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话是什么意思?

“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句俗语,说的是一种民间的婚丧习俗。哪种事应大,哪种事应小,都得有一个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小不过孝子

孝子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孝顺父母的儿子,二是指父母死后守孝的儿女。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第二层意思,即父母死后守孝的儿女。父母死后守孝的女儿何谓“小”呢?

其一,过去习俗,白事大多为互相帮忙性质的,也就是说是义务性的,你给我帮忙,我给你帮忙,其中包括丧事期间所有的杂事,扶柩等等。一般来说,地理先生和打金的人、做法事的人是要付费的,其他做杂事的人是不用付费的,包括扶柩的人。因此,这些不要付费,属帮忙性质的人要一一“拜请”,也就是到人家的院门外跪拜(地方习俗,热孝不能登门),请人家去帮忙。

其二,凡是办丧事期间,孝子碰到外面的人,不论人的大小和辈分的大小,也不论认识还是不认识,逢人便拜。民间的说法是,这种跪拜,是为死去的老人赎去生前之罪孽,跪拜的人越多,对死去的人就越好。有的地方习俗,如果村里人太少了,碰到狗、牛、马等家畜也要跪拜。

其三,凡是丧事的办理,包括坟地的选择、出殡经过的路线等各种关系的协调,都要低声下气的求人,为的是去世之人能入土为安。

其四,民间有“孝子三年不抬头”的说法,这种说法,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孝子在守孝的三年内,时运会不佳,做什么事都不顺利。二是说孝子在守孝的三年内,凡遇事能忍则忍,有天大的委屈往肚里吞,尽量把自己的身段放到最低处,切莫强出头。“小不过孝子”说的是第二层意思。

大不过新婚

这种说法其实来源于民间的一个传说,有的地方说是典故,有名有姓,只是各地的主角的姓氏不同,但各地流传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

传说,古代有一支迎亲的队伍与一位县太爷的出巡队伍,在一条山路狭路相逢,两支队伍无法同时通过,必须有一支队伍要让路。按当时的规矩,自然是百姓让县太爷。县太爷的队伍前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也就是这个意思。

师爷前往花轿前,骂骂咧咧地说迎亲队伍不懂规矩,让他们给县太爷快快让路。没想到花轿里的新娘天生一副倔强的脾气,坐在花轿里不下来,不肯让路。

她让师爷把话传给县太爷,她说:“师爷,你去告诉县太爷,看他认不认自己是个百姓的父母官。今天是我小女子出嫁的大好日子。我一生一世一辈子就坐这么一次轿,县太爷天天坐轿,合不合理?天下大不过理字,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今天,我要为天下女子争口气,打死我不下轿!”

师爷把新娘的话一五一十说给县太爷听,县太爷不但没有发怒,还连连赞道:“有理,有理!落轿!”自己下了轿,吩咐手下人站到路边,为新娘子送行。

新娘没有下轿,让人把喜糖撒给官府的人,大队迎亲客继续赶路。

回到县衙,县太爷将此事向京城里的皇帝上了奏章。皇帝称赞新娘是个奇女子。表彰县官做得对,并升了他的官。皇帝为此事,还下了道圣旨,昭告天下:从今往后,凡文武百官出巡,碰到新娘出嫁,一律下轿。

从此,新娘出嫁这一天为最大,天王老子碰到都要下轿。后来民间就将此事传为“大不过新婚”。现在传统式用花轿迎亲,有人搞不明白,为什么迎亲的队伍前,与古代官员出巡一样,也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好像不伦不类。这样做没有错,来源就是这个典故,那可是古代皇帝金口玉牙准许的。

“大不过新婚”还表现在结婚和丧事碰到了一起,该怎么办的问题。比如,同一个村,如遇新婚和新丧两桩事,丧事被人称为“当大事”或“人死为大”,但送葬的日子往往要新婚之人让时间,或者让道给迎亲队伍,也就是迎亲队伍先走,发丧的队伍后走。这也是俗语所说的“大不过新婚”。

现在,社会发展了,各地的路也宽了,习俗也变了,“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句话,多少与时代不相适应了,但是,按地方民俗,该有的民间民俗礼节还是要有,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农村俗语“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话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自古以来,家家户户都非常重视红白喜事,无论经济条件如何,红白喜事都要大操大办,请来街坊四邻,出出入入,门庭若市。而村里人呢,也都是热心肠,有时候听说了谁家有人过世或者婚礼庆典,都是踊跃上前,帮着张张罗罗。村里老人常说:一家的事,就是大家的事。所以,有时候你看到全村的人向一个庭院集中,那一定是去参加红白喜事去了。

在农村,有一句话流传了很多年了,那就是“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对待红白喜事的风俗习惯和当地人的思想观念。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举丧现场,这家人的儿子地位是最小的;而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地位则是最大的。那么,小到什么程度,又大到什么程度呢?今天来聊一聊。

在农村,家里有老人过世,会有知事逐家相告,被通知的人一般情况都会买上几捆黄烧纸,前往吊唁。这时,孝子要守在棂前,但凡有客人前来,孝子都要跪下磕头。无论来者年龄、辈分如何,孝子都要下跪。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时表达对来者的感激和尊敬。

