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储户银行存款上百万,为什么在生活中依然过得很普通?

存款百万,现在来说并不算是很富裕,只是一般水平。有的高收入的人,几年就可以达到收入百万的。那么,有部分储户存款百万,为什么生活还十分低调呢?原因就是:

第一、一百万,数量看起来不少,不花费感觉得数目挺大,但是购买力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真的花起来,不禁花。

比如:买房,在三线城市,也就能买得起一套100平左右的住房;在二线城市,也许只够付个首付;在一线城市,可能连首付都不够。

如果一个人的钱一笔就花完了,那么他还能大手大脚地花钱吗?

再者买车,买普通的车还可以剩点,买高档车,就干脆也剩不了多少了。

再者孩子出国留学,也就够两年的花销。

对于普通人来说,既然钱不禁花,那么日子就得普普通通地过,稍微大手大脚一点,一百万就“扑通”一声进去了。只有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这一百万还觉得不少。

第二、现在的人都富裕了,一百万也的确不算是太大数目。

我们身边的百万富翁有的是,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家庭只要有套房子,基本资产就过百万了。我们虽然不能说人人都是百万富翁,但是我们96%的家庭有自己的住房。也就是说,我们96%的家庭资产达到了百万以上。房子一卖,手里就有一百万了,那么这一百万还算是个事吗?

既然大多数人的资产都过百万了,就没有人把一百万放在眼里了。都司空见惯了,谁还大惊小怪的?

第三、有的人虽然存款达到了百万,但是他可能当前的收入在下降,对未来的预期不是很理想,因此就不敢放手花钱。存款必须用来以防万一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钱要花在刀刃上。”

应该对有的人来说,有一百万的存款,只能代表他的过去,是过去积累了一百万。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的将来还能再挣来一百万。也许他本人已经失业很久了,只靠着这一百万存款的利息和本金来度日。在没有找到新的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存款越花越少。如果不想很快地就坐吃山空,那么就必须过“紧日子”了。

俗话说:

“家有万贯,不如日进一文。”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存款不如有收入。当然有收入增加的同时再有些存款更好。现在,由于受疫情的影响,生意不大好做,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收入十分不稳定。这种情况下,许多从事自由职业者的最好选择无疑就是:现金为王。这样就不能铺张浪费了。

通货膨胀使人更加不敢花钱了,因为不知道将来的需要究竟是多少。比如,我们留下五十万养老,可是通货膨胀可能就使得五十万不够了,就得准备一百万。可是五年之后,可能又觉得一百万似乎也不够了,就力争存上二百万。所以,通货膨胀越厉害,收入不稳定的人越必须想法多存钱,就越是惨遭货币贬值的影响。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将来,我们可能会发现,即使有一千万的存款,我们也必须勤俭节约地过日子。

部分储户银行存款上百万,为什么在生活中依然过得很普通?

我今年已经50多岁了,从人生的经历和身边的人和其不同家庭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因素的影响来看,银行存款上100万元的储户,依然勤俭持家、生活普通,大概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原因。总结不一定正确和全面,还望您海涵哟!

第一、艰辛劳动、挣钱不易

国家改革开放已有43年了,很多人勤劳、肯干,舍得吃苦,无论是在农村搞种养殖业,还是在城里做生意或单位上班,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几分钱、几角钱、几块钱地挣,几十年下来,哪怕就是上百万,感觉是自己辛辛苦苦挣的,等于是汗水洗出来的钱,深知钱来之不易。所以,随时开支还是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平时的生活中依然过得很普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第二、家有储蓄,心中不慌

说起家中有无储蓄,我想起一个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说或在杂质、网上看到过,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太,死后在阴间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挣了一辈子钱,到了80岁,才挣够了一套房子钱,终于买了新房子还没有住上几年,我又生病死了;美国老太太说,我年轻的时候,没有钱就在银行贷款买了套新房子,住了60多年,几乎一辈子都是住的新房子……这个故事从另一个层面告诉了,我们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的消费观念,不管钱挣的多,还是挣的少,一般都喜欢“未雨绸缪”,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到银行里,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很多人虽然有上百万存款,但是也不会随意乱用和挥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第三、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现在物价上涨的速度非常快,前十多年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最高不过上百万,现在呢,就是普通住房,也要一两百万;在小县城,那时候,买一套房子,最多不超过10万,现在就要七八十万;猪肉价格过去几元钱一斤,现在就涨到了10多元一斤,有时还达到了二三十元一斤;还不说家里有孩子读书的教育投资,如原来上幼儿园,一个娃娃一期最多八九十元钱,后来几百元,现在一般幼儿园最低的也要两三千元;还有人这一辈子,万一啥时候生疮生病的医疗投资等等;况且,相较物价的上涨速度,我们工资的上涨速度几乎可以用原地踏步来形容,搞个体经营的甚至有时候受市场因素的影响,生意做不好,还要倒亏本。换句话说,如果平时不攒钱,根本就赶不上通货膨胀和物价的上涨。所以,未雨绸缪,平时的生活中依然过得很普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第四、钱存银行,能生利息

