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研究周易大家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感觉最近研究的我精神恍惚的,有没有高人指点一下?
《周易》有三百八十四卦六十四爻,是周文王姬昌在殷商时期创建的。与此同时,殷商后期有甲骨文、西周早期也有甲骨文。甲骨文是用龟壳和牛骨刻符,作为卜辞,祭司用火烤看裂痕,与鬼神对话的。
甲骨文和周易都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只不过《周易》用卦和爻来计算,甲骨文用火烤来看裂痕。二者的共同点就是用来祭祀,那就是祭拜祖先。祭祀最早来源于古印度的“拜火教”,拜火教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以后孔子的儒教就是从周礼“巫卜占祭礼”等分化出来的。汉代儒家鼎盛时期强调的是“厚古薄今”,将西周以前的事说成是上古时代的历史;明清儒家鼎盛时期,将中国的汉人说成是“一脉相承”的父系传承关系。
中国的“儒释道”都来源于古印度的拜火教。中国在南宋时期出现了孔子的《五经》,其中就出现了“易经”,易经将儒家的周易和道家的八卦图联系在一起,成为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本末有无”。但是中国有“易经”,印度有“转经”,印度的转经早于中国的易经。所以,印度的前总理辛格指出:中国人的脑袋是印度的,身体是自己的。
中国人玩《周易》,当作算卦和占卜是明智,台湾人都用它来算命。如果将《周易》当作科学中的科学,万根之源,那就是太愚笨了,就要回到蒙昧时代去了!
对于研究周易大家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感觉最近研究的我精神恍惚的,有没有高人指点一下?
谢谢邀请!
首先声明我不是高人,只是将学习《易经》的点滴分享一下:
1、《易经》博大精深,不是朝夕研究就能弄懂的。最好找个懂《易经》的老师指点迷津,不要自己一味地去研究,这样容易钻死牛角不能自拔;
2、可以在网上收看台湾大学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智慧》,曾教授讲的很清楚明白。我看了三、四遍了,觉得对《易经》才略知皮毛;
3、台湾傅佩荣教授写得关于《易经》的一本书《易经入门》不错,可以作为学习参考。
对于研究周易大家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感觉最近研究的我精神恍惚的,有没有高人指点一下?
研究周易,你不如好好地读一读
《老子》。
周易的卦象,爻词意境深远,你
很难搞懂,依卦象推论事物的成
败得失,谈何容易!这八八六十
四卦中,卦卦象爻各异,真会把你
弄得精神愰惚的,你何苦呢?
对于研究周易大家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感觉最近研究的我精神恍惚的,有没有高人指点一下?
学易者先修德,德行到了便自然看懂。以前师傅教徒弟都是先重德行。
对于研究周易大家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感觉最近研究的我精神恍惚的,有没有高人指点一下?
周易是周代发展的易经,易,生生不息也。感觉研究精神恍惚是不注重历史进程,仅注重在易经上象算命先生一样生搬硬套地讲给别人,很难顺应人生需求。应该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研究出历史进程,就不被周易迷茫在眼前。
象孔子、老子等也接触过周易,他们的论点更是顺应自然的发展。大家应把注意力专注于《道理经》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研究周易大家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感觉最近研究的我精神恍惚的,有没有高人指点一下?
建议去头条搜索“子夏故坛”,你一定会大有收获!子夏故坛的专栏文章《周易登堂》和《周易入室》一定会指引你进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殿堂,让你醍醐灌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