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真人真事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并且难以接受?
她,18岁获得了百花奖影后。28岁为了拿到美国绿卡,宣誓效忠美国,成为美国公民。37岁又弃养自己收留的一对中国双胞胎。
她用五个字:你们中国人。就毁掉了当年的整个春晚。如今人到晚年的她,又频繁回国捞金挣钱,让你难以理解她究竟想干嘛?
她不是效忠美国吗,她不是不打算回祖国吗,她不是看不起祖国吗,干嘛还回国捞金,真的让人不能理解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对于一个中国出生的明星来说,她的种种举动让很多人大为震惊,她断崖式的人生经历让不少人从对她的敬仰跌落到嗤之以鼻。这位女明星弃养双胞胎的行为更是引来了网友的口诛笔伐。
她究竟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做?现在的她又过的怎样的生活呢?
带着这些疑惑,我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明星——陈冲。
陈冲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受家庭环境影响,陈冲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而且她多才多艺,精通很多乐器。
在1976年的时候陈冲出演电影《青春》,在里面饰演“雅妹”一角,精湛的演技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1979年,陈冲和唐国强,刘晓庆合作出演电影《小花》更是让她声名鹊起。18岁的她丝毫不逊色于这些老演员。也正是这部电影让她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成为令人羡慕的影后。
然而在事业巅峰时,她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匪夷所思的大胆决定:赴美留学。
哪怕国内,她炙手可热,红极一时,她也执意要去美国。陈冲的哥哥劝她:“不要去,这断送了你的前程。
最后她还是执意去了美国,这一决定让很多她的粉丝十分失落。
于是在1985年的春晚,导演为了满足观众的愿望,便把远在美国的陈冲花重金邀请来参加当年的春晚。
她也倍感荣幸,一口答应。
可没想到,陈冲的一番话毁掉了当年整个春晚。
也许在美国呆了几年,很久没有露面的她被邀请上台说几句拜年语给粉丝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谁知她一上来就说:我在美国居住三年了本不打算回来的,是导演特意邀请我回来,今年是牛年,我本人属牛,按“你们中国人”的习惯我又系了一条红腰带,现在中国有句时髦的话叫恭喜发财。
话音刚落就引起了现场所有人的不满与指责:“你们中国人”这五个大字,深深的刺痛了观众的心。
当时她虽然在美国留学,但是还是中国国籍,她此番言语,真的让人很难理解,她竟然习惯把自己当美国人了。
电影《小花》里面的陈冲
这种崇洋媚外的说辞,让人难以接受,毕竟她现在还没加入美籍就以美国人自居,她究竟在想什么?
春晚结束后,节目组受到了铺天盖地的批评,节目组也在第一时间向全国观众发表了道歉声明。
经过此事发酵,陈冲也铁了心的去美国发展,说以后再也不来中国了。
在她28岁时,她放弃了中国国籍,选择加入美国国籍,宣言时她也真诚念到:致力于美国,永远效忠美国。
在美国结婚后的陈冲因为体质原因,难以怀孕。于是她和丈夫商议许久,决定收养孩子。
在1998年的时候,陈冲和她丈夫在广西领养了一对双胞胎。
但事有凑巧,在她收养双胞胎后,陈冲居然怀孕了。不过,她表示会一视同仁的对待三个孩子。
但是在后来,陈冲的经纪人表示:这对双胞胎已经转送他人。
陈冲弃养一事遭媒体曝光后,她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她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变相的抛弃,这让陈冲的名声越来越差。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很注重道德和感情,像陈冲这样既舍弃祖国,又舍弃养女做法让很多人开始唾弃她。
后来陈冲闯入好莱坞,一次偶然,她在停车场被一位意大利制片人发现,于是便邀请她出演电影《大班》,由于尺度巨大,她甚至被飙上了艳星的称号。
1987年,陈冲与尊龙合作出演了《末代皇帝》这部电影直接横扫了当年的奥斯卡,获得了整整9项大奖。
《末代皇帝》里面的她
陈冲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奥斯卡金像奖领奖的华裔演员。
陈冲凭借这部电影在好莱坞站稳了脚跟,随后便步入婚姻的殿堂。
尽管现在2020年陈冲的亲身女儿从哈佛大学毕业,陈冲的社交媒体也都是对女儿的赞美。可是,网友并不买账,纷纷留言:还记得那对遗弃的双胞胎吗?评论全都是讨伐的声音。
陈冲一家
虽然是陈年旧事,但是网络是有记忆的。
平心而论,她当年弃养的做法实在是令人作呕。
如今的陈冲已经60多岁了,她这些年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奖项荣誉无数都是对她的演技的肯定。
但是除去演技,她的那些黑历史永远摆脱不了。
当年的春晚事件让她声名狼藉,惨遭封杀,加入美籍更是一件忘本的体现,最令人反感的便是她对那对双胞胎如儿戏般的做法:成人都难以接受被抛弃,更何况还是两个孩子。她自己曾经发誓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可结果呢,这不是打脸吗?
