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样的人,为蜀汉做出哪些贡献?
真实的赵云跟《三国演义》中的常胜将军赵子龙不可等量齐观,是略微有些差别的。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塑造了一个对主公忠肝义胆,对兄弟义薄云天,对同僚和颜悦色,对下属不离不弃;政治上谨言慎行,生活上作风检点,战场上英勇善战,武功修为上天下无敌的完美型大将。
应该说,赵云在演戏中的表现脱胎于史实,但是有所夸大夸张,另外有些情节是为了塑造完美无缺的赵云而无中生有,向壁虚构出来的。
不可否认的是,赵云的确是蜀汉的一员猛将。只是历史上他的真实排名在五虎上将之末。五虎上将之称是《三国演义》创造的,《三国志》中只是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位大将放在同一传记中来写,即《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人们就喜欢把这五位并列的蜀汉大将统称为五虎上将。
由此可见,赵云的历史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跟《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大同小异。那么,它们的异同点都有哪些?
第一、相同之处有:
1、身份、地位、职责基本相同。都是常山真定人,都是负责刘备和家属的安全保卫工作,都被封为了侯爵。担任的翊军将军、牙门将军和顺平侯基本属实。
2、都是蜀汉集团一流猛将。
3、长坂坡单骑救主和参加博望坡之战的情节基本一致。
4、都积极参加了北伐。
5、都反对刘备东征孙权。
6、历史上和演戏中都是来源于公孙瓒部。
7、都是姿容雄伟的大帅哥。
8、空营计退曹兵,一身是胆,是事实。历史上和《三国演义》中基本吻合。
第二、不同之处在于:
1、对于赵云的武功修为,《三国演义》夸张太大。《三国志》也评价赵云是一员猛将,只不过是寥寥数语: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做爪牙。
仅此而已,并没有具体的打斗记录和斩杀大将的记录。
而《三国演义》中赵云在单挑敌将的时候,从无败绩,而且干净利落地斩杀了72员敌将,数量之多是《三国演义》的记录,无人能够打破。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赵云在长坂坡一次性斩杀五十多将;还有,一次斩杀了群殴他的韩德父子五人。
2、《三国演义》中对赵云的箭法夸张太大,简直就是神乎其技,而《三国志》对此没有什么描写。这说明,赵云的神箭之技是虚构的。
3、穰山之战,赵云斩杀高览,打败张郃,从万军之中救出刘备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当然,我们不排除赵云参加了这次战斗。因为赵云当时已经担任了刘备的护卫,好像也没有理由不参加。但是,他这样辉煌的战绩应该是不存在的。也许,他只是参加了,或者只是发挥了一点作用而已。
4、桂阳拒绝娶太守赵范的嫂子,也是虚构的。
5、夷陵之战,在大火之中救出刘备也是没有的。刘备是自己指挥士兵杀出重围,退守永安的。并不是赵云斩杀东吴大将朱然才救出他的。当然,作为护卫,赵云可能当时也起到了保护刘备的作用。不过,绝对不是演义中所说的那种不可或缺、非他莫属的情形。
6、第一次北伐一战斩杀韩德父子五人,绝对是不存在的,那也太神乎其神了。
7、汉中之战,徐晃和张郃两人不敢迎战,不是因为他的枪法厉害,而是因为他们怕中计。历史上,赵云的枪法并没有演义中那样的出神入化。
8、单挑大战许褚是虚构的。两大保镖头子直接单挑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9、大战姜维也是没有的事。
10、夺取的卢马,献给刘备也是没有的事情。
11、夺取青釭剑,史书没有记载。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三国演义》塑造了赵云完美的正面形象对我影响至深,可谓沦肌浃髓,终身难忘。他青年时代的神采奕奕,中年时代忠厚稳健,老年时代的发扬蹈厉……这些崇高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召着我。
十岁的时候,读《三国演义》,我就为之倾倒。于是,忠君报国的思想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潜滋暗长,并一直坚定不移。
我“忠于信仰、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精神,就是受益于赵云精神的鼓舞和支持。每每遇到困难,想到赵云那些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一身是胆的奋斗足迹,我就会产生豪迈之气和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神秘而不懈的力量就会如波涛汹涌,澎湃而出……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样的人,为蜀汉做出哪些贡献?
