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怎么御寒?

哈尔滨住哪好?

我是东北人,虽然现在大连不怎么特别寒冷,但是上世纪60、70年代那会儿冬天绝对的冷,不少人耳朵、手、脚上都有冻疮。

我们御寒的方式有很多。

第一,围着火炉吃饭、吃火锅。吃得周身冒汗,就不感觉寒冷了。现在也是一样,家庭聚餐,都觉得吃火锅、喝热粥热汤身体暖和、驱赶寒凉。

高热量饮食,冬天东北吃“杀猪菜”是一大特色。高热量饮食抵御寒冷很见效。在寒冷冬季,东北人都喜欢吃“杀猪菜”,即酸菜、五花肉、血肠、粉条炖得热气蒸腾,营养丰富、促进新陈代谢,抗寒性好。

第二,过去农村和城市都会劈柴烧炕,现在我们基本都供暖了,不少人家自己安装了地热。我们家现在是供暖加空调,因为每年供暖温度都不理想,就只能利用大功率空调来制热。

第三,电褥子、羊皮褥子、手炉、热水袋等。去年,我买了两个羊皮垫子,和老公一人一个铺在身下睡觉,隔凉又防潮,真是太惬意了。

第四,不怎么太寒冷的天气,会穿羽绒服、棉衣;寒冷的冬天,条件好点的家庭,女人穿貂皮大衣,男人穿抵抗风寒的皮衣、皮夹克(加厚防寒保暖)。此外,在外面工作的人,像大衣哥那样穿棉大衣的人也不少。

第五,东北不少男人喜欢喝酒来御寒。寒冷的时候,不少男人会保留饮点白酒驱赶寒凉的习惯,热饭热菜,再烫上一壶“老酒”,就觉得寒冷早已躲在身后。

第六,运动御寒。不少人越是寒冷,越喜欢在外面做跑步、甩鞭子、游玩,甚至还有冬泳也是一景。据冬泳爱好者说,他们这也是御寒、锻炼身体的方式,是不是很奇特。

感谢邀请。图片来源头条免费正版图库。

东北怎么御寒?

东北的冬天很漫长。从前一年的十月末开始,大约到第二年的四月份左右。有将近六个月的时间,不过年份不一样,气温也不同,有的年份,冬季时间短一点,还有的时候会长一点。虽然在这么些天里不都是,那么冷得让人难以承受,但是三九天着实让人望而生畏。嘎嘎冷!东北人在冬天怎么御寒呢?其实室外是冰天雪地,室内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人们都极具智慧的想出各种方式驱除严寒,保证正常生活,且享受到这个季节带给人的别有一番情趣!

对于我们这些70后,小时候那寒冷冬天,记忆犹新。那时天气气温比现在低很多。家家都住平房,屋里一开始只点个普通的炉子,接在炕里。好的人家,还会在炉子上多接出一节炉筒(铁皮卷出筒子),再接到炕里,相当于增大了屋里的取暖面积。屋里的温度是提升了。尤其家里要是有小孩子的,大人们要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千万别烫着。他们玩着玩着,忘了。一下靠在那滚热的炉筒上,轻则把衣裤烧一个大洞,重则会使皮肉受伤?连着里屋,还有外屋,那里有灶台,用大铁锅做饭,还能顺带着烧热屋里的炕。室内暖洋洋的。家里来了客人,父母都会把客人往炕里让。显示对客人的尊重。当人们外出时,都穿上大棉袄,二棉裤,带好手闷子,围巾帽子,全副武装,抵挡严寒。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即使在平房住着,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暖气。等我上初中时,每家都早已淘汰了铁炉子,相继安装上了铁暖气片。一般家庭有安装四组的暖气片的,还有六组的。暖气炉会安在外屋,屋里不但暖和,而且干净了不少。不再那么暴土扬长,灰土暴尘。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们都住上新楼房。集中供暖,都是地热。室外温度再低,室内都在大约零上20至25度。年纪轻的都在屋里,只穿线衣线裤。老年人会穿的厚点。他们自身火力不旺(怕冷)。人们都住床。但是现在还有许多辅助的取暖方式。电褥子,毛毯,热水袋,近年来,还有新的科技性取暖方式,电热炕问世,空调。人们也早已实现了洗澡自由,生活便捷。

