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有驾驶证,应该如何度过实习期?
作为一个将近20车龄的老司机,我来教你怎样度过实习期,都要注意些什么,做些什么。
新手开车应该注意的事项1在车后贴好实习标志
这是交通法规规定的,一年驾龄以内的司机属于实习阶段,一定要在车后贴个实习标签的贴纸,不然将会受到交警处罚。即便你的驾龄已经超过1年,按照规定已经不需要贴这个标签了,大事我仍然建议你贴。
由于事实上你没怎么摸过车,所以你的车技肯定很烂。开个手动挡,可能红绿灯起步要熄火几次,变个车道,可能忽略看后视镜。甚至走在路上,还会经常由于紧张忽然猛踩刹车。这对于其他司机来说,可能以为你是故意做弄他,就算不是这么想,也由于忽然被你吓一跳而产生愤怒心理。说不定等一下就要整回你了,或者直接把你逼停,双方发生肢体冲突。
贴上个实习标志以后,其他司机就会提前警觉,前面那个家伙是新手,得注意他点,离他远点,这样你就能避免很多事故。别人也不会因为你忽然做出一些反常行为而觉得愤怒,因为知道你是新手嘛,最多就有一种“,我早就猜他会这样”的心理而已。对你来说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很麻烦。
2上车前一定要检查轮胎气压
轮胎气压过高可能会爆胎,过低可能会在踩刹车时方向失控老司机上车开一小段路,胎压不平衡很快就能感应出来,但新司机还没什么车感,可能真的一只轮胎完全没气了都不知道,直接把车胎和车轱辘都碾报废了。
3如何过红绿灯和路口?
很多新司机看见红绿开始倒数,9.8.7.6的时候就开始心慌了,不知道该这么办。开车最重要的就是沉着冷静。遇到这种情况,你要么继续通过,要么做好减速等红灯的准备。最忌的是一会想过,一会又不敢过,这样的心态是最容易闯红灯的。
当然,作为一个新手,为了安全稳妥起见,我建议你如果不是马上就能过红灯线的情况下,看见红绿灯开始闪烁,你就减速停车吧。
4记得要开慢车
其实开车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但是新手技术不稳定,甚至连驾驶心态都不成熟。是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因此我建议在度过实习期,找到车感前,你还是尽量开慢车。这样比较安全,而且即便真的发生了事故,由于车速慢,造成的伤害也没那么大。
如果有条件,最好是在老司机的陪伴下,多在一些空旷路段跑跑,找到车感,这是最好的。但是自己刚开始单飞那段时间,还是要以慢为主。
5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怎么过?
一些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通过时如果有行人,尽量让行人先通过。即便没有行人,你也要提前减速,把脚从油门踏板板挪到刹车踏板,缓慢通过。这样即便路口忽然窜出个行人或者摩托车,你也不会因为紧张而把油门当刹车。
6倒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现在倒车比以前方便多了,因为大部分车子都有倒车影像,司机可以在车内清晰地看到后方影像。但是完全依赖倒车影像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因为很多普通的倒车影像只能照到车尾后方,而看不到左右两侧。
我作为一个老司机,前年曾经试过一次把车停在一颗小树旁边,开车的时候忘记了,只看了倒车影像,结果一手方向就把右后翼子板给挂烂了,惭愧惭愧。也幸好是颗小树,要是个小孩,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新手倒车,除了要看倒车影像,也一定要看左右后视镜,必要时下车查看。
7狭窄路段应该如何通过?
经过这种街道,视线很容易被停放的车辆阻挡
有些街道,尤其是两边都是自建房的街道,巷子。屋主都喜欢把车停在家门口。经过这些路段时,一定要特别缓慢行驶,必要时时不时按一下喇叭。因为你的视线被其他车辆(尤其是停放的SUV)阻挡,很多东西你是看不清楚的。要是突然蹿出个小孩,防不胜防。
所以在经过这些路段的时候一定要慢,还要特别警惕,要是看到个皮球忽然滚出路中间,那么最好先停车,因为紧跟其后可能马上跳出来一个小孩。
8怎样变换车道?