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美国也成为了重灾区。在美国的陈冲又把目光转回蓬勃发展的祖国。
她开始频频回国,频繁客串电影角色,时不时的回国捞金。
她不是说自己不回祖国吗,怎么又回国捞金挣钱了,这真的让广大网友难以接受,她都六十多岁了,难道还闲不住?
主持人金星曾在节目中对这些明星恨牙痛批:我们不干涉你移民,你移民美国也好,火星也罢,那是你的自由。但是你已经加入外国国籍了,这个国家就不属于你了。你已经放弃了这个国家的公民权,那么作为一个外籍艺人来中国捞金,你就得缴纳双倍的所的税。
你也别说我在这里出生的,我的心还在这里之类的鬼话,其实你的心早就不在这里了。
宣誓效忠美国,弃养中国双胞胎,这些事的影响真的很不好,曾经风光无限的陈冲,却落得人见人骂的地步,结局真是令人唏嘘。
不过,对于她来说,在美国生活有滋有味,成为美国公民,不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吗?她还管那些网上的流言蜚语吗?
希望陈冲好好呆在美国,别一天瞎折腾回国捞金,六十多岁的人了,好好在美国呆着养老吧!!!
朋友,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送心][送心]。
有哪些真人真事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并且难以接受?
28岁杨改兰举起斧头砸向4个亲生儿女,随后服毒自尽。4个孩子中最大的6岁,最小的只有3岁。杨改兰的丈夫无法接受残酷现实,料理完后事也服农药自尽。短短8天时间,原本四世同堂的8口之家,一下子消失了6口人,只剩下杨改兰年迈的父亲与奶奶苦熬残生。
这起“自我灭门”悲剧一经媒体报道,舆论为之哗然。许多人无法理解杨改兰作为母亲选择自尽,却为何要先杀死自己的孩子?甚至无法接受杨改兰用斧头砍烂孩子头部的残忍。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到底是怎样的绝望才使一位母亲对亲生儿女下手如此狠?
还原案件全过程2016年8月26日下午4点,甘肃康乐县景古镇阿姑山村亦如往日那般宁静。农妇杨兰芳听孙女杨改兰说要带4个孩子上山去拉羊并未在意。直到下午6点,正在喂猪的杨兰芳突然看到儿子杨满堂一边往回跑,一边惊慌失措地大喊说杨改兰和4个孩子都躺在山中小道上。
原来杨改兰带着长女杨某帆(6岁)、龙凤双胞胎杨某利、杨某清(5岁)以及幺女杨某福(3岁)来到自家屋后山上,先用斧头砸向孩子头部,看到孩子们还没有死去,就又逼着孩子们喝下早已准备好的农药,随即自己也喝下了农药。
等杨兰芳与杨满堂等人赶到现场时,杨某利与杨某福已当场死亡,只有杨某帆、杨某清以及杨改兰还有微弱呼吸。杨兰芳哭着问孙女为何要这样?奄奄一息的杨改兰喃喃说了句:“你们不理解,你和阿大好好过,我以后顾不上你们了。”
杨兰芳看到大重孙女还有气息,哭着问:“你给我们留下这个孩子可好?”谁料杨改兰竟决绝地说了一句:“一个也不留。”
等到傍晚7点多钟,杨家本家找的汽车才来到村口。在镇上做泥瓦小工的杨改兰丈夫李克英也闻讯赶了回来,一起相帮着用架子车把杨改兰与两个还活着的孩子运到村口,再放到汽车上运往县城急救。
很遗憾,杨某清在半路上就已经不行了,杨某帆运到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杨改兰后送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抢救,于29日凌晨死亡。
经警方多方调查取证,宣布杨家4名子女是被亲生母亲杨改兰用斧头砍伤致死,杨改兰自尽身亡。事件发生后,县、乡、村干部组织本村村民协助李克英安葬了死者。可谁料9月4日,竟又在阿姑山村外树林中发现了李克英尸体,经警方勘验现场后确认其死因系服毒自尽。
