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霸凌,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

如题。

学校的恶性事件可谓层出不穷,对于霸凌可说是家长和社会必须关心的问题。我也曾经面对过这样的难题,我的孩子成绩好,全级第一,可回到家总是灰头土脸闷闷不乐,这些事瞒不过我。孩孑被欺侮了还不敢说,我怎么办?于是我也不露声色地对学校进行了探访,学校对于这类型的恶性事件有诸多说法,推脱隐瞒都是学校的自我维权法宝。当时我很气愤,却也无可奈何,每天静悄悄地跟着孩子看究竟,那一天,孩孑又到校门外的小买部来了,正在买一些学习玩具,这时有好几个学生围了过来,又要问孩孑要钱,孩子极不情愿,但又怕被打,所以就想把钱给他们,我也不动声色地把孩孑带到学校教导处,找来校长和教导主任,把我所见的恶性事件反映给他们,并要求学校把这些恶性孩子的家长邀请过来,全面检讨,配合学校,做好对孩子的管教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家长们都很认同我的做法,谁也不想自已的孩子生活在不健康的成长环境里,所以我们都各自努力去寻找孩子可能犯错的地方,给予孩子正确的思想引导。慢慢地,孩子仄学逃学事件沒有了,成绩又回归正常化。在这里,我想说,教肓孩孑不能单靠学校,或者家长某一人,社会教肓靠整体。只有整体提高思想认识和教肓水平,学校的霸凌事件就会更少。

面对霸凌,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

作为一个小女孩的父亲,普法君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日常生活中我会给孩子讲述一些法律常识。

我女儿今年才四岁多,时不时我会跟她讲如果外面有小朋友抢她的玩具,或是打她,若是在幼儿园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若是在外面那就及时告诉大人,哪怕事情她当时自己解决了,也可以跟家长(老师)讲一下,我们再从大人的角度分析她的做法对与错。

对于小朋友来讲,抢个玩具、互相打闹摔一下、推一把那都不是事儿,几秒钟小朋友就会和好的,大人犯不着较真儿,只是我们可以从小就培养她一个潜意识:

若有人随便侵犯她,大人就是她的后盾!

其次,孩子长大后要跟她保持良好的思想沟通。

这观点说来话长,其实道理不复杂,那就是父母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你才能知晓她的思想动态。

现实生活中,有些被霸凌的孩子性格普遍偏软弱,遭遇霸凌后自己只会忍气吞声,不愿意告诉家长和老师,而这些家长只管忙自己的事儿,疏忽了对孩子的关注,或者说孩子被霸凌后大人迎头就是一通骂:你自己笨死了,人家打你你不会还手啊!

久而久之,孩子就更不愿意跟大人沟通,哪怕再面临霸凌,同时不愿意告诉老师是怕事情没解决再次被打,除非是事件被网络曝光。

所以说,一个健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与父母关系良好的孩子,是很难遭遇霸凌事件。

最后,当孩子遭遇霸凌,家长绝对要挺身而出把事情解决。

我说的挺身而出,不是拿刀拿棍把对方孩子砍死,而是必须走正规的法律流程,该报警报警,双方家长必须见面解决,我非要看看对方家庭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培养出这么个混蛋玩意儿。

别看那些霸凌同学的小兔崽子在学校耀武扬威,那是因为他们没见过硬茬。

普法君90年代初读初中,当时济青高速路修建时有一段路程在我们村附近修,然后不少农民工扶老携幼的一起到了工地,其中一些学龄段的孩子就到我们学校借读。

在这当中有一个男孩子,我忘记是广西还是云南的了,这兄弟学习成绩不行说话也很调皮(想想也是,整天跟父母周游四方怎么能安心学习),然后就引起学校一些差生的不满。有一次,几个差生在放学的时候把这兄弟堵在教室打了他几拳。

这几个差生在我们学校可都是霸王级的人物,平时没人敢惹他们,我们当时认为,这哥们这顿揍算是白挨了。

没想到......

第二天,一辆东风大解放汽车开进我们学校,随后一个光着膀子、五大三粗、混身黝黑、后背纹身的壮汉从驾驶室跳下来,副驾驶也下来一个高高壮壮的小伙,挨揍的兄弟第三个跟着下来,然后三个人径直走向教室。

进了教室后,光膀子大汉站在门口对挨揍哥们说:“你指一下,哪个打了你!”