赵云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三国人物。《三国演义》里赵云长坂坡之战单骑救阿斗、截江救阿斗、汉水之战计破曹军、受封五虎上将、夷陵之战勇退吴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老当益壮智退追兵等等故事脍炙人口。
演义里的这些故事虽然说有一些艺术加工,但是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长坂坡之战单骑救阿斗《三国演义》里长坂坡之战赵云为了救出阿斗,在乱军之中反复冲杀,多次深入敌阵,终于找到并救出阿斗。在这一过程中,赵云还斩杀了五十多员曹将。
而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当阳之战战败后,确实在乱军之中和妻儿失散。幸亏赵云临危不惧,怀抱阿斗,护着甘夫人冲出了重围。
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三国志》里虽然没有了赵云反复冲杀的描写,但是在乱军之中救出阿斗和甘夫人一事确凿无疑。而且赵云能在混战之中带着妇孺顺利突围,这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截江救阿斗演义中,孙权为了夺取荆州,故意谎称吴国太病重,让孙夫人带着阿斗回江东。幸亏赵云恰好回来发现此时,乘坐渔船单身追上东吴船只,在张飞接应下救回阿斗。
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此事。不过裴松之引注的《赵云别传》中提到孙夫人试图带走阿斗时,赵云和张飞率军拦截住了孙夫人一行,将阿斗接回。
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演义里只是把赵云和张飞一期拦截东吴船只改成了赵云先单身去追,张飞随后赶来,以增加对赵云忠勇的描写,也是一个小的艺术加工。
汉水之战计破曹军在《三国演义》里,汉中之战黄忠去北山偷袭曹军屯粮之地时,被张郃、徐晃围困。赵云杀入重围将黄忠救出。返回大营以后,赵云又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追到以后,蜀军弓弩齐射,曹军不辨虚实,以为中计大败而走。
而《赵云别传》的记载是赵云带数十骑去接应黄忠时突然遇到曹军主力。赵云临危不乱,反而主动冲上去杀散了曹军前锋,然后才带部下撤回。回到大营以后,赵云命部下打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赶来见到这种情景担心有伏兵,于是主动后撤。赵云下令擂鼓放箭,曹军大乱,自相践踏,很多人被挤到汉水中淹死。
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这两处描述差别不大,只是多了救出黄忠这么一段而已。
受封五虎上将演义中刘备自称汉中王以后,把手下武艺最强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加封为五虎上将。
而正史上没有关于五虎上将的记载,只提到刘备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四方将军,赵云名列他们四人之下。
不过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赵云是和关羽等人一起并列在《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之中。从这里来看的话,五虎上将虽然并不存在,但是也并非全无实据。
夷陵之战勇退吴军《三国演义》里刘备伐吴抵达夷陵后,被陆逊火烧连营杀得大败。刘备败逃时吴军紧追不放。危急之时幸亏赵云引一万人马前来接引,一枪挑了吴将朱然。陆逊见蜀军援兵已到,于是撤军而退。
根据《三国志》和《赵云别传》记载,吴军是一直追到了永安城下。赵云率军赶到永安,吴军已经退走。
先主自猇亭还秭归……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正史和演义的区别在于刘备是自己回到永安的,赵云的援兵只是稳固了永安的防御。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老当益壮智退追兵在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担任先锋,屡建战功。在失街亭以后,诸葛亮下令蜀军分批撤退。赵云所部在箕谷,他命邓芝率军撤退,自己率军埋伏在后。郭淮命先锋苏顒前去追赶,被赵云伏兵所杀。随后赶来的郭淮部将万政,也被赵云一箭吓退。赵云这路人马不损一兵一卒而退。
而根据《三国志》记载,赵云和邓芝是率疑兵出箕谷,吸引魏军主力,为诸葛亮出祁山创造条件。赵云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将曹真等人都吸引了过来。诸葛亮趁虚夺取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
后来曹真指挥魏军向赵云发起进攻。赵云这一路只是疑兵,兵力单薄,被曹真击败。不过赵云收缩部队据险死守,损失不大。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正史上赵云承担的任务要危险的多,而且最后完成结果也不错,可以说非常难得。
所以正史上赵云也是战功赫赫,算得上智勇双全了。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样的人,为蜀汉做出哪些贡献?
