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合肥肥西走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哪些?

列写两位安徽省肥西县的中科院院士,他们是:

△王广厚,1939年出生于安徽肥西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1968年留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10月至1991年10月在德国萨尔兰大学新材料研究所任客座教授。1997年7月起任“小颗粒与无机团簇国际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和MSF(瑞士)国际顾问编委等。2011年12月9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李家洋,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肥西县,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安徽合肥肥西走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哪些?

肥西是安徽省合肥市所辖的一个县,它位于合肥的西南部,东连蜀山和包河,隔巢湖,与巢湖市相望,西与六安接壤,南沿丰乐河,与庐江和六安的舒城县为邻,北抵长丰和淮南的寿县。

肥西历史悠久,在商周时期被称为“淮夷”之地;到了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肥西开始建县,因为其地域位于合肥的西面,因而得名肥西。

肥西人杰地灵,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袁宏谟,就是肥西县农兴乡袁圩人,少年喜爱击剑摔跤,爱打不平,后参加了太平天国,被任命为杭州守将,太平天国失败后,袁宏谟入山为僧,被尊为“中兴始祖”。

肥西人才辈出,清朝末期淮军重要将领刘铭传,就是肥西县大潜山麓的刘老圩人;刘铭传是清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出任台湾省首任巡抚,是深受两岸民众敬仰的民族英雄。

就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安徽合肥肥西,却走出来了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

李家洋,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肥西,1981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1991年获得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佳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曾担任我国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李院士长期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重点研究植物激素的合成途径与作用机理;尤其专注于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在水稻的分子品种设计,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水稻新品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2019年李院士率领的团队和同行共同主导,揭示了水稻理想株型主效基因,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又能增强对稻瘟病抗性的调控新机制,为高产高抗育种提供了新途径。

2021年李院士团队的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种“早粳1号”,实现了我国双季早粳稻‘零的突破’,填补了双季早粳品种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空白。

2022年李院士团队揭示了水稻穗重和穗数之间相互制约的分子机制,为突破我们目前水稻产量的瓶颈,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与研究思路。

总之,李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在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和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总结: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安徽合肥肥西走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一位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和看法!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从安徽合肥肥西走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哪些?

杨振林,肥西三河人,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