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夏朝是神话,还是历史?
说起中国的神话故事在算西汉和东汉儒家鼎盛时期的杰作,那就是西汉的汉宣帝和东汉的汉光武帝,他们有一个叫“谶纬大会”,就是专讲神话故事。譬如:大禹治水、伏羲和女娲、女娲补天、山海经、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等。
说到黄帝是华夏的共祖的第一人是战国末期齐国人邹衍!邹衍是一个方士,他懂得阴阳五行,他也周游列国,不同于儒家孔子,邹衍到达各国都大受欢迎。如果不是西汉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今天不会有人信仰儒学,而是信仰邹衍的“大九州之说”,中国人的眼光会看的更远,发现美洲的应该是中国人了,而不是西班牙的哥伦布了。由于邹衍是齐国人,他是西周姓姜的诸侯国,他当然拜黄帝为华夏的共祖。
第一个说到夏朝的是司马迁!但是,司马迁启蒙老师是孔子后代孔安国,年轻时经常去听大儒董仲舒上课,写《史记》时大量引用了孔安国汉代的假冒伪劣产品《尚书》。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中说到:夏禹,名为文命。禹的父亲是鯀,鯀的父亲是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梳理成血缘关系。
说起陕西岐山的周原(源),不得不说“古公亶夫”这个人了。古公亶夫是黄帝第16代子孙,他是周文王的祖父,是西周始祖周武王的高祖父。按照时间25岁为一代,古公亶夫离黄帝只有400年的时间,黄帝离周武王只有475年的时间。(没有按照15-20岁为一代,因为古代生殖年龄早,否则时间还要近。)所以说,黄帝与殷商是同时代的,没有相隔几千年。
殷商后期有甲骨文、西周早期也有甲骨文,甲骨文是用龟壳和牛骨刻符,作为“卜辞”。是由祭司用来“祭祀和占卜”的,也就是与鬼神对话的。西周早期的篆体字,就篆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原因是当时的人还是相当封闭和原始的,他们面临着是森林和天地,没有现代人的那样见多识广。在西周后期的青铜器“遂公盨”,有大禹的记载,但是没有说到“夏”字。记载“大禹”也不作为奇,原因是西周本来就是姓姬和姓姜的诸侯国,他们自称为“华夏子孙”,也就是“炎黄子孙”了,肯定有大禹的记载。
司马迁说到“夏禹”,但是不能自圆其说。原因是西汉的司马迁当时写汉字用的是“隶书”,并且用竹牍。竹牍是战国初期三家分晋时魏国开始的,他们也是姓姬的诸侯国,他们的《竹书纪年》也就是说尧舜禹当权是用暴力并不是禅让的,没有半点提到“夏朝”。甲骨文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是用来祭鬼的,并没有记载着历史上的“夏朝”。再则,西周结束东周开始,周平王东迁,大量的祭司和巫史开始流落到各诸侯国,青铜器上的铭文“篆刻字”才到各诸侯国推广,否则没有人会认识这些篆体字,也没有人知道“夏朝”。所以说,司马迁也知道,他的“夏”字说法从他开始(汉武帝时期),也就是说是一个孤证,没有人提过!
第一个在《史记》中提到的“夏禹”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许多粗制滥造的文章。譬如:说到屈原!现代教科书中就将“屈原”这个人作为孤证给剔除了,也就是删除了。屈原的原形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做不到皇帝,就写文章自鸣(悯)是“屈原”。司马迁也拿“屈原”来表达是自己,两人同病相怜,就是表达当朝不公!再则,屈原的“离骚”是秦始皇的方士歌功颂德的作品,被司马迁改写为屈原喊冤叫屈的伟大作品了!
中国的夏朝是神话,还是历史?
