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通许县有哪些古今有名的人物?
介绍三位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的名人,他们是:
△彭功阁,河南开封市通许人,空军少将。1933年11月出生,1954年8也入党,1951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司令部军训部部长、空军军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傅信平,河南开封市通许人,1964年2月出生,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毕业,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刑事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法学硕士学位,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二级大检察官。曾任海南省政法委副秘书长、省综治办主任。现任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省委政法委委员。
△娄源冰,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人。1965年2月出生,西藏大学数学专业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西藏大学数理系数学专业,并留校任教。历任西藏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西藏大学教务处处长、西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西藏农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开封通许县有哪些古今有名的人物?
介绍几位通许县名人,他们是:
▲胡汝麟(1881--1942)河南通许县后城耳岗村人。清末秀才。近代教育家、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光绪二十二年(1896)中秀才,1906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
曾任河南高等学堂教务长,省教务公所专门科副长兼教育官、练习所教员,教育次长,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吴淞中国公学校长、华北大学校长、东北大学教授、天津商学校教授。参与创办福中矿业学校、平民大学,在北平《民言日报》主办社会周刊,撰写有《产业论》和《欧战后各国新宪法之特质》,代表作品有《乐臣楼日记》《三十八国游记》。
▲张文广(1916—2010),回族,河南省通许县人。著名武术家和教育家,北京体育学院创建人之一。1933年考入中央国术馆深造。1934年获全国摔跤公开赛轻量级冠军。1936年赴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后即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他为美、日、英、瑞典、加拿大培养武术高手近百名,负责国家武术规定拳、刀、剑、棍、枪等套路的编写,武术规则、裁判法的制定,负责体育院校武术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曾任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运动训练学会委员,北京体育学院教授兼武术部部长等职。主要著作有《查拳(综合套路)》《散手拳法》《广播太极拳》《青年拳》《中国式摔跤》《 对练·单刀对枪》《武术运动小知识》《弹腿》《扔沙袋》等。后又潜心于《锁口枪》《梅花刀》《女子防身术》等的编写。
▲娄茯苓(1921—1942),(化名罗品),通许县四所楼镇人,著名音乐家、革命烈士。抗战时期,组建通许县民族先锋队,1939年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毕业后,分配到冀中新世纪剧社,任小鬼队队长。谱写了《青年颂》《瓜儿离不开穰》《交通站》等歌曲,在革命根据地及全国广为传唱。1942年8月13日,因掩护战友壮烈牺牲。
开封通许县有哪些古今有名的人物?
王拱辰
王拱辰,开封咸平(今河南通许)县城东2公里之骆驼岭村人,后搬居县城内。字君贶 ,原名拱寿。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卒于宋哲宗元丰八年(1085)。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庚午科状元。王拱辰中状元时,年仅十九岁,深得仁宗赏识,赐以今名。
娄良
娄良,明代进士,幼家贫,刻苦好学,居官清廉,有胆识,不爱钱,不怕死,其事迹至今仍传为佳话。
胡汝麟
胡汝麟(1881--1942)河南通许县人,字石青。清末秀才。京师大学堂肄业后返豫,任河南高等学堂教务长,兼河南省谘议局书记长。1912年底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38年经刘峙保举为国民参政员,出席在武汉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1941年病逝于重庆。
侯连瀛
侯连瀛(1889—1968) 河南通许人。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黄埔军校主任教官、国民革命军广州工兵团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任中央独立师师长。1930年参加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任河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国民政府第十四军高级参谋。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河南省委主任委员。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开封通许县有哪些古今有名的人物?
史明法 男,汉族,通许县咸平街道东水沃居委会。出生于1914年病逝于2005年前后,早年在外求学,学业有成,会双手写毛笔字,后参加国民党军队马鸿魁部,任陆军上校处长、宁夏保安司令。
史明法先生在宁夏马鸿魁部任职期间,开始从事文职军事,熟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对毛泽东的文章很有研究,对共产党的信仰,政策非常熟知。后被马鸿魁重用。
解放前夕,马鸿魁逃往台湾,宁夏一切军政由史明法主持。在地下共产党员申耀龙的策动下,史明法率部于1949年9月起义,宁夏得以和平解放,史明法先生的义举,使中国人民加快了解放的步伐,使宁夏人民免遭涂炭,其功不可磨灭。
宁夏和平解放后,史明法要求回通许老家工作,根据共产党政府对起义人员的政策,同意了他的请求。在乘船过黄河时,他的相关证件信件被他大儿子玩耍时掉落到了黄河里。因为没有相关证件,回到通许后,没有被通许县政府部门接收,于是便回老家务农。文革前及文革中,多次受到不公正对待。文革后被落实了起义人员身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