新车技术不好,尤其是在变道时特别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因此出行前一定要在脑海里提前规划好行车路线,走哪条车道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说,下个路口你要左转,那么你就要提前一点一点变道最左边车道。不要等到路口了,再一把左方向直接横插过去,这样十有八九会出事。
变道前记得一定要看后视镜,这是必须的一个动作。无论任何情况下,这个动作都不可以跳过,即便你感觉后面没车,转向灯也记得一定是要提前打的。
9绝对不能在行车时打电话
就算是戴耳机,同蓝牙也不行,因为你的技术还不成熟。是在关键的电话,就靠边停车后再回复。
10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轻微事故遵循这个原则,快速处理,不要堵塞交通。从前,后,左,右等多个角度拍摄好双方事故车辆的照片,然后和对方协商靠边处理。车损不大的直接报保险,车损金额较高的报警,报保险。
如果有发生人员受伤事件,第一时间报警,报保险,报救护车,抢救伤员。当然,你没有医护知识,就尽量不要乱动伤员,做好现场保护就行了。如,提前放好三角警示标志,避免伤员发生二次伤害。
新手应该配备的装置这是胎压监测,无线,太阳能充电。
1行车记录仪,有效防止碰瓷,方便交警判责,保留关键证据。
2倒车雷达,视线看不到的地方,能感应得到有障碍物或者小孩,避免倒车时发生事故。
3胎压监测,能有效监测实时胎压和轮胎温度(电商平台不到100块钱就有交易,我用了几年,很好用。)
4反光三脚架,灭火器。
5挪车电话牌
6车载充气泵
不该装配的配置
这种方向盘套特别容易打滑。
1毛茸茸,特别顺滑的方向盘套(容易打滑)
2仪表盘上的装饰物(尤其是硬的),驾驶室中间倒车镜的吊挂饰物,这样很影响行车安全,因为开车时它会左右摇晃。
3后排挡风玻璃的抱枕,不应该放,会影响视线。
4液态香水,打火机,也不应该放在车里。因为高温时可能会产生爆炸。
5不贴合的地毯,踩着踩着就向前滑,最后可能卡住刹车踏板。
刚有驾驶证,应该如何度过实习期?
拿到驾驶证就去马路上开啊,你是惧怕开车才会问怎么度过实习期的么。你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在车屁股后面贴一个实习标志,这不丢人,有了这个标志没人敢别你的车,太危险。刚开始可以让老司机在副驾驶陪你,因为紧张等原因你会忽略一些路面的信息,比如车辆前面的行人、超车、红绿灯等,因此需要老司机帮你看着。
如果没有人陪你,你可以去找你的驾校教练,一般教练有拿证后的陪练服务,一样用他的车,他在旁边陪着你在市区开,因为副驾也有刹车这时候练车更安全,就是要支付一点烟酒钱。
然后实习期内貌似高速是不能上的,这个要记住。实习期间开车可以开着导航的电子狗或者直接导航到目的地,导航有很多好处,一个可以反应实时路况、还能实施探测违章拍照和告诉你限速,毕竟很多新手哪些路能开多少速度都是不清楚的。
还有新手期的停车问题,我刚拿到驾照第二天就自己开车去亲戚家,结果停车的时候因为对车的大小掌握不好和别人的车剐蹭了,简直血的教训。因此新手停车的时候最好要有人看着指挥你,不要太迷信车内的倒车影像,你刚开始不一定看得准,亲身经历同事买了新的本田XRV就看倒车影像反光镜都不看,结果蹭到柱子上了。
最后就是胆子大一点,你怕撞别人别人还怕撞到你呢,开车就是眼大心细,看清楚路况、反应迅速,一定要看清楚路况!重要的事得说三遍,没有看清前方路况前不要贸然加速,特别是夜间,不然刹车都来不及。
刚有驾驶证,应该如何度过实习期?