然后那哥们用手指了一个差生,光膀子大汉对另外的小伙子说:“打!”

只见那小伙慢悠悠的、不紧不慢地走到差生面前,抓住他的衣领“啪”的就是一耳光,那声音老大了……

然后这个班干完了,他们又走到其他两个班,把欺负人那几个家伙每人给了一个大耳光。

那小伙每次打人前走路都是不紧不慢,但下手又极其狠,就一个耳光,多了也不打。

打完后光膀子大汉指着那几个差生说,你们谁要是再敢欺负我孩子,下次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事后我们才知道这是爷仨......

自从这家长来学校报仇之后,挨揍那哥们在家休息了两天继续来上课,那几个欺负他的差生再也没人敢动他,直到最后高速路修完后他转学走。

平心而论,自己孩子受欺负,老爹老哥组团来报仇的那种气势至今还影响着我,因为那些欺负人的学生学习都是渣子,就是会欺负同学,老师批评后他们当时点头认错,回到教室后又会对同学横鼻子竖眼的恐吓,这些混蛋玩意儿不吃回苦头是不会长记性的。

就以我学校那件事为例,若是那哥们回校继续被欺负,我想他爹下回来学校可就不是打耳光这么简单了。

当然,现在是法制社会,没有什么事情是法律解决不了的,我的女儿若是被欺负,我这当爹的绝对责无旁贷要站出来解决。

老师当我的面批评对方这是必须的、对方当我的面道歉那也是必须的、对方家长要给我个说法依然是必须的、若是孩子受到伤害司法介入更是必须中的必须!!

你若是敢跟我玩黑涩会那一套,不好意思,我会从批捕、起诉、审判、服刑一条龙伺候到底......

没什么条件可讲,你也不要跟我谈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条法律保护了霸凌他人的混蛋东西,那怎么保护被欺负的孩子?

你们难道不知道,孩子被霸凌后,收到的身体创伤可以恢复,但心灵伤害会跟她一辈子,如果不解决好这对她以后的性格、工作、人生观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说,孩子受到霸凌,当爹妈的必须顶上去解决。

面对霸凌,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

我很简单,可以先讲理,不合我意了看我不找“未成年人”搞回去

面对霸凌,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

今年春节后,听朋友说起初三一男孩长期被同学欺凌的事件,正巧这个孩子以前是我带过的孩子,听到以后愈加心痛,更有点恼火:这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是极为上心的,为何孩子被欺负这么久竟然一点不知?如果这次不是伤害严重,住院治疗,是不是欺凌还会继续下去?

每对父母都是期望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的,但是面对制造霸凌事件的孩子,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怎样引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确实挺难。

遇到霸凌事件,我们一般容易从受害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但是施暴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曾经也是受害者。有人做过调查,承认自己有过霸凌行为的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三同样也是霸凌行为的受害者。

如果要减少霸凌事件的发生,就需要研究施暴者的心理,老师、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解决霸凌问题。

施暴者一般具有这几个特征:

1、大部分霸凌者生长在有问题的家庭中,如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缺少父母关爱、父母离异重组家庭等。

2、有些霸凌者的身边有朋友是施暴者或者受虐者。

3、大部分霸凌者不喜欢遵守规则,缺乏同情心,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想法都比较消极,情感比较扭曲。

4、有些霸凌者自尊心过高或者过低,容易感觉到挫败,一旦有人触及他的自尊,就可能做出激烈反应。

5、有些霸凌者也曾经是被欺凌的对象。有的被伤害的孩子,欺负别人的时候会更加心狠手辣。

6、有些霸凌者情绪暴躁,支配欲强。不善于表达自己,没有倾诉对象,受抑郁困扰,只能通过愤怒和攻击来表达他们内心的苦恼。

7、有些霸凌者思想认知有问题,他们认为:强大的可以欺负弱小的,弱小的就应该被欺负,甚至去死。

这样的孩子童年被父母或他人欺凌,这痛苦绝望的创伤记忆,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藏着“炸弹”的孩子,非常恐惧自己成为弱者,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弱者不会得到帮助和同情,弱就意味着无助和被凌辱。对成为弱者的恐惧会驱使他不断想要把弱者的感觉扔到别人身上,然后通过霸凌别人,强化“我是强者“的自我感觉,获得虚幻的安全感、掌控感,和痛苦投射出去的快感。

