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爆发,该如何应对疫情二次爆发?

全球疫情第二波已经爆发,现在世界上的疫情防控格局是,欧洲多个国家疫情已经开始第二波,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疫情还持续在第一波;我国的疫情已经完全控制住。

面对全球第二波疫情的爆发,我们不禁要问这几个问题。

首先,全球疫情是否会造成国内疫情的二次爆发?

虽然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医生都说过,国内疫情的二次爆发存在必然性,但是有一位专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国家流行病首席专家曾光认为,在目前的疫情防控体系下,国内的疫情不会发生第二波。

另一方面,青岛从10月12日发生本地确诊病例,直到今天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5例,今天新增确诊来自于无症状感染者。青岛5天通过核酸检测900万人,昨天和今天,并没有新发现的确诊者。

青岛疫情最早发现于胸科医院,目前的确诊病例都是在医院进行核酸检测时主动发现的,从检测情况看青岛的疫情并没有扩散。所以青岛疫情不能算是我内第二波疫情。

其次,国外第二波疫情对我国疫情的影响

国外第二波疫情对国内疫情的影响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境外输入者入境带来的压力。虽然我国有12个第一入境点,但是随着国外第二波疫情的扩大,被感染者越来越多,入境人员的增加自然会带来检测的压力。

第二,进口产品的检测。国外疫情的二次爆发,同样会导致不同的食品携带病毒,比如之前的三文鱼、冷冻虾,疫情的爆发进口食品的检测应该更加严格。

对于国内来说,疫情最大的风险不在于我们的防控体系,相反我们有着强大的防控体系,而在于境外输入压力。

第三,国内该如何应对第二波疫情

国内应对第二波疫情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就是检测方面查漏补缺

对12个第一入境点进行查漏补缺。我国一共有12个第一入境点,本次青岛就在其中,青岛胸科医院是定点隔离医院,青岛已经确诊的病例都来自胸科医院和密切接触者。面对着国外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国内第一入境点的定点隔离医院就是我们国内疫情防控的大门,一旦有疏忽的地方,就会像青岛疫情导致疫情再次出现,所以从青岛疫情应该吸取经验,对于第一入境点的定点隔离应该做好查漏补缺。

进口产品应该有更加严格的检测手段。境外疫情的另一高风险来自于进口产品,尤其是冷冻产品,为了避免疫情的爆发,应该对于进口产品进行更加严格的检测。

第二方面严格遵守个人防护原则

病毒的传播需要环境,加上天冷温度低有利于病毒的传播,想要避免第二波疫情,每个公民都应该严格遵守个人防护原则,做到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少去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合

第三方面保护弱势群体

对于老人、孩子、一线工作医务人员,可以选择优先接种疫苗,希望疫苗上市后可以让这部人人有限接种,降低他们的感染风险。

青岛5天检测了900万人,我们有着专业的检测能力和快速检测速度,相信第二波疫情在我国没有机会。

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爆发,该如何应对疫情二次爆发?

对于这个千年狐妖病毒,来到了人间好象有点舍不得走了的情形。这个情形,完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它给贯坏了。而在我们国家只是和台风一样路过而以。今冬的二波疫情有点爆炸性感觉,几天前在青岛似是雷电暴雨一样,把人们搞得非常惊慌心跳。我们一定要以雷电暴雨台风之后去看待,一定是乌云散去天气晴朗的红太阳,要用红太阳的心态去面对现实。

我们不要被它吓怕了,前面比喻了只是台风路过而以。这个问题重点是境外输入造成误伤,请国民和青岛市民不要惊恐,今天的中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经有一整套的防控和治疗手段,在加上有了核酸检测能力,马上疫苗接种就要上市了。会在短时间内检测出结果的。有了结果就是等于有了治疗康复的结局。

一个多月前我就比防了,我们是东方明珠之囯,是在🇨🇳照耀下的国民,完全是有能力去制服并且消灭它。我们一定要搞好常态化防疫,以戴好口罩等配套的防控措施为重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为了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常态化防疫千万不要嫌麻烦,嫌麻烦你就最好不出门。

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爆发,该如何应对疫情二次爆发?

