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曹操大将徐晃不惧关羽却怕赵云?

徐晃是曹操阵营的第二号猛将,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而著称于世。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大量的事实摆在那里,请大家评判一下:

第一、徐晃初出茅庐,就表现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勇气概。

徐晃最开始是小军阀杨奉的手下,跟着杨奉平定李傕和郭汜的叛乱。徐晃初出茅庐就出手不凡,一合斩杀了郭汜手下的部将崔勇。徐晃的第二次出手,又只一合斩杀了冒充李傕山贼李乐,立下了救驾的大功。

不久杨奉与曹操为敌,徐晃又一马当先出战曹操的头号大将许褚。两人大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徐晃的威风凛凛和飒爽英姿打动了曹操的芳心,曹操决定收降徐晃。后来,曹操的谋士满宠说服徐晃加入了曹操的阵营。

第二、加入曹操阵营之后,徐晃仍然坚持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

1、土山之战,徐晃联手许褚大战关羽。此时的关羽处于巅峰期,武力值爆棚。徐晃丝毫不惧,尽管被关羽杀退,但是他的英勇无畏给关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好印象。

2、徐晃敢于出战不可一世的颜良。

颜良在白马坡三个回合斩杀健将宋宪;又仅仅一个回合,杀了替宋宪报仇雪恨的魏续。颜良的表现可谓技压群雄,令人望而生畏。

曹操当时也觉得心里没底了,不好再督促手下将士上去送死。曹将们也个个大眼瞪小眼,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愿意出战。曹操一句:

“还有谁愿意出战?”

徐晃就应声而出了。徐晃虽然只抵挡了颜良二十回合,但是他的出战,为曹操保住了颜面。徐晃让曹操觉得自己手下还有不怕死的大将,因此曹操不至于万念俱灰。徐晃的出战,让曹操树立了打败颜良的信心;找到了打败颜良的方法;也减少了将士们的伤亡。

第三、徐晃不被“经验主义”所局限,败于颜良以后,还再接再厉出战和颜良并肩齐名的文丑。

文丑一直和颜良齐名,武功修为实在不在颜良之下。文丑甚至还可以大战赵云六十多回合不分胜负。徐晃当然知道文丑是和颜良同等级的大将。文丑敢于大张旗鼓地前来替颜良报仇,就足以证明他的武力值不在颜良之下。否则,文丑来报仇就太不符合逻辑了,简直就是来送死了。

即便如此,徐晃还是抖擞精神大战文丑。文丑一箭把张辽射下马,徐晃也并没有知难而退,还是一往无前。直到大战了二十多回合,确信自己不是文丑的对手,徐晃才无奈地退走。

第四、徐晃还敢于出战庞德。

当时是曹操要计收庞德,所以徐晃大战庞德必须把握好分寸。徐晃不能伤了庞德;但是庞德却不知道啊,他可是竭尽全力大战徐晃的。这种情势下,徐晃其实更加凶险。但是徐晃还是无所畏惧,两次单挑庞德,为曹操收服庞德立下了大功。

第五、徐晃第二次出战关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关羽当时刚刚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仁已经被关羽打得龟缩在樊城,坚守不出了。

对于关羽的勇猛无敌,徐晃是耳闻目睹啊!但是如果徐晃不出战关羽,还有谁能担当此大任呢?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就是徐晃的不怕牺牲的精神。当然,前线的战报也显示:关羽的左臂被庞德射伤过;关羽的右臂中了毒箭,刮骨疗伤过。饶是如此,徐晃敢于率兵深入,杀进关羽的营寨之中,也是胆气冲天。

徐晃不怕关羽,不怕颜良,不怕文丑,不怕许褚,不怕庞德,为什么却对赵云胆战心惊呢?

因为赵云的巅峰期太耸人听闻了。赵云的枪法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赵云的枪法快得如电光火石,又准又狠令人感到鬼哭神愁;赵云的枪就像万蛇出洞,舞得风雨不透、寒光点点,实在没有任何破绽。

赵云的枪法已经达到了武术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人枪合一。

以当时赵云的枪法而言,即使是霸王重生、吕布在世,恐怕也难以抵挡。所以,处于劣势的徐晃心惊胆战是正常的心态。赵云当时是挡者披靡,徐晃如果再像以前一样呈匹夫之勇,结果就是非死即伤。

为何有人说曹操大将徐晃不惧关羽却怕赵云?