8、有些霸凌者的父母管教孩子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厉,甚至养育观点扭曲。

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个霸凌事件主谋,他的母亲观点就是男孩一定得学会打架,打伤了别人赔钱就是,反正家中有钱。

还有个女孩,每次惹事,父母都是帮着撒谎、隐瞒,实在瞒不住就花钱摆平,最终孩子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有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也许是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遗憾的是我们成人老是读不懂。

霸凌者喜欢欺负这样的孩子:

1、性格自卑、胆小怯懦或者有缺陷的孩子。

2、家长老教育孩子退让、躲避或者娇生惯养的孩子。

3、某方面比较优秀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被欺负往往更隐蔽,更多的是语言上和心理上的暴力,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大。

4、人际关系差,朋友较少的孩子。

很多孩子在遭遇“霸凌”后并不会选择主动向家长、老师求助,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需要多关心孩子,及早发现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

1、衣服丢失或被撕破,解释的理由比较牵强。

2、身上出现伤痕、淤青等,却吞吞吐吐解释不清;

3、莫名的拒绝上学,甚至旷课逃学;

4、变得情绪化,会突然暴躁或消沉;

5、变得自卑,心情压抑成绩一落千丈,没有朋友;

6、食欲反常;

7、老向家长要钱;

8、睡眠不安,或经常做噩梦、失眠或惊醒。

被“霸凌”的孩子在成年后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比一般人群要高,如果孩子不幸被“霸凌”,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尽快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引导他们正确看待问题,鼓励他们早日走出阴影。父母一定要高度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情绪变化,必要时及时求助专业医生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孩子是最不容易卷入霸凌事件的。

因为霸凌者的内心其实是极度虚弱的,他们一旦无法在对方的身上看不到弱者的影子,自己就立会立刻心虚。如果当对方呈现出,我不怕你,我比你还狠的气势,霸凌者可能会立刻收敛自己的行为。

当然我们只用气势压到对方最好,万一动手也得注意技巧,要避免伤己伤人。

有个初二男生因为被欺凌心生愤怒,在一次冲突中,他突然拿出一把尖刀刺向对方,差点导致对方丧命。

有个高二男生也是因为长期被欺凌,再一次欺凌中他拔出尖刀,一刀下去,对方几分钟后毙命。

当遭遇霸凌,老师或者家长三万不要试图和稀泥。你的宽容和谅解,等于在鼓励霸凌者继续施暴!因为在霸凌者眼中,宽容等于软弱,等于你害怕我欺辱你。

我们必须让霸凌者看到,家长和老师,都有坚定的立场,决不姑息容忍这种行为,没有人是软弱可欺的,霸凌者才能收手。

我们要教会孩子防范校园霸凌。

1、孩子要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要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

2、经常注意告诫孩子,要尊重他人,不要传播是非,切勿取笑、侮辱、挑衅他人。

3、教孩子应对霸凌的技巧,如以幽默言辞回避挑衅,情势紧急时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如何求助等等。

4、告诉孩子如果遇到霸凌,不要埋在心里,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自己信任的成年人。即使这个成年人没有给予足够关注,也不要沮丧,而要继续告诉更多的可信任的成年人。

我是妈咪老师,欢迎大家关注、评论、转发。

面对霸凌,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

光靠学校老师来教育监督是不够的,因为它涉及到了人性,而人性是无法预测的。谁也不知道小孩子会不会犯罪,而且一出了事情都是学校和老师担责,校长不想被开除老师不想被记过。那他们就是会找一些方法掩盖事情,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刀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必须要立法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必须要公安司法介入,小事,能调解的就调解,不能调解的该道歉的道歉,该赔钱的赔钱。该受到刑事处罚的就应该受到刑事处罚。学校保持独立,公安保持独立,新闻媒体应该独立介入。公众网络媒体要有知情权。联合来调查事情的真相。还社会一个公道。永远逃避问题,掩盖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面对霸凌,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

为人父母,恐怕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自己捧在手心里呵护的孩子,被别人肆意践踏吧?