有一句话,叫做“死者为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驾鹤西行,往生极乐。客人们前来,是送死者最后一程,人们心怀悼念,昨日恩怨全部一笔勾销了。孝子叩首,也是最高礼节的尊重,是代表已故的人,也是代表活着的人。换一个角度再想想,如果这家老人过世,门前冷冷清清,是不是这个家庭人缘太不好了?所以,人家来捧场,孝子是感激不尽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步入婚姻的殿堂,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从此,有了温暖的家,有了自己的另一半,有了对未来的憧憬,有了崭新的使命与责任。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他们穿着庄重的礼服,在场面的核心,接受亲朋好友的礼物与祝福。在此时,新郎新娘的地位空前重要,宾客的身份再尊贵,也要向新郎新娘举杯祝贺。在这一天,所有的人忙前忙后,都是为了能使婚礼顺利,能使新郎新娘幸福。

新郎新娘,在这一天,什么都不用做,所有的事情都有人去想,都有人去做:婚车、婚宴、礼炮、鲜花……十分繁琐,十分讲究,错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老亲少友在这一天,全都听从知事的调遣,各就各位,随时待命。直到将新郎新娘送入洞房,人们才算长舒一口气。

“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句农村俗语,表达的是对逝者的尊重,对乡邻的感激,对新人的祝福,对新生活的期许。但愿农村这种淳朴的风俗习惯能够延续,亲情、乡情能够延续。因为这个风俗里,透露的暖暖的人情味……

农村俗语“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话是什么意思?

谢谢邀请。农村有句老话“大不过新婚,小不过孝子”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大不过新婚,小不过孝子”这句话也就是说的农村的一种现象,是对农村结婚或丧事中行为的一种说法。也许各地农村的习俗不同,但对于婚丧来说都是大事,这句话也是在提示大家怎样去对待婚丧中的问题。

大不过新婚:新婚之喜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也就是说你再有什么事情,还能比得过人家结婚这样的事情大吗?比如说有人家结婚,遇到了与结婚相冲突的事情,你就应该先让行结婚的人家,结婚也是人生一辈子的大事,应该先礼让他们的。这在一个家庭中也是这样,即便你对新人有什么不满意的,当天也要忍让。小不过孝子:孝子是指的农村有老人故去,家里的子女们,这个在我老家当地是,孝子上门叫人,无论辈分是长是小都要磕头答谢,亲临们上门吊孝,也要磕头答谢,这里所说的小不过孝子,也就是因为作为孝子就要放下架子,做到小姿态的意思

这就是地方的风俗礼遇问题,对于一个地方一个规矩,那就有他的道理。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农村俗语“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话是什么意思?

农树俗语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的意思。先说小不过孝子吧,这就是说如哪家办丧事,孝子的身份是最小。因为办丧事须请人帮忙,去请人家必须跪拜人家,并且人家家里有多少人,不管男女老少,就是刚会走路的你也得跪拜,你不拜的话人家不高兴的,有些也不会来帮忙。还有就是不管你地位都高,官有都大你只要是孝子,就得跪拜人家,所以说小不过孝子。至于大不过新婚,就好理解了。新婚是人生头等大事,就是皇帝老子出行碰到新婚都会让路,所以说大不过新婚。

农村俗语“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俗语的流传,年代久远。已无需考证。但确是至理名言。先说小不过孝子。在农村,不管谁家老(去世)了人,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要来吊唁,做为孝子必须跪拜还礼。来吊唁的人地位再卑,辈份再小,孝子也得跪拜。孝子的地位再高,这时也得放下身段,跪拜谢礼。迷信说法,孝子替逝者赎罪,不管活着时做过什么,死了,死了,一死百了,儿女跪拜就冰释前嫌,以前再不对,也一笔钩消了。农村有好多上辈人老死不相往来,等老人一过世,小辈人一个跪拜,两家就互相来往,有的还親如一家,这种例子太多了。孝子行礼,就代表小,就表示退让,退一步天阔地广。

大不过新婚。儿女结婚成家,是人生四大得意之一。古人曰: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時,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人。洞房花烛放在第一位,大不过新婚是啥意思?在过去,不管什么人,在路上遇到结婚队伍,就连县太爷,也要给让路。婚宴上,辈份再大,也要给新郎,新娘祝福敬酒。入了洞房,就开始闹新房,这时侯,左右邻居亲朋厚友,不论辈份大小,都可以淘新房,要喜糖,虽是陋习,却增添了热闹氛围。人说新房三天没大小,长辈也可以闹新房。就是这个道理。

农村俗语“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话是什么意思?

很高兴应邀回答这个问题:

农村俗语:“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句是农村流传很广泛的一句俗语。是对人生的两个阶段的述评。

“小不过孝子”,人生地位在人们面前什么时候最低呢?只有跪在父母灵前的时候,不管你地位多高,官职多大,就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上,做为孝子也要跪弄父母,同时也要向祭奠父母亡灵的人还礼。所以孝子平时会因身份各异引起不同的关注,而当父母去世因为尊重礼仪,孝子才谓之最小。

“大不过新婚,”自古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其实人生最大的喜事莫过于新婚,一辈子要做事千头万绪,摆在前面首要的问题是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也是人一生最大的转折点,新婚之喜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无论新郎新娘都会受到人们的格外尊重。

所以人生四大喜事,其它三项都大不过新婚。

“小不过孝子,大不过新婚”,这句俗语是人生的两个经历,这里的“小”与“大”没有数字上的意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