题主这么问,应该是说汉水之战时赵云去救黄忠时,徐晃和张郃两人不敢迎战。而在关羽水淹七军围攻樊城时,徐晃主动请战去敌关羽,所以认为徐晃怕赵云不怕关羽。这个说法其实有误,徐晃确实打不过关羽和赵云,但是也不至于不敢面对。

徐晃是曹操手下的一员勇将,他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曾经和许褚大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应该说这个表现也是相当不错了。不过徐晃的武艺距离关羽、赵云来说,还是差距甚远的。

徐晃和关羽在樊城交过手,此时关羽右臂刮骨疗毒伤势未愈,右臂用不上力,结果还是战成平手,显然正常状态下徐晃远不是关羽对手。

徐晃也和赵云交过手,赤壁战败曹军溃逃时,在乌林小路曾经遭遇赵云,徐晃和张郃联手被赵云杀退。当然此时曹军正在溃败之际,徐晃和张郃心慌意乱,无心恋战,因此并不能算公平对决。

不过徐晃还曾经先后败给颜良和文丑,赵云刚出山在磐河之战就曾经打平过文丑,这么看来赵云武艺明显也是强于徐晃。

所以徐晃遇到关羽或者赵云不愿意上去打也正常,特别汉水之战赵云明显超水平发挥,徐晃、张郃又和黄忠打了半天,体力损耗不小他要是再去挑战赵云就是真的傻了。但是在有利的情况下他也愿意一搏。像汉水之战后徐晃就试图利用骑兵优势进攻过赵云和黄忠,只是再次被击败而已。

而樊城之战时曹操决定联合孙权,共讨关羽,此时前去并不需要和关羽拼命,而是等孙权得手以后再进兵,捞个便宜而已。此时曹营中许褚受伤,庞德被杀,排下来徐晃武艺最高,就算对上关羽即使不敌,也能打上一阵,自然要出来请战了。

实际上徐晃开始只在阳陵坡驻扎,也没敢去招惹关羽,直到曹操送信来说孙权已经偷袭荆州得手,他才放心进兵。

所以徐晃既怕赵云也怕关羽,但是并非怕的不敢面对,条件有利时他也愿意打一下。

为何有人说曹操大将徐晃不惧关羽却怕赵云?

在《三国演义》中,徐晃是曹操手下的一员虎将,他有勇有谋,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经和刘备的部下多次交锋,不过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他对关羽并不惧怕,在樊城之战中,徐晃身先士卒,挥斧直取关羽。但是在汉水之战中,他却和张郃两人见到赵云胆战心惊,不敢交战。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徐晃与关羽、赵云的交手。

徐晃原是杨奉的手下,他在曹操奉迎汉献帝时与曹操相遇。徐晃在一出场就和曹操阵营中的头号猛将许褚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曹操喜爱徐晃的武艺,派满宠说降了徐晃,从此徐晃加入了曹操的阵营。在曹操阵营中,徐晃和张辽一样,没有可依靠的对象,只有靠自己的才能获得出头的机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场合徐晃和张辽都奋勇当先。

徐晃与关羽的交情很深,他和张辽是关羽在曹营中仅有的朋友。徐晃和关羽初次交手的时候,是在曹操讨伐徐州的时候。刘备战败而走后,关羽依然死守下邳。曹操为了降服关羽,使出了诱兵之计。他派夏侯惇诈败诱使关羽离城,然后派围困关羽,夺取下邳。在这一战中,徐晃和许褚为了堵截关羽,双战关羽。可是此时的关羽正处于武艺的巅峰时期,徐晃和许褚两人也不是关羽的对手,被关羽奋力杀退。

在后来与袁绍交战的白马之战中,徐晃再次出马,先后挑战了颜良文丑。与颜良单挑,徐晃二十合就败回本阵。和文丑交手,没战多久见战事不利,徐晃也是拨马就回。而颜良文丑这两员将领,却被关羽轻易斩杀了。虽然这里面有赤兔马的加持,可是关羽的武力要高于徐晃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关羽千里走单骑回归刘备麾下后,再次与徐晃交手就已经是襄樊之战的时候了。在这场战役中,关羽先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逼得曹操险些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后来曹操派徐晃率领优势兵力前去解围,关羽和徐晃得以在多年后再次见面。