最近一档节目《与陌生人说话》在网上刷屏,节目采访了一位承受校园暴力10年之久的王女士,通过她的口述,校园霸凌诸多真实而可怕的细节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因为被同学打碎茶杯,学校贴吧开始有人造谣她炫富,一个茶杯值300万!

从那天起,一波又一波的造谣、谩骂、欺辱,就像没有尽头一样向她袭来:

“他们说我整容、炫富,男友无数。”

“骗走我的私密照片,在贴吧里疯传……”

“班上同学拿我做生意,看我一次收费10元!”

“他们说我做小姐,是个荡妇。有人半夜给我打电话,问我一次多少钱……”

在霸凌者的眼中,她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怪物!

哪怕毕业多年她已结婚生子,那些施暴者依然不依不饶!于是她将带头欺负她的那个同学告上了法庭!

结果,那些人却开始调转风向,觉得她小题大做!事情不早都过去了吗?

过去?怎么过去!

在每一个被霸凌过的孩子心里,这些,永,远,都,过,不,去!

(图片来源影片:《悲伤逆流成河》)

被校园霸凌过的孩子,究竟在经历什么?

知乎有网友列出了这样一张清单,看得人脊背发凉!

(来源知乎)

网络上曝光的恶性校园霸凌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上个月,云南某学校一女生遭6个同学霸凌,持续暴力殴打1个多小时,致使耳膜穿孔;

还有网友曝光,北京延庆二中一男生遭校园霸凌,被逼在厕所内吃掉粪便;

2016年,山西运城一名15岁的休学少年,在网吧被同校6名学生霸凌,殴打致死……

这一桩桩一件件,早已不是简单的“恶作剧”、“闹着玩”,它就是恶意伤害、恶性欺凌、甚至谋杀!

(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57.5%的校园霸凌属于故意伤害)

看到这里,很多人不解,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让一群人对一个人可以残忍至此?

答案令人心惊:

“那些人想折磨你,没有任何理由,但有千种方法。”

然而更可怕的是,更多的校园霸凌事件发生的无声无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霸凌;国内调查也发现:在小学阶段,受欺负者与欺负者所占比例分别是22.2%和6.2%;(这就意味着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遭受过霸凌)

然而30%被欺凌的受害者,因为害怕、被威胁、不被重视、甚至意识不到这是伤害,没有告诉过任何人,选择默默承认这一切!

可这些至恶经历,连成年人都难以承受,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又怎么承受得了?

看过《奇葩说》的观众,一定都对辩风犀利的黄执中印象深刻!

可在一期辩论中,他坦言自己特别讨厌小孩,这辈子都不会生小孩!

造成如此想法,原因就在于他小时候遭受过同学的霸凌!不仅身体被痛苦折磨,还留下了可怕的心灵创伤,用他自己的话说:

被霸凌的孩子,外表看似正常,内在早已炸成废墟!

孩子的世界,本该单纯美好,

霸凌别人的小孩,为何会滋生出让人胆战心惊的恶意?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家长发现自家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遂找到学校老师与对方家长,想理论清楚。

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来自霸凌孩子家长的嫌弃与指责:“他怎么不打别人,就打你?”

有专家总结,孩子会去霸凌别人的核心原因在于两点:

心理问题:他们需要通过霸凌来让自己感觉更强大,更重要,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认可、尊重和注意;

家庭的负面影响:如果家长本身就是有暴力倾向,或者爸妈经常吵架,甚至有家暴历史,孩子也很可能会变成霸凌者。

所以,并不是长得高大的孩子才会去霸凌别人,霸凌的“优势感”可能会来自多个方面:身体力量、学习成绩、社交优越感等等。

根据美国教育部、健康人力部、司法部等多部门共同建立的阻止校园霸凌网站(http://stopbullying.gov)的统计说明,有以下这些特征的的孩子更容易成为霸凌者:

1、处于社交的两个极端:

2、在小圈子中关系良好,有号召力,并且被过度关注,喜欢主宰或控制他人;

3、或无法容入社群,容易抑郁或焦虑,过度自卑,不参与学校活动,没有被社群认同的感受。

4、容易过度激动或容易沮丧

5、有家庭问题,家长在成长中陪同过少;

6、对他人和社会有较强的负面认知;

7、不遵守规则;

8、喜欢暴力;

9、朋友中有人会霸凌他人。

所以,家长不能只担心自己的孩子被霸凌,而忽略他们可能去霸凌别人的事实。

霸凌他人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面临更多的人生失败和挫折。

每一场校园霸凌,除了受害者与施暴者,还有一个庞大的受害群体。

他们主要课分为四类:协助者、附和着、保护着和局外人,有一种说法把他们统称为“旁观者”!

