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佛开口”,有道理吗?
“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佛开口”,说是在农历六月,韭菜气味很臭,农历九月,韭菜气味很香。这句俗语用的是夸张的手法。
1、俗语之中两上词的解释臭死狗
在农村,“臭死狗”的说法,不仅在这条俗语被使用,在其他说话中,也经常被人们使用,也是一些人的口头禅。用来形容臭不可闻。
平时,当有人闻到特别臭的气味时,会脱口而出:“臭死人啦!”这话同样也是用来形容非常臭。而“臭死狗”另一种说法,形容气味更加臭。
狗是不怕臭气的。过去农村小孩拉屎后,一般不用收拾,呼唤狗来吃干净就是了。有的人连小孩子的屁股都懒得擦,直接让狗舔干净完事。
狗不怕臭气,但六月的韭菜气味却能臭死狗,这种说法当然非常夸张,无非就是为了说明六月韭菜气味难闻。
佛开口
我国民间流传一种传说,相传神仙和佛全身都带有奇异的香气。这种香气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在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和传奇故事中,往往有这样的场景描写,当神仙或者佛出现在人间的时候,伴随而来的是彩虹飞架、光彩四射、芳香四溢。
神仙和佛开口说法时,往往被描述为“口吐芬芳”。传说佛张开口呼出的气,更是芳香无比。
也正因为如此,民间常用“佛开口”来形容某种东西透出的香气怡人。
2、我国古人是如何看待韭菜?韭菜的品质随季节的不同而不同。我国古人认为,春暖花开的季节,春韭品质是最好的,其次就是晚秋的秋韭,最差的就是夏韭。
古人对韭菜不同季节的品质,早已了解,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春韭在古代还是非常尊贵的一道佳肴。
唐代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有这样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从此诗句可以看出,春韭在唐代是用来待客的佳肴。
《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这样的诗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诗经》是先秦时期的诗歌总集。先秦时以十月为岁末,以十一月年初,因此,诗中的“二之日”是现在的农历十二月,按此顺序往下推,“四之日”就是现在的农历二月。
因此,这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说,十二月的时候去凿冰块,到了正月时,将冰块搬进冰窖之中。到了二月初时,开始祭祀祖先,在祭坛上献上韭菜和羊羔祭口。
如此看来,在先秦以前,大地复苏之时,新长出的第一茬春韭,是古人用来祭祀祖先的供品,足见其地位之高。这也是我国古人钟爱春韭的原因。
3、为什么说“六月韭臭死狗”呢?韭菜种植虽然适应性强,抗寒耐热,但更加喜欢冷凉,在中等光照强度下生长,品质更优。
农历六月,正是盛夏高温,光照太强,温度也过高,韭菜虽然生长快,但是纤维多,让人感觉不鲜嫩,有点老,像吃草叶子。而且其气味也让一些人不适应,感到很“臭”。如此,当然影响了韭菜的品质,口感也就差得再远。
很多蔬菜都有季节性,季节不同,口感也就有很大差别。比如,南方的楠竹笋,作为食材,冬笋的口感就比春笋好得多。
又比如,在自然条件下,夏天种不出白菜,即使下了种子长出来,也包不起来,还容易老,食用叶子有一种苦涩的味道,而冬天的白菜则有甜味。
韭菜也是一样,春秋的口感比夏季的口感要好多了。在南方,韭菜一年四季都正常生长,只是到了冬到长得慢一些。因此,南方冬天的韭菜品质并不比春秋季的差。
六月的韭菜真的很“臭”没人吃吗?
“香”和“臭”是相对而言的,因人而异。同样一种气味,有的人闻起来舒服,认为是“香”,有的人闻起来感到难受,就是“臭”。
韭菜本来就具有特殊强烈气味,春夏秋冬都是如此。有些人可能因季节不同,对韭菜的气味感觉有所不同。
不习惯吃六月韭菜的人,认为夏韭气味难闻,是臭味;习惯吃六月韭菜的人,认为夏韭另有一种清香气味,是香味。
虽然到了六月,人们用韭菜炒菜的少了,但并不是说六月没有人吃韭菜了,只是在吃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湖南农村,农家喜欢用韭菜与大米掺和磨碎,做成米豆腐。也就是古华所著《芙蓉镇》中女主角胡玉音,在赶集时摆米豆腐摊的那种米豆腐。现在农村集市仍然有这种米豆腐摊子,是一种别具风味地方小吃。
加入韭菜后的米豆腐,米豆腐就成为绿色的了,入汤后,香气浓郁,加入葱花和辣椒等作料,香辣可口,色香味俱全。
因此,在湖南农村,夏季的韭菜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里就没有人说“六月韭臭死狗”了。
4、为什么说“九月韭佛开口”呢?入秋后,尤其是秋分以后,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韭菜生长变慢,纤维就少了,韭菜也就变得肥嫩,韭菜的品质也就比较好了,香气也更浓郁和纯正。
这就是“九月韭佛开口”的来由,说明九月的韭菜品质远比六月的韭菜品质好。
不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比较大,因此,不同地方对“九月韭”说法不太一致。
北方秋天降温早,“九月韭”通常指九月割下来食用的韭菜。北方有的地方还说“八月韭菜赛羊肉”。降温越早的地方,好品质韭菜的月份就越提前。
而南方入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秋老虎”,气温完全降下来要在寒露以后,也就是九月初。因此南方的“九月韭”通常指九月新长出来的韭菜。
九月新长出来的韭菜,要到十月才能割下来食用,而十月正好是南方的“小阳春”,也就是农村所说的“十月有个小阳春”。
农村又有“十月韭菜赛羊肉”的说法,称十月韭菜为“小春韭”。
5、韭菜的饮食注意事项我国民间对食物相克有充分的认识,并在长期的生活中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一定经验。
农村有句食物相克的谚语说:“要想死得快,团鱼煮苋菜”。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团鱼和苋菜一起食用,桌上有团鱼,就不能炒苋菜,桌上有苋菜,就不能煮团鱼,两者不能同食,否则就会引起不良反应,严重的不会危及生命。
韭菜虽然被民间认为是补肾、壮阳的食物,民间还将其称为“阳菜”或“壮阳菜”。民间有“男食韭菜,女食丝瓜”之说。
但是,在人们生活中得出的经验,韭菜同样也与一些食物相克,不能同食,值得注意。
比如,韭菜和菠菜不能同食,原因是容易引起腹泻;韭菜不能与牛肉同食,原因是发热动火,容易引起牙齿肿痛和生口疮。韭菜不能蜂蜜同食,原因也是容易引起腹泻。等等。
俗语“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佛开口”,有道理吗?
