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是褒义词还是中性词?

从词的释义上来看,“孝顺”一词既是褒义词,也是中性词。

其义项有二:1、作动词使用,释义是,尽心奉养父母或长辈并顺从他们的意志。2、作形容词使用,释义是,形容人能孝敬父母或长辈。

(二十四孝图)

“孝顺”作动词用时是中性词,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即属中性感情色彩。如,提醒人的话:“你们作儿女的要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

“孝顺”作形容词用时是褒义词,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等感情色彩。如,“你这孩子很孝顺。”“他家的孩子都孝顺。”“她是一个很孝顺的儿媳。”“他是一个很孝顺的女婿。”等等。这些句子都是表扬或赞许。“孝顺”作形容词的反义词是:不肖、忤逆。是典型的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

(二十四孝图)

从“孝顺”这个词的来源及结构来看,属联合词组。“孝”和“顺”在古汉语中各有其义。在“孝顺”一词的组合之中,“孝”是褒义词,“顺”是中性词。

古代的人大力提倡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但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孔子关于孝和顺的论述,在《孝经》中有明确的见解,笔者在此不赘述。

(二十四孝图)

孝顺是褒义词还是中性词?

孝顺从现代的解释来讲是一个褒义词,绝对是一个表达夸赞的词语。但是从文化渊源来考究,孝顺这个词不是很贴切,古代几千年来,我们并不使用孝顺这个词,而是讲孝敬,孝道。孝顺是后来的说法,因此孝顺在现代解释中看来是合理的,但深层次讲就有点问题,孝道不是一味地顺从亲人的意愿,顺绝不是无条件的服从,否则就是愚孝。中国人是最讲道理的,孝道一定是合理的,既对亲人负责,又对自己负责,父母提出不对的要求不能盲从,经过合理思考后的孝敬才是真正的孝道,才是对双方都负责的正道。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会追究字眼含义,所以孝顺就相当于孝道了。

孝顺是褒义词还是中性词?

我是追梦乐享人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咱说词性:

褒义词:是词性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赋予词语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跟人们的道德观念有关,道德观念变了,词的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个词带不带感情色彩,取决于一定的语言环境。

贬 义 词:指字句里含有的不赞成或坏的意思的词。 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

中性词:是一种通用词,褒贬之间通用,主要是根据,一句话和一件事情的程度和结果,来判断是褒义还是贬义。

孝顺带有肯定、赞许的语气所以应该算褒义词。例如:这个人很孝顺。还有一些描写人物的褒义词:坚强、和蔼、亲切……

再看看对“孝顺”一词的解释,孝”就是从物质精神方面恭敬地回报、关心父母,让父母过得幸福、健康、快乐,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把父母的志向发扬光大,始终让父母不走错路、做错事,规劝已犯错的父母。“顺”就是不顶撞父母,只要父母的教育要求是正确的,就要接受;如果父母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要耐心地说明,不要“理直气壮”。

世间最不能等的事情就是孝顺父母,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为了我们忙碌操劳一生的父母, 感恩为了我们辛勤劳动一生的父母,感恩为了我们精疲力竭一生的父母,感恩为了我们费尽 心血一生的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百善孝为先,教育之根 本, 教育中的教字是左边一个孝, 右边一个文, 只有懂得孝敬感恩他人, 其次才是获得知识。

孝顺是褒义词还是中性词?

褒义!

孝顺是褒义词还是中性词?

“孝顺”这个词,在古代更盛行,但现在好像很少有人说,说某某是个大孝子。我相信对方听了心里也别扭。随着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在不停地转变,现在人说得最多的应该是尊敬,尊敬长辈尊敬父母。所以“孝顺”这个词,非得要在中性词或褒义词中二选一的话,我会选择中性词,以前在古代那肯定是褒义词,这个没有问题!

随着时代进步词性发生变化的也有不少,甚至意思都有新的解释。我举个例子,“土豪”,“土豪”这个词,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提到的“打土豪分田地”中的“土豪”,和现在人说的“土豪”,意思就有不太一样,现在说的一般是“有钱没文化价值观不正确的人”。

孝顺是褒义词还是中性词?

孝顺是中性,上善若水,水处低下而无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