杨改兰一家6口离奇死亡,堪称“自我灭门”式的悲剧震惊社会。世人舆论焦点大多聚焦于杨家贫穷,杨改兰或因杨家失去低保资格而心理失衡。
可杨改兰做出如此决绝选择背后,仅仅因为贫穷那么简单吗?这场悲剧也许除了贫穷因素,也与杨改兰家庭关系以及其个人性格等因素脱不了干系。
贫穷是不幸的根源杨改兰家确实很穷,一家8口有17亩地。杨改兰留在家中帮助父亲种地,丈夫李克英则出外做小工赚点钱补贴家用。杨家的房子还是杨兰芳的父亲5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历经多年风吹雨淋,早已成破败不堪的危房,可还要为杨家人遮风挡雨。
杨兰芳与杨满堂母子住在三间正房中,杨改兰夫妇带着4个孩子挤在不足10平米的东厢房,房子里也没啥家具。也许杨家最值钱的就是饲养的3头猪与3头牛了。
2010~2013年,杨家享受了国家低保补贴。可是2013年底,阿姑山村改变评定低保户规则,由全村集体提名,群众评议确定低保户名单。而杨改兰家未能入选群众提议名单,遂被取消了低保资格。
随后评定杨改兰家人均收入高于国家规定低保户标准,所以也未能获得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资格。于是有人认为杨家失去低保资格后,眼看着别人家不仅可以享受低保补贴,还能享受精准扶贫补助,以致杨改兰心理失衡。
其实阿姑山村196户人家,包括杨改兰家所在的老爷湾社25户人家,大多都如杨改兰家一样贫穷。我们姑且不论当地评定低保户规则是否合理,只分析导致杨改兰极端行事的原因。
如果杨改兰因为失去低保资格自尽,可她为何不在当年自尽,而是拖延2年后自尽呢?按照杨兰芳所说17亩田地种植的小麦、豌豆等农作物差不多能解决温饱。由此可见杨改兰也许对村里评定低保户规则有意见,但还不至于走绝路,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是许多中国人心中执念。
就像余华小说《活着》说的那样,许多人虽贫穷但还努力坚持活着。也许中华文明正是因这种骨子里的坚韧,才能延续5000年而绵延不衰。
我们再分析杨改兰最后极端之举,不像临时起意,更像是长期负面情绪积累突破极限后的大爆发,也许贫穷是其丧失生活勇气的根源,但不应是唯一原因。也许就像杨改兰最后回应奶奶的那句:“你们不理解”,我们只能从其生活经历、背景以及心理发展的脉络再去探寻其它因素。
家庭关系与个人性格是不幸的助推剂杨家人看似家庭关系简单,但说起往事也有些复杂。据说杨改兰的爷爷是入赘杨家,生育4女1子后,或因妻子杨兰芳强势,或因贫穷竟离家出走。后来杨兰芳与一个女儿同嫁邻县一对父子,但因性情不和,杨兰芳又回到阿姑山村与儿子杨满堂生活在一起。
杨满堂没啥本事,甚至说话都有些含糊不清。杨满堂娶了一位妻子,生下两个女儿杨改兰与杨改转。也许因婆媳关系不和,也许因贫穷,妻子也离家出走。随后杨改转被送到本村一高姓富裕人家寄养,只剩下杨改兰与父亲、奶奶相依为命。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杨兰芳应该性格强势,不然杨改兰的爷爷与母亲,不会皆抛下孩子离家出走。甚至杨兰芳改嫁一次,又过不下去再回老家,更说明其脾性不太能和人。
杨改兰一天学都没上过,10岁就开始帮助父亲种地养家,19岁招李克英入赘,随后又接连生下4个孩子。如果一家人和睦相处,也应有四世同堂儿孙绕膝之乐。可是杨兰芳看不起孙女婿李克英,责骂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将鞋子扔到李克英的脸上。
杨改兰既要承担田里繁重的劳动,又要管着一家老小日常生活。有的妈妈只管一个孩子还觉很辛苦,而杨改兰的4个孩子年龄差距不大,可想而知杨改兰天天围着10平米屋子和4个孩子磨,再加上频频出现的家庭矛盾,其心中压抑的苦楚不言而喻。
