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现在两岁7个月,9月份已经报名上幼儿园。我该不该帮她做事情?

女儿现在两岁7个月,9月份已经报名上幼儿园。平时想让他自己多动手做事,有的时候还好,有的时候却不肯,老要妈妈帮。我不知道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是帮他好还是不帮他?帮他又担心他是不是会有依赖性,不帮他就会耍赖哭闹就是不肯。我该怎么做?

我女儿上幼儿园小班,有时候睡得晚了早上叫不起来。为了避免迟到,我也会帮她穿衣服,穿鞋子。

我们做母亲帮助孩子,总是怕太过宠溺孩子,让孩子丢掉了独立的能力,事实上,只要不是事事都是家长替孩子做,孩子不会完全丢掉独立能力。

孩子还不到3岁,这个时候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最重要的,所以到底要不要帮孩子,肯定是要帮孩子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怎么帮。

帮孩子之前确定孩子有足够的自理能力。

孩子喜欢让妈妈帮忙,并不是她不会做,相反孩子有时候就是撒娇,想要获得妈妈的关注。在孩子已经掌握了某种能力的前提下,妈妈可以适当帮忙。

不要有求必应,可以偶尔帮忙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不是说事事必须孩子亲自独立完成,所以妈妈要制定可以帮忙的原则,不是事事都可以去帮忙,但是偶尔帮忙是可以的。比如和孩子定好一天只能帮几次忙,或者哪些事情孩子必须自己动手,妈妈不能帮忙。

帮忙之前可以谈好条件,用最少的付出换最大的成果

我女儿早上如果必须让我帮忙,我们就会提前说好,妈妈给你穿好鞋子,刷牙,洗脸自己来。有时候满足孩子一点小小的愿望,他就会特别乐意的配合家长完成其它事情。

总结下,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父母也需要适当帮忙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所以只要遵守大的原则:做到帮忙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掌握好分寸就行。

女儿现在两岁7个月,9月份已经报名上幼儿园。我该不该帮她做事情?

这个年龄段还不够入园年龄,如果9月份入园只能是小小班,在幼儿园上四年。

孩子马上入园了,做家长的重点是引导孩子提高自理能力,因为幼儿园是集体活动场所,孩子入厕、加点及用餐等事宜需要孩子单独面对,尽管有老师帮助,但毕竟不是一对一,不像在家有家长重点单独照顾,还要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女儿现在两岁7个月,9月份已经报名上幼儿园。我该不该帮她做事情?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这样做】

每当孩子入园时父母都会很迷茫,我们到底要帮孩子做哪些准备,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我认为要做以下几点做准备。

1.准备一:时间安排

很多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跟幼儿园的时间作息时间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晚上11点左右才睡,第二天自然就很迟才能起的来,而上幼儿园后,孩子要早睡早起。

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就可以去了解下幼儿园的的作息时间表,提前让孩子适应。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不会因为早上起不来或没有睡饱而闹情绪等

2.准备二:跟孩子描述幼儿园场景

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幼儿园。面对新环境,孩子多多少少会焦虑,所以我们可以在讲睡前故事的时候,跟孩子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故事,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描述幼儿园场景可以有多种,比如:跟孩子一起看关于上幼儿园的绘本;给孩子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生娃幼儿园会发生的事情;以画画的形式,描述幼儿园场景等。

3.帮助三: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

两岁七个月的孩子可能很多都不会,在家需要妈妈亲力亲为,而且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 捧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化。”但是如果你想让孩子上幼儿园了,那么就必须刻意的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两岁7个月的孩子可以让她自己学着吃饭,独自去上厕所等,孩子能做的都让她自己去做。

这样孩子才会应该一对多的生活模式,幼儿园一个班最多配两个两个老师,一个生活管理员,在幼儿园是不可能一对一的照顾孩子的。所以提前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也可以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

女儿现在两岁7个月,9月份已经报名上幼儿园。我该不该帮她做事情?

女儿现在两岁7个月,9月份已经报名上幼儿园。我该不该帮她做事情?

谢谢邀请!