10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原副主任杨功焕指出:综合多种因素,加上秋冬季节来临,新冠疫情开始反弹,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经拉开序幕

在展开这个话题之前,先来了解下国内及国外的疫情现状:截止10月14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3841.52万,累计死亡数高达108.8万人。

其中美国排名第一,累计确诊人数为809.4万人,印度排名第二,累计确诊724万人;约占据了全球累计确诊人说的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国家每日的新增确诊在5~6万徘徊,由此可以看出海外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新冠病毒在不少国家已经彻底失控。

而反观国内,由于秋冬季节来临,病毒活性增强,同时也面临着海外的病例输入压力,所以反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全国各地陆续清零之后,不少地区开始出现了零零散散的小规模反弹。有如最近的北京疫情、青岛疫情等,都说明病毒一直伺机潜入。

在如此形势下,我国的疫情防控怎么做才能减少病毒反弹的几率?而民众对于疫情的反扑,又该作何应对?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大方向上:01:严防死守,提防境外患者输入,严格把控进口产品

其实国内的疫情在几个月之前已经实现清零了,最近的小规模疫情反弹大多都源自于境外输入或者是无症状感染。也就是说,从国内自然引起的全部案例比较少,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威胁更多都来自国外。

因而这就启示我们,要严防死守把控好边境,加强对进出口人员的检测,做好相关的隔离和应急措施。同时,也要对部分进口产品进行管控,例如海鲜等冰冻产品,防止病毒通过载体潜入我国,从而使得接触的消费者、工作人员面临被感染风险。

目前的形势就是国内相对安全,而国外的疫情已经彻底爆发,在外界看来我们就像是一个安全区,因而一定会有不少人想到我们这里来“避风头”寻求保护,这在给我们增加疫情防控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新冠病毒传入我国的风险。

02:加大宣传,提高警惕性,主观意识上给予足够重视

面对任何一场流行疾病,最重要的也还是要提高警惕性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大对各地的宣传,提高人民对于新冠病毒的警惕性,在主观意识上告知病毒的危害与消极影响。因为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也才能齐心协力对抗病毒。

03:加快疫苗研制工作,对国内和世界人民都有益

再有就是,要加快疫苗的研制工作,因为疫苗是对抗新冠病毒的“绝招”。如果疫苗成功研制,这对于国内民众有利,对世界民众来说也是如此。如果需求量太大,或许我们还能通过疫苗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与此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信誉度和国际形象、责任感。

而对我们个人来说,就需要我们给予一定的配合,才能打好抗击疫情这场战役,才能对抗拉开序幕的第二波疫情。个人的疫情防控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01:减少到国外的频率,远离疫区

首先是要主动远离有疫情发生的区域,减少到国外旅游或者出差的频率,近段时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不要外出;同时也要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增加感染风险。

02:做好个人卫生,提高警惕性

另外,口罩可能还不能那么快的摘下,因为疫情很可能成为近一两年的常态。这需要我们做好个人卫生,出行务必带好口罩、勤洗手,通过物理的方法阻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03: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最后,免疫力是对抗任何疾病的后盾。根据目前的规律来看,感染性病毒比例最多的人群是老年人,同时也伴随着更重的症状,甚至是面临生命危险,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免疫力也会下降,所以在对抗病毒的时候身体就显得乏力。因而,我们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样才有更足的底气去面对来临的第二波疫情。

最后,我们也不必太过慌张,因为之前第一波累积的经验,可以给到足够的决策信息,让我们有更久的反应时间;同时,相信有像钟南山院士以及给力的一线医护人员存在,我们一定能共克疫情难关。

希望疫情尽快过去,一切恢复正常。

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爆发,该如何应对疫情二次爆发?

最新消息:10月中旬,我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次发作”,也就是“第二波疫情”,已经拉开序幕!早在6月份,钟南山院士就曾接受采访并表示“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继续存在或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10月以来,全球日增病例数多次刷新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纪录,欧美多国宣布进入第二波疫情。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0月18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近4000万。

早在9月下旬,欧美多国的日增病例数就呈现出迅速上升趋势。进入10月,欧洲多国日增病例数屡创新高,甚至超过此前疫情高峰期的最高纪录。

从数据来看,疫情反弹最严重的欧洲国家有法国、英国、西班牙等,部分国家日增病例数屡屡破万,意大利和德国等日增病例数也开始超过5000例。

美国报告首例二次感染病例,荷兰报告首例二次感染死亡病例,显示新冠患者康复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而且症状可能更严重。这些变化再次将“群体免疫”争论放大的同时,也给全球疫苗研发提出更多挑战。

为什么说“第二波”疫情,一定会在秋冬季爆发?

