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文化中,形容一个人的不得志或者说不如意,可以用这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在中国人心里的地位不高,就不在这里一一表述了,而李广,却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个很出名的人物。
作为一个将军,他被称为飞将军,拥有一门无双的射技。
唐人曾做诗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有唐人做诗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
李广英勇无敌,曾令匈奴胆寒,一生 与匈奴七十余战,为二千石的封疆大吏四十余年,却至死没有封候,给后人留下了多少叹息。
实际上,李广难封,也跟个人的功绩、能力及为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李广处于汉景帝与汉武帝年间,西汉王朝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后,他一改文景两位皇帝,休养生息,以战略防御为主的国策,开始对匈奴进行反击。集全国之人力物力,开始北击匈奴。
在这个时候,李广、程不识等在对匈作战消极防御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老将,已经有些不时宜了,他们也没有能力担任起率领大汉铁骑大规模反击匈奴的任务,只能看着以外戚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少壮派将领脱颖而出,后来居上。
当然,李广的不得志,和他个人的军事才能也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个老将,李广擅长战斗指挥,骁勇善战,拥有无双的射技,敢于和匈奴打硬仗、恶仗,但在战役与战略指挥方面,李广还是有很大的弱势的。
在历史上,李广曾先生担任骁骑将军,前将军等职,五次率军参加反击匈奴的战役。而这五次作战,李广的表现却与飞将军的名称有些名不副实。
不是吃了败仗,损兵折将,就是迷路失期,让人大跌眼球。
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对大规模骑兵作战,李广是缺乏的,这也是他一生不得封侯的原因。
而这一切,哪怕是为他鸣冤的司马迁,也不得不承认。
比如说,李广行军时,无部伍行阵,止舍时人人自便,连个警卫都不设置,“不击刁斗以自卫”,在幕府中则无“文书籍事”,这种作法,一方面,面对来去自如的游牧民族,没有防御和应急能力,一方面,幕府中无文书籍事,也没办法进行战斗经验的总结。
而最可怕的是,他的部队在军纪上,做不到严厉及如臂使指,没办法令行禁,旅进旅退。也就形成不了真正的战斗力。
这和《孙子兵法》中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是矛盾的,所以,李广注定了会劳而无功,际遇坎坷。
而李广本人政治敏感性差,也决定了他不会被重用。比如在七国之乱中,李广凭着自己的武勇,也立下了战功,曾在乱军中救了梁王一命,但他却无脑地接受了梁王的将印,却让他吃了大亏。
梁山虽受到窦太后的喜爱,但他只是一个藩王,你一个朝廷的将军,接受了一个诸侯国的将印,你让皇帝怎么看待你?
而李广记仇,心胸狭窄,也注定了他成不了大事。
作为一个名将,襟怀坦荡,有容乃大。但李广呢,他被闲置期间,曾在蓝田一带射猎,有一次他带着随从趁着夜色外出,喝得大醉才踏上归途。路过霸陵亭,而当时的霸陵尉看到了李广不够恭敬客气,呵斥李广不该违禁夜行。
哪怕随从告诉他这是李将军,霸陵尉也不依不饶,说道:现任将军尚且不得夜行,更何况故将军!
于是直接扣了李广一个晚上。
虽说霸陵尉的态度不好,但人家也是一个守责尽职的官员,李广不检讨自己的过错,却对霸陵尉怀恨于心,后来李广出任右北平太守后,就将霸陵尉调到自己的军中,斩了人家。
“即请霸陵尉俱与,至军而斩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这件事就看出了李广的心胸,比起卫青差得太远。
还有,李广的军功不够,决定他无法封侯。有汉一朝,对军功十分看重,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这在刘邦临终之前的白马之盟时,就定下的调子。
为李广鸣不平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李广的事件,多是其个人武勇,比如说夺马出逃,神箭却箭,力射石虎等。
然而在他一生大小七十余战中,并没有什么拿得上台面的大功,而他身为将军,也犯了不少错误。
比如说,李广治军不严,他肯与士兵同食同睡,但整个李广的军队,军纪差,行军队列不整,这就决定了他的战斗力不强。
而与其同时代的边将程不识,对李广治军的评价如下:
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李广的军队,士兵们愿为其卖命,但一旦遇到匈奴来袭,就顶不住,而我所率的军队,虽然在军心上未必如李广,天天列阵很辛苦,但匈奴人找不到我们的弱点,也无法占我们的便宜。
而明朝的黄淳耀也曾评价李广说:“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李广非大将之才,他的部队没有组织纪律,可以打顺风仗,但遇到了硬仗,很容易被击败。司马迁描述李广的战绩,也多是在上郡时,以百骑抵御匈奴数千骑,凭着无双的射技,射杀对方的将领,解鞍纵卧等,这只是一个禆将的职责。
但大规模战争,摆兵布阵,以堂堂正正之兵,不动如山,侵略如火,李广是做不到的。
另外,以李广的功劳,也达不到封侯的标准,有汉一朝,封侯的标准如下:
1、斩获敌军重要的将领,比如说王、相、将军、阏氏等。
2、斩敌千级以上。
3、在战斗中为夺取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
4、父亲在战斗中做出重大贡献,儿子可以封候。
从这几个方面参照,李广的战绩就不够看了,李广在文景两朝主要是对匈奴的防卫,则在武帝时的五次出击匈奴中,三次未遇敌,二次全军覆没。
李广歼敌不够,也没有俘获敌方的重要将领,甚至有不少的败仗。自然是无法封候的。
结语李广难封,他的悲剧,有时运不济的方面,也与自身的缺点有很大关系。
所以,我们在叹息李广不得志的同时,也要多做一些深刻的思考。
但历史往往是诡异的,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并不是多优秀的人物,却因为一些机缘,最终以完美的化身融入历史,不得不让我们沉思。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道尽了人们对李广的无限期待、无穷追慕!
