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基层,我认为非乡镇莫属,因为乡镇是是我国最小的政府机关。我在乡镇工作过11年,当过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和副主任。作为过来人,这方面,我还是有发言权的。下面以我的亲身感受,说说在基层乡镇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什么?

一、在基层乡镇成为正科级,意味着职务级别已经达到巅峰

除去高配之外,乡镇最高的职务级别就是正科级。一个中等规模的乡镇在编人员150名,其中公务员编制大概50人,事业编大概100名。而乡镇正科级干部仅有3名,按照排序分别为:镇委书记、镇长、镇人大主席。

普通乡镇科员要想从科员晋升到正科级,比登天还难。乡镇公务员提拔,速来有“副科病”一说,意思是说,绝大多数乡镇公务员的梦想就是提个副科级,当上副镇长或者党委委员。普通乡镇副科级领导职务有11个:副书记2个、党委委员兼副镇长1个、纪委书记1个、组织委员1个、宣传委员1个、武装部长1个、副镇长2个、人大副主席1个、其他党委委员1个。每个乡镇的领导编制情况可能稍微有些不同。一个乡镇大概有8个正股级的所长、主任。8个正股级岗位竞争11个副科级岗位,130%的提拔。看起来,提拔副科似乎已是囊中之物,睡大觉,躺平也能提副科。其实不然。在乡镇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乡镇的副职领导绝大多数都是县直机关空降的。以我所在乡镇为例,11个副科级领导职务,有7个是县直机关空降的,1个副书记是团县委书记空降的,准备接任提拔镇长;1个副书记是其他镇调过来的,准备升任人大主席;组织委员是组织部科长空降的;宣传委员是宣传部科长空降的;纪委书记是县纪委科员空降的,1个党委委员兼副镇长是县府办科长空降的,1个副镇长是县发改局科长空降的。真正属于乡镇土生土长的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也就3个,即1个武装部长,1个副镇长,1个人大副主席。

总之,乡镇副科是就是乡镇公务员的天花板。我在乡镇工作的11年期间,70%的乡镇公务员一辈子都提拔不了副科,绝大多数(包括正股级的所长、主任)都是在科员岗位上原地踏步、终此一生。在我离开乡镇到市直单位以前,我们乡镇10多年的科员一大把,20多年的科员也不不少,还有部分50多岁的老科员,干到退休都还是科员一枚,年龄上是年轻书记镇长的长辈,职务上却比人家矮两级。

因此,在基层乡镇能够晋升为正科级,意味着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意味着已经翻越副科级这座大山,已经适应体制内工作环境,意味着已经站在乡镇最高顶峰,意味着再向上晋升副处级必须走出乡镇,意味着已经超越其他147名同志。

二、在基层乡镇成为正科级,意味着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镇委书记,属于乡镇一号人物,主要职责是统管镇党委全面工作、研究部署全镇大项工作、确保全镇平安稳定;镇长是乡镇二号人物,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镇党委的重大工作部署,推动全镇经济建设持续发展,持续提高全镇人民生活水平;镇人大主席是镇第三号正科级人物,主要职责是做好乡镇选举和乡镇人大的各项工作。

这三个正科级人物中,镇委书记是一把手,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在重要干部任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事项研究、大项经费开支等“三重一大”方面拥有极为重要的决策权和决定权,在其他方面也拥有说一不二的影响力,政治地位不用过多强调。

镇长是二把手,虽然没有像镇委书记那样拥有一票否局的权力,但独立主持镇政府工作,很多大事小事也可以自己说了算,并且镇长还是排名第一党委副书记,在镇党委内也有相当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镇人大主席可能不是党委委员,负责工作没有什么影响力,在镇领导中也没有什么影响力,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其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其实不然。镇人大主席下一届镇长的重要后备人选,其潜在的政治地位不能小觑。

三、在基层乡镇成为正科级,意味着拥有较高的工作地位

乡镇正科级干部,都属于乡镇主要领导,书记是党委一把手,镇长是政府一把手,人大主席是人大一把手。都拥有独立办公室,都拥有相对固定用车,对各自主管工作都有决定权,都拥有签字权和审批权,都可以给各自副职(副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人大副主席等)安排部署相关工作,都不必亲自干具体工作,等等。工作起来,比其他副科级领导便利很多。

四、在基层乡镇成为正科级,意味着拥有较高的经济待遇

几乎所有公务员的工资待遇,都与职务级别有关。基本工资待遇,住房补贴,地方生活补贴,改革性津贴等,级别越高,发放标准越高。

乡镇公务员的基层补助、公车补助、出差补助等也是按级别发放,级别越高,发放标准越高。比如,我们县的乡镇基层补助标准是正科级800元,副科级600元,科员400元;公车补助是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00元,科员300元。