随着北半球秋冬季的到来,第二波疫情肯定会爆发。因为新冠病毒,它的活性强度,跟季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秋冬季,气温降低,新冠病毒的活性肯定就会升至高点。再加上新冠病毒十分“狡猾”,这就使得新冠疫情肯定会在秋冬季复发。

夏季高温的时候,新冠病毒也没有逐步消失。当时印度作为热带国家,照样在7月份出现了疫情高峰,现在北半球气温下降,病毒活性肯定增加,因此疫情就会在此基础上逐渐加重。

所以当国内的夏季褪去秋冬来临,天气会逐渐变得凉爽,就会间接导致了病毒的活性加强。病毒更加活跃了,这意味着它的传播能力可能会得到提升,因而基于这种逻辑之上,就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传播。

我们该如何应对疫情二次爆发?

全球第二波疫情袭来,国内疫情防控狙击战虽然取得显著成果,但是山东青岛发生的疫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疫情防控的警钟。

9月19日,张文宏医生在上海交大的演讲中指出:国内迎来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国内可能还会迎来新一轮的疫情,但具体的时间未知,可能是年前,也可能是春节。

我们防控的重点,关键就在几个月后带来全国人员流动的春运,以及海鲜市场的检疫工作

之所以说疫情可能会在春节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是因为春节前会有春运,各地的返工、返乡潮会带来全国范围内的人员流动,这对于病毒的传播非常有利,所以才有第二波疫情的说法。

而海鲜市场现在仍然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渠道。例如不久前的三文鱼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病毒可以附着在这些进口海鲜上潜入我国,并且还保持着一定的活性,仍旧具备传播的风险。

对于我们个人家庭来说,空调的清菌也需要引起重视

空调经过长时间运行,空调里的过滤网和散热片上一定会积累大量的灰尘、螨虫、霉菌等污染物质。空调里的过滤网和散热片上滋生的霉菌可能通过空气传播,侵犯人的皮肤、呼吸系统等,因此,对于空调的清理就尤为关键。

除彻底消毒空调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很重要。长期使用空调会导致空气流通不良,室内污染物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体健康。

2020年5月,网红教授张文宏就说道,秋冬季爆发“第二轮”疫情,基本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不会受太大影响!

我国已经进入了疫情常态化的防控阶段,虽然我国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数量非常低,新冠病毒的基础量也较低,但是也不应该放松警惕。所以,2020秋冬季,新冠疫情全球性“第二波”虽然高峰已经到来,但是我们不会受太大影响!

但是我们的口罩还不能完全摘下,还是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因为只有每个人都重视起来,病毒才不会有可乘之机。

随手点赞,腰缠万贯

关注@彪悍猫先生 学习更多干货知识

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爆发,该如何应对疫情二次爆发?

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爆发,该如何应对疫情二次爆发?第二波疫情确实已经在不少国家爆发,但是,就中国而言,目前只是存在着第二波疫情的风险。

“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继续存在或发展。”钟南山院士曾这样提醒我们,不过,他也指出:国内不会再出现去冬今春那么大的疫情!

(下图:钟南山院士)

一. 第二波疫情已经在欧美不少国家爆发。

法国、西班牙、英国、捷克、加拿大等国家,从西欧到东欧,从南美到北美,自秋季以来,第二波疫情确实在欧美的一些国家爆发。美国、印度等第一波疫情未散去的国家,也在遭遇着第二波疫情“雪上加霜”的“疫灾”。

(下图文:一些国家的最新疫情)

二. 青岛此次疫情不是中国的“第二波疫情”,也不是第二波疫情的开始。

青岛此次疫情属于小规模的疫情,是有关单位防疫措施不到位所致。就最新疫情来说,至10月13日24时,累计确诊病例12例,就疫情控制而言,青岛市当地已经基本控制了疫情。一波疫情,是指一次大范围的疫情,所以说,青岛此次疫情,与“第二波疫情”不牵连。

(下图:青岛市此次疫情,与青岛市胸科医院相关)

三. 国内存在着第二波疫情的风险,但不一定会爆发。

大部分中国人仍然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我们应该警惕第二波疫情,然而,只要我们做好各种疫情防控措施,就可以避免第二波疫情的爆发。当下,中国有着这样的有利条件:

1.对中国人民来说,任何一次防疫战,都是一场人民战争。

中国人民对新冠肺炎疫情有着高度的防范意识,也有着打好防疫战的决心。

2.中国有着完善的防疫体系和丰富的抗疫经验。

拿此次青岛抗疫来说,青岛市政府在疫情发生后,迅速部署,对全市居民进行了核酸检测,以达到隔断病毒传播的目的。青岛市,也成为国内,继武汉市、乌鲁木齐市之后,又一个全城核酸检测的城市。

(下图:青岛市进行全民核酸检测)

3.中国将研发成功的新冠肺炎疫苗可以用来救急。

新冠肺炎疫苗是消灭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办法,国内如果发生大范围的疫情,救急接种疫苗,就会成为中国人民防疫的有力保障。

(下图:我国研发中的新冠肺炎疫苗)

结束语:中国人民有足够抵御和战胜任何规模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

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爆发,该如何应对疫情二次爆发?

