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与铜陵枞阳有关的历史名人?

枞阳历史悠久,俗话说桐城出名,枞阳出人,究竟哪些人是与枞阳有关的?

安徽铜陵市枞阳的名人,我已介绍了解放军钱利华少将、章传家少将、钱立志少将等等,今天再介绍几位从枞阳走出来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徐松南,安徽枞阳人,中央党校研究生。1956年6月生,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湖北省鄂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宁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长、重庆市委组织部部长、市纪委书记、 重庆市政协党组书记。他是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杨笑祥,安徽枞阳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61年生,历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陆军第12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政委。2020年晋升中将军衔。

△方春明,安徽枞阳人,1964年5月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安徽省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亳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 曹建国,安徽枞阳人,生于1963年8月,1988年3月参加工作,199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工学硕士,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是党的十九大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有哪些与铜陵枞阳有关的历史名人?

枞阳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我来说说近代枞阳出的能人吧!

新中国成立后,枞阳县先后孕育了9位两院院士,他们探索创新的学术精神,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枞阳人感到无上荣光与骄傲。

朱光潜,枞阳县麒麟镇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慈云桂,枞阳县麒麟镇人,曾就读于浮山中学,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汪旭光,枞阳县横埠镇人,曾就读于浮山中学,炸药与爆破专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大道,枞阳县麒麟镇人,曾就读于浮山中学,经济地理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汉,枞阳县项铺镇人,曾就读于白云中学,机械电子工程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福生,枞阳县白柳镇人,曾就读于浮山中学,肝病和艾滋病专家,解放军第302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林,枞阳县藕山镇人(藕为读音)

曾就读于藕山中学(注:藕为读音),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富强,枞阳县枞阳镇人,曾就读于铁铜农中,解放军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第六十三研究所所长,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建国,枞阳县会宫镇人,曾就读于浮山中学,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枞阳一个小县城,人才辈出,为枞阳点赞[赞][赞][赞]

有哪些与铜陵枞阳有关的历史名人?

谢谢相邀!

铜陵枞阳县有关历史名人?枞阳县在铜陵市北部,与周边的安庆市,桐城市、庐江县,无为县接壤,与池州市隔江相望。2015年从安庆划规铜陵。枞阳县面积1808平方千米,人口97万。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定居生活。属庐江郡,距今已有2100多年,应多枞木,河流纵横,定名为“枞川”而得名。

说起枞阳县人们最熟知的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这里人才辈出,协领“桐城”派散文三百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有一句乡言道:打不过东乡,说不过西乡,告不过南乡,输不过北乡。与桐城市“六尺巷”文化有作深深渊源。何如宠(1569_1642 枞阳县何家青山人,明代崇祯元年,官至宰相。何如申,生历不祥,官至浙江右布政使。左光斗(1575_1625)字共之,号浮丘,横埠人,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官至左佥都御史。方以智(1611_1671)明末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崇祯十二年进士,任翰林院检讨。他是明末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齐之鸾,枞阳雨坛乡人,明正德六年进士,官至河南省按察副使。刘大櫆(1698_1780)桐城派代表人物。李光烔(1870_1941)名德膏,任都督府秘书长。章伯钧(1895_1969)枞阳后方乡人,近代政治活动家,民主同盟和农工民主党创始人。吴紫英,枞阳会官乡人,著名爱国人士,书法家,诗人。史逸,枞阳安凤乡史家湾人,中共早期党员,广州起义领导参加者。史尚宽,枞阳安凤乡史家湾人,民国法律第一人,法学家。方东美,现代著名哲学家,新儒学八大家之一。黄镇,枞阳县横埠镇黄山村人,将军,外交家。等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还有汪志伊:官至八府巡安。陈澹然,阮鸮,朱光潜,钱澄之,……等等都是历史上重要名人,无不在枞川大地辉光耀彩,宏厚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彰显着枞阳的魅力。

有哪些与铜陵枞阳有关的历史名人?

铜陵枞阳有不少名人,这里介绍3位与读者分享。

黄 镇(1909—1989),安徽桐城枞阳人,1932年入党,我党我军政工和文化工作领导者。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毕业于新华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五军团宣传科科长,军委直属队宣传科科长,红十五军团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抗战时期,曾任晋冀豫军区政委,太行军区副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9纵队政委,总政第一室主任等职。

新中国建立后,曾任驻匈牙利大使、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法国大使,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顾委委员等职。

▲ 黄 镇

章伯钧(1895—1969),安徽桐城枞阳人,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

早年留学德国,参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1926年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底脱离中国共产党,与邓演达、谭平山等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3年参加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抗战时期,曾任国民参政员。1941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交通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章伯钧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枞阳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25年后曾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大文学院代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等职。

他一生致力于美学及文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史》,译有《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美学》等;代表作品有《朱光潜选集》《悲剧心理学》《无言之美》《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朱光潜

