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新生儿能看多远,对什么颜色比较敏感?

孩子的视力需要等到7岁才能完全发育好。而宝宝的视力发育从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宝宝出生后,视力每个月都会有不同的发展。两个月的宝宝的视力已经比刚出生会好很多。

两个月的宝宝眼睛看到50厘米左右,拿玩具在她们眼前晃动,孩子的眼睛会有追视的行为。虽然孩子视力的距离只有50厘米左右,但是宝宝的眼睛可以感光。受到强光注射的时候,宝宝会做出闭眼或者眨眼的动作。

具体来说,宝宝每个月的视力都有很大的进展,具体如下图:

那么这个时候,妈妈们要怎样做才能有效促进孩子视力的发育呢?

第一,将颜色鲜艳带响声的玩具,放在距离宝宝眼睛25厘米的地方,边摇边缓慢移动,吸引宝宝的视线随着玩具和响声移动。

第二,妈妈和宝宝对面坐,一边喊着宝宝的小名,一边移动大人的脸,让宝宝注视着大人的脸,并随之移动。

不要以为孩子视力的发展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妈妈们也可以多去帮助宝宝,利用视觉感触来刺激宝宝的视力发育!

两个月新生儿能看多远,对什么颜色比较敏感?

导读:表妹家女儿两个月了,孩子视力发育的过程也是很神奇的,见证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过程。

胎儿从第8周开始发育眼睛,到24周才具备感光能力。

刚出生时的新生儿只能看8厘米-15厘米的地方,能感受到光,会追踪移动的物体。视线还是很模糊的,所以一般只能看到离他最近的妈妈。看到的是黑白模糊的二维世界。

两个月新生儿能看多远?对什么颜色比较敏感?两个月新生儿能看一米左右,视力更加集中了,看到的是黑白清晰的世界。能区分颜色了,但是还分辨不出深浅。视角大概是90度。可以眨眼睛了。可以看自己的小手5秒了。

等到婴儿3个月才能看清爸妈的脸,4个月左右就能够看到彩色的世界了。

两个月新生儿对黑白分明、明暗反差的图案更敏感。

在这个视觉敏感期,多给孩子看黑白早教图片让孩子追视,有利于孩子的视觉发育。我小时候也给孩子买过。其实原来黑白早教图片是这样用的,万万没想到。

重点提示:两个月新生儿能看一米左右,对黑白对比色比较敏感。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两个月时,能看多远了?欢迎留言分享!

【一个最有耐心的亲子共读咨询师,写得好辛苦喔,点赞私信1可获得微号,送你价值398的亲子共读手册。】

两个月新生儿能看多远,对什么颜色比较敏感?

两个月的婴儿能看40到50厘米,对颜色的喜爱逐渐由黑白偏向彩色,比如:红、黄、绿、橙等,尤其是对红色更为喜爱,因为:

1、当新生儿出生一个月时,视力发育还不完善,只能看清15厘米左右的事物,而且喜欢黑白色圆圈状的图案,当妈妈靠近半月龄的宝宝时,宝宝会回应妈妈一个甜甜的笑容。

2、当宝宝出生两个月以后,视力发育逐渐完善,可以看清40到50厘米内的物体,可以对喜欢的物体进行180度的追踪,并表现出喜悦的状态,尤其是对红黄绿橙等色彩鲜艳的物体更加敏感,不再仅限于黑白色,此时尽量不要让宝宝看电视屏幕📺或者手机屏幕,以免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

3、此时的宝宝更加喜欢妈妈那熟悉的脸庞和身上的气味,当妈妈靠近时一不留神就会给妈妈唱个咿呀歌,还会随时对妈妈展现个天使般的微笑😊!

总之,两个月的宝宝更爱看到自己的妈妈,更喜欢彩色移动的物体,视力发育逐渐完善,开始能看到40到50厘米左右的物体,并喜欢追踪寻找消失的玩具。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话题、从备孕到育儿,让我们一起愉悦的探索!

两个月新生儿能看多远,对什么颜色比较敏感?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其实是关于婴幼儿视力发育的。

1-4个月视觉发育情况:   

在1个月时仍然不能看清30cm以外的物体,但是可以密切关注30cm以内的物体,当你把他抱在臂弯里,他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你的面部,特别是眼睛,通常你看他的眼睛是他会冲你微笑,随着视野的扩大,他会注意到你整个面部,而不是眼睛这样单纯的目标,他会对你的表情有更好的反应,他会愉快的观察镜子中的自己,你可以给他买个镜子让他进行自我欣赏。   

在1个月的时候你在孩子面前快速晃动一个玩具或者你快速来回摇头,他会失去聚在你眼睛上的焦点,但这种情况在他两个月的时候回出现变化,这时候孩子的眼睛更加协调,两只眼睛可以同时运动并聚焦,随后他会跟踪在他视野内的运动的任何物体,同时会协调的感知跟踪靠近或远离他的物体。

3个月时他会对环形图案更感兴趣,这也是为什么他对充满圆圈和曲线的面部更感兴趣的原因,他会控制手脚去拍打他周围运动的物体,但目的性不好,再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会锻炼这种手眼协调能力。   

4个月时,你会发现他可以凝视电视屏幕或窗外的风景,他的视觉距离充分发育,而且他的颜色视觉的得到了充分发育,他会对所有的颜色产生反应.  

