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为贾雨村办事,按理说应该找袭爵的贾赦,为何找的是贾政?
俗话说,找人办事,不一定找官大的,而是要找会办事又能办事的人,找对了人就会事半功倍,否则说是事倍功半。
林如海真心想为贾雨村把事办成,因此他对贾雨村没有敷衍,而是找得非常精准。
林如海虽出身名门,祖上曾袭爵,但到他时家道中落,他是凭自己的本事,以科举出身。他又在京城官场上混过,谙熟官场的套路以及名门贵胄们的品质德性。何况林如海又是贾府女婿,自然对两位内兄的为人了解得一清二楚。如他在给贾雨村介绍自己的两位内兄时说:“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从林如海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对大内兄贾赦只介绍了职位和名字,只是稍微带过,而对贾政的介绍就要详细得多,人品、性格、学识及办事能力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林如海对贾赦因祖荫得来的职位有点不屑,把他看成是一个纨绔子弟,只是不好明说而已,当然也没有必要说,家丑不可外扬。而贾政因袭不了爵位,从小就受过严格的文化教育,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谋官身。只是因荣公去世时,皇帝格外加恩才免了他的科举考试,直接到工部做员外郎,但他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才华是众所周知的。
贾政因自己从小苦读,他也看到宁荣两府中出的子弟中包括贾敬、贾赦、贾珍、贾琏等多为不学无术之人,贾政早就看出这些人将来会败家毁业,因此,他对宝玉的功课特别上心,要求也非常严格,把全部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宝玉的身上。这也是宝玉心中的阴影和姐妹们的谈资,在《红楼梦》一书中是一条主线,贯穿前八十回。
从贾赦、贾政两兄弟交往的朋友圈来看,贾赦的交往都王公贵族中的礼尚往来,撑撑场面而已,没有真心朋友,且交往的人都是一此世袭子弟,大多为虚职。而贾政交往的都是科举出身读书士子,朝廷中各部门的官员,官虽然不是很大,但手里多少有一定的实权。平时贾赦闲时都用在尔诈我虞的敛财和千方百计地贪色讨小老婆,而贾政闲时呆在书房中,他身边总是聚集一些官场中的文化人。兄弟俩不同的朋友圈正说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朋友圈,人脉资源肯定是不一样的,话语权也就不一样了。
贾政朋友圈中的行政资源肯定比贾赦王公贵族中的资源要多得多,且实在而实用。况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对王公贵族干政是有严格限制的,朝廷的官职,包括世袭的爵位不是想要就能要到。如秦氏死后,贾珍为了给贾蓉要个世袭爵位,好让死人秦氏风风光光地下葬,就掏了几千两银子,低声下气地去求太监买。贾珍本来就是因其父贾敬喜好炼丹,百事不问,世袭了三品爵威烈将军,其实就是一个虚职称号,没有官身,平时就是收租子和狐假虎威吓唬老百姓。
贾赦、贾政兄弟俩在关系网上,贾政的关系比兄长贾赦要强,那就是王家。贾政的夫人王氏之兄王子腾,当时是京营节度使,掌握着朝廷心脏地带的军政权力,这可是说得上话的实权派人物,为区区一个地方小官说句话,打个招呼还是很起作用,何况王子腾也有朋友圈和关系网。
因此,林如海为贾雨村办事不找贾赦而找贾政算是找对人了。如果林如海让贾雨村找贾赦办事,贾赦认为是发财的好机会,让贾雨村出出血,正好可以填补一下私房钱,最后自己办不了,还得找弟弟找贾政来办。
林如海为贾雨村办事,按理说应该找袭爵的贾赦,为何找的是贾政?
都中奏准起复旧员,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为雨村献计,令贾雨村央求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贾雨村领其意而别。
次日,面谋林如海……
问及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进谒。
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一家,乃荣公之子。
大内兄现袭等将军之职,名赦字恩候。
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上遗风,非膏梁轻薄之流。故弟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贾雨村听了,方信了咋日冷子兴之言(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节)。
林如海为贾雨村办事,按理说应该找袭爵的贾赦,为何找的是贾政?
