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妈妈来说,已嫁女儿和儿媳谁才是外人?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思想隔核,无论是对娘出去的女儿,还是娶回来的媳妇,都是一家人,你心不存在蒂芥,行不存在拘谨,大方而得体地融入家庭的生活中去自然就不会产生这种感觉了。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这句话也只属于过的古封建思想遗传,不传在太正面的思想因素。作为父母者,每一个人都爱着自己的儿女,但是由于一直以来的思想传承问题,生儿防老却永远地成了父母的心灵寄托。

所以父母在这方面有所偏向也是情理中之事,但这并不代表着嫁出去的女儿,从此就不让人待见了,缺少了亲情,缺少了在这个家的地位,而是随着时间的久远,生活节奏加快,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思想负担,长期的生活接触,当然是丈夫与家公家婆更接地气了。因为这个世界上,夫妻俩人才是最好的依赖和依靠,己嫁的女人,她有了自己的家,也有自的爱窝,陶醉在丈夫的怀抱里,活跃在孩子的欢乐气氛中,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问题,

时间渐渐远,岁月也老去,由于长时间的不接触,不交心,女儿便与父母产生了一段距离,而这种距刚好被丈夫和孩子所占据着,所以女人的一切都由丈夫承担着,这也是一种感觉上的距离。而在不断的相处和接触里,由于你尊我爱的,自然女人也获得了家公家婆的思想认可,也即是心与心交换着,自然就出现了媳如己生一样的感觉。

对于妈妈来说,已嫁女儿和儿媳谁才是外人?你怎么看?

对于妈妈来说,女儿 ( 出嫁 ) 和儿媳谁才是外人?这个问题要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做出合理的回答。

就从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传统来说起,女儿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是为别人姓氏血统传宗接代的人,就会被看着是客人和外人。把娶进门的媳妇认为是为这个家族延续基因生命的,一辈子终老都在这个家里,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姓人当着了家里人。

但是,当娘的,不论在任何时代,出嫁的姑娘总是娘身上掉下的肉,是有直系血缘关系至亲的骨肉,永远也会当做贴身小棉袄的,这是任何利刃都斩不断心连心的母女情,一辈子也不会把女儿当外人。

明事理,宅心仁厚的母亲,就会有天下母亲最伟大的一颗心,能容纳得下天底下所以有的孩子。媳妇虽然不是从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但是手里手面都是肉,会对嫁进门的媳妇亲如己出,当成自己生养的闺女,与嫁出门的女儿一视同仁。

但话又说回来,人总有一个私心,把女儿和媳妇一视同仁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真正在心头上偏向的还是自己的亲生闺女。能够在表面上做到女儿媳妇,一视同仁已经很不错了,再强求下去就不是人了,成了神。

对于私字当头,心胸狭隘,媳妇做的再好都不入眼,女儿做的再坏都不嫌弃,这就属于自屎不臭,自尿不骚的母亲。一日三餐,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媳妇,就会永远把她当做外人。女儿嫁的再远,哪怕此生永不能再相见,也会看成是家里人。

对于妈妈来说,已嫁女儿和儿媳谁才是外人?你怎么看?

不用说肯定是儿媳妇!自己生的女儿只是嫁出去了,没跟自己住一起了,不还是自己的女儿吗!只是和自己媳妇一样成了别人家的媳妇!

我是深有体会,我们的婚房是我婆婆买的,在我老公名下,没事用她外孙女的口对我说这房子是她外婆的,不是我的,从此之后我不想把那当成家,而且他们家来了亲戚,还让我带孩子回娘家住,我当时是真没家庭地位,都把我当个外人!

保险柜的钥匙藏着,我说放点东西过去,我婆婆不愿意开门,让我放外面,和怕我拿东西似的,没事,等我老公一回来,我把首饰和贵重物品全放我妈家去了!我老公还说咋放我妈家了,我说你二姐结婚照首饰不都放你妈家吗?我放哪,要拿还不愿意给钥匙,我放那干嘛!

大姑姐有一年在家里住了大半年,我婆婆伺候一句闲话都没有,她也不做家务,我怀孕在家呆了半年,孩子生下来,我婆婆说我好吃懒做,不做家务,这就是区别,大姑姐说看不惯我,我说看不惯就滚蛋,我婆婆说这不是我的房子,我做不了主!

我买东西给公婆吃,买啥她都说难吃,买啥都说不好,她女儿买回来,啥都是好的,从不会说半句不好,我买的就是在乱花她儿子钱!

最重要一点区别,婆婆的女儿生小孩,全程在医院陪护,擦身,洗刷,照顾的无微不至,而对于我这个做媳妇的,除了送饭给你吃,啥事都不会做!

当然还是有婆婆的对媳妇和女儿一样,但是少,太多女孩刚嫁进婆家,不把自己当个外面,把公公婆婆当父母一样,甚至比对自己父母还好,可是经过太多的事,让自己明白,在公婆的心里,你永远是个外人!

对于妈妈来说,已嫁女儿和儿媳谁才是外人?你怎么看?