据当地村民讲述,杨家在村里除了几家本家,很少与人往来,不仅干活不一起去,即便走个对头面也不说话。现在公路修到了村边,交通便利了,许多村民趁农闲出去打工挣钱。但杨家除了李克英出去做小工,其他人都窝在家里侍弄那点农田和牲口,于是杨家情况相比村中其他人家就有些差。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由此杨家就像农村常说的“独户”,无法融进村中主流层面,孤独地飘在外围,也就相应地无法得到村民更多的尊重。
杨改兰性情温和内向,面对村民的漠视,尤其是别人家都盖了新房,而自家还住着几十年的土坯房,更觉过得不如人的自卑。
其实上面早就发放了农村危房改造补贴,李克英也已经买好了翻盖新房的砖,可父亲杨满堂说拿不出剩余的盖房钱,奶奶杨兰芳则坚决不让翻盖新房。直到杨改兰死去,那些新砖还静静地堆在杨家门口。
可想而知一家6口蜗居10平米土坯厢房的杨改兰,看到别人家宽房大屋会是什么感觉,再加上家庭重担,以及夹在奶奶与丈夫之间的难堪,其心中负面情绪日积月累,遇到诱因终有大爆发的时候。
杨改兰心中负面情绪不是一日而就,如果能找到适当的发泄口也有可能会平稳过渡。但杨改兰没读过书,既没有能力疏解负面情绪,也没有能力找到改变贫穷现状的方法,而其身边也没有谁能帮其走出困境。
村里人与杨改兰几无交集,父亲杨满堂老实无能,奶奶杨兰芳也只是个无知强势的农村老太太,而杨改兰最想依赖的丈夫李克英,同样也是没啥文化的粗人。
据说杨改兰送兰州抢救时,曾有人问李克英是否恨妻子杀死了孩子。李克英回答说:“不恨,只要妻子抢救过来,孩子还可以再生。”
4个孩子4条鲜活的生命,李克英的回答透出对孩子生命的漠视,似乎没有什么父子情深可言。这不仅体现出李克英没有文化的无知,也体现出亲情也许早已在一地鸡毛生活中消磨殆尽。可想而知如此丈夫又能给妻子带来什么帮助与启迪呢?
杨改兰在不良情绪中苦熬,再遇不公平对待,却又不懂得如何为自家争取公平权益,只能将其更进一步推入绝望、生无可恋的崩溃边缘。
杨改兰看不到生活改变的希望,再看看身边4个孩子,同样没有希望所在,遂下狠心欲结束这一切痛苦时,也替孩子们做了选择,与其让孩子走自己老路痛苦地活着,不如将她们全部杀死一了百了。
结语虽已事过境迁,但无论谁看到杨改兰事件都会心痛到无法呼吸,不仅哀叹杨改兰的可悲,更心痛4个无辜孩子。
也许现在依然有人不能理解杨改兰的残忍,说一个母亲即便再狠也不能杀死亲生儿女。其实我们不应像一个局外人,或是自认为比较理性、文明的角度来评判杨改兰,事实上我们确实不好去理解其内心真实生活。
杨改兰事件不是一时冲动而为,而是贫穷、家庭特殊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诸多问题搅在一起,无力寻找方法摆脱困境后的决绝。
其实特别暴力的人往往是内心怯懦之人,她们只能用非常极端强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痛苦,遂往往会用非常残忍的方式做事。
我们现在无论谈论杨改兰什么,都好像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其实我们更应该反思如果遇到杨改兰这类底层人群,该怎样伸出援助之手。
人的生活范围太小,芝麻大的事也会变成天大的事。人们的心胸有时与生活视野有关,视野越宽阔,心胸就会越宽阔。所以我们才会说女性一定要有见识,只有见多识广才会变得心胸宽阔。由此杨改兰事件归因还是贫穷与教育缺失的恶性循环之果。
女性系人类的母亲,一个民族的素养取决于这一民族中每个人出生时母亲的修养与教育。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关注农村女性生存现状提供经济援助同时,更要加强改善农村女童教育问题,以提升农村女性生存能力,尽量避免杨改兰事件的发生,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有哪些真人真事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并且难以接受?
