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破诛仙阵时,为何不用金刚琢收走诛仙四剑?
我是木子君,前来回答问题。
首先,《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是两个不同作者的小说。《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许仲琳,而《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就成书时间而已,《封神演义》晚于《西游记》,《封神演义》在写作时大量借鉴《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及评点诗歌。
可以说,如果不是《封神演义》建立了一个庞大而相对完整的世界观的话。他的价值远远不会这么大。
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有一个法宝叫金刚琢,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是太上老君用金刚琢偷袭了孙悟空,打中了他的后脑壳,导致其跌倒在地,被啸天犬咬了一口,倒地不起,从而被俘。
在孙悟空随着唐僧取经时,又遇到了太上老君的坐骑,他仗着法宝金刚琢,从孙悟空的手中将金箍棒套走。
就《西游记》故事本身来说,这个设定是不严谨的,为什么金刚琢有这个功能,早期不用,后来才使用呢?
对此,我的看法是,金刚琢的功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成长型的。
在最早期的时候,金刚琢只是铸造出来,用来栓青牛精的一个鼻环;而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这个鼻环在太上老君的加持和重新铸造之下,又增加了远程攻击的能力,类似于哪吒的乾坤圈;后来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500年,这期间,太上老君在不断的炼器中,又悟出了新的功能,将其加载到金刚琢上,金刚琢无物不收,变得极为变态。
甚至为了克制金刚琢,太上老君还将他所得到的芭蕉扇进行了升级,以便于克制金刚琢。为后来收服青牛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至于太上老君破诛仙阵时,为什么不用金刚琢收走诛仙四剑呢?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金刚琢是《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法宝,而《封神演义》则是作者许仲琳结合了《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形象,及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的再创作,可以说名号一致,法宝与地位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已经宛然另外一个人。
在《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的地位是仅次于鸿钧老祖,三清之一的圣人,一代宗师,法力高深。而在《西游记》中,老君的地位虽高,但整个天庭中,除了道家还有佛家,老君虽为五老之一,但已经和如来平起平坐,成为天庭的炼器师和炼丹师,两者的定位是不同的。
所以,这个人物已经没有了《西游记》中老君所拥有的法宝,怎么可能用来收诛仙四剑?
二是在诛仙四剑之前,太上老君的金刚琢只是一个小弟弟。
在《封神演义》中,出现了大量的法宝,比如说赵公明的落宝金钱,由鸿钧老祖所赐,元始天尊掌管,后来又交给姜子牙所用的打神鞭,太上老君的证道法宝太极图,元始天尊的三宝玉如意等。
这些法宝的妙用,不差于金刚琢。他们有的是鸿钧老祖所赐,有的是因为机缘巧合所得,威力无限。
诛仙四剑原属于鸿钧老祖之宝,后来在分宝岩上散发宝物时亲传于自己最钟爱的小弟子通天教主,分别是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
诛仙四宝剑与诛仙阵图结合,可以布成诛仙剑阵,威力无穷。诛仙剑阵作为上古第一杀阵,锐气、威力之强无以伦比,而通天教主借着此阵阻敌,元始天尊集合了太上老君、接引、准提四位圣人才破此阵。
可以说,诛仙剑阵之强,是可以灭掉圣人的阵法。而金刚琢只是收取别人的武器,在威力和强度上就不是一个层次。
怎么可能收取诛仙四剑呢?
再论年代,诛仙四剑是由鸿钧老祖所得的先天法宝,而金刚琢只是由鸿钧老祖的弟子太上老君自己所炼的后天法宝,在级别上就差了一个档次。
太上老君破诛仙阵时,为何不用金刚琢收走诛仙四剑?