赵云应该是一个相对完美的人,品格上一个几乎没有缺点的人
从《三国志》介绍来看相对简单
赵云字子龙,常山郡真定县人。原来属于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派刘备替田楷阻挡袁绍,赵云于是随刘备一起同出征,为刘备指挥骑兵。当刘备在当阳县长阪坡被曹操追赶,丢下妻子儿女向南逃跑时,赵云亲自抱着他的幼子,即后主刘禅,保护了甘夫人,即后主的母亲,使他们都免于祸难。晋升为牙门将军。刘备进入西蜀,赵云留在荆州。
刘备从葭萌出兵回头进攻刘璋时,召诸葛亮进蜀。诸葛亮率赵云与张飞等人一同逆长江西上,平定了各个郡县。到江州,派赵云分兵从岷江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成都平定之后,命赵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他担任中护军、征南将军,被封为永昌亭侯,升为镇东将军。建兴五年,随诸葛亮进驻汉中。第二年,诸葛亮出兵,扬言从斜谷道进军,曹真派大量人马抵挡诸葛亮。
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前去抵抗曹真,而自己率兵进攻祁山。赵云、邓芝兵力弱小,敌人兵力强大,因而在箕谷失利,但是他们收拢兵马固守阵地,没有遭到大的损失。军队退回之后,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建兴七年赵云去世,被追谥为顺平侯。
《三国志》中对赵云介绍得相对简单。可以从其他史料看赵云的英雄事迹。
建安二十四年(219)的一次激战。夏侯渊被斩后,曹操亲自率军争夺汉中,并运送大量军粮到北山下。黄忠认为可趁机取粮,随即领兵前往,可过了约定时间却未见身影。赵云于是率数十骑兵出营,不久遭遇大队曹军,并陷入了包围。却见赵云奋力突击敌阵,且战且退,敌阵一次次被冲破,又散而复合。但前赴后继的重围,又怎能拦住子龙将军?当赵云闯出一条血路时,发现受伤的副将张著仍被围困,就再次杀回,直至救出张著才返还蜀营。[79]可以说,赵云此战如入无人之境,不仅左冲右突所向披靡,而且为救人来回折返,其精湛的武功非常人所及。在勇武方面,赵云的史料比张飞更出彩,难度系数仅次于关羽单骑斩颜良。
根据《云别传》中不少鲜活的故事。刘备最初依附公孙瓒,赵云那时就与他深交,誓言终不背弃。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在刘备卑微之时即锁定主人,赵云无疑慧眼独具。
赵范想将“有国色”的寡嫂许配给赵云,他坚决推辞,并认为对方被迫投降,“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赵范不久果然逃走。更可贵的是,赵云还有着对天下大势的清醒认知。
面对刘备誓言伐吴,他劝谏道:“曹操是国贼,把曹操搞定了,孙权自然就没问题了。”可惜刘备铁了心要伐吴,未能采纳赵云的意见,但历史证明,赵云的的意见是对的。
赵云在战场上的智谋也可圈可点,尤其一曲“空营计”令人叹为观止。让刘备也不得不赞叹“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蜀汉建兴六年(228),面对敌我兵力悬殊、马谡失街亭的不利形势,赵云巧妙地收缩固守、稳住阵脚。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乱成一团,为何箕谷退兵,却能井井有条?副将邓芝回答,只因赵将军亲自断后,所以军需物资和兵将都没有遭受损失。可以说,赵云谋识之高,五虎将中无人能出其右。
赵云自然也有薄弱环节,主要是欠缺统御一方的经历。但当年吕蒙向孙权推荐陆逊,其中的一条重要理由,也是对方没有什么名气,不会被关羽所忌惮?
蜀汉章武二年(222),陆逊被破格任作吴军大都督,更是初登帅坛即与刘备亲率的举国之师对敌,孙权的眼力与魄力比刘备要强得多。
假如当年汉高祖刘邦设坛拜将,韩信更只是一个管理粮饷的都尉,此前默默无闻、寸功未立。
当时赵云的资历与位阶,虽不比关羽、张飞,但相对于拔擢前的黄忠、魏延,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况赵云绝非马谡,其卓越源于实战,史料中的几次精彩展现,均非兵力占优之下的高歌猛进,而是面临极不利形势所作的巧妙应对。因此,用赵云守荆州应属上策。
纵观赵云一生行迹,实属一流将才。可惜刘备始终用作护卫,在给予信任的同时,也让一员虎将白白耗在了“笼子”里。从很大程度上讲,赵云是被埋没了的英雄。不过,英雄的一大命运是被埋没,而在被埋没之后的飞鸿留痕更显生动,也更令后人永久地敬佩!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样的人,为蜀汉做出哪些贡献?