12岁女孩的血泪:姐姐将她拐卖,嫁给37岁的男人,饱受折磨摧残,令人痛心
1995年,15岁的云南女孩卫娜宫被人贩子拐卖到河南,并以8000元的价格转卖到确山县蚁峰乡。一个43岁的农民马海良花钱买下了这个“媳妇”,卫娜宫为此反抗过、哭过、闹过,但最终没能逃出去。她向命运屈服了,跟着比自己大28岁的马海良过日子。
第二年春天,马海良和卫娜宫返回云南老家,母女二人相见后抱头痛哭。卫娜宫的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她的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抚养着7个孩子,其中有3个孩子已经夭折,剩下的4个孩子中,大女儿却被人拐卖到了河南,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年纪还大的男人。然而事已至此,她也只得认命了。
马海良家贫,他买妻子花了1万元,这些钱都是借来的。马海良和卫娜宫守着家里的几亩薄田和三间茅草房,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债主们经常上门讨债,夫妻二人经常为此焦头烂额,唉声叹气。
1997年2月的一天,马海良告诉卫娜宫他有一个办法能赚到一大笔钱,偿还所有的债务。卫娜宫问马海良有什么办法?马海良说:把卫娜宫的大妹卫玉兰接来,挑个合适的人家卖掉,这样就能挣到一笔钱。
卫娜宫一听当即反对,妹妹卫玉兰才12岁,这么小的孩子怎能嫁人?她还只是个孩子啊。马海良说家里欠了1万元,债主经常登门索债,这日子实在没办法过下去了,不这样挣不到钱。马海良每天都劝卫娜宫,最后卫娜宫渐渐动心了。
不久后,卫娜宫的母亲正巧来河南看望女儿。卫娜宫便欺骗母亲说:“妈妈,玉兰已经12岁了,却还没进过学校的门,不如把她接到这里来,我们供她读书。”
母亲不同意,大女儿被卖到这里,她很不喜欢这个地方。再说大女儿家中贫穷,他们自己尚且自顾不暇,哪有钱来供玉兰读书呢?马海良和卫娜宫反复劝说母亲,并发誓保证会好好照顾妹妹,砸锅卖铁也要让妹妹读书。在女儿女婿的一番劝说下,母亲勉强答应了。
1997年3月底,马海良把岳母送回云南,顺便带回了卫玉兰。他骗卫玉兰说去河南就让她上学读书,让她过上好日子。卫玉兰听说可以读书,开心得笑了起来,跟着姐夫辗转数千里来到了河南。
来到姐夫家后,姐姐却始终不提读书的事情。卫玉兰问起时,姐姐才敷衍说他们正在筹钱,等手里的钱都筹够了就让她读书。卫玉兰每天给姐姐家放羊,等待着姐姐送她进学校读书。她不知道的是,姐夫马海良正到处寻找买主,准备将她卖掉。
第二年9月的一天,马海良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买主。此人是驻马店刘阁乡的农民高书成,高书成时年37岁且右眼失明,一直尚未成家,他愿意出价1万元买一个老婆。马海良夫妻喜出望外,当即就一口答应下来,并约定在同年的9月26日相亲。
当天晚上,卫娜宫便告诉妹妹给她找了一个婆家。年纪尚幼的卫玉兰不知道“婆家”是什么意思,连忙问姐姐“婆家”是谁家?卫娜宫说婆家就是把她嫁到别人家去。卫玉兰哭着说她还小,她不愿意离开姐姐。卫娜宫便哄骗她说这是为了她好,嫁过去后能吃好喝好,比在姐姐家里过苦日子强。卫玉兰始终不愿意嫁人,卫娜宫见妹妹不肯就范,就威胁她说:“不去也得去,由不得你!”
相亲那天,卫玉兰见到了自己的丈夫,37岁的高书成高大强壮,卫玉兰不足1.4米,两个人站在一起形同父女。卫玉兰害怕这个男人,她吓得浑身发抖并哀求姐姐姐夫不要把她嫁出去。卫娜宫接下了高书成的1万块钱彩礼,正忙着在一边数钱,对妹妹的哭喊丝毫不放在心上。夫妻二人把卫玉兰丢在一边,忙着点头哈腰地和高书成说话。
六天之后,高家开来一辆红色的小轿车,卫娜宫和马海良不顾卫玉兰的哭喊,将她用力推上了小轿车。妹妹被高家接走后,卫娜宫和马海良在院子里把那1万块钱数了一遍又一遍,偿还了6300元的贷款和2700元的高利贷后,还剩下1000块钱。卫娜宫把钱揣进口袋里拍了拍,眉开眼笑地说:“终于可以过点舒心日子了!”