在《西游记》中,金刚琢是太上老君的至上法宝。据老君介绍说:“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刚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它,早晚最可防身。”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小圣二郎真君与孙悟空大战,不分上下,老君就抛下金刚琢,打在孙悟空的天灵盖上,将孙悟空打了一跌,就被二郎神给捉住了。后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来到金兜山,被金兜洞独角兕大王捉住。孙悟空为救唐僧,曾与独角兕大王争斗,二人武艺不相上下,只是这独角兕大王有一个白森森的圈子,将孙悟空的金箍棒给套走了。后来孙悟空先后搬来哪咤、托塔天王、火德星君、水德星君等众天神天将,但他们与独角兕大王一经战斗,他们的兵器便都被独角兕大王那白森森的圈子“呼啦”一声就给套走了。该圈子甚至水火雷电都能化解,孙悟空没办法,只好上西天向如来佛祖求救。如来佛祖派十八罗汉带上十八粒金丹沙前去捉妖,结果十八粒金丹沙还没施展,就也被妖王给套去了。要知道,这十八粒金丹沙,可放出无尽金沙,霎时可陷住对手,不能自拔。孙悟空引出妖王,罗汉们就撒金沙,一刹那飞沙迷目,那妖王把头一低,足下就有三尺余深,慌得他将身一纵,跳得浮上一层,未曾立稳,须臾又有二尺余深。妖怪慌急中,取出圈子,叫声“着!”唿喇一下,把十八粒金丹沙尽数套去。孙悟空与众天神正在搓手无措之际,只见降龙、伏虎罗汉凑到悟空跟前说:“如来临来吩咐我两个说,那妖魔神通广大,如失了金丹沙,就教你上离恨天兜率宫太上老君处寻他踪迹,庶几可一鼓而擒也。”于是孙悟空就又搬来了太上老君,用手中巴蕉扇收服了那独角兕大王,却原来是太上老君的坐骑板角青牛。太上老君说:“那白森森的圈子,正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甚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再偷去我的巴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
那么,在《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破诛仙阵时,为什么不用金钢琢收走诛仙四剑呢?我们知道,诛仙四剑与诛仙阵,乃是鸿钧道人在分宝岩分给他的三徒弟通天教主的宝物。鸿钧道人是道的化身,是宇宙主宰,在万仙阵后,通天教主带领的截教一败涂地,教中万仙,死的死,逃的逃,被西方教收走的收走,身边只剩下二三百散仙,非常狼狈。通天教主带着众仙走到一座山下,少恿片时,自思道:“定光仙可恨将六魂幡窃去,使吾大功不能成!今翻失利,再有何颜掌碧游宫大教。左右是一不做二不休,如今回宫,再立地火水风,换个世界罢!”左右众仙俱各赞同。通天教主看左右四个知己门徒俱丧,切齿深恨:“不如往紫霄宫见吾老师,先禀过了他,然后再行此事。”由此可见,鸿钧道人主宰一切,通天教主想再立地火水风,换个世界,还得要征求自己的老师鸿钧道人的同意,否则,他是不能开天辟地,再立世界的。显然,这诛仙四剑是鸿钧道人之物,鸿钧道人是老子、元始、通天的老师,三人在鸿钧面前,只有扣头礼拜的份,其道行法术都是鸿钧道人传授。鸿钧道人是混元无极大罗金仙,其道行修为都远远在此三圣人之上,那么诛仙四剑是鸿钧道人修炼之物,自然要比太上老君煅炼出的法宝强很多很多,太上老君煅炼出的金钢琢,虽然是其至上法宝,如来佛祖的金丹沙及众神的一切兵器法宝,俱不能敌金钢琢,但修炼法宝的威力,也是随修炼者道行高低有差别的。一般的,道行高深者,修炼的法宝威力就强大,道行浅薄的,修炼的法宝威力就大打折扣。高级的法宝能收取或降服低等的法宝。太上老君和老师鸿钧道人的修为道行是没法比拟的,因此他的金钢琢应当收不了诛仙四剑。