10月16日,钟南山院士的一句话,让白云山的市值暴增100亿,可见人们对疫情的关心程度。而在此之前,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综合多方面因素,新冠疫情秋冬季反弹已经开始,第二波疫情的发作已拉开序幕。

我认为杨功焕主任这话只是针对中国的,因为自始至终,全球只有中国做到了疫情的有效防控,其它国家在新冠肺炎的防控上根本没法与中国相比。

4月8号,武汉离汉通道解封后,就表明中国已经取得新冠肺炎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之后断断续续的新冠患者,顶多是局部地区有少数疫情爆发,但都在可控范围内。而且大多数都是外部输入,所说的第二波疫情,也只能是中国,全球其它国家的第一波疫情还没结束呢。

截至10月,中国才陆续出现本土病例,这表明杨功焕主任判断的正确性,中国第二波疫情已经开始拉开序幕。

在我看来,面对这早已料到的情况,我们没必要过于紧张,第一波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们都能把新冠按在地上摩擦,没理由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有所畏惧,把新冠病毒再次按在地上,相信很快就能实现,最少也会在中国掌控之中。

那么该怎么预防控制疫情,我们从两方面分析。

首先是大层面的防疫措施。

一 严格管控入境人员、进口商品。

据最近几月的新闻可以看出,境外输入病例是中国新冠病毒患者增加的主要因素,这些病例无一不是一个病毒源头,只有严格管控好这些境外病例,才能最大限度防止疫情的扩散。

而部分进口商品亦是新冠病毒的传染源,据新闻报道,进口的厄瓜多尔冻虾外包装、巴西进口的冻鸡翅表面等,都曾检测出新冠病毒。

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全国已有9地先后在冷冻食品中检出新冠病毒呈阳性。冷冻食品通常储存在低温的环境,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毒保存的时间越长,所以容易在冷冻食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

因此,进口商品,特别是进口的冷冻食品亦须严格管控,谨防新冠病毒入侵。这这方面,我们应该做到严格的检测。

二 督促各地各部门严格按要求做好防疫工作。

地方政府才是预防新冠疫情的关键。大型超市、学校、市场、餐饮店、商业街等人流量较多的地方,相应的消毒、测量体温工作,还有疑似病例、疫区回来的人员相应的核酸检测工作;地方预防疫情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有相应的应急预案等等。这些措施只有靠各地政府做细、做实、做好,才是防疫的关键。

三 核酸检测的相关物资必须充足。

与第一波疫情爆发时不同,现阶段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核酸检测。迄今为止,全国各地都有了核酸检测的机构,作为已知的检测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相应的物资一定要准备妥当。

10月16日18时,青岛在3天时间内完成了10899145核酸检测,这个工作量是极大的,但也从侧面反应出青岛核酸检测的相关物资的充足。如果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像青岛一样全城检测,必须要有足够的相关核酸试纸。

四 尽快完善疫苗,尽早普及全国接种。

10月15日下午,浙江嘉兴市疾控中心在其官方微信发布《新冠疫苗接种的有关说明》,这并不是真正的新冠病毒疫苗,而是仍处在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目前还没上市。

但重点是相关部门敢用试验阶段的疫苗抗疫,说明还是有一定效果,这表明我国的新冠疫苗已经有一定成效,现阶段只有加快速度,研究出真正具备效果的疫苗是重中之重。

其次说下咱们普通百姓,该如何应对第二波疫情。

一 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仍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这些个人防护措施是经过实战经验得出的最有效的,也是最实用、最方便的。目前疫情还在控制之下,公司企业肯定不会向第一波疫情般给全体员工放假,少聚集是很难做到了,但只要我们知道不论身处何地,只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一样能有效防护新冠病毒。

二 不要满世界乱跑,不要接待疫区国内外友人,不要隐瞒个人动向、病情,不要抗拒防控工作人员的检测。

基于第一波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最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就是到处乱窜,和接触疫区的朋友,最难追踪的是隐瞒个人信息的人,最不理智的是抗拒核酸检测的人,而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可以个人自主控制的。

为了自身健康,为了亲朋好友着想,为了国家抗疫胜利,我们都应该尽量做到远离疫区的一切人员,感到不适,主动报道求医。

目前,我国第二波新冠疫情开始拉开序幕,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同时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争取用最短时间战胜新冠病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