赵云对蜀汉的贡献不如他对刘备个人的贡献。
现在不少人把赵云当成刘备的保镖头子,是有一些说法根据的。但赵云不仅是保镖,更是刘备最信任的人。
我认为刘备对赵云的信任程度要甚于关张。这一点稍后再说。
赵云个人的勇武是毋庸置疑的,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七进七出”虽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根据史实联想出来的。
古代军队很多时候不是被敌人击败而是自己乱了——逃兵、败兵把自己阵型冲散了。失了阵型的军队,跟待宰的牛羊差不多。
赵云从乱军救出阿斗,仅凭这一点就很不容易,因为乱军中敌人不仅有曹操的军队,还有自己人。平时大家还认你赵云是个“将军”,现在大家都是自顾自个地逃命,谁还理你?
还有一点:阿斗是丢了,不是被”围困“在某一处。赵云想带回阿斗,首先得先找到他,在乱军中显得更难。想想刘备丢老婆孩子可不是第一次了。
找个阿斗,赵云的“肌肉”和“脑子”都用上了。
汉中之战,赵云率领少数骑兵救出被曹操包围的黄忠,大家想想赵云这时候多大了!紧接着摆出“空城计”,吓跑曹操追兵,保住军营。说赵云有勇有谋不过分吧?
第一次北伐,作为疑兵的赵云,面对绝对实力的曹真,成功撤退,连诸葛亮都赞叹不已。当然,这些只是说明赵云能力不弱,但达不到名将水准,因为他没有实战佐证。
现在说说赵云深得刘备信任的问题。
阿斗丢了,赵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说明什么?说明他离阿斗不远。刘备很大可能将阿斗托付给赵云照顾保护。
好比现代公司的董事长,也许更看重公司经理,但他肯定更信任自己的司机。因为司机绝对是亲信中的亲信。
还有赵云负责刘备的”内事“,正因为如此,赵云才能及时截住孙夫人带走阿斗。负责主家”内事“的人,能是一般人?
刘备入蜀,赵云为留营司马,刘备打东吴,赵云督江州,这是把赵云当自己后援,把退路交给赵云了。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样的人,为蜀汉做出哪些贡献?
说起来赵云替蜀汉做的贡献呐,只能够用四个字来形容,雪中送炭!当然,雪中送炭这种事情对于刘备来讲情况很多,但像赵云这样一直给他雪中送炭并且到死,这种情况可就很少见了!
《三国演义》里面赵子龙那是白马银枪,纵横天下,罕逢敌手。真实的历史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家都记得一句话吧,叫做子龙一身都是胆,没错,汉中之战里面当初那个跟黄忠一起打配合击败曹操的大军,那个历史上面的赵云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提到这一点,关于赵云从没有率军单独成军,一辈子都是刘备身边的保镖,这样的谣言基本上就已经不攻自破,那我们就说一下。赵云这一辈子对于刘备的帮助究竟在哪里?
首先第一条赵云去投奔刘备的时候,当时刘备还只是一个小军阀,被曹操压制在汝南没有办法动弹。这个时候赵云去投奔刘备,投奔刘备的时候,他还带了几百个骑兵。没错,就是几百个骑兵,大家想想刘备后期缺骑兵的那种状况。这个时候,几百个骑兵对于小军阀的刘备来讲,这是多么欣喜若狂的一件事情。而这几百个骑兵呢,就一直成为赵云的部署,就是私兵,别小看这些小军队,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军必须要标配的部队!没有这个军队,那你想要在军队里面单独领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赵云后期也是吃了这样的亏,但我们后面会讲到,首先赵云率领这几百个骑兵投奔刘备时的刘备在接下来的作战里面如鱼得水,有了这支骑兵部队作部署,再加上当时徐庶去投奔刘备,此时期刘备对付曹操的偏师,那还是可圈可点的,再加上赵云本身不俗的军队指挥的能力,尤其是在骑兵指挥方面,(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可能这一点继承的是老东家公孙瓒的骑兵指挥艺术!
所以前期刘备还算适合曹操的几支军队,打的有来有会,当然后来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挡不住了,此时赵云再一次雪中送炭!
赵云的这个几百个骑兵在长坂坡全部都替刘备训了藏,为什么?5000个《虎豹骑》兵冲过来,此时唯一能够周旋能够抵挡的是谁,就是赵云。赵云的几百个骑兵就是替刘备背了锅,所以赵云在这一战结束之后,救阿斗以后基本上就一直待在刘备身边,为什么他手底下没有军队了,没有自己的专属军队了。他想单独领兵,没人会服他!
