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做决定的人生该如何实现自由?

不敢做决定,可能是因为你害怕自己做决定出错,再深一步说,你缺乏做决断的能力。很多人都不知道,做决定是可以通过学习与训练来提高的,换句话说,掌握了做决定的思考方法可以提高你做决定的效率和结果。

如何来提高你做决定的能力,可以为你介绍一本书,由日本作家出口治明写的《当机立断》。

《当机立断》的作者出口明治2006年成立日本生命网络人寿保险公司,担任社长。2008年公司正式运营。2013年至今担任会长兼CEO。在他年近六十成立了日本生命网络人寿保险公司,这是日本第一家网络人寿保险公司;该公司是日本第一家向27周以上孕妇卖保险的公司;这家保险公司曾经招聘了年过六十的员工,这些看似不简单的决定背后都是作者出口明治通过数字、事实和逻辑进行分析之后而做出的。作者认为这样的思考适用于全世界范围,这是一种大家都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思考方式。

为什么你做不出正确的决定

生活中,许多人做不出正确的决定是因为他们顾虑的太多,抓不住问题的核心点,总是被看似重要却对做决定没有意义的问题所困扰。

比如很多人总是在问是回归家庭做全职妈妈,还是继续在职场做职场妈妈。如果做全职妈妈,应该考虑的是回归家庭后,老公一人的收入会不会影响到家里的生活质量,自己能够去胜任一个人去带孩子吗?如果是在职场继续打拼,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孩子谁来照顾,自己怎样去平衡工作与照顾孩子?

但是很多人考虑问题并不是这样的,她拿不定是回家全职还是继续打拼,考虑的是我要做了全职妈妈,别人会怎样看我;我的朋友们是不是会瞧不起我;要在职场继续打拼会考虑是不是对不起孩子,家人是不是会觉得我不负责任。

这些问题表面看都对,但是仔细去考虑,这些都不会是你做决定的主要原因。这就好比你写方案,A和B两个方案,当然是以结果为导向,看哪个方案能带来最大利益,而不是应该考虑是老板更喜欢哪个方案。

出口明治认为,很多人都是如此,一到做决定的时候,就会被那些看似重要却毫无意义的问题所干扰。是因为考虑的太多,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思考方法来分清主次。而出口明治提出的利用数字、事实和逻辑来做决定,正是以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为导向,锻炼人们分清主次的思考能力,从而快速的作出决定。

怎样去做决定?

如何通过数字、事实和逻辑来做决定?出口明治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设有人看到了美国用直升机喷洒农药,她认为美国的农作物含有农药不能让孩子吃。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却经不起用数字、事实和逻辑来分析。

首先可以进行数字比较了,比较美国和日本农作物每公顷的农药用量,比较的结果是:日本每公顷农作物的农药用量是100,而美国则为10-20。

此外,客观存在的事实是美国的农耕面积要比日本大,所以农药的密度要比日本低。通过数字和事实的比较,我们推论出的逻辑就是:美国的农产品农药含量要低于日本,当然可以购买食用。

通过数字、事实和逻辑得出的决定和通过大脑感官判断出的结论完全相反。很明显通过数字、事实和逻辑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但如果你是一个新手,想要熟练的掌握数字、事实和逻辑做决定的方法,应该从收集数据和观察逻辑的变量方面多加练习。

如何让你的数据准确,需要遵守以下的原则:

1. 养成核对原始数据的习惯;

2. 养成检索信息的习惯;

3. 学会忽略他人的意见,学会查找一手资料;

4. 需要学会数字的纵横对比。横向指的是与其他公司、地域、国家在同一个时间轴内的数据;纵向对比是以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的对比。

此外,如果想让你的逻辑准确,你需要学会观察到更多的细节。假设逻辑为y=f(x),那么x的变量个数越多,考虑的内容越多,得出的结果也会越精准。

回到前面的问题,是否回家做全职妈妈?如果想回家做照顾孩子,用数字、事实和逻辑来分析,就会很容易看到影响你决定的主干部分,因为数字、事实和逻辑已经限制了问题的主干部分。

简而言之,通过数字、事实和逻辑可以有效提高做决定的效率和准确性,这种决断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而获得,但是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想要学好,出口明治也建议从一开始就要稳扎稳打来练习。

对于选择困难症的建议

如果你已经通过数字、事实和逻辑进行了分析,但是仍然下不了决心该如何去做决定,这个时候你可以试试用你的直觉来做选择。我们总以为直觉是感性的,但是专家认为:人积累的经验越是丰富,直觉的准确度就会越高,想要提高你的直觉准确度,增加你的人生经验试试,出口明治给出的建议是:多读书、多旅行多和人交流。

有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的直觉,出口明治给出的建议是:边试边做。就是你可以动手去做,在具体的实施中再去做决定,但是前提要求是自己有7成的把握可以成功。

这是一本提高决策力的书,不管是从效率还是从结果,你可以试着用书里的方法来尝试着去做决定,如果自己的决策能力有所提高,可以不断的去练习来掌握这种决策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