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介绍三位陕西省安康市的开国将军,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功臣,也是有影响力的名人,他们是:

△何振亚,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人,开国少将。原名何继周,1913年出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副参谋长、空军联合司令部参谋长、志愿军空军参谋长、东北军区空军参谋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10月24日,何振亚将军在北京逝世。

△沈启贤,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人,开国少将。1930年参加西北军,1936年由西北军起义参加陕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1937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参谋长、志愿军空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主任、空军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杨弃(1918~1975)别名泳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人,开国少将。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参加了一、二、三、四次战役,两次身负重伤,坚持带伤战斗。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九军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军区政委、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2月,授少将军衔,1975年在沈阳逝世。

安康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血战台儿庄的王范堂

  王范堂(1908—1987),原名王模。安康石泉县后柳镇人。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国民党30军少将副师长,并先后参加了卢沟桥防御战、娘子关歼灭战、武汉保卫战、中原运动战等著名战役。特别是在台儿庄战役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担任敢死队长,率领57名敢死队员,拼死相搏,消灭了驻守在台儿庄西北阵地上敌人,为赢得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敢死队长王范堂

  王范堂,原名模,字范堂,号懿斋。1908年1月6日生于安康石泉县后柳镇。父王文浩,早年在家乡经营油坊,后任过后柳镇民团团总。王范堂少年时即胆识过人,1922年读私塾时,军阀吴新田驻军兵痞2人下乡扰害百姓,王范堂藏起兵痞仅带的一支长枪,指使受害群众捆绑了失去武器的两个兵痞,推入汉江淹死。

  1923年,王范堂入石泉县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26年毕业,在后柳镇石佛小学教书。1927年4月,经老师陈雨皋介绍,考入冯玉祥在西安举办的西北军官学校学习。

  1930年4月,蒋、冯、阎大战爆发,军校结束,王范堂被分配到冯玉祥部下任排长,因作战英勇,升连长。11月,冯、阎失败,冯玉祥下野,王范堂率部下投奔冯玉祥旧部孙连仲。嗣后,孙连仲投靠蒋介石,所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王范堂任该军第一五八团三营七连连长。

  1931年春,蒋介石调第二十六路军赴江西进攻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驻扎宁都的广大官兵对蒋介石不抗日却对红军大肆“围剿”十分不满。12月14日,该军1.7万余人在参谋长、中共党员赵博生与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率领下,发动著名的宁都起义,开赴中央革命根据地。王范堂在红军中任文化教员。

  1932年6月,在第四次反“围剿”的一次激战中,王范堂与国民党军队殊死拼杀,负重伤昏迷。因其在战斗中脱去衣、帽,竟被国民党军队中的熟人误认为他与红军作战受伤,送往南昌住院治疗,出院后再次分配到新组建的国民党中央军第二十七师一五八团三营七连任连长。1936年9月,被师部派到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王范堂率先向军校呈交了抗日参战申请书,要求立即奔赴抗日前线。两日后,军校令全体学员迅速返回部队。他在河北保定赶上孙连仲率领北上抗日的第二十六路军,仍任连长。1937年8、9月间,王范堂参加了河北良乡县玻璃河防御战,率全连官兵给日军以重大杀伤。10月,率部参加山西娘子关阻击战,再次重创日军,并击毙日军第七十七联队长里登少将。

  1938年3、4月间,在闻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台儿庄寨子西北角的中国守军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被日军攻占,如不夺回阵地,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将被日军围歼。在激战中,王范堂之弟王槐壮烈殉国,王范堂率领的全连官兵130多人仅剩57人。在十分严峻的形势下,他自告奋勇任敢死队队长,于3月31日晚率由57名部下组成的敢死队冲进日军阵地,向日军发动突然袭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殊死拼杀,消灭日军60余名,大批日军溃退,敢死队只有王范堂等13人生还。敢死队夜袭日军成功,清除了攻占台儿庄西北角的全部日军,保证了台儿庄内外中国抗日军队的联系,奠定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基础。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王范堂和敢死队战友受到嘉奖,夜袭台儿庄成为当时轰动国内的重要新闻。重庆《新华日报》战地记者陆诒亲赴前线采访,把王范堂与敢死队的英勇事迹写成报道,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王范堂也因战功升任第一五八团三营营长。