徐晃利用关羽兵力不足的弱点,接连击败了关平和廖化的部队。为了稳定战局,关羽虽然右臂的箭伤没有痊愈,依然披挂上马迎战徐晃。就是在这一战中,徐晃翻脸无情,高喊获得关羽首级者重赏千金,挥着大斧直取关羽。关羽因为右臂有伤,和徐晃交手八十合不分胜负。在没有击退徐晃援军的情况下,再加上东吴袭击荆州的情报,关羽只得撤军。

而徐晃与赵云的交手,则是另外一个局面。赵云与徐晃曾经打过多次照面,但是相互之间并没有交锋。双方第一次在战场上打照面是在赤壁之战时。曹操率领残兵败将走乌林,奔江陵。在乌林以西,正遇到赵云的埋伏。曹操派张郃、徐晃双战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逃。赵云的主要目的是减杀曹操残军的战斗力,为关羽在华容道的截杀做准备。因此赵云只顾抢夺旗帜等战利品,张郃、徐晃得以逃生。

第二次照面是在汉中之战时。当时黄忠请命去烧曹军的粮草,赵云和他一起前往。赵云与黄忠约定了接应的时间,按时前去。谁知道黄忠被曹军围困,领兵的将领就是张郃与徐晃。赵云见此情景,大喊一声,杀入重围,救出了黄忠和他的部下。

赵云在重围中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他的枪法如神,如同梨花瑞雪,让张郃徐晃见了胆战心惊,不敢上前交战。在赵云撤走时,曹军才敢尾随追击。赵云大开营门,偃旗息鼓,等待曹军。张郃徐晃见了不敢前进。在曹操的催促下,虽然曹军前往攻击,最终还是因为疑心而大败。因为此战,赵云被刘备夸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

第三次照面是曹操从斜谷小道来取汉水,派徐晃为先锋。徐晃带领王平出战,不听王平的建议,非要渡过汉水列阵,说要背水一战。他的对手是赵云和黄忠。赵云和黄忠不与徐晃交战,在等到徐晃撤退时再加以追击,再次大败徐晃。不过,这一次赵云依然没有和徐晃交手。

从徐晃与赵云的几次照面,我们可以看到徐晃的表现与其他时候不同。他能够力战许褚、关羽这样的将领,可是遇到了赵云却畏手畏脚,不敢上前。在多次照面中,竟然没有一次实质性的交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徐晃为何不与赵云交锋。

徐晃不与赵云交锋,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想做无谓的牺牲。这并不是说徐晃怕死,而是他的性格所决定的。我们看徐晃的战斗生涯,就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他的为人处世,讲究当机立断,但是又讲究原则。

在他投奔曹操的时候,经过满宠的相劝,他决定投奔真正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主公。可是对满宠说的杀杨奉做见面礼的建议,徐晃就断然拒绝了。这一点和吕布相比,可谓有天壤之别。也正是徐晃身上的大丈夫气概,关羽才会跟他结为好友。

在战斗中,徐晃的表现也是如此。在与颜良交手的时候,他和颜良只单挑了二十合,就败归本阵。如果我们从徐晃的真实实力来看,他如果和颜良生死相搏,不会只战二十合就分出胜负。从颜良并不追赶的这个举动,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徐晃的实力也有自己的评估,知道徐晃并没有付出全力。因此,为了免中徐晃的计策,颜良才不去追赶。

在和文丑交手的时候,徐晃又再现了与颜良交手的那一幕。他和张辽趁着文丑的部下遭受袭击,纷纷退走的时机,对挺身独战的文丑发动追击。可是,当张辽落马,文丑的部下又返身杀回的时候,徐晃就采取了拨马而回的举动。

这是因为,徐晃在和颜良、文丑交手的时候,发现自己不是他们的对手,就不做过多的纠缠,抽身而回了。继续和他们打下去也是个败,在徐晃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徐晃才会趁着身有余力而退,至少能够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面对赵云的时候,徐晃的性格再次发挥了作用。徐晃在长坂坡虽然没有和赵云照面,可是赵云在曹营中杀进杀出的英名,让徐晃如雷贯耳。而且,赵云作战从不留情,在他的枪下毙命的曹军将士不计其数。包括高览在内的一大批曹军将领都是丧命在赵云的手中。如果徐晃与赵云交手,那就是以命相拼,没有任何退路了。对于这一点,多次与赵云交手的张郃是深有体会。

至于说自己是不是赵云的对手,徐晃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徐晃和赵云的三次照面中,只要是能不和赵云交手,徐晃就不和赵云交手。就算是曹操明确派出的任务,徐晃也是能打折扣就打折扣。他在作战中尽量躲着赵云,走一个过场就回来。这也是徐晃与赵云打了三次照面,却没有交手的根本原因。

三、徐晃为何敢于挑战关羽。

那么,徐晃不敢挑战赵云,他为何就敢挑战关羽呢?难道他知道自己打不过赵云,就躲着赵云。却又自信能够打败关羽,就明目张胆地去挑战关羽吗?徐晃真的有那么强的自信吗?