再者说,《封神演义》记述的是武王伐纣,姜子牙斩将封神的故事;而《西游记》记述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封神在前,西游在后,两者相差一千多年。封神之后,太上老君方在天庭专心炼丹煅宝,也许在封神决战中,太上老君还没煅炼出金钢琢这样的至上法宝,不然,封神一书,从头至尾,太上老君显示了自己很多法宝,却独独没有显示自己的金钢琢,这说明什么?说明金钢琢尚在煅造之中,还没有成为威力强大的法宝。只是又过了数百年,老子出函关西游,化胡为佛时,其金钢琢方出炉,成了威力无比的至上法宝。在西游中的老君,却是煅宝高手,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孙悟空的金箍棒,以及紫金葫芦、羊脂玉净瓶等都是太上老君一手煅造的法宝,就包括老君的腰带晃金绳,手中取凉的巴蕉扇,还有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脖项上的紫金铃,都是太上老君一手打造的法宝。金钢琢只是老君坐骑板角青牛穿牛鼻子的钢圈,竟也成了至上法宝。老君竟还煞有介事地说,如果没有巴蕉扇,自己也奈何不了这金钢琢,是不是有点太夸大其词了。
在《封神演义》中的太上老君,是鸿钧道人的大弟子,是历万劫不磨之体的混元大罗金仙,是三教圣人,除了鸿钧道人,可称得上是无敌的存在,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到了《西游记》中,其地位道行法力却显得大大下降了,在天庭对玉皇大帝是毕恭毕敬,整天守着个八卦炉,为玉帝烧炼仙丹;不能一力收服妖猴,只能在二郎神大战孙悟空时偷偷拿出金钢琢,砸了孙猴子一下;甚至煅烧孙猴子不成,开炉后,竟被猴子拽了一个倒栽葱;如来佛祖收服妖猴,安天大会上,竟按玉帝旨意,向如来佛祖前拜献;车迟国斗法,三清像竟被孙猴子他们扔到茅厕;金银童儿下界为妖,竟被孙猴子不用请救兵就一力收服。所有这些,都让看过西游的人们,感到太上老君太没能力,太没地位了,颇有点儿丢人现眼的感觉。因此,读过封神的人们,再读西游,都觉得太上老君太不可思议,也许是后来鸿钧道人为了维护天庭威严,让太上老君归服天庭之下,为万仙树立榜样;也许太上老君早已达太上忘情之境,再不过问三界之事,名利得失如烟云浮尘,处之淡然,但又有好生之德,因此就隐藏了自己无上的法力修为,坐看云起云落。也许太上老君隐藏自己的能力也是有道理的,不然,孙悟空大闹天宫,他完全可用金钢琢收走猴子的金箍棒,他却没收,不然猴子早被哪咤等天神捉住了;二郎神捉了猴子,用勾刀穿了猴子的琵琶骨,使其再不能变化,而当老君将猴子推入八卦炉煅烧之际,却为猴子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当去帮猴子收服青牛精时,听说青牛精拿走了金钢琢,就显得恐慌地对孙悟空说,如果青牛精再拿走他的巴蕉扇,就连他太上老君也没奈何了,依然在猴子面前,假装得自己很没能力。其实,金钢琢只是太上老君穿坐骑鼻子的一个圈圈而已,《西游记》上有点夸大其词了,弄得如来佛祖也因此畏忌这么一个圈圈的存在,怕青牛精持圈到灵山闹事,也许这金钢琢到了《封神演义》里,根本就是一个难以拿出门面的法宝吧。
太上老君破诛仙阵时,为何不用金刚琢收走诛仙四剑?
