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松在景阳冈没有打老虎,而是知难而返,他的命运会改变吗?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是木子君,前来回答问题。

如果武松在景阳冈没有打老虎,而是知难而返,那么他的人生,将不会这么精彩。

一、如果武松没有打虎,就不会得到打虎英雄的称号,更不会被阳谷县的县令聘为都头。

也就是说,如果武松没有打虎,那么他也不会因此而闻名江湖,他路过阳谷县,不可能遇到阳谷县的县令,更不可能成为都头;也没有了后来让他引以为傲的官职。

武松没有打虎,也没有后来的带着大红花游街,更不可能被自己的哥哥武大郎遇到,他会按之前的地址,前往清河县寻找自己的哥哥,然后,不遇。

没有了弟弟撑腰的武大,只能委委屈屈地在阳谷县街上卖炊饼,有一天,他不在家,而潘金莲在窗口,不小心碰到了支窗子的棍子,棍子掉下来,砸到了西门庆的身上,西门庆一看到潘金连,顿时半个身子都酥了。

后来,通过王婆,他知道这是武大郎的老婆,感慨一口好羊肉落在了狗嘴里,在王婆的安排下,二人认识,奸情打得火热。

而武大郎由于不知道弟弟的消息,也没有一个当都头的武二郎给他撑腰,面对自己老婆的出轨,只能忍气吞气。

二、武松没有了打虎英雄的名称,哪怕被发配到孟州,也不会有施恩为他出头。

后来,武松在街头,遇到了可怜巴巴,被人殴打的哥哥,为了给哥哥报仇,武松冲上狮子楼,将西门庆打了一顿,哪知道西门庆和潘金莲玩得太嗨,身子都被掏空了,武松三拳之下,西门庆就一命呜呼。

为了哥哥大郎,武松没有跑,被众人拿到了官府,被判斩刑,由于武大郎花光了所有的钱,这才花动了关系,给武松改为流放孟州。

由于武松没有打虎英雄的名号,来到了孟州,没有钱打点,生生地挨了一百杀威棒。

由于他体格好,挨了一百杀威棒,也只是轻伤,没几天就好了。他的体质让施恩很是看中,就将他挑到快活林,负责招待客户,卖酒。

由于武松好酒,这成了好差事,结果武松喝的酒,比卖的酒还要多。

施恩大怒,正要辞了他,正好这个时候,蒋门神前来夺快活林,一拳打倒了施恩,正准备暴打一顿,却被一个醉鬼拦住了,这人正是武松。

武松醉酒之际,凭着拳脚,打得蒋门神步步后退,蒋门神拿起一根哨棍打向武松,却被武松闪开,一个窝心腿,将他踹倒在地,武松举拳就打,打得蒋门神抱头讨饶。

于是武松打了蒋门神,救了施恩一次,施恩感激之下,又佩服他的武功,就收武松为自己的亲随,吃穿就用,一概不少。

但好久不长,蒋门神的后台,张都监出手,请施恩到家里宴饮,却污陷施恩酒后奸杀自己的丫鬟,于是将施恩扭送至官府。

没多久,施恩的老爹,老管营放弃了快活林的生意,才救了自己的儿子出来。

三、武松哪怕没有了打虎英雄的名号,依旧是一个英雄

虽说施恩被放了出来,但是曾经打伤蒋门神的武松,成为蒋门神的肉中刺。他千方百计,想要除掉武松。

于是摆了一桌酒席,请武松喝酒,在席上,假意向武松求和,武松哪见过这种人的嘴脸,就中了计,被蒋门神的徒弟抓起双臂,准备打断他的腿。

哪知道武松暴起,一拳一脚,打倒了蒋门神的弟子,又一脚踹死了蒋门神。武松一不做,二不休,将蒋门神一家屠了个干干净净。

他担心施恩的安危,就来到了施家,发现这里已经烧成了白地,武松大怒,将正在放火的团练打得四散,救出了危在旦夕的施恩。

最终,二人上了梁山。

结语

以上算是我的脑洞吧,武松没有了打虎英雄的名号,他的名声在江湖上,要小上许多,也就少了不少的便利。比如说他肯定当不上都头,也不会因为打虎英雄的名号,而得到施恩的青睐。他可能遇不到哥哥武大郎,也有可能武大郎不会因此而死。

只不过,哪怕没有了打虎英雄名号的武松,依旧是武松,他的威名,不会因此而减少。

不知道我说得对否,我是木子君,记得关注我哦。

如果武松在景阳冈没有打老虎,而是知难而返,他的命运会改变吗?

没有了“打虎英雄”光环的武松,还是武松,但一定不会是“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的那个“行者武松”。

《水浒传》当中,武松这个人物头上最耀眼的光环就要算是“武松打虎”了,景阳冈上武松在连干十八碗“透瓶香”之后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恶虎,这让境遇窘迫的武松迎来了人生的一个根本性的机遇,他的壮举让阳谷县令十分的钦佩,十分痛快的委任他为阳谷县都头,同时,他也在阳谷县巧遇自己的哥哥武大郎,而武松原本是去清河县找自己的兄长。而在此之后,武松的人生轨迹就沿着“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十字坡结识孙二娘夫妇,夜走蜈蚣岭,二龙山落草为寇,一直延续到和杨志鲁智深投奔水泊梁山,打虎英雄武松,最终成为了“行者武松”。

假如,武松在景阳冈听劝,没有逞强。或者在景阳冈上侥幸没有遇到猛虎,那么武松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命运呢?没了“打虎英雄”光环的武松还会是那个成为水泊梁山上的一条响当当的好汉吗?