李广是不幸的,生前征战一辈子,连一个侯爵也未得到。李广又是幸运的,身后流芳数千年,其荣耀令多少曾经辉煌一时的帝王将相也瞠乎其后!
不知道我说得对否,我是木子君,记得关注我哦。
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李广难封,就是表面意思说李广一生没有封侯,至于李广为什么没被封侯,时运不济是一方面原因,打仗能力不行也是一方面原因。
李广个人能力出众,但带兵打仗确实缺点能力和运气。
“飞将军”名声在外,个人能力出众
太史公司马迁对李广特别偏爱,以至于在《史记》中给一生没有封侯的李广单独列传,相比霍去病和卫青合并列传,偏爱特别明显。
不过司马迁对李广的偏爱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李广的个人能力确实很出众。就拿两件事来说,第一件是他一百人对几千匈奴兵,成功逃脱。
当时匈奴入侵山谷郡,天子派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宦官带领着几十个骑兵遇到三个匈奴人,结果被三个匈奴人射杀了几乎所有骑兵,宦官侥幸逃脱到李广那里。
李广听后带着一百人去追拿三个匈奴人,那几人走了几十里,最后被李广射杀两个活捉一个,之后看见几千匈奴骑兵在不远处。
匈奴人以为李广他们是诱敌之兵很吃惊,跑到山上摆开阵势。
李广他们也很吃惊,手下惊慌想要逃跑,但此时李广临危不乱让手下解下马鞍全体休息,将计就计,让匈奴兵以为他们真的是诱敌之兵。这招十分有效,匈奴人果然不敢有所动作,到第二天早晨,李广带着手下成功逃脱。
这件事可以看出李广临危不乱,能够沉着冷静面对敌人,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为了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为什么会被称为“飞将军”呢?因为他个人能力出众,主要表现在他擅长骑射上,说到骑射,就要拿第二件事来说,那就是李广射石虎。
有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里有一块石头,一时眼花以为是一只老虎就拉弓射箭,箭头都射进去了,结果走近一看却是一块石头。石头都能射进,可见李广的射箭水平有多高。
时运不济,军功不够一生未能封侯
李广虽然个人能力出众,但是他在汉武帝这样千年难遇的雄主任用下,却屡次未能获军功,以至于一生未能封侯。
汉武帝时期,连年对匈奴征战,为此很多人都因为有军功封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卫、霍舅甥俩,卫青不用多说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大将军,并且官拜大司马,霍去病也当仁不让,小小年纪一战封侯,功冠全军!
李广却没他们那样的好运气,他在汉武帝时多次带兵出征,却每次都出幺蛾子,元朔六年,李广跟着卫青出征讨伐匈奴,很多将领都因为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目而封侯,李广却没有战功。
两年后,李广和博望侯张骞一起出征匈奴,分两路,这次他被匈奴左贤王的四万骑兵包围,经过布阵和勇猛作战,李广虽然成功让匈奴军解围,但是李广的汉军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李广没有封赏。
之后又过了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请求同往,这时候李广已经年迈,天子私心里是不愿意他去的,但他再三坚持,天子就让他去了。
这最后一仗,李广依旧没有为自己证明,也没为自己赢得翻身的机会。
李广被任命为前将军,但是出征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直接带着精兵去追逐单于,而让李广走东路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
东路绕远路且水草不济,李广不愿意,但当时卫青已经收到天子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不要让他和匈奴作战,怕不能俘获单于,所以卫青还是让李广去绕远路了。
李广就这样被支开了,最后还迷了路,等到卫青和单于交战完回来,派幕府的人去审问李广,李广一把年纪羞愧难当受不了这样的责难,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李广最后的下场可谓凄惨,不过仔细研究他的人生际遇,也不难发现导致他这样结局的原因,其实他虽然个人能力出众,名声在外,但是他打仗的能力比之当时的卫、霍确实不行,加上时运不济,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总之,李广的遭遇让人同情,但是他一生未能封侯也在情理之中。
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西汉时期封侯标准其实很高的,需要有军功,李广难封其实是必然的,李广经历文景武三帝,未获足够军功其实是他自己能力太差。文帝时期没有大规模的战争,能理解,可是景帝期间的七国之乱可是个捞军功的好去处,可惜李广是个墙头草,私授梁文印,不堪大用。至于到了武帝时期虽镇守一方,但是都是以防守姿态,并且还是胜少败多,漠北之战只要参与,就铁封侯,李广到好,带着军团,迷路了
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西汉时期,国家对军功非常看中,也规定了非功不(列)侯的制度。
具体计算规则,第一是(净)斩首俘虏匈奴最少1000以上。第二是俘虏斩首匈奴高级军官贵族。第三是在某一战役中取得无以伦比的特殊功绩。
