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处在领导层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你佩服吗?
如果私底下调查统计,问真心佩服县领导或市领导吗?如果大家都讲真话,估计这个比例不到20%,甚至更低。为什么大家对单位领导层的认同度、佩服感那么低呢?我觉得至少有三点原因。
一个是,能力素质不太服众。体制内的提拔晋升,能力素质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还是看机遇和外力支持。也正是如此,很多能力一般的,但有外力支持的,频繁得到提拔。而能力素质很强的,却多年原地踏步走,在低级别岗位上终此一生。也正是如此,大家都认为,领导工作简单容易,会识字认字即可,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干,换成我,说不定干得更好!举个列子。我们市的团委书记,女同志,大专学历,能力非常一般,因为有背景外力,空降到到县里当县长。一次县里发洪水,省委一把手到县里紧急检查,询问该女县长,女县长一问三不知,回答问题也是牛头不对马嘴。省委一把手脸色铁青。事后,该县长被调整到市直供销社当正处级的副主任,15年过去了,还是副主任。
二个是,道德品质不太服众。有的领导,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的比唱的好听,典型的两面人。在单位讲话响当当的,要求下属不要干什么,而自己却在后面干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样的领导不胜枚举,这样的领导怎么让下属佩服?大家在单位表面上尊重你,是因为你是个领导,大权在握,工作上还得听从于你,或者对你还有所求。如果走出了单位,或者彻底躺平、无欲无求的那一天,这样的领导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同事,高兴大家和睦相处,不高兴可以当作陌路人。
二个是,人格魅力不太服众。典型的李达康式领导。谁跟这种领导,谁倒霉。这种领导,一心只想着个人仕途的提拔晋升,每到一个单位,只想着要政绩,只想着出成绩,没有体现出人文关怀和组织温暖。他们眼里只有工作任务,只知道给下属部署工作,只知道强压担子,不管下面的死活,完不成任务就大会小会批评,甚至小题大做、上纲上线。这种领导,只会把下属当作自己提拔晋升的垫脚石,根本不要指望他会关心下属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提拔愿望。这种领导,也根本不会把下属放在眼里,因为他们只会把单位当作中转站,干几年准备提升走人,说不定连中层领导的名字都叫不上来,更别说去关心底层科员了。
当然,体制内也有少部分让人佩服的领导,但绝对是少数。我在体制内工作了差不多20年,遇到一个我这一生唯一从心底下佩服的领导。那是我在乡镇工作时的老书记。老书记部队副营职军官转业,一开始在县委办工作,后来到我们乡镇当镇长。当镇长时,工作风风火火,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一看就是部队军人作风。上山下乡,一走就是10多公里,从来不叫苦叫累,从来不耍特权,有时候天黑了,就索性住到村委会,连洗澡的热水都没有。老书记说,上山下乡不是来享受的,有条件我们可以讲究,没有条件我们就要克服,凑合一下,在部队野外战备一连好几天都没有水洗澡也照样过。老书记,后来成为我们乡镇书记,工作作风一如既往,每到一个村,他都要在村民家吃上几顿饭,与村民们谈谈心,了解他们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生活苦楚。虽然有的问题,不是老书记这个层次能够解决的,但他都会尽量作出解释。老书记还比较关心我们乡镇干部,积极向上反应争取经费,翻新政府机关食堂,要求食堂师傅为每天加班的人准备宵夜面条。我特别感激老书记的是,我在当党政办主任第5年时,力排众议,顶住压力,直接提拔我党委委员。我清晰地记得,他在乡镇机关干部大会上说,某某某任党政办主任期间,加的班、吃的苦、干的活,大家有目共睹,这样的干部难道不该用起来吗?如果下一个党政办主任,还是像某某某一样优秀,我们还得提拔,会上顿时鸦雀无声。在任党委委员满3年后,老书记又通过私人关系,推荐哟到市直单位。大家都在说,好心肠的领导都走不远。事实似乎真的如此。由于老书记敢说敢言,也不善于搞上层活动,最终在正科级岗位上原地踏步了18年,遗憾退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