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为什么能流传几千年至今?
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人们追求完美爱情的美好愿望。
什么样的爱情才是最完美的爱情?当然是男女双方对于对方的人本身,最纯真的爱慕和眷恋。这种眷恋,超然物外,不受财富、地位、时间、空间、权势、出身的影响。
那么我这里所说的只是爱这个人本身,人本身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内容?就是指人的身体、品质、性情、年龄、相貌这些自然形成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是基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爱慕对方的;而不是带有功利主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精心设计筹划组合到一块的。
这样,男耕女织、夫妻恩爱、白头到老就成了劳动人民所追求的最完美的爱情模式。正如《天仙配》中董永和七仙女所唱: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我耕田来你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一幅辛勤劳动、以苦为乐的美好画面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然而,他们好景不长,不久以后,就被天庭派来了天兵天将把七仙女捉拿回天庭了。董永陷入了中年丧偶的痛苦生活中。
《牛郎织女》也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的。
它说的是:牛郎是一个穷人家的儿子,被哥哥嫂子以分家的名义把他赶出家门。牛郎只好带着哥哥分给他的一头老黄牛耕种几亩哥哥分给他薄田。牛郎每天起早贪黑地耕田种地,也没有多少剩余。
织女看到牛郎勤劳朴实,又忠厚老实,既同情他的遭遇,又喜欢他的为人,就私自下凡,嫁给了牛郎,帮助牛郎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的爱情故事。何以见得?
第一、牛郎织女的故事,出现在古代诗词中的次数最多,文人墨客罪喜欢描写他们的故事。他们为传统文化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牛郎织女的故事创造了一句最脍炙人口的爱情格言,就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们的故事还创造一个词牌名,叫做《鹊桥仙》。
还有一首比较出名的词是李清照的《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第二、人们专门设置了一个节日来纪念他们。
这个节日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七夕节。即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每年的七月初七,家家户户都用面粉蒸出各种面鱼,都是用模子刻出来的,形状非常漂亮,也非常美味可口。这个节日本来是传统的“情人节”,但是小孩子们却每年都殷切盼望着这个节日的到来,因为他们能开开心心地大吃一顿。所以,每到七月初七,孩子们都欢呼雀跃。
第三、牛郎织女古代著名爱情故事里,结局算是最好的。
在中国古代五大爱情故事里边,牛郎织女的结局最好。
1、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他们有了两个孩子。
2、他们虽然被迫过着分居两地的生活,但是每年毕竟还可以相见一次。而且每年这一次见面是永永无穷的。只要宇宙存在,他们夫妇二人就可以每年见上一面。这见面的总次数加起来,可比我们普通的夫妻生活在一起的天数要多得多吧。
所以,秦观才说道: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实,夫妇分居两地,有什么不好?又不是永远不见面了。天天在一起,反而产生了审美疲劳。
所以,人们常说:久别胜新婚。
人们也常说:距离产生美。
这不都是对分居两地的美好向往吗?
其它四个爱情故事是:
《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局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作了蝴蝶而殉情,生不同住,死而同穴。
《孟姜女哭长城》,其中的心酸凄楚,大家都知道。我也不愿多说了。
《天仙配》:董永和七仙女被生生拆散,婚姻被无情毁灭了。
《白蛇传》是白蛇被法海大师压在了雷锋塔下。
牛郎织女不但维持住了夫妻关系,还得以每年见面一次,还可以全家团圆,是不是挺好的?我们还能要求什么?
第四、牛郎织女已经被传统文化纳入了古代星象文化当中。牵牛织女,代表男耕女织,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劳动人民,创造了人类社会。然而,劳动人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够夫妇和睦,有田种、有饭吃、有衣服穿就感到幸福满足了。劳动人民也愿意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自己追求的幸福生活,而不是靠炒房来创造幸福生活。
劳动人民如此简单的追求和向往,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也非常羡慕嫉妒恨。天庭总是喜欢以神仙不允许恋爱为由来拆散他们。但是,牛郎织女的事迹却感动了亿万百姓。玉皇大帝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和让步,允许他们每年见了一面,以慰相思之苦。
现代的劳动人民的要求也不高。我们要的爱情是什么?
要的是:男女双方爱得你死我活,爱得神魂颠倒,爱得痛痛快快,爱得如胶似漆,爱得除了你和我什么都不要。
我们:豪车的不要,别墅的不要,权力的不要,地位的不要,名誉的不要,金银财宝的不要,沉鱼落雁的仙女的不要……当然月供也最好不要。
我们只要有工作干,衣食无忧,再有套小房子住;有剩余的钱养育孩子,供孩子上大学;再有点钱孝敬父母……足矣!
几十年后,黄昏小路上,两个行走的老人:一个穿着笔挺的西装,不打领带的老头子;一个满脸皱纹,涂着口红的老太太。他们没有手牵着手,也不是很亲密无间的样子;有时候,甚至一个在前,一个跟在身后,似乎两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可是如果你是身经百战、历尽沧桑的人,你就会知道:
这是人世间最可爱、最舒服、最让人羡慕的样子。这当然已经不仅仅是爱情了,而是包容了、转化为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像兄妹,也可能是像姐弟……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为什么能流传几千年至今?
我总认为董勇在这个事上办的就是不地道。不仅非法占有了别人财物,还挟迫她人为妻,就是犯了流氓罪。我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还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保留下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包含了愚忠和愚孝。正是这种愚忠和愚孝文化的沉渣泛滥才有了这种故事的流传至今。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种愚蠢和不道德的行为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董勇的这种行为要是放在今天,肯定是刑拘。
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为什么能流传几千年至今?
绝句 七夕误
牛郎老去老牛郎,止剩星河夜取凉。
织女无非原织女。老牛还是老跄踉?
这世上,本就是有喜有悲,牛郎织女的爱情佳话纵然今人感动,而老牛献骨之心岂不更令人荡气回肠?
相思之苦尚相尝有日,拆骨之痛已长恨无期。
故事没毛病,有病的是世人。世人浑浑噩噩,管中窥豹,只是一斑,不能洞悉作者之用意。
观其至始至终,只是人类一善一恶之表现。牛郎也罢,爱情也罢,天规也罢,故事也罢。一切都能作罢。
而唯一不能作罢的是心中的那一点人心有爱的信念,如若不然,这神话故事又怎能流传至今?
一切可流传的必然是人们愿意相传的,正如青藜曾说的“三十年后,五十年后,若你的东西还在别们的口中流传,那必定是好的。”也只有做到人们愿意相传,你的东西才是精品。你的东西也必定是人味儿的。
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为什么能流传几千年至今?
牛郎织女神话故事,是歌颂天上人间真爱的象征,是适合社会大众平民所喜爱,而且,每年七月七,有人总会向空中仰望,是否有鹊桥相会。经典傳统,永久流傳!
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为什么能流传几千年至今?
充分展示人类,世世代代向往天堂;然而神仙的日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为什么能流传几千年至今?
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为什么流传几干辛至今?
是男与女的恋爱,人与神的结合,贵与贱挑战,穷与富的完美,天与地的幻想,自由恋爱的火花。封建婚姻的鞭笞,青春男女的平等,不受人间权利制约的婚姻自由自然,自在自主的美的好幻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