人们外出工作办事,所穿的服饰也越来越轻便时尚,早已不再穿戴自己所做的厚重的,笨拙的棉衣棉裤,取而代之的是新潮的羽绒服,皮衣,甚至有的人还能穿得起那些有点奢侈的“貂”儿(出于保护动物,环保理念),穿的人并不多。

人们在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冬季御寒取暖都已得到了保障。在饮食上,人们会在冬季进补,一些美食美味。提升人体抵抗严寒能力。“火锅”成为冬季的新宠,是一种时尚。天气越冷,火锅店的生意越兴隆。人们坐在店里,吃着可以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口味,搭配菜品的火锅,涮羊肉,牛肉,东北特色菜—酸菜。那些男人们喝着热酒,身上直冒汗。早把酷寒驱赶的一干二净!

东北冬天要是在室外干活的人。他们要穿的厚重,装扮好自己。毕竟室外是那么寒冷,无处躲藏。在室内工作的人们,只要着重防护好,工作单位到家之间,该怎样保暖?现在也不是太难做到。年轻的一代们,冬季也如其他季节一般穿的“秀溜”。他们好美!现在的冬季也不似之前那么寒冷。稍稍厚点的衣服就可以抵御寒冷(新式保暖衣服多种多样),且他们都有自己的轿车。冬天早已不再是让人有些忌惮的季节。正因为有了它,四季更替,让人感悟不同季节的美好。珍惜当下。

冬天还会带给人特殊的礼物—雪。看见它的那份愉悦,欣喜。让人感觉冬天不再是那么寒冷,而是有些可爱。有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美!怎样御寒反倒不那么重视了(根本也不会太冷)?现在人们拥有的一切,足以抵御东北的寒。且让人沉醉其中,享受冬季特有的味道!

东北怎么御寒?

本人祖籍山东,十四岁随父母迁到齐齐哈尔。那时东北人室内御寒主要就是火炕。火炕烧得很热,外屋地却如冰宫。墙上和房芭一片白。出门穿棉衣棉裤和兀拉鞋狗皮帽。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现在好了。一般都是大瓦房,几乎多数室内都安装暖气。室内温度都很高。一些人回山东老家,回来后都说山东冷。原因是山东虽然室外温度不太低,可是室内封闭不严,室内缺乏火炉暖气之类取暖设施,所以感觉很冷。人家都说东北人扛冻,其实也不然。东北的天气确实冷。可是室内却很暖和。

东北怎么御寒?

东北因为气候的原因,每年粮食种植只能一季一熟。后来人们利用套种,多种一季玉米豆子杂粮。精明的人扣大棚,冬季里仍可以种蔬菜。

然而东北的冬季很长,每年10月份儿,到来年的二三月,大雪封门,人们只能待在家里猫冬。好在东北有茂密的森林,人们用枯树枝玉米拮杆等,烧火炕御寒取暖。

东北的住房都有特色,常选在被风处盖房。大门朝外开,门口挂门帘,窗户纸糊在外,屋里都盘有火炕,烧火做饭都在屋里。为了御寒取暖,吃饭喝酒,都把辣椒当成菜,还有传说的八大怪,女人爱钓旱烟袋。

枯燥漫长的冬季,人们就喜欢串门聊天儿,为了娱乐就产生了二人转。因为天寒地冻,道路交通不便,冬季里人们很少出远门,都愿聚在村里稍大的地方。

往往都是在村长家,村里的小卖部,还有村里的祠堂戏台等,烧上热腾腾的火炉,大家围聚在一起侃大山聊天儿。

有些民间艺人就走屯串乡,为大家解闷儿演出。也有一些山皮货商人,挨家挨户收皮货,也有推销针头线脑的货郎。

东北怎么御寒?

东北御寒就是多穿,穿暖和了,从头到脚就露两只眼睛,这时候熟悉的人都认不出来,成了陌生人,因为穿的多,看不出模样,而且衣服的重量最低有五斤,这就是我们御寒的行头[捂脸]拍照摘掉口罩😷

东北怎么御寒?

东北的冬天冰天雪地,出门只有多穿,穿棉服,戴帽子,手套,雪地鞋,只有穿暖和了才能御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