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佛开口。这话有比喻有夸张,目的在说明韭菜的好坏作用。六月、九月时令不同,对韭菜生长也不同,六月还属炎夏,九月已秋凉入冬,这对韭菜生长及食用都大不同了。
韭菜又名起阳草,壮阳菜,懒人菜等。韭菜是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疏菜,割了会又生,不用再种,所以又叫懒人菜。抗寒耐热,适应性强,在我国许多地方有种植,南方种植更普遍。春夏易生,秋冬不如春夏易生。韭菜含氨基酸足,多微量元素,在壮阳升生上有功效,所以说起阳菜,壮阳草。
十月韭菜赛羊肉,秋冬韭菜长势慢了,食用更好了。所以也有说,九月韭佛开口,这是夸张比喻,赞韭菜好吃有大功用。而六月韭臭死狗,是含贬意的,六月炎夏多雨,韭菜很贱生,也很快腐烂,一腐烂就发出有害味,连吃屎的狗也怕也不吃。这是在说夏天韭菜贱生易长易烂,其作用与秋冬韭不同。物以稀为贵,物多为贱,易生易烂为贱。夏天不宜多吃韭,秋冬可以,吃韭也要分季节时令不同。
俗语“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佛开口”,有道理吗?
说起吃韭菜的习俗,很多以前的老一辈人可能都知道,头茬的韭菜是最鲜美的,换句话说,春天是吃韭菜的最佳季节。
但是一旦进入了夏季,到了每年的六月份,大家就很少去吃韭菜了,因为那时季节存放困难等因素,就是为什么说“六月的韭臭死狗”。是实上,韭菜是一种性温的食物,它可以补充人的精力,对肾脏也有绝佳的补益效果。
春天的时候,由于人体脾胃的运动功能要相对弱,而这个时期食用韭菜,则有利于增强脾胃之气。
而到了九月份天气漫漫变凉,韭菜生长期变长了,韭菜吃起来味道鲜美。
不过这都是在露天自然生长的说法。现在种植手段多样化,啥时候吃并不重要,换句话说,想什么时候吃都可以。
俗语“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佛开口”,有道理吗?
不请自来!
生活在农村,老辈人都非常懂得在什么季节种什么疏菜,以及什么时候食用什么疏菜瓜果等!因为疏菜是分季节性的,而食用疏菜瓜果更是讲究时令水果和蔬菜的。所以疏菜吃在当季营养成分最丰富,口感也鲜香细嫩!
在农村老辈人口中,一直就有:六月苋赛鸡蛋,七月苋金不换,这一说。可见疏菜食在当季的营养价值!
而关于韭菜:众所周知,韭菜是一种宿根类草本植物,一次种植可以多年多次收割!
韭菜富含人体所需的九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所有疏菜中营养成分最多的!韭菜又被称为:起阳草,壮阳药,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
但是食用韭菜也分季节性!春天的韭菜香气浓郁,口感非常好!另外还有:十月的韭菜赛羊肉,这一说。因为时进农历十月,昼夜温差大,夜晚的温度已经逼近个位数,而白天的最高温度还在二十多度俳佪,在这种情况下生长发育的韭菜,比之春天的韭菜味道是有过之而不及!敢于羊肉相比美,可见它的营养价值和口感,是非常独特的!
而进入六月,已经到了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夏季,气温更是高达三十八九度左右!而韭菜本属温热型疏菜,再吸收了夏季的酷热,此时的韭菜已经香气全无,食用时口感总觉得有一种怪怪的还带有一定的臭味!所以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是绝对不会去吃韭菜的……!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俗语“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佛开口”,有道理吗?
俗说,韭菜黄瓜两头鲜,在春初或秋后较为鲜嫩可口。六月里的韭菜确实味道差点,韭菜是最易腐烂的,在六月里,今天割的韭菜,到明天下午就变黄;后天就腐烂。若在九月里,至少也放三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