我相信对于一位顾全大局且明事理的母亲来说,嫁出去的女儿和媳妇都不是外人。只不过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有差异就是。我举2个实例说明一下:

一.我的邻居王婶一子一女均已成家立业,且生活的都不错。王叔是军转干部临近退休,王婶当年下岗后做了专职的家庭主妇,这两年又带了孙子。她人勤快,又有一手好厨艺,隔三差五蒸包子什么的总是忘不了给女儿一份;外孙不用她带,但她总是会给外孙买些玩具、衣服、好吃好喝的东西,也就是说对女儿很不错吧!可是女儿还时不时借话题说她亲儿子媳妇。原因是父母名下有套独家院,还又投资给儿子买了2居室。她每一次在妈妈面前提起这事,妈妈总是半开玩笑的说:“你将来有你公婆家业可得,我这都是你哥嫂的!”为此,女儿常常抱怨妈妈亲媳妇胜过自己。

二.同事小周的公婆都是农村的,她因孕期反应强烈,她老公打算把婆婆接来帮助照料她,婆婆一听急忙打电话让在北京打工的女儿自己回来带孩子,然后就来到了城里。一日三餐给儿媳做合口味的饭菜,家务活也和儿媳妇抢着干。媳妇坐月子更是把媳妇伺候的没的说。现在孙子已经快2岁了,她还在这里帮助带孙子。用她的话说,儿媳妇不是亲生的,儿子是亲生的,把媳妇照顾好,月子不落下毛病,将来也是儿子福气。女儿抱怨她,说是她坐月子前,曾三番五次和妈妈商量,让妈妈去照顾自己一个月,他她都不去,还总是说她有婆婆,自己去了不合适,只是隔三差五去看看她……

尽管如此,谁能说清楚她们就是把嫁出去的女儿当外人呢?虽然我没有女儿,但我是妈妈的女儿,我理解也相信,在妈妈的心里,儿子、女儿都是她的心头肉,媳妇是儿子一辈子的伴侣,爱屋及乌的也爱着媳妇。好像在财力、体力、人力方面为媳妇(儿子)付出的更多,但我觉得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俗话说得好,儿女都是鞋底那么大,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的抚养大,父母只希望儿女今生生活的比他们更好。所以,还是那句话,女儿媳妇,好妈妈会一视同仁的!

对不?你说呢?

对于妈妈来说,已嫁女儿和儿媳谁才是外人?你怎么看?

对于做妈妈的来讲,已嫁女儿和儿媳都不是外人,因为自已都被她们叫妈妈!

只不过自己生养已嫁的女儿是陪伴自已前半生的,而娶来的儿媳妇却是陪伴自已后半生的。

在古代,女儿是被妈妈当成宝贝的千金小姐,而儿媳妇在婆婆面前却更像随意使唤的丫头,处处要陪小心,直到从媳妇熬成婆婆。但是在现代,却好像反过来了,妈妈只能把女儿随意使唤和说教,而在儿媳面前,却处处要察言观色,陪小心了。

但是,从严格的家族观念上讲,儿媳妇才是真正的自家人,因为儿媳妇生养的后代是孙子,是家族传承的继承人,儿媳妇的名字是能上家族的族谱的。而出嫁的女儿生的孩子是外孙,是别人家的,名字也上到别族的族谱上去了。

农村有句老话讲:在妈妈的心里,带女不如带媳妇。这其中,除了有很强的家族观念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媳妇才是陪伴妈妈后半生的人;妈妈的养老还得靠儿子和媳妇,家族的继承人孙子,也要靠儿媳妇来抚养。

很显然,儿媳妇在一个家庭中,是处于很重要的中心位置的。不但是在家族的传承上,还是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如果,妈妈总是把媳妇当外人,或者是媳妇总认为自己是外人,那这个家庭的和谐和兴旺就得不到保障了!

说到这,对于妈妈,女儿和儿媳,到底谁才是外人?大家去评判吧!

图片摘自网络

对于妈妈来说,已嫁女儿和儿媳谁才是外人?你怎么看?

相信有一部分会说,媳妇是外人,媳妇不是亲生的,没有血缘关系,有时侯说不敢说,骂不敢骂,更别提向古时候的打媳妇了。

女儿呢,就不同了,自己生自己养,说啥做啥母女都不会记恨,知心话真情话,心里的欢乐与痛苦,都喜欢给女儿说。女儿呢,经常会在母亲跟前撒娇,经常给母亲的生活带来高兴,因而可以说女儿是母亲的消气娃,母亲烦人看到可爱的女儿,顿时一切都烟消云散,缘于这些因素,女儿出嫁了,婆婆还从内心认为女儿是知己,是自己人。

其实从生活的时段上说,女儿跟母亲生活了二十几年,基本上都是母亲付出,当然母亲也乐意付出,以付出为乐,女儿带给母亲的仅仅只是开心的钥匙,母亲心头的打心锤锤,从根本上帮不上母亲什么。媳妇就不同了,黄金时间进门,家里一切风平浪静还好,假若家庭有个三灾六难,首当其冲的是媳妇,媳妇不论从心里上行动上,都会义无反顾同丈夫扛起这付担子。媳妇为婆婆生子养子,为丈夫为家庭努力打拼。以后你老了,儿子全天侯管你,一部分功劳还不应该记在媳妇头上吗?这时的女儿有自己的家,也需要女儿打理。你病了女儿最多问侯一下,安慰一下,说说娘儿们的心里话,主要付出的还是媳妇,虽然说与媳妇的贴心话较少,但不会影响媳妇为婆婆所做的一切。

古人说,女儿是门客,这是真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