有哪些与铜陵枞阳有关的历史名人?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为僧后,法名弘智,无可、药地、浮庐、墨历等。今浮山镇陆庄人。 方以智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方大镇、父方孔炤,在朝都身居要职,他们在政治上倾向“东林党”,学术上喜谈“物理”(即事物发展的道理),并通医学、地理、军事等,对方以智颇有影响。以智幼年智力超群,勤学好问,9岁能文,15岁博览群书,22岁即著书立说。曾“接武东林”、“主盟复社”,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是明末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崇祯十三年(1640年)考取进士,任翰林院检讨。明王朝灭亡后,他在战乱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李自成攻进北京,以智被捕,后乘机逃至南京。时福王立于南京,掌握朝政……[详细]

何如宠 [明] (1569~1642)

  何如宠(1569—1642),桐城人(今枞阳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是明末一代名臣。《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何如宠,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枞阳镇何家青山人),祖籍婺源田源何田坑。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如宠博学多才,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闻父病,归家探视;父殁,守孝3年。回京后,授编修。母老,告假回家奉养。他和兄如申相约,兄弟二人不同时外出,如外出必留一人在母亲身旁。万历三十九年,如申督征军饷,事完回家,如宠才再赴京城,升中允,迁右庶子。时某中书得皇帝宠幸,大权在握,如宠和左庶子赵师圣皆当迁官,不少人都劝他俩去拜望中书,而遭拒绝。……[详细]

何如申 [明]

  何如申:字仲嘉,号虚白,(今石矶镇何家青山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与弟如宠同举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引疾归,为政清廉,归无长物。著有《万伯遗诗》萧穆的著作《敬孚类稿》中有一篇《追录旧游何氏青山石屋寺后记》。在这篇文章中,萧穆记载了他在故乡游赏青山时,何氏族人海曙太守何锡之对他讲了一则关于何如宠兄弟的故事。青山内有一间天然石屋,是何如申与何如宠的读书之所。一年岁末,兄弟俩身无分文,不便回家过年,就一直呆在山中读书。除夕之夜,半夜时分,兄弟俩忽然听见屋后山中“轰隆”一声巨响。他俩出来一看,只见山中忽然开了一个大洞,洞中明亮如昼,里面白银累累。

有哪些与铜陵枞阳有关的历史名人?

铜陵,简称“铜”,别名铜都,古称定陵、义安 ,安徽省地级市,“中国古铜都”、“江南解放第一城”。铜陵,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西临安庆,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京福高铁与宁安高铁、京台高速与沪渝高速在此交汇。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

铜陵自古以来就是名人辈出,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出现了不少历史名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铜陵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1.盛度

盛度(970—1040年),字公量,铜陵县石洞耆(今董店镇)人。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等。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2.陈翥

陈翥(982—1061年),字凤翔,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代表作《桐谱》系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栽培的科学技术著作。

3.罗京

罗京,铜陵贵上人。自幼在狮子山清凉寺筑室刻苦读书,南宋绍宝二年应试中进士,后官至户部侍郎。后人为纪念罗京刻苦读书、勤奋好学的精神,建“罗公书堂”,列为清凉八景之一。

4.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海人氏。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铜陵市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5.佘翘

佘翘(1567—1612年),字聿云,铜陵县合二耆(今铜陵县大通镇)人,明代戏曲作家、诗人。有传奇剧本《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

6.左光斗

左光斗(1575年一1625年),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乡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著名水利专家,东林党的重要成员,累官至左佥都御史,万历“六君子”之一。

7.方以智

方以智(1611—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今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陆庄人。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

8. 方苞

方苞(1668—1749年),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祖籍今铜陵市枞阳县义津镇方皋庄。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9. 刘大櫆

刘大櫆(1698—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铜陵市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方苞见其文章,称赞他是韩愈、欧阳修一流人物,一时名噪京城,士大夫多愿与其结交。

10.姚鼐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祖籍铜陵市枞阳县义津镇姚王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四库全书》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

11.吴汝纶

吴汝纶(1840—1903年),字挚甫,一字挚父,今铜陵市枞阳县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

12.章伯钧

章伯钧(1895—1969年),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人。中国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

12.黄镇

黄镇(1909—1989年),乳名百知,又名佩寰,学名士元,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黄山村人。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1948年底主持并亲自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13.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年),号孟实,今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14.方东美

方东美(1899年-1977年),原名方珣,今铜陵市枞阳县人。任教于台湾大学哲学系,精研哲学,被称为“一代大哲”,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

15.储炎庆

储炎庆(1926—1974年),今铜陵市枞阳县雨坛乡储家老屋人。为新中国铁画艺术事业创始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6.慈云桂

慈云桂(1917—1990年),今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人。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和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常务委员,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十一届代表大会代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