首先是,“金刚琢”是《西游记》当中的产物。在《封神演义》当中,可没有什么“金刚琢”(法宝)哦!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是两部截然不同的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许仲琳。从小说所描述的内容来看,《封神演义》记载的“武王伐纣”等事件显然要比《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要早得多。
其次是,《封神演义》当中的“老子”未必就是《西游记》当中的“太上老君”。在《西游记》原作小说当中,有少数的人物形象和《封神演义》原作小说当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相似。但是,那绝不就简单地等同于就是“某某人”了。譬如说,李靖一家四口人李靖、金吒、木吒和哪吒。在《封神演义》小说当中,李靖除了是陈塘关的总兵之外,李靖还有两个师傅----燃灯道人和度厄真人。而在《西游记》中,李靖的身份已经是天界的“托塔天王”了。因此,《西游记》中的李靖至少也得算是《封神演义》中李靖的“升级版”了。
第三是,《封神演义》小说当中的“老子”是阐教的大师伯。是小说当中的大圣人之一,道行且深法力无边。按相关小说的描述,老子在《封神演义》中出手虽然不多,但是却是足够“惊艳”的----老子一出手就降服三霄娘娘了。要知道三霄娘娘可是连陆压道人都被生擒活捉过的。紧接着,老子乘坐夔牛由太极图化成的桥进入诛仙阵探阵而全身而退毫发无损……凡此种种,别说当时老子可能还没有金刚琢法宝,就是有了那也是不值得使用的。
此外,一方面是在《封神演义》原作小说当中,已经有类似于金刚琢之类的法宝了。譬如说,三霄娘娘的法宝混元金斗无物不装;孔宣背后的五色豪光无物不刷(收)。另一方面是鸿钧老祖(老子等人的师傅)把厉害的法宝(譬如说诛仙四剑)都传给了通天教主了。而那些法宝当中可能有专门克制金刚琢的。或许金刚琢在当时而言根本就奈何得了诛仙四剑。
因此,基于以上的原因“太上老君在破诛仙阵”的时候就没有使用金刚琢了。
太上老君破诛仙阵时,为何不用金刚琢收走诛仙四剑?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挖树要挖根。
碧游宫众人刀枪棍棒解决不了的事,多宝道人几句话便轻松搞定。尤其被毛戴角湿生卵化,一语点到了通天教主的死穴上,刹那间剧情反转摆起诛仙阵,扬言要与阐教分个雌雄。
诛仙阵,又称诛仙剑阵,截教掌门通天教主摆下的仙家阵法,是主宰天道杀伐的无上法阵,由诛仙、戮仙、陷仙、绝仙四把先天宝剑组成。
非铜非铁又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不用阴阳颠倒炼,岂无水火淬锋芒?“诛仙”利:“戮仙”亡:“陷仙”到处起红光:“绝仙”变化无穷妙,大罗神仙血染裳。
——《封神演义》· 七十三回
灵鹫山燃灯道人、西昆仑陆压、玉虚十二金仙是狼吃刺猬无从下手。元始天尊入阵被斩下一朵金莲,太上老君纵然施展一气化三清绝技却也难以破阵。
我们知道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有个法宝叫金刚琢。一个白森森的圈子,又名金钢圈、金刚套,乃锟钢所炼又经还丹点成颇具灵性。水火不侵能击万物,可收取各种法宝和兵器妙用无穷,当年老君过函关全靠此圈防身。
猴子大闹天宫时就是让这个圈打倒才做了二郎神的俘虏,后来老君的青牛带金刚圈下界为妖自号独角兕大王,在金兜山将唐僧掳走。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与哪吒砍妖剑、斩妖刀、缚妖索、降魔杵、绣球、火轮儿都被套走,且水火雷电都来者不拒甚至如来佛祖宝库中的金丹砂,打过去也如同泥牛入海。
既然金刚圈如此牛逼,那太上老君破诛仙阵时为何不用呢?
首先,宋朝诗人晏殊曾感慨:“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想给心上人写信却不知邮寄地址,他为什么不打个电话问一下呢?很简单因为那会没有呗。同理,太上老君破诛仙阵为何不用金刚圈收了诛仙四剑,也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灌江口二郎真君奉旨擒拿妖猴时,众神仙在天庭观战。观音菩萨准备丢下杨柳玉净瓶助其一臂之力,老君说你那瓶子是个瓷器容易碎。说着捋起衣袖从左膊取下一个圈子,称此兵器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能套诸物,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早晚全靠它防身。
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 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
——《西游记》·第六回
太上老君提到的过函谷关化胡为佛,这是封神之后的事情,而金刚琢也是后来炼制的法宝,如文中称由锟钢抟炼用还丹点成便说明了这一点。且炼制一件法宝绝非易事,像陆压的斩仙飞刀需采日月精华夺天地秀气,待到工夫圆满如黄芽白雪方可结成。封神中太上老君忙着封神榜之事,哪有闲暇时间炼制法宝,所以说金刚琢诞生于封神之后。既然之前没有这个法宝,那破诛仙阵何来金刚琢呢?