马海良被捕
卫玉兰被接到高家后,连续哭闹了好几天,但嗓子哭哑了也没用。高家人将她锁在屋子里,不准她出门。为了能够逃走,她假装变得顺从起来,高家人认为她已经安分不跑了,于是便放松了对她的看管。
一天傍晚,卫玉兰瞅准机会逃了出来,谁知才跑到村口就被高书成追上了,高书成把她拖回家里一顿暴打,拇指粗的杨树枝都打断了几根。一个月后,高书成就要求和卫玉兰同房,卫玉兰坚决不肯,但奈何这事由不得她做主。高书成对她一顿拳打脚踢后,便无情地摧残了她。
卫玉兰在高家住了两个月后,高书成带着她回到姐姐家里“探亲”。卫玉兰把高书成的暴行告诉了姐姐,姐姐听后非但没有同情她,反而怒斥她不懂事并告诉她以后不准对外人说这些事情,如果有人问她就回答她已经17岁了。
几天后,卫玉兰又逃跑了,她躲在几里外的一个草垛里,第二天还是被高书成抓住了。她被高家抓回去毒打了一顿,并让她干一大堆家务,让她精疲力尽没有力气逃跑。由于人小个子矮,做饭时她要用凳子垫脚才能够得着灶台。寒冬腊月里,她的手都冻裂开了,但还是要抬着衣服去河里洗。
被关押的房子
最可怕的黑夜,几乎每天晚上,高书成都要折磨她,她稍有不情愿就要被打,她的身上到处是伤痕,经常是旧伤还未痊愈,新伤又添了上去。一个12岁的小女孩,竟然受到如此非人折磨,而这一切竟然都是她的姐姐害的,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卫玉兰忍受不了折磨,她想到了自杀。一天晚上,她趁高书成睡着后悄悄溜了出来,她走到一口井边准备往里跳,幸亏有一个过路的村民救下了她。这个村民见她浑身是伤,坐在井边哭泣于是问她怎么回事,卫玉兰把实情一一告诉了这个村民。这个村民把卫玉兰送回高家后,当即给当地报社写了举报信,在信中还附带了一张卫玉兰被关押的房间地形图,报社当即把举报信转交给当地公安部门。
1999年1月21日,当地公安部门来到高家,救出了卫玉兰。当时卫玉兰正在厨房里择菜,她双手被冻得开裂,浑身脏兮兮地,蓬头垢面且浑身是伤。很快警方将高书成、马海良、卫娜宫抓捕归案,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三人被判处五年徒刑,并进行了罚款。
同年1月31日,当地给卫玉兰买了回家的车票,将她送回了云南的母亲身边。当地根据卫家困难的情况,及时进行了相应帮扶。卫玉兰终于从火坑中被救出,但这次被姐姐拐卖,给她的身心造成的伤害将是难以抚平的。
玉兰被解救出来
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姐姐?自己本身就是受害者,却昧着良心拐卖亲妹妹,让亲妹妹饱受折磨摧残。人性之恶竟然到了这种地步,这样的姐姐玉兰估计也不想认了。此案至今再看,依然令人难以理解,令人愤怒,令人后背发凉……
有哪些真人真事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并且难以接受?