根据考古和相关的史料证明,夏朝应该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而不是神话。
第一,考古印证。据范文澜老先生《中国通史简编》的记载,山东济南附近龙山镇的城子崖,曾发现大量古文化遗物,被称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层在仰韶文化之上,殷商文化之下,据推测应该属于夏朝遗迹。从龙山文化遗物中可以推测出当时社会情况:一是尤山文化遗址里只有石斧、石刀、石铲及蚌锯、蚌刀等,还没有发现商朝早期己经制造和使用的青铜器;二是龙山文化遗址中积有大批零整的嘼骨,其中以狗骨猪骨最多,马、牛骨次之,可以想见农业生产中己开始使用畜力;三是陶器种类的繁多及制陶技术的精工,说明龙山文化显然高于仰韶文化;四是城子崖遗址发见十六块带钻痕的卜骨,推想当时可能已出现从事祭祀与文化事务的巫人。
第二,根据《礼记.礼运篇》所说:“今大道既隐(原始公社制度解体),天下为家(变公有为私有),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财产私有),大人世及以为礼(子孙继位,视为当然)。"可以推定,禹时财产公有转变成私有,部落酋长开始实行世袭制。从启开始,世袭制的夏朝正式运行。
第三,根据《竹书纪年》说,从禹到桀共四百七十二年。《史记》夏本纪所记夏帝世系,亦应是可信的。夏朝世系表为: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孔甲(不降子)~~帝皋~~帝扃(不降弟)~~帝胤甲~~帝发~~帝履癸(桀)。
中国的夏朝是神话,还是历史?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上古之时,天子无国而拥有天下,诸侯有国,但也只是替天行道,名义上也只是受天子的委托,代管诸侯国的土地而已。
上古礼制有云“五十韶华赴朝歌,八百诸侯拜灵山”。
上古之时,天子将诸侯国分为四等,即公丶侯丶伯丶子。(上古之时,没有南爵)。朝歌也只设八百个诸侯国,然后将八百诸侯国分为四方,每一方提拔一个诸侯国代天子管理该方位的各个诸侯国,这就是所谓的“方伯”。
除了诸侯国以外,古代还有很多实力不逊于诸侯国的部族,其君王被称为“君长”。
一旦有诸侯违反天子的法令,朝歌就会取缔该诸侯的封国,将其国降格为部族,犯错的诸侯也将被降格为“君长”。而空下来的诸侯国编制,也将由天子中意的部族来填补,该部族的君长,也将会被封为诸侯。
总而言之,朝歌下辖的诸侯国,永远只有八百个,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诸侯国则有几千个。
大禹登上天子位后,大禹赐给公子启一个诸侯国,称之为夏国。大禹赐给夏国一个王城,称之为“启封城”。
大禹归天后,公子启夺得天下,公子启沿用“夏”作为朝号,公子启仍以启封城为国都。
夏朝祭天之地位于今天的嵩山,夏朝祭天的行宫就位于今天的嵩山之下,估计可能就是“二里头”文化遗存。
夏朝灭亡后,启封城的名称一直沿用,直至汉景帝登基时才改名。因为汉景帝的名字是“刘启”,启封城犯了汉天子的名讳,于汉天子下令,将“启封”改名为“开封”。此事在史书中有记载,可以查得到。
然而,黄河多次泛滥,夏都早已没入黄土之下,在明朝时期已沦为一个大土堆,当时称之为“老丘”。后来黄河再次决堤,黄河改道再次将“老丘”没入了黄河之下。
如今的开封城之下叠压着很多古城,夏都启封城也是其中之一。
夏朝是一个存在了四百多年的朝代,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夏朝史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所谓的神话。
中国的夏朝是神话,还是历史?
肯定不是神话传说,是真正华夏的历史。
对于夏的文字记录太多了,我已反反复复的写过了。
对应时期考古遗址也是大量存在的,主要以龙山文化为主,陶寺,石卬,二里头,等等,他们有相似的文物出现,这也不是偶然……。
西方著名的“特洛伊”,和夏朝一样,大量存在于各种历史典籍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荷马史诗》。其故事都被拍成了电影,成为了西方普遍认同的真实历史。
但是!!!
考古学界依然没办法在各种“特洛伊”遗址上找到明确的文字记载,难道这段历史也是虚构出来的吗?
我反复的强调夏反倒是后人对他的称谓,它本身应该不会叫这个名字,或者说出现了失误,也许出转借。
下通夏,而夏和蝉也相通。而甲骨文出现了出蝉。
原来上三代是夏殷周,后来发现殷并不是商人的自称,就把殷改了,成了夏商周的。
那么夏就不见得自己自称为夏哟,它能为称为什么?什么都有可能武则天可从来不知道自已叫武则天的!
夏可能叫什么?有可能叫下,甲骨文反反复复出现下土方,与之对抗多年,难道不是因为下的霸主地位被夺了以后,变成了方国而心存不满吗?
《白虎通》:“夏曰夏邑,商曰商邑”; 《诗经》:“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出现了“西邑夏”一词
《尚书·太甲上》:“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商朝的伊尹说自己曾亲眼看到夏朝。
而甲骨文中出现西邑,而且表现的很恐惧,怕鬼,没做亏心事怕什么?