我个人认为,以武松的性格,即使没有“打虎英雄”的光环加持,他依然称得上是一条好汉,依然有极大的可能成为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当中的佼佼者。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武松会因个人性格而成为悲剧人物。

《水浒传》当中武松这个人物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至少在投奔二龙山之前。武松的个性,有好的一面,比如快意恩仇,注重情义,敢于担当等,但也有争强好胜,好面子以及凶残的一面,需要说明的是,武松的凶残是被逼出来的,而破罐子破摔之后的武松,杀气人来就显得毫无人性。

武松出场,是在宋江到沧州小旋风柴进庄园躲避官府通缉的背景下,宋江在柴进的招待晚宴上因为尿急把正在烤火的武松的火盆给踢翻了。此时的武松已经在柴进的庄园住了一年多了。武松投奔柴进庄园也是因为在家乡清河县闯了祸——为一些闲气动手打人,并且把人打的没了气,武松以为那人被他打死了,于是就“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跑了。武松对小旋风柴进喜欢广交江湖好汉,并且资助那些犯了罪的流放人员的喜好还算了解,便投奔柴进庄园。在柴进庄园武松过得并不愉快,他的这种不愉快的根源其实还是在他自己,武松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当然,以武松的本领,他还是有自视甚高的资本的,但是柴进未必知道武松的本领,而武松在柴进庄园似乎也没有施展自己本领的机会,柴进再好客再仗义疏财也不会对一个没什么过人之处的逃犯长时间的保持“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接待规格,在柴进看来,能够收留武松给口饭吃也就算对得起他了,所以武松觉得柴进怠慢自己了,于是就找茬朝柴进的庄客庄丁们撒气,庄丁庄客们哪里是武松的对手,于是武松在柴进庄园就不仅仅是柴进不太待见他,就是那些庄丁庄客也对武松生怕躲避不急而招来一顿拳脚。所以,宋江见到武松的时候,武松其实在柴进庄园里已经是“人见人烦”的状态,应该说这种状态和武松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当武松得知自己在清河县并未致死人命的时候他已经是心生去意,只不过有病在身的武松好歹把病养好再说,于是,宋江对武松的关怀对于武松来讲的确是“及时雨”。

离开柴进庄园的武松前往清河县寻找自己的哥哥,武松打虎,就是在前往清河县途中路过阳谷县发生的,武松在景阳冈下喝了十八碗透瓶香之后,不顾众人劝阻,执意只身过景阳冈,果然遇上了老虎,武松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斑斓猛虎被武松借着酒劲一顿乱拳打死了。

打死老虎的武松,人生的命运和轨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被阳谷县令看中,做了阳谷县都头,在阳谷县,他“巧遇”自己的人哥哥武大郎。

假如武松听劝,没有只身过景阳冈,那么大概率的可能性应该是武松去了清河县,当然这个前提是武松在前往清河县的途中一路顺畅,但在清河县,武松肯定是找不到他的哥哥,当然,打听到他哥哥的下落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武大郎在清河县白得的那个娘子潘金莲很有影响力,惦记着这个风情百种,貌美如花的女人的闲汉很多。武松大概率会很顺当的找回阳谷县,并能找到自己的哥哥武大郎。

作为阳谷县都头的武松和作为一个“流浪汉”的武松在潘金莲的眼里会不会有区别不得而知,但是,和他的哥哥武大郎相比,可以有理由相信,潘金莲大概率会对武松产生好感。我们不知道武松如果没能做成县衙都头还能干点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武松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成为打手,保镖,或者街面上的老大都有可能,而最大的可能应该是在哥哥武大郎处住上一段时间,然后继续“闯江湖”。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武松对在主流社会争取一个能够“建功立业”的机会还是很在意的,如果有机会进入主流社会的圈子,武松是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小说当中,武松对保举他当上阳谷县都头的县令面前“纳头便拜”以及醉打蒋门神之后在抬举他做自己的亲随的张都监面前“跪拜并口称恩同再造”这两个情节充分说明他对于主流社会的承认和重视非常在意。

武松的人生走向似乎会变得不确定,但是,以武松争强好胜又极好面子的性格,闯祸应该是必然的,无论是江湖上“打打杀杀”的恩怨,还是为保护自己的哥哥有可能上演的另外一个版本的“斗杀西门庆”,武松与主流社会“背道而驰”的命运似乎是无法避免,很难想象武松会安安稳稳的找一份差事,然后娶妻生子。武松被发配的概率,甚至是被杀头的概率都是很高的。按照武松第一次伤人后逃跑的逻辑,在阳谷县,武松假如真的同样上演杀嫂为兄报仇的好戏,他绝对不会投案自首,逃亡江湖就是必然。而此时的武松最大的可能就是“落草为寇”,直接上梁山。

武松的另外一种命运似乎也存在,那就是从军。然后再战场上通过拼杀博得功名,成为一个勇猛的战将。武松真正的理想恐怕就在于此。但人们肯定是不会认同一个这样的武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