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你最想说什么?

中国在2400年前,有关人性问题,有两位儒学大师就争论过,一位是孟子,另一位是荀子。但是中国社会在南宋朱熹和明朝的王阳明都秉持着孟子的学说。

孟子说:“人之学者,其性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孟子认为:通过“仁义礼智信”的教化,人性将改变为善。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荀子进一步解释:禹、桀之所同也。就是大禹和恶桀“性”是相同的!“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性就是天赋,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那就是“仁义礼智信”是伪的,是人为吹嘘的结果。

朱熹用教化来维持孟子的性本善的说法,他与程颐、程颢所说“灭天理去人欲”是一致的。但是朱熹也有失算的时候,当他睡少女的寡妇、养两人年轻的尼姑、将自己儿媳肚子搞大被揭露后,被沈继祖奏了一本“斩朱熹以绝伪学”。宋宁宗没有杀朱熹,朱熹知道自己理亏,没有教化自己,忏悔的向宋宁宗写谢表:“谅皆考覆以非诬、政使窜投而奚憾。”说明朱熹有自知之明,自己是伪学,人性本恶。

西方社会提倡的人性是:“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野兽”的哲理!就是说人性有两面性,同样一个人,他的善恶集一身,就看你在什么时候表现在那一面而已。

譬如美国最著名的案例“安妮案”:安妮10岁在玩耍时,不幸掉进了冰窟,一个流浪汉看见跳进冰窟将安妮救起。安妮昏迷不醒地被送进了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流浪汉默默地流着眼泪,安妮被抢救过来以后,流浪汉高兴的双手乱舞。(不久报纸将流浪汉救安妮的故事报道出来)6年以后,流浪汉去盗窃一户人家,偷偷的进去以后发现一位少女正在家写作业。少女看到家里进贼想大声呼叫,流浪汉冲上去将她的嘴捂住,女孩不停挣扎。流浪汉不得不用手掐着她的脖子,小女孩一命呜呼。流浪汉一看小女孩金发碧眼,亭亭玉立的身体,就动了歪心思,奸尸。不久案子被破,流浪汉被抓,但是一合身份,发现被杀的是安妮,杀人者就是流浪汉,两人在整个事情的过程中谁都不知道是谁。

像这种事在西方社会不胜枚举,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例举了。总的来说,东方社会认可“性本善”;西方社会认可“性两面”,孰是孰非,由读者自释!

关于人性你最想说什么?

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我相信这句话,人刚来到世上都是善良的,人只所以会变坏,大抵都是因为耳濡目染社会环境才变坏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接近什么人,一般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一个人的好坏,往往跟他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谓穷生歹心,富生淫心,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人性,即人类的各种习性,必然有各种不完美,各种过失。而从佛法的角度看,怨亲、好坏、苦乐皆属无常,外境内心皆是如此,这是万物的本性。所以,不必太苛求和考验人生。

认识人性,也是一种修行。

关于人性你最想说什么?

所谓人性,也就是指:人类正常的感情和理智,以及后来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人性的本质有着两方面的属性:一是指人的本质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也就是“善”的一面;二是指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属性,也就是兽性的“恶”的一面。人的本质属性是先天性的,而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应该是后天性的。

《三字经》上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将人性划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即:人刚出生时人性都是善良的,而随着人的长大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人性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或恶、或善、或恶中有善、或善中有恶,善善恶恶,恶恶善善,便演绎出了惊心动魄、可喜可悲、爱恨情仇、生死离别的人类社会。

人,生存于纷纷扰扰、诱惑重重的社会环境中,谁又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当达到一定心理程度的利益放在自己眼前,就有可能激活一个善良人内心深处的兽性,做出恶的事情来;而原来的恶人若动了恻隐之心,往往也会做出善的事情来。所以,人性就是由善恶两方面组成的一个矛盾体。

总之,人活在世上,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善恶往往只在一念间。所以,不要轻易的相信一个善人不会做恶事,也不能否认一个恶人不会做善事。

关于人性你最想说什么?

人性,顾名思义,指人的本性。就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固定不变的人类天性——勤劳、善良,纯朴、勇敢等,它对人类具有着普遍的适用性,并制约着人类的行为。

如今,人性经过一个时代现实生活的撞击和影响后,有些脱变成了冷漠、麻木,自私、堕落和对人伦事理的寡廉鲜耻,失去了人性原有的优美。故此,我们在推崇人性中的高尚时,更要清醒的认识到,那些存在的卑微的人性对我们的危害,并力求拋之、改之。

而一个人要充分地实现人性的优美,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各种传承文化知识,以此来充实和蕴养心灵。

关于人性你最想说什么?

关於人性我想说的是希望别人怎样對待自己,自己就要怎样對待别人。自己怎样對待别人,别人也就会怎样對待自己。给人一束玫瑰,会留下一缕芬芳。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即使不是直接地帮助自己,也是間接地帮助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一个人無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問題。其实我們毎个人都是一盏灯,都有一份小小的力量,可以唤醒人間的欢乐,神圣的美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朋友請記住,当妳给别人一份快乐時,妳就拥有了两份快乐!

关于人性你最想说什么?

《三字经》写的好啊:人之初,性本善。我想说的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像小孩子一样,都有着纯洁的心灵。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环境改变人,父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上行下效,孩子一步步的学习成长,环境好与不好,孩子都会学,一但学到了很难改变。

现在社会有着各式各样的人,好人、恶人都是生活环境影响的。我们现在国家强大,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社会这么平安和谐,培育了一大批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共同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么好的环境,我相信人性都是友善的,都会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相信自己,相信周围的人,还是好人多,社会还是那么温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