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古代一个将领的能力能决定战争胜负?你怎么看?
他们有战场的决定权
为什么在古代一个将领的能力能决定战争胜负?你怎么看?
您还别不信!真实情况就是这么回事,听我细细道来!
古代的咱就不多说了,什么白起、孙膑、岳飞啥的,离我们真的太遥远了,
就以近代的来看,讲一个家喻户晓的人,你就知道啦:咱们敬爱的毛主席!
讲真的,咱们敬爱的毛主席,每次遇见的情况,真的都是几乎属于绝境,
敌我实力的悬殊,我们将会详细讲一下,你就知道,将领统帅的能力多重要啦!
这里,介绍的是毛主席最得意的一场指挥:四渡赤水之战,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
1960年5月,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这时候,毛主席百忙之中亲切接见,
期间,蒙哥马利就曾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
由此可见,毛主席的指挥艺术,是世界公认的,很多经典的战例甚至被西方的西点军校列入了教材(个人觉得,西方人还是没有吸取精华,哈哈哈)。
当然,毛主席却以他特有的幽默,微笑着摇摇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笔’!”由此可见,这场战斗,一直是毛主席很得意的一场指挥,下面,我们详细聊一下。
力量对比:国军一方,可以说是一手好牌,布置了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川滇军大部、湘桂粤军一部共17个师又13个旅150个团近40万人。毛主席仅仅只有三万七千多人,而且,因为血战湘江后,伤员众多,很多部队都缺乏作战人员。
形式对比:国军一方,已经准备好了包围圈,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员补给,毛主席等人被围困在乌江西北地区,可以说是非常贫瘠的地区,要粮食没有粮食,要兵员没有兵员。
武器对比:可以说武器存在代沟,国军用的是飞机大炮,德械装备,红军就是小米步枪大刀长矛汉阳造。
可以这样说,古代的那些战神,没有一位的处境能够如此艰难,包括赤壁之战,5万人打败曹军的20多万人,都已经把诸葛亮周瑜奉为神将,可见3万人打败40万人,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最终战果说明了一切: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我们再来看看战争的具体情况,你不得不说,真的是一场指挥艺术:
一渡赤水:1935年1月28日,土城之战突遇川军助战,为避敌锋芒,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河迫使国军汇聚川南,此时黔北(贵州)空虚,毛主席当机立断,乘遵义空虚杀个回马枪,这一次很有意义:毛主席跳出第一个小包围圈,并且主动进攻敌军,鼓舞了士气。
二渡赤水:1935年2月18日至21日,红军秘密二渡赤水河重回贵州,成功把国军大部队甩开三天路程,打乱敌人部署,黔军惊魂未定,没想到红军神兵天降再次兵临城下,一时间方寸大乱,失去战斗力。
5日内红军攻克娄山关、再占黔北重镇遵义,士气大涨,反观黔军守将,却一直逃到乌江边,损失惨重。
遵义战役一举仟灭黔军吴奇伟两个师八个团,俘敌三千,取得了湘江惨败以来第一个大胜利,使疲惫的红军得到补给,一扫湘江惨败的阴霾,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真正稳定了人心,也获得了不少好的装备补给。
三渡赤水:1935年3月16日至17日,毛主席命令红军虚张声势三渡赤水河再次进入川南,大部队则隐蔽起来,待敌人大军向西再次追至川南之际,毛泽东立即决定,乘敌不备主力折兵向东。可以说,这样的情况下,敌军已经彻底被毛主席牵着鼻子走,丧失了战争中的主动权,红军突围已经是迟早的事情,胜利可期。
四渡赤水:就这样,红军在国军重兵集团的缝隙中,神不知鬼不觉中于1935年3月21日晚四度赤水,并在31日南下突破乌江,成功把几十万追兵甩在北岸,兵峰直逼贵阳,逼得国军大部队回援贵阳,红军却绕过贵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西直插云南。
这样,重兵布防的金沙江防线就空了,此时,毛主席已经跳出了国军的大包围圈,可以说安全了不少,期待已久的渡江北上时机终于到了!
最后,致敬所有的先烈前辈!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我是老鱼,一个有趣有灵魂的创作者,如果喜欢我,记得点赞评论关注哟!
为什么在古代一个将领的能力能决定战争胜负?你怎么看?