我们大多数人,因从小生活的经历、环境和现在从事的工作及家庭情况不一样,总是想把钱存银行,一是有利息,二是无风险,三是感到心里平衡,四是平时万一需要急用的话,还可以随时取出来使用,这四种因素,第一种又是主要的。所以,不会轻易去花“100万”这个整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第五、长远考虑,不添麻烦

大家知道,除有较好单位的人员有稳定的收入外,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是不稳定的,比如说,你现在每月收入几千至1万或1至2万,或者更多,受一些客观条件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你不可能保证自己永远都可以月入这个数吧?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体力会逐渐下降,总有一天,会有干不动的时候,哪来的收入?哪个时候,怎么养老?靠国家?靠子女?还是靠每月一点点的退休金?要想老年过上好日子,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加负担,这三靠都不能全靠,不能全靠国家,不能全靠子女,不能全靠一点点退休金;就是子女需要买房或做其它的事,想父母支助一下,到时候还可以帮助帮助嘛!所以,很多人虽然有存款,但是花钱也不大手大脚,因为他们目光看得长远,问题考虑周到,这样就是老了有什么大病,也不至于给子女添麻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第六、地方不同,消费差异

现在,按照国内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来看,当储户存款上百万时,一年利息收益大概在3至4万之间,或许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银行存款上百万如同一笔巨款(部分储户银行存款还不止100万),应该在生活中过得很不错,但是,这种就要据其家庭具体情况和处于什么地方,是农村还是城市?是一、二线城市?还是小城市?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其消费水平还有差异呢!因为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银行存款上百万产生的收益也不多,就算银行存款年收益为3至4万元,在部分一线城市只能勉强过日子或者还处于不够消费的状态。所以,部分储户银行存款上百万,因地方不同,消费水平较高,百万存款产生的收益有限,在生活中依然过得很普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第七、过去艰难,现在珍惜

部分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是过去从生活艰难中过来的人,已经习惯于过勤俭节约的日子,虽然就算银行存款上了百万,但是心中一直有“受过穷、挨过饿”的深刻记忆,或者多年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勤俭节约的习惯,这种习惯与银行存款是否上百万没有关系,反而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财富。所以,在生活中依然过得很普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第八、福利保障,正待完善

由于我们国家还处于向纵深改革和社会发展时期,各项体制机制和相关政策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之中,再加上是发展中国家,各项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还不是太健全与完善;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居民之所以花钱大手大脚,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社会福利机制做保障,而我们目前还得自己照顾好自己,如果不储蓄攒钱,往后的日子确实不太好应付。所以我们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应该养成定期存款、定期理财的好习惯,这也符合我们国家长期坚持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综上所述,银行存款上100万的储户,生活中依然过得很普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原创于2021年9月24日)

部分储户银行存款上百万,为什么在生活中依然过得很普通?

这些人一般是普通群众,不是企业大老板。中国人存款不容易,特别是普通群众,都是靠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存的款。所以,越是这样,他们越珍惜手中的存款,不胡支乱花,即使有100万,平时也很节俭,不奢侈浪费,过着平淡的生活。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值得倡导和传承。

部分储户银行存款上百万,为什么在生活中依然过得很普通?

老话讲,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有存款也是一点一点挣出来的,她知道挣钱不容易,就会很节俭。

社会上好多人,穿名牌,拿新款手机,这些人不见得有存款。月光族。我们以前有个同事就是,天天逛商场,买买买,哪来的那么多的钱,就用信用卡,好几张信用卡,都是最低还款。你们说她过得轻松吗?就刷卡时轻松,到还款时就着急了。

生活就是这样,需要的,该买的,必须买,还要买好的,不买假货,不需要的,坚决不买,在便宜都不买。

部分储户银行存款上百万,为什么在生活中依然过得很普通?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持家过日子的人,不一定跟银行里储蓄存款数额多少有关系。经历了艰难困苦年代煎熬的绝大部分人,是具备勤俭节约,朝食还要思虑怎么保夕有米下锅的。但凡上了点年纪的人,也就是50后、60后、70后的人,可能都有开源节流、克勤克俭的习惯。他们不会像年轻人那般“今朝有酒今朝醉”,不会去攀比虚伪超前消费、不会成“月光族”,更不会不计后果靠借贷来过日子。老一辈人都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所以有能力能够积攒钱就会尽力去积攒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部分储户银行存款上百万,为什么在生活中依然过得很普通?

中国同胞一向崇尚“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有备才能无患。况且时下的一百万元,也不是什么大数。时下能存下一百万的储户,恐怕依然比例很小。大多数农民、工人,普通职员、广大中小学教师等中下层社会群体,很难说到退休时能存下一百万。既便存下一百万,也要省吃俭用,勤俭节约过日子,只有如此,未雨绸谬,才能抵御各种风险。真正到了老迈或病患时有所依仗。当然一百万也未必够用。因为每个人的老年都是腥风血雨。但起码是手中有钱,心中不慌。早做准备,有备无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