林如海他的选择就值得商榷,首先贾政在荣府中并非是嫡长子,他也没有袭爵,这一代贾府袭爵的人是贾赦,也是荣府的当家人。
按理说要是帮助贾雨村谋官,这应该是找贾赦来活动,他才是贾府代表,也负责与外部各种勋贵来往,贾政虽然得到祖父的喜爱,但他也只是谋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在勋贵阶层里面地位并不高,在朝中的权力也没有多大,在书中林如海对于自己的这两位大舅哥也有过一番介绍,在谈到贾赦的时候,只是大概介绍了贾赦袭爵,别的就直接忽略,可是在介绍贾政的时候,林如海就表示“(贾政)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之流。故弟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对于贾雨村来说,林如海找谁都无所谓,只要能让自己与贾府搭上关系,想办法恢复原职就可以。可这里面水还是比较深的,像这样的事情不找贾赦,说明在林如海的心里,找到贾赦不见得能办好事,他重点介绍贾政,很明显他与贾政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
贾政与贾赦的区别
这也很正常,贾政非常有才情,从小喜欢读书,年轻的时候也是多才多艺,从他后来的一些言行,能看出贾政是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非常深的读书人,这点就与林如海非常相符,林如海是靠着科举晋身,他的家族虽然也是公侯,但他们一直是以诗书传家,从黛玉身上,也能看出林家的人才情很好,如海能考到探花,他的才学应该更好,他这类的读书士子,自然就更喜欢与贾政这样同道中人交往,贾赦就属于典型的纨绔子弟,自己靠着祖上荫庇。
他不学无术,与贾政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这俩人都要与林如海有些交往,但林如海肯定还是会选择贾政。因此他在介绍的时候,特意介绍了贾政有多么出色。
还有一点,贾雨村与他们是一类人,不过雨村没有那么好的背景,读书人往往都会熟悉彼此的特点,雨村这么有才情,林如海当然会为他介绍同类的贾政,要是雨村是一个非常势利,没有什么才学的人,估计如海才会推荐给贾赦。
从林如海的这段介绍,就已经明显看出贾府这两个主要人物的特点,后来像贾赦他喜欢的这些东西,贾政并不感兴趣,俩人还在儿女婚姻这些事情上出现明显的分歧,说到底他们的理念不同,贾赦生来就能袭爵,他不用努力也能成功,贾政就必须要努力才能在家族里面有地位。
贾政与王子腾的关系
当然,林如海这么选择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这件事找贾政办,不仅能办得更好,还能讲究速度。贾政有一个关系是贾赦比不了的,那就是贾政他与王子腾有着密切联系,贾政自己就娶了王夫人,而跟着他生活的侄子贾琏,也是娶了王家的千金,他这一房是与王家有着密切联系。当时以贾府的力量,他们是没有办法独自帮助雨村谋官职的,贾雨村被罢免,以及后面的复员事件,这里面就涉及到朝中的政治斗争。
贾府到了这一代,在朝堂中的势力是非常有限的,贾赦,贾珍这些人虽然袭爵,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官身,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势力,贾政的官职太低,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四大家族在朝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王子腾,他在书中没有直接出场,可他的影响力非常大,最初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处在中央掌握着军政权力。
后来王子腾担任九省统制,从京官变成了外调官员,可实权仍然非常大。在雨村断案的时候,他还特意交待了要将此案的结果告诉王老爷,这就明显是指王子腾了,贾政在雨村复原的过程中,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雨村与王子腾有了联系,他利用自己与王子腾的关系,让王子腾帮忙关照一下。
涉及朝中的变动,王子腾他说话才管用,林如海他也是官场中人,对这里面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找贾赦,与贾赦关系密切的大多都是一些勋贵子弟,这些人很难对于朝中事务造成什么影响。明清时期皇权集中,勋贵宗室对于朝政的影响就不断减弱,因此找到贾赦,贾赦也顶多就是找贾政,让他摆脱王子腾来帮忙处理,那就不如直接去找贾政,还省去了一个环节。
这件事的处理上,也能看出林如海这个人确实是非常厚道,比如他就非常清楚贾赦的性格。贾赦确实是可以帮助雨村办成事,毕竟贾府在朝中应该还有其他有关系的人,正所谓门生故吏遍天下,动动关系怎么都可以办成。
可贾赦这个人品行不好,他十分贪婪,即便有林如海的这番推荐,贾赦估计还是要索取一些贿赂的,贾雨村他可没有什么财力,当初能去科举还多亏了甄士隐的照顾,他后来在如海那里,林家倒不至于亏待他,可也不太可能给他非常多的财物,要是雨村拿着介绍信过去了,贾赦索要财物,雨村肯定是拿不出来的,到时候贾赦就不见得会帮他办这件事,那样的话双方面子上都不好看。
贾政就不同了,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与如海关系那么好,况且雨村也算是自己的一个本家,贾政早年间也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像后来他在观赏大观园的时候,还起了归隐的念头。因此他帮助如海办事,就不会索取什么贿赂之类的,算是承人情帮忙,雨村也不至于由于自身窘迫而面子上过不去,事实上贾政也确实没有动过其他念头,自己帮忙打点走动了一下,雨村也没有付出什么代价,还得到了一个地方实权的官职。
不过像他们这些家族办事,要说完全不打点就办成,那是不可能的,雨村他也是做过官的人,不过他对于官场里面的门道还不是非常清楚,因此最初遇到薛蟠的案子,完全就像是愣头青一样。
从他这样的表现,能看出他当时应该是没有怎么打点,估计是贾政在后面帮他打点。贾政这么做,倒也是非常有远见的,他能得到祖父的喜爱不是没有原因的,像贾府之前与林家结亲,就是想要利用林如海的影响力,帮助家族在朝中争取一些政治资本,要以贾赦他的这种社交,贾府不太可能争取到什么政治人才,贾政就看得非常明白,他不仅是承林如海的人情,也是想要为自己的家族考虑,雨村这样与贾府关系密切,又有才能的人,到了官场上还是有发展前景的,这也是一种投资,做这种事情本身也不费事,对于贾政来说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没有什么损失。
林如海为贾雨村办事,按理说应该找袭爵的贾赦,为何找的是贾政?