乡镇公务员的年终考核奖,也是按照按级别发放,级别越高,发放系数越高,发放标准越高。比如,我们县的乡镇年终考核奖,正科级发放系数为2.0,副科级为1.6,一般科员为1.2。别小看这个0.4的差距,年终奖可能会相差5000多元。

就全年收入来看,乡镇正科级大概13万元,副科级11万元,科员只有9万元左右,三者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五、在基层乡镇成为正科级,意味着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乡镇镇委书记、镇长、镇人大主席这3个正科级,已经治愈了“副科病”,通过艰苦努力,克服了艰难险阻,攀上了正科级这个宝座。在乡镇晋升正科级,意味着个人交流晋升的路子更宽了,具备了提拔为副处级的资格,占据了提拔的时间上和身位上的优势,可以晋升四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再不济可以到县城当局长等待退休。

当上镇委书记,意味着拥有了基层一把手经历,进可攻退可守,向上晋升拥有了提拔副处实职必须的基层经历的优势,即使提拔不上副处实职,也可以退守在乡镇毫无阻拦地晋升四级调研员,退休前解决三级调研员是板上钉钉的事,享受实打实的副处级工资待遇。再不济,也可以在县直当个局长,最终在县人大或县政协当个委员,等待退休。不管怎样,当上镇委书记后,享受副处级工资待遇是稳稳妥妥的。

当上镇长,往上可以晋升为镇委书记,也可以到县局当一把手,还可以直接提拔为副处实职,发展前景比镇委书记稍微逊色一些。但无论怎样,镇长都可以晋升四级调研员以上职级,享受处级工资待遇。

当上人大主席,往上需要晋升镇长进一步拓宽发展渠道,或者到县局当一把手,但是都有一些难度。镇人大主席虽说是乡镇最差的正科级,但又有几个乡镇公务员可以晋升到正科级呢?

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什么?

基层这个概念,普遍意义上指的是县级及以下的机关事业单位。

那么做为基层公务员,能成为正科级干部,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意义:

一、个人能力十分突出。基层公务员晋升空间十分狭小,大多数人只能在科级这个层级拚命挣扎。正常情况下,乡镇街道,区县机关部门都是正科级单位,个人从参加工作到成长为正科级干部一般要用掉20年左右的时间。能在众多基层公务员中干到这个级别,除了运气,个人实力也是重要因素。

二、肩上的担子更重。中国绝大部分基层单位都是科级,那科级干部就在基层单位的塔尖儿上。以乡镇为例,一般一个乡镇有5万左右人口,下辖10几个村居。班子成员: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镇人大主席、专职党委副书记、副镇长、纪委书记、人武部长、司法所长等其他职务,约12一13人。这十几个人的决策和行动就决定了这个乡镇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各方面的水平,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三、已到事业的天花板。对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来说,在没有天赐机遇、人脉背景的加持下,乡科级正职就是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从科员→科级副职→科级正职,这条路看似一步之遥,很多人要用一生才能走完,或许还走不完。

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什么?

在基层能成为一名正科级干部的话,还是比较有前途的!当然,还得多方面考察!

首先是年龄问题,如果30—35岁之间成为一名正科级干部,那恭喜你,你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般情况下,在乡镇镇长就是正科级干部,党委书记大部分也是正科级干部!在县市里,一下副局长,局长也都是正科级配备!因为我们国家强调了干部年轻化,所以,在30多岁就成为一名正科级干部,那是前途一片光明的!

还有学历问题,一般党员干部如今都是高学历出身了,学历高,当然也是知识型干部,很吃香的!特别是本人的第一学历,在考察干部时是很注重的!哪怕你是大学学历,如果不是第一学历的话,也会因此受到一些影响!

个人能力问题,有很多干部,个人魅力很出众,能力也强,各方面协调关系也很到位,奉公守法,严于律己!就是年龄偏大,学历不高!那在干部考察中,提升的空间微乎其微!但绝不是否定,反而会很肯定他的工作表现!毕竟,我们国家在对待老干部工作上还是比较完善的!只是把假设国家大业的重任转移到年轻一代富有能力的人上来!

所以,在基层做到了科级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过,为国家建设过的人!都是人民的公仆,党的好干部[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什么?

谢谢邀请!

1、从利益上说:工资涨了、待遇变了、车补高了、各种津贴高了;

2、从工作上讲:岗位变了、责任大了、担子重了、眼界宽了;

3、责任和义务不一样了。自己履行的义务不同了,相应承担的责任也重了;

4、进步的机会大了。虽然现在是正科级干部(虚职),但是如果有机会就能转为正科实职。

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什么?