李广运气不怎么好,作为骑都尉受命参加镇压七国之乱,结果糊涂接过梁王刘武的将军印,等于成为梁王手下将军,汉景帝自然不能封李广的这次军功。
此后李广多次参与对匈奴作战,历任将军与7个郡守,结果儿子李敢都因跟随卫青出征受封关内侯,自己却一再没有什么功劳,三次没遭遇敌军,一次全军覆没自己被俘后孤身逃回。最后一次,受命领军拦截匈奴西逃,结果迷路失期,为了不被小吏审问而自杀。
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首先我们要看这个典故是出自于哪里。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字面意思:用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多舛。同“李广未封”。
深层的含义:王勃替李广不平,有同情失败者的心理,也有失意者借机鸣不平之意。
“李广难封”寓意我们要坚持努力奋斗,哪怕是成功来得晚,哪怕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认可,我们也要始终坚持在前行的路上。
李广难封的背后故事: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参加了对匈奴的战争大小七十余仗,英勇善战,匈奴闻风丧胆,称他为“飞将军”。但最终不得封侯之赏,而和他同时参加对匈奴作战的将领中,才能和声望远比不上他却被封侯的达数十人。最后在一次追击匈奴的战斗中迷失道路,引咎自杀。全军将士痛哭失声,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漠北之战”,李广将自己置之死地准备在这生命的烈日余晖中实现自己的封侯之愿。可大将军卫青没有给他做前锋的机会,以至于他迷路错失了与主力合围匈奴单于的机会。李广封侯之路成为泡影,还要配合上面的调查,让李广心里凉到彻底。元狩四年,前将军李广由于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指定地点与大将军卫青合围匈奴单于,未能参战,李广失望之极而绝望自杀。
王勃写作背景: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就是说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而且思路十分流畅,其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英勇豪迈。杨炯《王勃集序》里也写道: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意思是王勃九岁就能写文章指出《汉书》的错误,一写就是十卷。十岁时承担了概括六经要旨的任务,一个月内就完成了,就好象有天神在助他。在写诗方面,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广为传诵,其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脍炙人口。“四杰”的领袖人物,恐怕非他莫属。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诗人,却时时处处因才高而遭他人嫉妒,他的仕途充满坎坷和危机。唐高宗麟德三年(666),他经刘祥道推荐,参加了制科考试。虽然对策非常圆满,但朝廷只给了他一个“朝散郎”的闲职。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他为沛府修撰,其实是想利用王勃的文才为自己歌功颂德。在此期间,由于写了一篇讽刺当时宫廷斗鸡的《檄周王鸡》的开玩笑的文章,得罪了唐高宗,被赶出了沛王府。经受仕途的这一番挫折,王勃一度对仕途失去信心。于是去蜀游历,放纵诗酒,文名因此大振。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底至次年初,王勃从蜀地返长安参加科选。其友凌季夫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在此任内,因藏匿官奴罪犯曹达,不久又因为担心走漏风声将其杀死。因此犯下死罪。后虽得赦免,但连累其父,被贬为交趾县令,远放到南方的蛮荒之地。
王勃去交趾看望父亲,要从南昌府经过。在南昌逗留期间,正赶上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举行盛会,目的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展示预先写好的一篇《滕王阁序》,又假惺惺地让别人先写,其他文人碍于都督的面子,都不肯贸然下笔。只有王勃没有推辞。王勃为什么要写《滕王阁序》?除了想借此机会表现一下自己的文才,让人家了解自己不凡的志向外,恐怕还有相当大的抒发怀才不遇的牢骚的成分。
用意:王勃感叹历史人物有才华却不得其用,不得赏识,命运悲惨,其实借古喻己,感慨个人遭遇之悲,怀才不遇,举步维艰。
王勃年少成名,自负才华,恃才放旷,却仕途不顺,屡屡受挫,年少气盛,正当作为,却无一官在身,沦落漂泊,无人赏识,无人问津,还不如这两位英雄人物,令人戚怆!
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李广:号飞将军,出名事件:射虎(其实射中的是石头,眼神不好呗),身份:汉武帝的一个老将,难以封候原因:经常迷路,方向感差,别人都打胜仗就他点背,老吃败仗,别人一个个小辈卫青,霍去席都封候了他到老也没混上,努力了一辈子仗也打了功也立了,结果却是功过相抵,挺悲局的一家子。所以后人用李广难封表示自己命途多艰,时还不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