从他和关羽的交手看,并不见得如此。在下邳之战中,他和许褚两人都不是关羽的对手。在白马之战中,他迎战颜良文丑,和关羽的差距一目了然。就算是在襄樊之战中,他向关羽挑战的时候,关羽的右臂刚经过刮骨疗毒,尚未痊愈。就这样,关羽还和徐晃大战八十合,不分胜负。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关羽不是手臂有伤,一定能够把徐晃斩于马下。

既然徐晃明知道自己不是关羽的对手,他为何还敢于挑战关羽呢?这中间的原因还是徐晃的性格使然。首先,徐晃是一个讲究原则的人。他这次前来解围,是奉了曹操之命,不可不来。在他与关羽见面之前,就下定了决心,以国事为重,不徇私情。

所以,虽然徐晃与关羽的关系很好,可是在叙旧之后,徐晃还是与关羽交了手。这一战是徐晃硬着头皮打的,因为他已经没有了退路。曹操知道他与关羽的关系,因此一直把他放在二线。这一次派他来解围,也是实在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徐晃手下的军队,都是曹操派来的直属嫡系,根本不容他怀有二心。因此,徐晃只有和关羽决一死战。

其次,徐晃知道自己与关羽交手可能会败,但是不会死。这种看法也是来自徐晃对关羽的了解。当年关羽土山约三事,暂时加入曹操阵营。但是在曹营中,关羽的朋友并不多。他与徐晃、张辽英雄相惜,多有交往。在徐晃与关羽在阵前交谈时,就对关羽说“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恩不忘。”从话语中,就能够看出当年关羽对徐晃的情谊。徐晃的能力进步,与关羽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而且关羽在出战的时候,对劝阻他的关平也说,自己与徐晃有旧,深知他的能力。言外之意,关羽对徐晃的能力十分明了,知道关平、廖化等人不是他的对手。这个认识,也是建立在他对徐晃的教导上的。

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知道,徐晃与关羽的情谊之深。徐晃当然知道关羽的性格,昔日在华容道上,程昱对曹操总结了关羽的性格是,“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在华容道上,对于曹操这样的刘备的死敌,关羽尚且可以放走。如果自己和关羽交手,纵然自己失败,关羽也肯定不会下死手。正是有了这个生命的保证,徐晃才会敢于挑战关羽。

第三个原因是徐晃察觉了关羽的异样,决定铤而走险。关羽在樊城下中箭受伤,是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事情,徐晃当然也会有所耳闻。假如关羽有伤在身,武力就打了折扣,徐晃就有和他一战的能力。

因此,在和关羽开战之前,徐晃就和关羽叙旧,对关羽察言观色。徐晃和关羽的关系很好,对于关羽的言谈举止明了在心。当他发现关羽的言谈举止与平时有异的时候,心中就有了八九分的判断了。以关羽平日里的做派,如果他没有伤的话,就有斩杀徐晃的把握。那关羽根本就不会去指责徐晃为难关平,而是直接喝令徐晃退兵了。

关羽的谈吐之间流露出一丝善意,是想让徐晃看在旧日的情分上,不要对自己逼迫太甚。这反而让徐晃判断出关羽的身体肯定不适,因此他才主动挑战关羽,一击成功。当然,徐晃的举动还是建立在关羽重情谊,不会杀自己的判断上的。关羽对徐晃讲情谊,而徐晃则利用这一点,反而让关羽吃了大亏。

结语:

在《三国演义》中的徐晃,是一位勇将,也是一位精于算计的人。他既机智果敢,又坚持原则,这使得他的行动都带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他在战场上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不可避免地与刘备的手下交手。这其中,他对赵云和关羽的举动耐人寻味。

他面对赵云的时候,是能躲就躲,能让就让。结果两人打了三次照面,居然没有交过一次手。而面对武力远高于自己的关羽,他却高声断喝,主动挑战。这中间有着种种原因,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徐晃如果遇到赵云,如果战败就可能丢命。如果遇到关羽,徐晃可以打败,但关羽不会下死手杀他。

这是因为徐晃摸透了关羽的性格,知道他重情重义。自己昔日和关羽有着深厚的友谊,如果自己落到关羽的手里,不会有生命之忧。想当初在华容道上,关羽连刘备的死对头曹操都放走了,何况是自己。因此,徐晃才会躲避赵云,挑战关羽。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为何有人说曹操大将徐晃不惧关羽却怕赵云?