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打败了90%以上的人;意味着职务职级基本上触及到了天花板;意味着实权较大;意味着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都不错;意味着还有继续上升的一线希望。

基层通常是指县级及以下机关,其实就是包括县级机关和乡镇机关。而正科级干部,包括正科级职务和正科级职级,也就是乡科级正职和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在基层要成为正科级干部,不是那么简单的,也意味着要付出许多。

一、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打败了90%以上的人。

在基层也就是县级及以下机关,有多少正科级职务呢?其实很少,可能都不足百人。通常一个县,县委下属部门包括: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县委办等10个左右部门,通常只有正职或常务副职才是正科级。县政府下属可能有二十几个部门,通常也只有正职才是正科级职务。县纪委、县人大、县政协每个机构也就10个左右正科职位。群众团体等机构也就10个左右。县下属的街道和乡镇通常也就十几个,也只有正职才是正科级职务;街道有街道党工委书记和街道办主任两人是正科级,乡镇则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乡镇人大主席是正科级。总之,正科级职务非常少。

同样的,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职级也不多。按照职务与职级并行相关规定,县级以下机关,一至四级主任科员职级不超过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位数的60%。看着好像不少,但其实大多数公务员都只能晋升到四级主任科员,想要晋升到二级主任科员,甚至是一级主任科员,则难上加难。一级主任科员通常都是由正科级职务来晋升的,二级主任科员也大多是由兼任副科职务的三级主任科员晋升,基本上都是属于年龄偏大、任职时间长的公务员。总体来说,无论是晋升正科级职务还是正科级职级,基本上都是要打败90%以上的人才,可能得到晋升。

二、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职务职级基本上都触及到了天花板。

前面也说了,达到正科级基本上要打败90%以上的人;晋升到正科级这么难,也基本就触没到天花板了。正科级往上晋升是副处级,包括县处级副职和三、四级调研员。县处级副职更少,只有县四套班子副职、县纪委书记、县法院和县检察院院长等寥寥几人。大多数正科级干部无缘这些职务。副处级职级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但也不能超过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位数的10%。综合起来,大多数正科级干部在基层也就到了晋升的天花板了。

三、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实权较大。

前面说了,基层的正科级职务,包括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常委部门常务副职,县政府组成部门正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人大主席,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主任等职务,都是实权派,手中握有一定的资源,可以决定一些事情,都是一方大员的存在。相对来说,一、二级主任科员职级,权力要小些,但不要忘了,一级主任科员基本上由正科职务兼任或晋升,余威尚在,二级主任科员大多由副科职务兼任三级主任科员晋升,或兼任党委委员(党组成员),还有“三重一大”事项的表决权,不可忽视。

四、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都不错。

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是以职务和职级挂钩的,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这么难,工资待遇自然还不错,处于顶端。另外,在基层有些单位,因为条件艰苦,比如乡镇,还会有一定的补贴,总体待遇要比市区可能要高一些。正科级干部在基层处于顶端,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也不错。

五、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还有继续上升的一线希望。

虽然在基层,正科级干部似乎到了晋升的天花板,但一些优秀的年轻的正科级干部,还有晋升的希望。特别是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县政府各大局的局长等,有很大机会成为县“四套班子”的班子成员,成为副处领导干部。有些资历老、年龄偏大的正科职务干部,则可兼任一级主任科员,退出职务有不小机会晋升到四级调研员,工资、医疗、住房等待遇能够得到提升,在退休后,退休待遇也会相应提升。

总之,在基层,要成为正科级干部是十分困难的,但成为正科级干部之后,基本上算得上是一方大员,经济、政治和工作待遇都很不错,也有了再上一步成为副处级干部的基础。

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意味着什么?

简单点说,意味着以下三点:

一、进入后备人才库。在一个县上,如果年龄在30-40岁,那么下一步成为县级领导的概率很大,即使最终不能成为县级领导,一般情况下,只要政治路线正确、业务能力突出,尤其经过多年历练,不出意外大都会成为乡镇或者部局的“一把手”,当然最终去的地方,是不是权利大的实权部门,还要看种种因素。

二、掌握优质信息。一般来说,在基层成为正科级干部,相应的人际交往圈子,也会水涨船高,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客观的来说,县上的政治动态、经济发展趋势、乃至区域规划风向,都可以轻松获得,至少快人一步,此种意味,不言而喻。

三、““光宗耀祖”。正科级干部,放眼全国,可能多入牛毛,省级部门随便一个主任科员,市级单位一个普通科长,都是正科级干部。但在一个县城来说,想要年级轻轻成为一个正科级干部,某种程度不比成为百万富翁简单,因为基层队伍很壮大,出成绩机会也不是很大,晋升渠道相对来说比较狭窄,所以说,如果能成为正科级干部,乃至实权正科级干部,尤其是年级轻轻,可谓是真的“光宗耀祖”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