4~7个月视觉发育情况:   

孩子开始开发他的运动能力,这时候他会聚精会神的观察他的玩具,直到这时他才能够真正的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区别,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开始喜欢图案复杂和颜色丰富的玩具,孩子的视物范围开始扩展到几米远。

7月时,他的视力更加成熟,他将学会追踪越来越快的物体。这个年龄的婴儿对于镜子越来越迷恋,他可以开始认出自己。另外可以通过镜子反光亮斑的不同距离追踪情况来判断孩子视力范围。   

一般孩子视觉的感知能力会在4个月后得到明显的提高,你可以试着用手捂住他的一只眼睛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表现出来不愿意,试着推开你的手,那基本上可以说明孩子遮住的眼睛是好的,这个方法可以帮助父母尽早发现单眼视力不好的情况,避免弱视的发生。   

4~7个月的宝宝视网膜已有很好的发育,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4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感。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移动的物体,例如妈妈在房间内走动,婴儿的眼睛也会跟着转动;此时婴儿己经能够转动身体,会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吊饰等。这个时候的视力约为0.1。  

8~12个月视觉发育情况;   

8个月大时,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追踪眼前的物体,眼、手的协调也较为顺利。此时,宝宝的视力保持在0.1~0.2之间。   

8个月以后,宝宝真的能够用眼睛辨识亲人了。这个时候的宝宝积极运用全身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尤其是触觉去认识世界。

到1岁时,视力约为0.2。如果孩子学习走路的时间明显延迟,或走路容易跌倒、被东西绊倒,都有可能是视力出现问题了。

参考资料来源于:https://m.jianke.com/ykpd/4458201.html

感兴趣可自行阅读全文。

两个月新生儿能看多远,对什么颜色比较敏感?

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视力是0.01~0.02,只能分清明暗,还不能明确地识别物体。

据研究表明,生后两三天,距离小宝宝脸部30cm以内,能勉强识别爸妈脸部的表情,但因为聚合焦点的能力不发达,所以看得不大清晰(见下图)。

出生后2~3个月左右的视力是0.02 ~ 0.03。

2个月能看到30-50cm远,能看见妈妈的脸和婴儿床,对红色等基础颜色较为敏感。能够追视,会对眼前出现的东西做出反应。

3个月大概能看见一米远的物体与景色,能看见部分细小的东西。

另外,除了白、黑、灰色之外,还能识别红、黄色、绿色,但无法辨别颜色深浅。

当爸爸妈妈对宝宝笑的时候,会用蠢萌蠢萌的微笑回应,能够一点点地通过视觉进行交流。

生后4~5个月左右的视力是0.04~0.08。

到了这个时候,能辨别更多的其它颜色,对眼前移动的卡片反应变得灵敏。运动反应也很快。

另外,这个时期是开始翻身的时期。小宝宝不再对着枯燥的天花板,自己能动,用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看着周围新鲜有趣的景物。

这个变化会不断刺激小宝宝的大脑,神经与大脑会发育得更充分。

生后6个月视力为0.08~0.2左右。

1岁~2岁的视力为0.6~0.8左右。

到了3岁,50%以上的孩子视力为1.0,到5岁为止,大约80%的孩子都是视力1.0。

视力发育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孩子在5岁左右,就几乎都能达到日常生活中不受困扰的视力。

为了宝宝的视力发育更充分,家长应当多给宝宝做训练,新生儿期给他买黑白卡练追视,或换尿片时变跟宝宝说话,边把脸慢慢靠近宝宝。

2个月时就能买些彩色卡片或玩具做追视,也可把颜色鲜艳的玩具挂在他面前。日常生活中多带他出去,看看周围的花草,听听不同的声音。

转载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两个月新生儿能看多远,对什么颜色比较敏感?

两个月新生儿能看多远?对什么颜色比较敏感?

关于新生儿能看多远?我们来听一听网友们如何说:

公主变青蛙说:

我儿子五个月的时候好远看到我过来。都笑呵呵的冲我要抱抱。大概50米左右。

淡淡的香141982775说:

我女儿现在三个月,我感觉她月子里,就会随着叫声儿和人影把头转过去了。

新生儿能看多远?

我想对于提出这个问题的妈妈来说,也会慢慢的发现自己家的宝贝,会随着妈妈的声音,看到不同人的时候可以认出来自己的妈妈,而感到很幸福和神奇!

我女儿也是在两三个月的时候,你逗她,她的目光就会随着你而动,特别的有意思。

宝宝刚出生两个月左右的时候视野还是很窄小的。只能看到光和影。能够用眼睛追随光源和移动的物体。可以把视力集中到8到15cm,当妈妈抱起宝宝喂奶的时候。这个距离刚好可以让宝宝看到你。所以有的妈妈会说宝宝刚出生不久就认人了!

这个时候妈妈在抱着宝贝的时候,离宝贝近一点。让宝贝看清楚妈妈的五官。我想宝贝可以会更早地在很多人中认出妈妈。

慢慢的宝宝就可以看的更清楚,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宝宝最喜欢的颜色

出生后的几周内,婴儿刚开始看到的都是黑白景色。他的视觉神经系统还处于模糊的状态,所以新生宝宝最喜欢的颜色是黑白的物体。

随着宝宝长大,就可以看到更多的颜色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