当然,赵云的骑兵帮刘备赢得了逃生的时间,而赵云又把刘备的夫人和孩子从乱军之中救了出来,史书记载,赵云进入曹操军队之中,犹入无人之境。
当然代价也是有的,赵云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刘备的私人保镖,没有办法单独领兵在外,就在这种情况之下,赵云还是逮到机会狠狠的立了一个功劳,也就是。当时孙尚香当然历史上面孙尚香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叫孙尚香!总之就是孙权的妹妹,想要把刘禅带到东吴作为人质,结果赵云横江救主。
自此之后,就是赵云跟黄忠一起在汉中地区作战!汉中一战,整个刘备集团可以说是倾尽全力,其所需要的军械兵马使的诸葛亮当时都不敢答应打这一仗,但是后来在刘备的强磁要求之下,诸葛亮还是筹措了粮草和军队,此时期无论是人才,军队都是吃尽所以,赵云也被派到前线战场指挥作战,而这场战争之中,真正的一个转折点不是黄忠斩了夏侯渊,而是在这之后,黄忠跟赵云一起突袭了曹操在汗水上面的一座小山坡儿,这个山坡能够呃守住曹操从汉中之外,运输粮草到汉中地区的一条水路,也正是因为扼守了这条粮道,曹操才最终发出了鸡肋的感叹,然后撤出了汉中!
这场战争里面,赵云也被刘备和诸葛亮盛赞,一身都是胆!
但在这之后,赵云又在白帝城帮助刘备稳定战线而在。接下来的北伐之中!独自领军在外,吸引曹真的主力为诸葛亮打下凉州争取了时间,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赵云本身不俗的指挥能力也是得到了诸葛亮和大将军曹真的认可!
所以你还觉得赵云是那种地摊文学里面所谓的一事无成,只是专职保镖的那种人吗?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样的人,为蜀汉做出哪些贡献?
我是兰台令君,我来回答!
要搞清楚赵云对蜀汉的贡献有多大,就先要分清楚《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区别,前者是史书,后者是小说,前者是记录历史,后者允许艺术加工。事实上赵云对蜀汉的贡献还算是比较大的,不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不会把他和关羽张飞这种蜀汉的开国元勋放在一个传里面,但这种贡献绝对没有《三国演义》描绘的那么夸张,那么神勇。这一点大家还是要有个心理准备的。
赵云这个人本事还是不小的,这一点应当要承认。当年刘备落魄的时候投奔袁绍,赵云与他在相见,并秘密为刘备招募了几百士兵。这在袁绍眼皮子底下干的事情可谓是相当不容易的。此后赵云成为刘备的主骑,也就是统帅骑兵的将官,刘备识人的水平大家都知道,还是很高明的,而骑兵在古代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又是非常大的,这足以说明,赵云统帅骑兵,至少是数量不多的骑兵军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那时候的刘备阵营中,除了关羽张飞,赵云也算是一员大将了。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最出彩的功绩就是长坂坡单骑救主,在百万曹军阵营中杀得七进七出,连杀曹军将官五十余名,最终将刘阿斗平安带回到刘备身边。长坂坡救主历史上却是有这么回事,但绝对没有小说那么夸张。《三国志-赵云传》也就寥寥数语,“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可见赵云不但救了阿斗还救了甘夫人,但并没有给曹操造成很大的损失,不过这依然是功劳一件,升迁了牙门将军。其实赵云一共救了刘禅两次,截江夺阿斗的事情也是有的,不过是他和张飞一起干的。刘禅是后来的蜀汉皇帝,这救主之功自然是要承认的。
说完了赵云救主的事儿,接下来谈谈他独自带兵的事情。史书记载,赵云一共有两次独立带兵。第一次是在刘备进攻益州时,战事不利,命诸葛亮同张飞、赵云率军入川支援。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赵云这一路应该说走得还是比较轻松的,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后来刘备称汉中王,也没有对赵云进行特别的嘉奖。
而第二次独立带兵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应该说当时赵云率领的蜀军是一支偏师,兵力和战斗力上自然无法与主力军团相提并论,更不用说与曹真率领的曹魏主力相比了,再加上赵云已经年老,失利在所难免。不过赵云已经将损失减到最小,也体现出一位合格的将领所应具备的素质。我们也不必对着苛责。
总的来说,赵云的军事生涯并没有太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把他与历史上其他名将(如白起、韩信等)相提并论显然是不适合,甚至比关羽张飞还略逊一筹。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依然能够跻身蜀汉开国功臣的行列,后来刘禅(忘恩负义)在追谥功臣的时候一开始没提及赵云,姜维等人为此愤愤不平,上疏说道“当阳之役,义贯金石。”是非常公正客观地评价。
以上就是该问题的答案,欢迎留言,不喜勿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