仔细看了题主对问题的描述,题主之前让孩子多动手做事的做法是对的。当然对于不到3岁的孩子来说,动手做事情时而喜欢,时而不肯做是正常的,允许孩子有反复。不过,既然孩子即将上幼儿园,我的建议是: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该再帮孩子去做。针对你家孩子即将上幼儿园,特建议最好做好如下几点:

1、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之前,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如今都是在父母和家人的呵护下成长,无论做什么都由家长呢。孩子一旦上了幼儿园就不一样了,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全部都要孩子自己来做。比如:吃饭、喝水、睡觉时(有的孩子只是在幼儿园午睡)的穿衣、脱衣、穿鞋子;还要自己去厕所大小便等等。

看到这里或许有的家长会说幼儿园不是有老师吗?别忘了,幼儿园虽然有老师在,毕竟两三个老师要看几十个孩子。我们平时在家一个孩子全家人都忙得团团转,两三个老师看着几十个孩子真的不容易,孩子的事情老师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包揽,所以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长不仅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穿鞋子,还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要方便,要学会自己去厕所大小便。别认为撒尿、拉粑粑是小事,如果在家习惯了让大人到时候提醒才知道方便的孩子,到幼儿园难免不因了孩子不知道下课及时去厕所而尿裤子的情况发生。

为了父母放心也少给老师添麻烦,上述这些自己能力一定要在孩子入园前训练好。

2、提前体验熟悉环境

孩子上幼儿园,不仅要面对与家人的分离,同时也进入了陌生的环境,再加上陌生的老师和陌生的小朋友,孩子顿时便感到失去了安全感,所以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虽然有的孩子只是离开家人半天,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也是相当漫长的。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由于环境陌生、周围又全是陌生人,孩子便会紧张、焦虑、恐惧不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家长最好能提前带孩子去幼儿园体验(我们这里有些幼儿园都有体验的安排)。通过体验让孩子对环境熟悉一下,同时也让孩子在与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钻山洞等活动时体验到和众多孩子一起玩的乐趣,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能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感。

我家大宝宝入院前那段日子,我们也没少做功课。比如:帮助大宝宝准备开学的物品、教大宝宝背书包、和大宝宝一块儿收拾书包、给大宝宝买来画笔,陪着大宝宝阅读绘本等等。同时,奶奶还一遍遍地给大宝宝说幼儿园的趣事,并在大宝宝面前夸幼儿园如何如何好。不仅如此,奶奶还亲自带着大宝宝去幼儿园参观幼儿园小朋友上课,课余时间陪着大宝宝和其他幼儿园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钻绳洞、荡秋千等,让大宝宝真真切切体会到幼儿园的好。

3、找理由与孩子短暂分离

上幼儿园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断奶,宝宝入园也是孩子人生途中踏入社会的第一次,这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一个坎儿。孩子离开父母会产生恐惧,会暂时感到失去安全感,因此孩子会哭会闹。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看到孩子哭会揪心、伤心,父母离开孩子会各种担心和焦虑,所以每年幼儿园开学时,幼儿园门口都会出现孩子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妈妈偷偷抹泪的场面。为把揪心的程度降到最低,建议在孩子入园前这段时间里,妈妈想方设法找各种理由与宝宝渐渐分离一段时间,分离的时间可以采取循序渐进,刚开始分离的时间短一点,以后逐渐加长,相信做好这种分离的铺垫,宝宝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和父母双方都会淡定得多。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即删)

以上是针对家有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的父母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女儿现在两岁7个月,9月份已经报名上幼儿园。我该不该帮她做事情?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插播一个小消息:我的头条账号从今日起,正式更名为:海绵妈妈育儿,专注领域仍然是育儿路上的一切,持续与大家分享育儿路上的点滴,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让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对于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一般都能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吃饭、穿衣、上厕所等,而且,这些在幼儿园必备的技能,孩子最好在家里就能学会。所以,妈妈当然不能帮孩子做事情,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既然这位妈妈有这样的担心:害怕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又怕孩子哭闹耍赖,那么,何不在如何引导孩子的事情上多下点功夫呢。

在幼儿园,最多3个老师,管理班级30个左右的小朋友,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小朋友,有时候难免疏忽了孩子的需求,所以,让孩子在家里就学会如下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 自己吃饭

  • 自己穿衣

  • 自己上厕所

  • 自己喝水

  • 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按照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孩子偶尔会发脾气,会不听话,会让我们生气,这些都是孩子正常的反应,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要这样做:

  • 让自己冷静下来。当人处在生气的边缘,是无法对孩子的需求或者行为作出正确的反应的。这时候,让自己暂时离开孩子一会儿,待自己心情平静以后,再回到孩子的身边。

  • 温柔的抱抱孩子,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当孩子明明能做某件事,却故意不做,并且哭闹耍赖的时候,孩子其实是想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这时候,平静下来的你,温柔的抱抱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让孩子也冷静下来。

  • 引导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当孩子得到父母足够的爱的时候,父母要适时地引导孩子,完成本应该由他/她自己完成的事情,比如:吃饭、上厕所等。

  • 及时鼓励孩子。当孩子尝试自己完成了一件事,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反馈和回应,让孩子体会到来自父母的关心,鼓励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上厕所等,并暗示孩子坚持这样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理能力,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必须学会的技能,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心急,遇事上火,只会更加火上浇油,让自己先冷静,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会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我是"海绵妈妈育儿",今日头条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女儿现在两岁7个月,9月份已经报名上幼儿园。我该不该帮她做事情?

我非常理解这个妈妈,可以说这个妈妈是一个非常好的妈妈,能够知道在入幼儿园前要培养孩子的一些基本生活技能。所以这个妈妈会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我想说,两岁七个月的孩子即便自己动手也不能做到很好,原因是他的年龄段和他的能力发展还不足以支撑他自己把事情完全做好,所以有时候孩子还是需要帮忙的。

在这个时候帮忙家长要懂一定的方法,当孩子求助的时候,家长不可以马上去帮助他完成,需要一个步骤。孩子虽然年龄段很小,但是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激发孩子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说的一些办法让孩子去思考选择。所以当孩子求助的时候,家长应该走到他面前,蹲下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他说:“我需要妈妈的帮忙,我搭积木搭不好。”那家长就重复他说的话之后说:“你是需要我帮忙是吗?”孩子说:“是啊。”“那你告诉妈妈,希望妈妈怎么帮你?”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思考,其实他的这个帮助并不是全部让妈妈做,而是他希望有妈妈跟他互动,不是独自让他去做一个事情,所以他这个时候是需要父母陪伴,并且在有必要的时候,他会有求助的信号,当家长收到信号之后,就要询问孩子如何帮助,当孩子说出来,就按照孩子的方式做。比如搭积木,“我搭不好。”“那我怎么帮你呢?”“妈妈帮我一下。”接着帮助他一下,说他一定可以的,这个时候家长既帮助了他又鼓励了他,同时也陪伴了他,孩子需要的是这样的帮助。

如果家长置之不理,强迫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两岁七个月的孩子不足以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很完美,他这个阶段需要陪伴,有的时候会求助,如果置之不理会让孩子内心感觉到无助和失败感,所以孩子就会慢慢的对一些东西失去兴,也会影响他对未来的学习失去兴趣。因为在他遇到难题的时候没有人帮助他,所以他索性就不去寻找那些所谓的难题,不去探索,这样他就不会被拒绝了。家长要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询问如何帮助,适时的帮助之后鼓励他继续做完,最后要表扬孩子做得很好。随着孩子年龄不断的增长,孩子才能逐渐的从父母的陪伴当中慢慢脱离出来,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三到六岁阶段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并不是预示孩子可以完全独立,这个阶段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第一,要多陪伴他玩他想玩的游戏,第二,陪伴他走走看看,有条件的话多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涨涨见识,对孩子未来的认知是非常有帮助的。亲子运动更是需要和孩子进行互动,每天都跟孩子踢球,跑跳,这些既增强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同时也对孩子未来的抗挫折能力铺垫了一定的基础。还有当家长发现不帮孩子,他就哭闹的时候,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情绪指导师,在某种情况下,家长要允许孩子哭的,他哭的时候是情绪已经起来耍赖在哭了,让他哭一会儿,待他情绪平静之后继续跟他心平气和的沟通,继续把刚才的方法应用上,问:“我知道你需要我帮助,你觉得我应该如何帮你呢?”我相信孩子慢慢的就学会不用情绪与人沟通,而是用语言或者是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明白用语言或肢体语言沟通是有效的,情绪沟通是一个糟糕的沟通方式。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