据史料记录夏朝的核心地区河洛以西边。虽然不停迁都,大致也是在商的西边,所以称其为西邑也是有的。
在商灭夏之后,商人在洛阳一带建立了一个新的亳都,被称为西亳,可见西邑一词并不是无来由的出现的,是符合古人的用词习惯的。
总结下
夏不是传说,那此同时间出现的大量城市遗址,来自火星?
只不过后人叫夏的王朝,他是否知道自已叫夏?
而且各个文化遗址都指向有一个统一的共主,何必去为了这个夏而是不是所谓的夏争论呢?
商之前有一个王朝,这是肯定的,不然商成熟的文字,社会制度,祭祀的成熟,来自火星还是来自传说?
中国的夏朝是神话,还是历史?
夏,分两个阶段,一个是伏羲到大禹的天下时代的夏,君主是禹,洛书即禹的疆域图,一个是启的夏,夏虽同名,但时代是两个,禹是天下时代最后一个君主,启是王朝时代的第一个君主,子继父的国号,所以名夏。其实夏是厦。
中国的夏朝是神话,还是历史?
关于夏朝在中国的历史中应该什么样,如果全是历史,缺少考古实物的印证。如果全是神话,古书中总是能找到夏朝的存在。中国跟任何一个文明古国一样,都是从小的原始部落发展而来,不断在扩展自己的地盘,融合共结其它部落,以抵抗自然强大的力量。我相信,夏朝也是如此,他的发展之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由禅让制向家天下过渡。是一个由神话和历史共同组成的社会。
- 夏朝没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商朝占卜用的。周朝有青铜铭文。而这些文字都是活的,可以解读的,等于活的历史像人们述说上古时代。而夏朝却没有任何文字性的东西可以证明夏朝。
- 考古没有发现贵族的墓葬。而商周都发现出土了贵族的使用品,比如商妇好墓,周朝贵族墓等。夏朝的考古挖掘在实物方面缺少。
- 民国的学者们怀疑,夏朝是神话时代,禹更是传说中的图腾人物,因为他的治水功绩基本是传说由来。
以上三点是专家判定夏朝是神话的由来。
个人坚定的相信,夏朝是存在的,
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文字的由来。商朝的甲骨文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首创。文字必须经历传承变化。相信夏朝有文字,只记录的方式不一样,时间久了不好保存,我们总会找到。远古时的岩画,就有早期文字的痕迹,只是我们没有破译这来自远古的密码。夏朝的记录肯定保存在其中。比如,近期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陶文就是夏朝的文字。
二,古书的记录。比如《禹贡》这本书,是中国最早地理著作,是禹治水天下分九州的事,关于这本由来,现在没有定论。谁也不能确定,看样禹治水的历史确实存在。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禹为了区分九州的疆界,用树桩作为标记,并负责高山大河命名。
《汤誓》明确提到怎么反抗夏朝的统治。汤是商的始祖,由他动员发动灭夏的原因。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我听到你们大家说的话,知道夏氏有罪。如果神话我们的历史,何必记录这么简单。我认为可以在古书里面考据一下。某些外国人认为中国历史只能推到商周,为什么,因为文化起源,他们想让中国在远古记录都要晚于西方《圣经》记录。因为上帝创造的一切,上帝制造洪水,上帝制造诺亚方舟。怎么可能是靠大禹治理的洪水,并且战胜自然呢。上帝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大禹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三,近期的考古发现,越来越证明夏朝的存在。二里头文化遗址。虽然,没有发现贵族的墓葬,可以肯定是夏朝人生活活动的地方,还有祭祀的地方。这些考古的发现都是有力证明夏朝的存在。随着科技力量的增强,我们考古发掘肯定会有更新的发现。
我个人的观点,目前的证据表明,夏朝比较符合半信史时代。这是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提到的。夏朝完全是神话传说,那绝对不行,但完全是历史,还缺少证据。只能一半是神话,一半是历史。在历史中伴随着神话。在神话中显现着历史。那是一个空白的年代,在相当长岁月里,我们先人都在为最基本的生存而奔波着。
越过平原、高山、大地,我们的先人在栽种粮食,在追逐野兽。他们肯定会在某一处留下痕迹,以证明自己存在。也许,在将来,我们会让夏朝历史大白于天下。
参考书目《尚书》《中国人史纲》柏杨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