为啥徐晃不怕关羽,却独独怕赵云?

这是因为,徐晃战场上遇到关羽、赵云时,大背景、作战条件不同,从而导致徐晃心态产生巨大变化。

按照时间顺序,先说徐晃单怕赵云。一是在长坂坡,徐晃亲眼目睹赵云勇猛果敢,留下深刻印象;二是华容道第一道卡口,被赵云截住,曹操丞相指名让徐晃许褚双战赵云,虽有当时全军败退大背景,但赵云不畏曹营双猛,奋力搏杀,徐晃许褚略略过招,就赶紧自动放弃,加入逃跑大军;三是汉中战役时,徐晃张郃奉命围堵黄忠,赵云突破重围,勇救黄忠,又重返包围圈,救出张著,气得曹操亲自组队,追击赵云,又被赵云轻松化解,还射杀大批追兵,致使拥挤践踏落入汉水,伤亡甚大。

再看徐晃不怕关羽,这说的是襄樊战役后期,徐晃作为第二批支援梯队,奉命出兵援助驻守樊城的曹仁,出兵前,曹操亲自召见,面授机宜,其中最关键的,是告诉徐晃别怯战,因为曹操已经和孙权联通,孙权答应出兵荆州,从侧后夹击关羽,这时候的徐晃,就凭这颗定心丸,难道还需要再怕吗?如果还怕,恐怕这将军也就别当了,轻点退休养老,重点治罪入狱,作为吃这碗饭的,不算过分吧?还需要指出,徐晃和关羽是老乡、熟人,俗话说,老乡见老乡,再孬乐洋洋。徐晃和关羽虽为敌对方,但一个老乡就排除了恐惧、紧张,防范戒备自然就放开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年徐晃怕赵云,大多数情况下,曹军本身处于败退、或者不利局面,加上徐晃年轻,历练、经验、心理都不太成熟;而不怕关羽,这些因素全翻转过来,自然就没有了再怕的理由。在这些条件下,就是换成赵云,估计徐晃的“怕”症至少也会好多了。(012)

为何有人说曹操大将徐晃不惧关羽却怕赵云?

徐晃接触过关羽,他懂关羽有仁慈的一面。关于赵云他只一知半解,所以有所惧惮。

为何有人说曹操大将徐晃不惧关羽却怕赵云?

最讨厌这种“谁谁不怕这个,却怕那个”的问题了。哪有什么怕不怕的?三国演义的武力,徐晃是一流,关羽、赵云都是超一流,相差很微弱。徐晃对关羽、赵云肯定都打不过,但应该能够支持几十个回合不败。

演义中,徐晃和赵云遭遇的次数并不多。汝南之战和当阳之战,徐晃都没能碰上赵云(但是和徐晃差不多的张郃则与赵云有交锋)。在火烧赤壁后,曹操兵败逃亡时,徐晃打过赵云:

操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 烟突火而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曹操得脱。

徐晃张郃双战赵云,有惊无险,未见高低,也未见徐晃怕赵云。

至于所谓的徐晃怕赵云,应该是在汉水之战时,赵云的高光时刻:

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 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 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

这一段确实有写徐晃张郃害怕赵云,比在赤壁后表现差远了。但硬要说为何如此,因为这是赵云的高光时刻。别说徐晃怕,整个曹军都怕赵云。就跟前面白马坡徐晃二十回合输给颜良,关羽一刀斩了颜良一样。

而所谓徐晃不怕关羽,主要就是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徐晃在战场上和关羽战了八十回合。而为何徐晃有这个胆子呢?那是因为在之前徐晃已经从曹操那里,知道东吴会偷袭关羽后方;也从曹仁那里知道关羽中了毒箭,右臂武力。这种情况下,也不过是战平八十回合。再看看当初华容道前,徐晃一样对着关羽求饶,真没显得多不怕关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