其次,陆压说过一句话:“天生大法之人必有大法之人收之。”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世上任何人或物都不可能无敌存在。金刚琢号称能套诸物,但就算当时有也不一定能收诛仙四剑。通天教主曾说诛仙四剑:“非铜非铁又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而须弥山是什么地方呢?乃天下四大部洲的中心,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
《撼龙经》称:“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
就是说须弥山是支撑天地的骨干,如此宝地出来的东西自然不同一般,非丹炉中炼制的宝物可比拟。
再者,诛仙剑乃鸿钧老祖当初在分宝岩赐给通天教主,属于先天圣物。
准提道人问曰:“这阵内有四口宝剑,俱是先天妙物,不知当初如何落在截教门下?”老子曰:“当时有一分宝岩,吾师分宝镇压各方;后来此四口剑就是我通天贤弟得去,已知他今日用此作难。
——《封神演义》· 七十八回
破诛仙阵时四圣每人只能镇其中一剑,若四剑齐发恐怕谁也扛不住。金刚琢是后天所炼,而诛仙剑是先天之宝且还出自须弥山,二者不是一个级别,好比文丑、颜良遇到红胡子关羽。因此即使太上老君当时有金刚琢,也断然套不住诛仙四剑。
最后,诛仙阵是《封神演义》里的仙家阵法。无论封神榜这部戏出自那个导演,是鸿钧老祖也好昊天上帝也罢,从其剧情的安排来看,注定了诛仙阵不是谁单独可以破的。在封神大战前,鸿钧老祖将诛仙四剑赐给通天教主时便有此用意,封神榜波及三界众生不是阐、截、人道三家的责任田。姜子牙最后封神四大天王、哼哈二将都分配到了西方,这就说明西方教注定会参与其中。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享受封神的赏赐,那就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准提道人从西岐收骷髅山马原、汜水关收蓬莱岛法戒、金鸡岭收孔宣,尤其收服孔宣时展现出了强大法力。而准提道人、接引道人与太上、元始一样,修为都是混元大罗金仙是名副其实的圣人身份。有资格参与重量级的战役,封神中这样的战役无非就是通天教主的诛仙与万仙阵了。会诛仙阵与万仙阵,接引与准提收走了截教诸多人才,为后来西方教到佛教的发展与兴盛奠定了基础。
假设,太上老君当时破诛仙阵时,真有金刚琢且套走了诛仙四剑,那么时不时出现的准提道人和接引教主就成了打酱油的角色,封神也基本上与西方教没了关系,剧情被打乱如何有千年后的沙门呢?
因此,姑且不说当时没有金刚琢,即便是有这样的法宝,太上老君也不能将诛仙剑套走。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一个热衷武侠与神话的文学爱好者,欢迎广大朋友们留言点评,不足之处望予以批评斧正,我们一起交流学习。云中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哦!谢谢!
太上老君破诛仙阵时,为何不用金刚琢收走诛仙四剑?