原创
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审时夺势,
因地制宜,
凝聚军心,
爱兵如子。
士气高昂,
后方稳定,
将士一致,
百战百胜。
古代交战,
千军一将,
将领高强,
大多能胜。
以少胜多,
计谋使然,
正义之战,
民则拥之。
谢谢悟空,
邀请问题。
为什么在古代一个将领的能力能决定战争胜负?你怎么看?
古今一个道理,一个将师可决定战争的胜负。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这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主席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毛主席指挥的红军“四渡赤水”之战,率领五万红军,突破了蒋介石30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天上飞机侦察.轰炸,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发展扩大了红军队伍。之后,又率领人民军队,打败了日夲侵略者,打败了美国扶持,武装到牙齿的蒋介石数百万大军,创建了新中国。
朝鲜战争更显示了毛主席的伟大军事天才,在武器装备天壤之别的情况下,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
因此说,一个将帅的能力,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
为什么在古代一个将领的能力能决定战争胜负?你怎么看?
一个将领的能力决定战争的胜负,不要说古代,就是现在也是如此。一支部队的主官,可以说就是这支部队的大脑核心,也可以说是灵魂。整个指挥机关的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发挥和提高,整个部队的资源和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状况,主官都必须要清楚的掌握和协调。形成一张网覆盖整个部队,从而掌握整个部队的情况,能够有效的指挥部队,发挥最高的作战效率,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己方的伤亡和有效利用资源。
在古代,由于技术条件的落后,通讯和交通都很不发达。将领对敌方的状况,甚至包括对己方的状况,也就是信息掌握往往很不充分。这时候就必须要求将领具有很高的个人能力,具有临机决断的能力和勇气。古代将星灿烂,很多名将的著名战例,震烁古今。比如韩信的暗度陈仓、背水一战。李靖3000兵突袭突厥大营,击败吉利可汗。到了近代,军队基层的组织架构已经比较成熟了,通讯条件也有极大改善。部队主官的负担相对减轻,比如部队的训练,后勤保障,还有一些繁琐的日常事务。都有专业化的军官处理解决。但是主官也就是将领在面临重大决断的时候,依然起主要作用。比如抗日战争期间,武汉会战失败后,日军兵势汹汹。当时的民国政府都觉得长沙不可守,决定放弃。而薛岳将军坚持死守长沙,并且向统帅部据理力争,最终争取到统帅部的支持,取得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从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此后薛岳将军两次挫败日军的大规模进攻,第三次长沙会战更是取得了重大战果。虽然后来长沙最终失守,但是薛岳将军在此坚持了五年,对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到了现代,技术条件更加成熟。很多时候,军队的最高首脑,甚至可以指挥到最基层的一名士兵。对各方面的信息收集能力也大大增强。有很多人就把战争看成了一场电子游戏,这是很白痴的。在真实的战争中,双方肯定在信息战也包括电子战方面高度对抗,同时战场状况千变万化,要想充分的获得战场信息,依然是非常不确定的,依然需要将领发挥关键作用,临机决断做出正确的决定。
兵者国之大事,决定着国家的兴亡。而军队的具体指挥者,也就是将领自然重要,不单单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我国从宋代开始,开始搞以文抑武的政策。抬高文官的地位,打压武将的地位。有文化的人多数都会去做文官,造成武将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结果整个武将阶层战略素养下降。而指挥武将的文官,往往就能在战场上把军队指挥得灰飞烟灭。宋代和明代皆是如此。这可以说是我国从宋代开始积弱的根本原因。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为什么在古代一个将领的能力能决定战争胜负?你怎么看?
莫说古代,就是现代不也是一个将领决定战争的胜负吗?现代武器固然厉害了,昔日的大刀长茅和现在的飞机导弹不可同日而语,但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从来不是武器,过去不是未来也不是,战略战术才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
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八路军的小米加步枪落后于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但在英明的将领的指挥之下,竟然战胜了武器装备和人员数量都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这样的奇迹就是将领的能力带来的奇迹。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
战争胜负的关键是智谋,具体说就是战场指挥官也就是将领的智谋,恰当的战略战术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而不是军人的数量,武器的先进与否,以及武器的多少,当然士兵的个人素质也起到辅助作用,将领再厉害,全是贪生怕死的士兵也很难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