2011年4月6日,安徽宁国某加油站。一辆轿车缓缓停下,这里离监控探头远,两男的对着车上委顿的少女说,你去加油,加完油,我们立马放了你,少女乖乖的开着车进了加油站,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反抗。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两男的用刀捅死了自己男朋友,捅了七八刀,她着实吓坏了。两男的在路边一边抽烟一边等女孩,偶尔相视一笑。女孩加完油,开着车回来,并顺便把零钱塞给了其中一人。出加油站不久,女孩被两男的强奸、砸死,脑浆都砸出来了,而后抛尸长江。
这个女孩叫小杨,刚满21。小杨也算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人,曾经获得选美冠军,男朋友帅气,是个公职人员,两个人配一脸。四月五号是清明节假期,两个人跟小杨的妈妈回家祭祖后返回城里。热恋中的情侣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约会。他们把车停在公园的角落里,两个人坐在驾驶室聊天,聊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根本没注意轿车后座上来了两个人。因为大意了嘛,后座的门居然忘记关了。
这两个人拿着手枪,抵住了小杨男朋友的后脑勺,小杨男朋友学过格斗术,可惜双拳难敌四手。两个年轻人被制服后,两个歹徒就来搜身,搜来搜去,统共才搜到几百块钱,但是小杨男朋友的证件却被歹徒看到了。两个歹徒起了杀心,因为自己有枪的事情被小伙子知道了,到时候肯定会有一堆麻烦,于是,他们捅死了小杨男朋友。
随后劫持小杨去往宣城方向,将小杨男朋友抛尸在宣城某废弃采石场。当车行驶到宁国的时候,两歹徒发现车里油快没有了,他们知道加油站有监控探头,怕自己被拍下来,所以,两个人逼着小杨去加油,并好声好气的哄着她,你放心,你加完油,你就自由了,我们对女孩子一向怜香惜玉。
小杨从小到大被保护得太好,根本没有经历过这种可怕的事情,再加上男友的惨死也让她吓坏了,她面对歹徒只有麻木的服从,不敢有丝毫的反抗。车子离开宁国不久,两个人把车开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残忍欺负了小杨,而后杀害了她,并抛尸长江。抛尸的时候还在小杨的身上压上几块大石头。
两歹徒一个叫邢三杏,一个叫邢军华。邢军华32,邢三杏41。据他们供述,一开始本来只想抢钱,后来发现小杨男友的身份后,就起了歹念,他们都曾经是服刑人员,于是杀害了小杨男友后。两个人就想着男的搞死了,女的绝对不能留了。但是自己不敢去加油怎么办?就让小杨去,他们也不怕小杨求救,这不得不说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的确让人难以理解。照说,小杨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还是太年轻了。再加上歹徒太凶残,击垮了小杨脆弱的神经。
由于小杨长得格外清纯漂亮,二邢兽性大发,就在加油站附近,邢三杏强奸了小杨,邢华军强制猥亵。4月6日中午11点左右,车辆行驶至安徽省芜湖长江边的一个偏僻处,二邢决定动手,动手前,邢三杏还想再次强奸小杨,被邢华军阻止了。
一对花样年华的情侣就这样惨死歹徒之手,实在是让人痛惜而且惋惜。
生活中,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如果咱们碰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
被持Q绑架或者胁迫,究竟该如何自救?
第一,切记切记千万不要看对方的脸,放弃好奇心,好奇害死猫。装鹌鹑,低着头一言不发,如果化妆了,赶快把唇彩,睫毛膏一通乱抹,要多滑稽有多滑稽。并且一定要让对方知道自己没有看他的脸。
第二,要尽可能地示弱,装可怜,卖惨博得同情,即便对方没有同情心,你示弱一点坏处都没有。人都喜欢弱势群体。并且想方设法触动对方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让对方自然放松警惕,自动放弃;
第三,还有尽可能地主动把银行卡交给对方,并且提出为了对方的安全,你亲自去帮对方提钱,让对方放松警惕,知道你只是要命不要钱,这样你的威胁就小的多了 即便如此,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歹徒也会有害怕,别看他穷凶极恶,实际上只不过是色厉内荏,一定要提防对方狗急跳墙。
第四,如果遇到可以求救的对象的时候,一定腰摸准对方是不是可以助你脱困,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能力,很多人有心无力,因此,不要向老弱病残孕求救,不要向吊儿郎当的人求助。
第五,警察来的时候,一定要不动声色的避开挟持者,让对方放松警惕,然后尽量离他越远越好,不幸充为了人质也不用惊慌失措,你害怕,对方也害怕,你越冷静,胜算才会越大,警察还没采取措施,你就自乱阵脚,这不是帮忙,是添乱。总之无论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安全是第一要义,然后寻求找一切可以寻找的机会去求救。
逝者已矣。但是小杨依然犯了一点错。至少她有一次逃脱的机会。那就是加油站。多好的机会。加完油,赶快驶离另外一个地方,知道歹徒有枪,不愿意连累加油站员工,这个可以理解。因此,歹徒动作无论多快,总快不过车子吧,青天白日的,他们同样不敢轻举妄动。错失良机,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弃希望,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人只有活着才会有未来。
有哪些真人真事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并且难以接受?
这个世界上最亲爱的家人,自己的亲姐姐居然把自己的亲妹妹给拐卖了,灭绝人性,另人发指。
有哪些真人真事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并且难以接受?
难以理解,可怜孩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