《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是唐朝,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太上老君曾经用金刚琢将孙悟空打倒在地帮助二郎神将其生擒。太上老君在大破诛仙阵时是在商周时期,这时候的太上老君是叫老子,是鸿钧老祖的大徒弟。
太上老君大破诛仙阵时之所以没用金刚琢我觉得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还没造出金刚琢来。众所周知太上老君是顶级法宝制造者,《西游记》中出自太上老君之手的厉害法宝不在少数,那些下界作乱的妖怪如果能有一两件太上老君的法宝心里就会有底气,其实力就会大增。
事实证明,唐僧师徒在面对拥有太上老君法宝的妖精时一概是束手无策。比如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再比如青牛精等,他们仰仗着太上老君的法宝有恃无恐给唐僧师徒制造了很多麻烦,其中青牛精就是盗取了太上老君的金刚琢。要不是太上老君亲自到现场收服,唐僧师徒还真就过不去这一关。
金刚琢非常厉害,作用类似于萧升、曹宝的落宝金钱可以收走很多其他法宝,而且金刚琢还要比落宝金钱厉害那就是金刚琢不但具有吸收法宝的功能还有进攻能力,这是落宝金钱不能比的。但凡是厉害的法宝,其制作流程和工艺肯定非常复杂,制作时间也很漫长,因此太上老君在破诛仙阵的时候或许还没来得及着手制造金刚琢呢!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诛仙四剑并不是单纯四把宝剑而是由四把宝剑组成的剑阵。剑阵的威力并不是四把宝剑所能比的。在破诛仙阵之前太上老君明确说要破诛仙阵必须要四位圣人合力才能破之。这意味着太上老君即便有金刚琢凭他一己之力也无法将诛仙四剑收走。要收走诛仙四剑的前提是要先把诛仙阵破掉才行,在这种情况下太上老君也就没必要动用金刚琢了。
诛仙阵有多厉害呢?通天教主说:“此剑有四名,一曰诛仙剑,二曰戮仙剑,三曰陷仙剑,四曰绝仙剑。此剑倒悬门上,发雷震动,剑光一晃,任从他是万劫神仙,难逃此难。
阐教十二金仙进去就死,连元始天尊这样的圣人单独进阵的时候头顶上都被削去一朵金莲,可见此阵确实凶险。再者说诛仙四剑是鸿钧老祖的法宝,太上老君作为徒弟,他的金刚琢再厉害也不可能收得了老师的法宝。
太上老君破诛仙阵时,为何不用金刚琢收走诛仙四剑?
首先说结论:在封神演义的年代,老君的金刚琢可能还没有炼好,按照西游记中的说法,金刚琢是老子出函谷关化胡为佛的时候才真正成型大用的,在封神年代还没炼制成功,另一方面,这种逆天的法宝一旦出现,很多剧情就没办法展开了,所以金刚琢这种法宝还是不出现为好。
其实照理来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本就是两部不同作者不同背景的小说,不应该放到一起说,也就是西游记中的法宝和封神演义中的法宝不具备共通性,没有必要放到一起说,那要说的话就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了。但有一点又让这题目有一定的意思了,那就是《西游记》成书发行在《封神演义》之前,也就是《封神演义》成书于《西游记》风靡之后,所以为什么《封神演义》的作者不采纳《西游记》中金刚琢这么逆天的法宝呢?攻守兼备,无物不收的神器啊,为什么《封神演义》没有直接借用此法宝呢?
其实《封神演义》中有和金刚琢功能类似的法宝和神通,还不止一样,混元金斗、落宝金钱还有孔宣的五色神光,但貌似也不完全一样,混元金斗收人,落宝金钱落宝,五色神光貌似五行皆可收,这里面的五色神光的设定貌似比金刚琢还要普适一些,既然有这么多类似的法宝,那为什么不直接将金刚琢引入封神演义呢?
很简单,时间对不上,在西游记中,金刚琢是有其背景设定的
老君道:“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甚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
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老君对金刚琢的背景介绍了两次,都说是“过函关化胡之器”,老子是什么时候过函谷关的?春秋战国时期,距离封神差不多五百年之后了,所以这时候金刚琢可能还没练好呢,自然就不用了,再一个,如果这个时候启用了金刚琢收取诛仙四剑,先不说能不能收的问题,如果他把诛仙四剑收了,那阐教怎么和西方教结盟,后面的戏还怎么演下去?
而且,如果金刚琢真的被老君启用了,那其他的法宝的风头就直接被掩盖了,诛仙阵,老君一个人就破了,还搞什么一气化三清?搞什么四圣共破诛仙阵?万仙阵还用打?而且,和西游记中修为法宝对半分的情况不同,封神演义中可是法宝为王,有番天印的广成子和没有番天印的广成子可不是同一个级别的,你说要是这逆天的金刚琢出现了,别人还怎么打?啥都没干呢,法宝先收走了,还咋玩?
所以不论是从时代背景还是剧情需要来看,金刚琢这种逆天级的法宝还是不要出现吧,估计作者是这么想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