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有哪些令人感慨的遗言?

介绍几位开国将帅的临终遗言,感受他们的博大胸怀和高风亮节,这些遗言,读来令人感慨,感人至深。他们是:

△罗荣桓,共和国元帅,曾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1963年12月16日病逝于北京,留下的遗言是:“我一辈子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紧跟毛主席!”

△徐向前,共和国元帅,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告诉身边的子女和工作人员:“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这就是我留给你们的遗言。还有,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许世友,开国上将,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85年10月22日,开国上将许世友与世长辞,临逝之前他留下遗嘱:幼时便参加革命 报效生母不足,活着义无反顾为国尽忠,死了必要为母尽孝。我要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 。

△钟伟,开国少将,曾任解放军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1984年6月24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他的遗嘱:“……我死之后,不必补发什么薪金,我的儿孙们都能自立生活了。我自己也不欠任何账目。我的电视机、冰箱都作为党费交给党——另外,我的警卫员和做饭的保姆工作很积极,生活也很清苦,请给以适当的照顾。同志们,就此永别了。”

历史人物有哪些令人感慨的遗言?

一提到有哪些历史人物的遗言让人感慨的问题,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在去世之前留下遗言,而其中一条就是:死后火化,不保留骨灰,把他的骨灰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周总理认为:人死了,不做事了,还要占一块地盘,这是私有观念的表现。后经请示中央,最终批准同意。后张树迎、高振普和赵魏三人到北京玉泉山、密云引水渠等几个地方查看,最终也没有确定撒的方式。最后还是由中央决定,派飞机去撒,由罗青长、郭玉峰、张树迎和高振普4人执行撒骨灰的任务。撒的地点也是跟据周恩来生前遗愿并由中央同意的。

1976年1月15日追悼会结束之后,晚约8时他们一行到达北京东郊的通县机场,晚8点15分,飞机平稳起飞,分别在北京上空、北京的密云水库上空、天津的海河和山东滨州黄河入海口抛洒骨灰。每撒一处都有一定的含义,都能体现周恩来生前的博大胸怀。

第1把骨灰撒北京,与首都人民心连心

周恩来日本留学归来,与父亲在北京居住在一起,后来参加革命战争,经常往来于北京,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主持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外交等一系列重要国家大事,使得新中国逐步走上稳定的发展之路,北京都是见证,所以他和北京是分不开的。

第2把骨灰撒向密云,难忘治水为人民

周恩来北京西花厅办公室里,书架上放着两架小飞机模型,周恩来说过,我一生关心两件事,一件是上天,一件是水利。他用飞机模型来时刻提醒自己。北京是非常缺水的城市,满足不了北京城市供水,以及工业农业发展需要,最终经过实地调研,决定修建密云水库。在20万军民的日夜奋战下,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领导下,历经两年以3000多万立方米土石方的工程量,动迁5万多移民,终于建成了可蓄水43亿多立方米的密云水库,解决了北京首都用水难的大问题。

第3把骨灰撒向天津,津门起步闹革命

1913年春,因四伯父周贻赓从沈阳调天津任长芦盐运司榷运科科员,周恩来随之到天津,并考入南开学校,从此与天津结下不解之缘。又在天津组织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组织青年进步革命团体“觉悟社”,还曾因投身“五四”爱国运动遭反动当局逮捕坐牢半年之久。在天津结实了很多革命志士和亲密战友,特别是结识了一生的革命伴侣邓颖超。 

第4把骨灰撒滨州 亲山亲水报母亲

周恩来的最后一把骨灰是撒在山东滨州黄河入海口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周恩来生前无数次表达过他对母亲的热爱和怀念。无论是他在天津坐牢期间写下的《念娘文》(该文现已失传),还是他留学日本时记下的念娘日记,无不充满对于生他、抚育他成长的母亲的感激之情。周恩来生前曾说过:“人生来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前的工作、劳动是为人民服务,死后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水大地上,落在山头田野的,可以作为植物的肥料,落在水里的可以喂鱼虾,营养水生植物,还在继续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人类才是生生不灭的。”

另外周恩来希望借助海水把自己的骨灰带到台湾海峡,祈盼祖国的和平统一。

历史人物有哪些令人感慨的遗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遗言,满满的家国情怀,里面既有遗憾之意,又有赤子之心,至今想来仍让人感慨不已。

陆游的家庭是有爱国传统的,他的父亲陆宰,在北宋时期出来做官,南渡后力主抗金,遭到主和派的排挤,一生郁郁不得志。

陆游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自然思想受到父亲的影响很大。

他在南宋出仕做官后,一直主张抗金和收复中原,而且还因为这个直接向皇帝上书,也曾提出过系统性的北伐建议“先取关中次河北”,想象着作为统治者的皇帝能够“早为神州清虏尘”。但这一切只能是他的一厢情愿,那个时候的南宋朝廷,已经是“直把杭州作汴州”苟且的偏安东南一隅,金人不来攻打就已经很满足了,怎能还有渡江北伐、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即便是皇帝不打压他,朝廷里的主和派也把他视为眼中钉!陆游以这样的心态在这样的朝廷里做官,他的遭遇是早已经注定的!

宦海沉浮数十载,陆游曾经为主和派的懦弱而愤怒,也曾为韩侂胄北伐先胜后败而惋惜,给他最为致命的打击是在1207年,史弥远杀了韩侂胄,和金国签订了“嘉定合议”,南宋的北伐彻底以失败告终。两年后,陆游在忧愤中留下本文开头的“示儿”诗,离开了人世。

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评价陆游: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欢迎关注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历史人物有哪些令人感慨的遗言?

国父孙中山先生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硬骨头文人鲁迅先生——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抗日英雄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快走开,没说够的傻瓜才有临终遗言!

古巴革命家切·格瓦拉——开枪吧,瞄准点,你要做的只是杀死一个人!

春秋战国刺客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历史人物有哪些令人感慨的遗言?

既生瑜,何生亮。

当然,这是小说里写的,真实情况咱是不知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