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煮肉年三十要煮一天,现在为啥一会儿就熟了?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就非常自然地想到了小时候过春节的那种欢乐和繁忙的景象。基本上每年春节家里都要买一个猪头和一套猪内脏,俗称下水(因为家在县城自己没法养猪,所以没有农村孩子那种杀年猪的体验)。
过去杀猪一般都是用松香去去除猪身上的毛,所以去除并不彻底,所以每次买回来的猪头都要进一步进行除毛。自己在家里除毛的方法,基本是在炉火里面将铁条烧红,然后去烙掉猪头、猪耳朵的毛。那种毛发的焦糊味道相当难闻。尽管如此,依然大家非常开心。然后为了煮的更快一些,会用刀斧将猪头劈开,这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清洗猪内脏也是非常麻烦的,特别是猪的大肠小肠和胃,还有现在很少见到的猪肺,猪头劈开洗净以后就开始煮了。
当时煮的时间并没有像题主说的这么长,但大概也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现在的猪肉、排骨基本上40分钟就完全可以煮烂,这里面确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现在和过去煮肉时间的差异。
过去养的猪的品种基本就是土种猪,肉的品质没有经过专门的优选,所以皮糙肉厚。
因为过去喂猪都是一家一户分散喂养,没有现在的大型养猪场,也没有现在专门的饲料,一般都是喂一些家里剩余的饭菜和猪草,地瓜秧以及玉米、豆子等熬制成的猪食,猪食里面并没有专门研究出来用于促进猪生长的各类激素和防病的抗生素,所以猪长的非常缓慢。猪的出栏时间很长,而且有些猪都是放养到田地,运动导致肌肉更加粗壮,所以猪肉就长得更加的密实,这样在煮的时候自然要更长的时间。
猪肉还好一点,如果煮牛肉的话就更加麻烦,煮熟的牛肉也是纤维粗壮。
而现在的现代化养殖场所养殖的猪等禽畜类都采用了非常专业的饲料,基本上都是圈养,每天这些牲畜的任务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专门长肉,出栏周期极短,这些畜禽都像吹气球一样快速增大,也缺乏运动。种猪都是经过科研人员专业研究优化出来的,猪肉本身的肌肉纤维也大大的改善。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过去煮猪肉所烧的燃料,一般都是柴禾和煤炭,燃料的热值与现在的燃气等相比有一些差距。但是过去的柴禾、木材等火势更加柔和,经过长时间的焖煮煮的肉更香,就像现在农家菜里面的柴火鸡吃起来依然与现在天然气做出来的炖鸡味道有很大不同。
所以煮肉过程的这种时间的缩短和肉质的变化,也是时代和技术发展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得小时候煮肉年三十要煮一天,现在为啥一会儿就熟了?
那时候翘首以盼,时间自然慢;
现在云淡风轻,时间也倏忽而至。
记得小时候煮肉年三十要煮一天,现在为啥一会儿就熟了?
有个东西叫高压锅 再说以前养的鸡鸭猪基本都是自养的 老 不易烂 而现在基本是速成
记得小时候煮肉年三十要煮一天,现在为啥一会儿就熟了?
年还是那个年,人还是那个人,肉不是以前的肉了……猪的品种已经不是咱们以前的品种了……现在市场的的种猪都是国外进口的,长得快,吃肉多……但是品质不好
记得小时候煮肉年三十要煮一天,现在为啥一会儿就熟了?
小时候家里炒鸡肉 地锅,最少要炒两个小时 还得加水 现在15分钟
记得小时候煮肉年三十要煮一天,现在为啥一会儿就熟了?
肉不能割下来直接煮着吃,得放几个小时排酸的,以前的人不懂,觉得割下来的肉就得马上煮着吃,但是他们不懂刚割下来的肉不排酸不仅不好吃,还不好煮熟,现在卖的肉都是排酸肉,当然煮的快,还好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