度过实习期并不是什么难事,有些人从拿到驾驶证到下一次开车,可能已经是三四年之后的事,拿证不敢开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在实习期内,如果12分都被扣完,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注销驾驶证。
我个人认为实习期跟过实习期之后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同样都是12分,驾驶技术不过关,该违章的还是会违章,没必要把实习期当做一个特殊的时期,正常行驶即可,只要遵守交通规则,实习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在实习期内,最容易犯的错误无非就是对交通规则不熟悉,举个简单的例子,压线行驶,实线变道,实习期单独上高速等等,这些看起来好像都是小问题,但一旦被摄像头抓拍到,那么就是扣分罚款。
另外,实习期内车辆必须粘贴实习标志的,而很多车主明知故犯,虽然不会被扣分,但一旦被查,罚款是少不了的。就算车技再好,也必须遵守规则,我反倒是认为粘贴实习标志是好事,在行驶过程中老司机都会让着你。
C证在实习期内,只要不扣满12分,那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也不会存在延长实习期的情况,延长实习期的只针对C证以上更高级的驾照,只要实习期内扣6分以上,那实习期就会被延长一年。
总之,实习期内如果开车上路,只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加塞不开龟速车,按照实际道路情况正常驾驶即可,只要一年之后,驾驶证就会自动转正。
如果说哪种方法最容易度过实习期的,可能只有拿证以后不开车,驾驶证放一年,那肯定是100%度过实习期的。
Anywhere anytime,覆盖全国的移动互联网汽车救援网络平台,救援就在你身边,关键时刻显身手!回答车主各类养车用车急救问题,认为有用的请关注并点赞。当需要救援时,无论你在哪里,帮你找到最近的专业的救援人。
刚有驾驶证,应该如何度过实习期?
刚有驾驶证,每个人度过实习期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可以说千奇百怪。家有车的人,拿到驾驶证后,用自家车各种练手。家里没车也没买车打算的人,只能让驾驶证在抽屉或柜子里,安安静静地呆着了。等到买车的那天,再让它重见天日。总的来说可分三类:1.把驾驶证在家放一年或者几年后,实习期自然安全度过;2.买二手车练手的;3.买新车练手的。驾驶证放在家一年或几年的。这种度过实习期的方式,可以说是最安全最保险的。因为你完全不用担心,实习期内违章扣满分,被迫回炉重造的发生。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考完驾照后并不能马上买车,只好把驾照先放起来了。有放一年的,两年的,还有放好几年的,要不是买车还真忘了自己有驾照呢。没有马上买车主要原因还是穷啊,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这种方式虽然保险,但是有利就有弊。本来在驾校学的就不扎实,等到买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东西,差不多都还给教练了。当试驾新车时,连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了,当时感觉驾照就是买的,几千块钱算是白花了。买二手车或新车练手的。这两种情况就是想着趁热打铁,趁在驾校学的东西还没忘,抓紧时间多练练。对很多人来说,有了驾照并不代表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开车上路了。驾校学的那些东西只是皮毛,只能用来应付一下考试,单独上路要学要注意的东西还有很多。教练车和自家车也是有区别的,开教练车不熄火,开自家车频繁熄火的很多。实习期练手,有些问题还是需要注意的。在驾校学车时副驾有教练,考试时副驾有安全员。开始单独开车时,心里紧张是不可避免的,紧张是开车大忌,越紧张越容易出错,紧急情况下越容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想办法让自己放松下来。可以先找个老司机陪你练车,一方面可以给你壮壮胆,另一方面也能从老司机那学到很多驾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对快速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很有帮助,毕竟老司机的经验比新手要丰富的多。另外,实习期还应注意:1.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控制好车速不要太快,太快了有些情况,作为新手,根本处理不了。不要频繁超车变道,超车变道一定要打转向灯,不要偷懒。2.车后贴好实习标志。目的就是给其他司机一种提示,自己是新手请老司机多多关照,频繁熄火时不要催,坡道上停车时保持车距。如果不贴被叔叔查到是要罚款的。3.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实习期尽量不要违章,12分很不禁扣,不知不觉就扣完了,到时候还要回炉再造,费时费钱费力。4.不要单独上高速。实习期不能单独上高速,除非有三年以上驾龄的老司机陪同。学驾照时大家都知道,没有特殊情况,过了实习期再上高速也不晚。高速上也是时刻充满着危险,等技术好了再上高速,既是对自身安全负责,也是对别人的安全负责。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个人看法,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说说自己的看法。回答的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留言指出补充。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支持一下,举手之劳十分感谢!想看更多,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我的农村日常。
刚有驾驶证,应该如何度过实习期?