(其中,除“霸凌者”与“受害者”外,所有角色都是“旁观者”)

同寝室的大学同学,曾经聊起过校园霸凌。初中的时候,她的同桌家境不太好,所以有些自卑,没想到竟然成了班里同学霸凌的对象。

有一次,几个同学莫名其妙要揍她的同桌,一个同学凶巴巴的对她喊:“走开!不走,连你一起打!”

当时她也非常害怕!虽然内心很纠结,但还是离开了位置。

同桌被打后,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听说退学了。为此,她心里一直都很内疚,感觉欠同桌一句“对不起”!

在开头提到的王女士校园霸凌事件中,很多“旁观者”也被迫加入了“讨伐者”阵营!

只要有人敢替“神女”说话,就会被质疑“加入神族”,成为新的目标,被群起攻之!

对于一个本来就缺乏判断力、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来说,他该怎么选择?能怎么选择?

很多时候,孩子们只能像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演绎的那样:意志被人裹挟,成为施暴者而不自知!

(图片来源:影片《悲伤逆流成河》)

所以王女士感觉自己被欺辱了十年,痛苦了十年,却不知道该恨谁!

然而一旦受害者奋起反击,就会像法国电影《失控的校园》、美国电影《大象》中演绎的那样,每一个旁观者都逃脱不了“制裁”!

记住,每场校园霸凌,没有一个孩子会是“幸存者”!

所以,如果你的身边,甚至你孩子的班级里曾经出现过霸凌事件,那么家长千万不能心存侥幸,认为与我无关,“旁观者”的心理疏导同样不容忽视。

那么,校园霸凌能被制止吗?

电影《奇迹男孩》,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美好的期望!电影主人公奥吉,因为天生面部残疾,被同学孤立、嘲笑!

可他的父母、姐姐,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在他孤立无助时,有同学愿意主动跟他做朋友;看到他被欺负霸凌时,老师也愿意站出来帮助他!

国外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一旦有人为受害人站出来,不出意外的话,霸凌行为就会立刻停止。

停止霸凌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受害者暴起,也不是施暴者良心发现,而是旁观者介入!

有人写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的伤害?

(1)帮孩子塑造正确价值观

调查发现,小学升初中,也就是5,6,7,8年级,是霸凌现象发生的重灾区。这个年龄段,也恰恰是孩子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家长应该及时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小到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大到遵守交通规则,让孩子意识到有一些行为是不能做的;

同时,让孩子从正确积极的方面获得成就感,多给与肯定,多制造机会让孩子“赢”,鼓励孩子迎接挑战,而不是欺凌弱小。

(9岁女孩Milla Bizzotto,完成海豹突击队魔鬼挑战,以实际行动反抗校园霸凌)

(2)教孩子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校园霸凌成立的条件:绝大部分是身体力量、或人数上的不对等!

从小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塑造人格自信、增强身体力量,让孩子被同伴接纳,都是防止校园霸凌的有效手段!

当然,对于“纸老虎”型的霸凌者,有时候“打回去”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不卑不怂,才是让孩子避免成为“弱者”的成长心态!

(3)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别人

很多校园霸凌,都会被受害者悄然掩饰、不易发现;但只要你细心观察,还是会收到他们的“求救信号”:不想去上学,多次抱怨不喜欢某某同学,身上时不时出现伤痕、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等等……

如果家长、老师、同学之间都能多一些关心,自然就会少一些伤害!

另外,作为旁观者,有技巧地帮助被欺凌的同学,也是必要的。

比如同学A把同学B的书扔到地上踩踏,只要有人站出来大声说出:请不要这样做,这一点也不好笑!同学A有90%以上可能会停止侵害!

当然,面对严重的霸凌事件,就需要求助了!告诉家长、老师、甚至直接报警,都很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ahaschool相信,只要人人都能重视校园霸凌,不做“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少!

愿孩子们的校园永远都是蓝天、白云、青草地,笑声伴随着朗朗读书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