贾雨村凭“才干优长”升为知府;又因“有贪酷之弊,且又侍才侮上”,“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后来听到“都中奏准起复旧员”的“真确”消息,就去“央烦”女学生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办事”。
林如海科弟出身,最爱惜才,礼贤下士。正要酬报雨村对女儿“向蒙训教之恩”,所以,“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贾政,“务为周旋协佐”,并“已具明”“即有所费用之例”,还打点好了见贾政的礼物,不让雨村“多虑”。
林如海为雨村办事,为何不找袭爵的贾赦而找贾政呢?
一、贾政“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梁轻薄仕宦之流”,托他“周旋协佐”,是不二之选,令林如海放心。
二、贾赦虽袭爵位,但他贪财好色。为了五千两欠银,贾赦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迎春当作商品卖掉抵债,使她备受“中山狼”折磨凌辱而“一载赴黄梁”;贾赦“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去做,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这样的“大内兄”,林如海不但自己“不屑为矣”,还担心“有污”雨村之“清操”!
三、如果托贾赦“寻情找门路”,林如海为贾雨村打点给贾政的见面礼,以贾赦的贪得无厌,未必看得上,必然会狠狠地敲诈;而他不好生做官,在官场结交的人有限,且一定是臭味相投的贪官,也一定会大肆搜刮好处费,还未必能办成事。
贾政的内兄王子腾,任京营节度使。由贾政举荐,王子腾引见贾雨村复官,是轻易之举。贾府奴才周瑞的女婿冷子兴,这个贾雨村“在都相识”的朋友对此非常清楚。所以,他“献计”贾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与林如海想法不谋而合。
后来的事情,更加证实了冷子兴的正确判断,雨村“补授了应天府”,并越爬越高……而他忘恩负义卑鄙无耻,也免不了“锁枷扛”的结局!
林如海为贾雨村办事,按理说应该找袭爵的贾赦,为何找的是贾政?
谢邀!问《红楼梦》中,林如海为贾雨村事,为何不找袭职的贾赦找贾政?这很正常啊!
1.第一说明林如海与两个内兄的私交,他与政兄的交情要深于贾赦。林如海是前科探花郎,是个读书人,贾政"自幼酷爱读书,为人端方正直……"(第二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郎舅二人关系决非一般。
2.贾赦袭的是武职,加上他"为人却也中平,也不管理家事"(第二回),这种事拜托他不如托政兄可靠、得力。
3.贾政在部里现职"员外郎"。清制六部,书中虽未明说是"吏部"还是"户部"、"工部",他凭家族的声望,在京中应该都有人脉。林如海也很清楚,这种事托内兄贾政更合适。
林如海为贾雨村办事,按理说应该找袭爵的贾赦,为何找的是贾政?
这个问题问的好,其实贾政和贾赦应该都帮不上贾雨村的忙,真正能帮上忙的是王子腾,贾雨村复职和后来入朝为官都是王子腾的举荐,所以林如海委托贾政是因为王夫人和王子腾的兄妹关系,这一点连冷子兴都知道,说贾雨村复职是得了贾王两家之力。而贾赦并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就曾给过贾赦五千两银子给他办事,结果贾赦就没办成,银子也不还了,结果孙绍祖很生气,归罪于迎春,连累迎春早亡,说明林如海明白委托贾赦没有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