刚拿到驾照的朋友有这么几种方式度过实习期:
谨小慎微的自然度过新手上路,最建议谨小慎微的驾驶。但是会很憋屈(很多“老司机”不会太过遵守交通规则的)
1、延续考驾照时的驾驶习惯。
正常来说,在考驾照的时间段是你人生中最遵守交通规则的时候,这个时间段你能做到这些:
不加塞、不抢道
- 变道会打转向灯
- 看时机摁喇叭(晚上超车不摁喇叭、路过路口会摁喇叭、按标识选择性摁喇叭)
- 牢记路牌指示标志
- 拐弯减速
- 超车只从超车道超车
不要笑,这些才是一个司机最基本的素养,你能顺利通过驾照考试的操作都是值得继承并发扬的。
当然,在继承以上优良传统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不要路怒!不要路怒!不要路怒!重要的事说三遍,路上的智障司机太多了,不要用别的错误去惩罚自己。
极限挑战型坚决拒绝极限挑战型驾驶,不管是新手期还是未来的司机路程!
有的朋友拿到驾照就天高任鸟飞,觉得自己满分拿到驾照就是老司机了,但事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练车的时候有教练看着;考试的时候有陪考员看着,而且大部分时候的考试路况十分简单,没有复杂的汇车、没有长时间的独自驾驶,甚至你可能独立侧方位停车都做不到........你真的没有随意超车、随意加塞的本钱。
开车上路不是极品飞车,车坏了不会马上复原,人出事了不能读档重来的。
佛系这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度过实习期的方式了,具体操作如下:
1.提车
2.贴好实习期标志
3.停在车库停车场
4.等一年以后......
以上,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刚有驾驶证,应该如何度过实习期?
刚拿到驾驶证,意味着驾驶经验还几乎是零,驾驶技术还比较生疏,驾驶时的心态还容易紧张。因此,要度过实习期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紧张。实习期开车难免紧张,心跳加速,两腿发抖,特别是在一开始上路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一定要克服紧张心理,坦然操作,谨慎驾驶。
2、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不要违章。交通法规是行车安全的保护伞,只有你敬畏交通法规,遵守交通法规,才能得到安全的保障。因而,实习期开车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不违章。
3、实习期最好驾驶手动挡汽车,以掌握油离配合。个人认为在实习期驾驶手动挡汽车比较安全,有了离合的配合,就多了一份安全的保障。实习期驾驶技术不熟练,开开手动挡汽车,有利于掌握油离配合的技术,这对于提高驾驶技术很有好处。同时,可以防止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意外事故。
4、倒车的时候,要多观察,最好有人指挥。实习期开车,由于驾驶经验的缺乏,车感的不足,在倒车时往往困难比较大。最好能有人帮忙指挥,逐步获得倒车的经验和技术。
5、在技术不够熟练的时候,不要上高速。高速行车风险剧增,在驾驶技术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最好不要上高速。
6、实习期开车,要注意观察道路及周边情况,学会观察辨识道路标识、标线。
7、驾驶的车辆要张贴实习标志。
实习期就是一个经验积累,技术提升的过程,因此,实习期开车要重经验积累,重驾驶技术的掌握,重车感的建立,不要盲目追求驾驶速度,低速慢行更适应于实习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