吗?”

母亲摇头:“你啊,三十岁了,只长年龄,不长脑子,饭都白吃了。”

爬树不喊牛,是因为古代主要从事农作,而牛在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牛在人们眼中代表着力量和能力,从而人们喜欢用“牛”来夸赞别人。

爬树是一件危险的事件,假如有人在爬树,底下有人夸赞他“牛”。一声“牛”,让好面子和虚荣心的爬树者,更加努力向上爬,继而做出不自量力的举动,也增加受伤的危险。

母亲停顿一下,努努嘴:“瞧,你三叔就是好例子,活靶子。”

看着三叔一瘸一拐的走路,我此刻深刻体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真正含义。

三叔离开后,我对母亲作揖:“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小女子道行尚浅,如有得罪大师,还请高抬贵手,饶小的一命。

母亲一个“炒板栗”:“现在知道农村文化的博大精深了吧,这些可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你以后再对这些不屑,我就在你爬树时喊牛。

农村俗语“床上不磕头,爬树不喊牛”,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床上不磕头,爬树不喊牛。这是劝诫教人的一句话,是有道理的。这话说全了,应是:人躺床人不磕头,人爬树上不喊牛。这样就好理解许多了。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要有礼义往来的,也是有心理忌讳的。这话就有关于礼义传统与心理忌讳。人会一拜三叩五磕头,但在什么时候会做拜祭叩首磕头是有许究的。敬神、祈福、许愿、敬祖、祭奠是要拜叩又磕头的,不可乱拜乱叩乱磕。如人睡床上,未死,就不应磕头,磕头等于对人不尊,还盼人早死,等于在咒人贬了,因为人死未入棺祭奠前是停尸在床的,人睡床上给其磕头,等于拜尸祭奠了,这是人忌讳的。所以说人躺床上不磕头,简之为床上不磕头。知礼节规矩自会明此理而注意。

小孩喜欢爬树,而爬树攀高是有危险的,身处险境怕受惊吓,一受惊吓,措手不及,更加危险,这是人命关天的。小孩爬树多是偷爬,已有作贼心虚之恐,要是再突然受惊吓,更易有坠落之险。喊牛,指声大,讲大话说假叫吹牛,牛力大,牛气冲天,牛性劲倔,喊牛在这里指突然大声吆喝,这会惊吓着偷偷爬树人,会置于更危险中。所以劝人遇之,不要大声吆喝指责,而应好言相劝为上。这话是教人遇事要冷静理智,不可盲目乱来,要讲究处理方法。

农村俗语“床上不磕头,爬树不喊牛”,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不请自来!

这个俗语,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却是一句教训后人,千万别在自己无知的情况下,而触犯了人生的大事!

首先,农村俗语:为什么说:床上不磕头呢?

众所周知,中国号称礼仪之帮!而自古以来,跪拜之礼就十分隆重!如: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苍天的跪拜和乞求,希望苍天赐给我们人类风调雨顺之年,好让全天下的苍生,不再为吃饭而发愁……!

而在三黄五帝开始,所有的大丞们,每天的早朝都要象皇帝施行跪拜之礼!

在广大的民间,所有的人们,各大宗族间,每逢佳节晚辈们也都会给长辈行跪拜之礼的!

还有就是在每年的清明节期间,晚辈们在祭祖和扫墓时,也必须要给以逝去的长辈亲人,施行跪拜之礼的……!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以上的种种跪拜之礼的形式,都必须跪在地上完成的!绝对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床上完成磕头之礼的!

要知道,床只有两种用途!

一、是供活人在劳累了一天之后,晚上休息睡觉的!

二、还有一种用途就是——停丧用的!

就是在人咽下最后一口气,过世之后,随及抽去枕头,停尸用的!其它的再没有其它用途……!

你说,万一有哪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在床上给长辈磕头,是不是在诅咒老长辈早点死亡吗!这是不是犯了人生的最大忌讳呢!所以俗语说的非常的有道理:千万不可在床上磕头!

下一句俗语又说:爬树不喊牛。

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对农村小男孩来说,爬树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春天爬树掏鸟蛋,秋天爬树摘扁豆籽等!

本来爬树就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此时爬树的已经爬到很高很高了,此时你在下面大加赞赏:说你真牛!

相信爬树的人,会被你的夸赞,而高兴地忘乎所以,会更加卖力地往上攀爬,完全不顾后果,这要万一有个闪失,摔下来非死及伤啊!

所以,俗语告诚人们:万一遇上一个号卖弄的主在爬树,你只能平心静气的在树下观看,千万不可大加赞赏地脱口而出:牛!切不可触犯农村的禁忌……!

支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