  1938年9月,王范堂率部在大别山一带与日军血战,升任第二十七师直属的第一一团副团长,作战中身负重伤,伤愈后又加入中原运动战,在河南南阳等地与日军周旋。1942年调防重庆,参加石牌要塞保卫战,与日军对峙至抗日战争胜利。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时,王范堂和第二十七师师长黄樵松一起营救过被捕的该师团级军官、共产党员陈扶民等7人,还放走在自己部下任连长的共产党“嫌疑”孙浩等3人。

  1946年,王范堂任国民党第三十军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团长。1948年7月,三十军调往太原。代军长黄樵松不愿跟随国民党顽固派打内战,策动该军起义。王范堂积极参与,亲自护送黄樵松派与解放军联系的代表。起义前夕,王范堂奉黄之命赴西安安置其家小,接着回石泉看望急电催他回家的母亲。期间,黄樵松因部下告密被阎锡山逮捕,押至南京杀害,起义夭折。

  1948年冬,王范堂任国民党第三十军第三十师少将副师长。1949年春开往成都驻防。12月23日,该师师长谢锡昌率全师官兵约7000人在成都通电起义,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他奉派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0年12月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学校军事教官。

  1952年7月,王范堂转业回到石泉。不久,又根据上级安排,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抗美援朝一开始,政府号召捐献,他说服妻子把积攒应急的300元全部捐给国家。1953年,王范堂在西北民大结业,分配到汉中地区工作。 1976年退休。1987年5月9日因病逝世。

安康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祖籍浙江湖州人,1883年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

安康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介绍3位安康市具有影响力的人,也是从安康走出的开国少将,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何振亚(1913—1978),安康市宁陕县绿烟村人。1937年入党,开国少将。

1931年何振亚考入杨虎城的第17陆军军官训练班,次年学习期满分配到杨部警2旅4团随营军事训练班任事务长,1936年加入革命队伍,曾任红军15军团警卫团团长,八路军115师警卫营营长、687团2营营长、团参谋长,八路军西安留守团副官处任副处长、处长,王树声部3支队参谋长,豫中分区任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北平军调处整军处科长,大连公安总局督察处长,东北军区第3纵队任副参谋长,第四野战40军参谋长,12兵团副参谋长兼湘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联合司令部参谋长,志愿军空军参谋长,东北空军司令部参谋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空军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8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

沈启贤(1911—2010),安康市汉阴县人。1937年入党,开国少将。

1930年沈启贤参加西北军,1936年参加西北军起义,任陕南义勇军第1军参谋长,1937年编入红军第15军团,任第15军团警卫团参谋长。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教导营营长,新编第4旅参谋长,新四军第3师10旅29团团长,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1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3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吉江军区参谋长,北满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独5师师长,第12纵队36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9军147师师长,145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39军参谋长,志愿军39军参谋长,志愿军空军参谋长,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主任、空军学院副院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10年1月24日在北京逝世。

杨 弃(1918—1975),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人。1938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1938年杨弃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文化教员,连副指导员,连指导员,八路军第2纵队团政治处干事,新四军第3师10旅第28团政治处干事,第3师淮海军区第2支队特派员、营教导员,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2支队特派员,第6团营教导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四野战军39军117师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第39军117师政治部副主任、第117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陆军第39军干部部部长,第39军政治部主任,39军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军区第二政委等职。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75年4月23日在沈阳逝世。

安康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廖乾五(1886年2月18日-1930年9月3日),原名正元,又名华龙,化名刘省三,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龙门人。廖乾五为建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高级政治工作干部。早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的斗争。1922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政治、军事干部。历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党代表,国民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党代表,革命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总政治部秘书长,20军党代表,中共湖南省军委书记。

安康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不是程吗[呲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