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家庭拿出半数以上身家炒股,2021年证券市场会大涨吗?

今年的证券市场可能会继续上涨,但是并不表明25%的家庭参与证券投资,最后会能赚钱。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如同大家都说开饭馆能挣钱,但有可能还是有很多人投资开饭馆,最后以赔钱关门告终。

确实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到目前接近一年半的时间,整个证券市场还是有着不错的投资回报表现。有些人直接买股票可能都已经翻了翻,有些人投资买基证券类基金,现在收益也不错。我们整个指数,上证A股突破了3600点。而且国家还在不断的扶持资本市场的建设,未来还是有着广阔的表现。

其实证券市场上涨是应该发生的事件。因为证券市场就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风向标、晴雨表。而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2020年还是世界上唯一实现了正经济增长的国家(GDP增长预计2%),预计在2021年可能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预计能达到8%。在经济增长如此乐观的情况下,证券市场就是应该反映出来,就是应该持续上涨。

同样在2020年新的证券法也已经正式实施,注册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之中,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条也已经颁布,将针对证券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将展开严厉刑事打击。整个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建设都已经基础扎实。同时我国针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也大大放松,中国A股的国际化进程也在加快,国内和国外的资金都在不断的涌入A股市场。

确实这一切都标志着2021年的A股市场会有一些大的发展。但其实对于入市的新投资者来说,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赚钱。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过去的规律是“7亏1平2赚”,即使市场长期看好,也最多会变成”6亏1平3赚“。尤其是对于不懂得投资道理的那些新投资者,更有可能成为亏损者。

现在市场波动性加大,其实不懂证券交易,更容易亏损,而且亏损的速度还会更快。所以要么自己学习投资知识,成为行家。要么就购买证券类基金,让专业人士帮自己来理财。

如果觉得好,请给与点赞、评论和转发。

25%的家庭拿出半数以上身家炒股,2021年证券市场会大涨吗?

今后的证券市场怎么样,我说不清。但过去三十年的历程到是摆在那里。我只知道中国经济三十年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市场还在三千多点扎腾。与经济发展极不相符。

而这个市场也创造了两个最。一个是造就了一批批上公司暴富的大股东,通过上市减持套现获得了几辈子都赚不到的暴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时间最短、暴富最快、最大的群体。另一最是制造了一批批亏损累累的投资者,这个群体的数字也是之最吧!

证券市场的好坏涨跌按说是多因素共震形成的,按现在国内(2020GDp100万亿,增长2.3全球唯一,)外全方位因素判断,加三十年未涨,现在应该牛涨了。可眼前还是老样子冰火两重天。

因此对2021股市能否大涨,自己也觉的应该涨了,可一想到过去走势,今天盘面的壮况,心中就又捣鼓起来了,但愿我这种捣鼓是多余的,更希望今年牛起来。不过拿出半数的家财去炒股,我想还是看看吧!

25%的家庭拿出半数以上身家炒股,2021年证券市场会大涨吗?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晋升至中产阶层乃至高净值家庭。与此同时,随着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他们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也持续提高,在刚性兑付逐渐打破的背景下,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银行理财或定期活期存款,而是逐渐把目光投放至股票、基金等投资渠道之中。

有部分家庭拿出了半数以上的身家炒股,这也是居民投资理财意识不断提升的写照。但是,投资股票本身具有足够大的风险,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同时存在的,愿意大比例投资股票市场,未必可以实现较好的资产增值效果,有时候资产缩水的风险会更高。

在未来的股票市场中,去散户化可能会是市场行情的发展主基调,但在机构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当下,我们需要认真鉴别出优质资产与稀缺资产,或者参考知名外资或公募基金的投资路径进行投资。否则,如果选择错误的投资标的,那么最终可能会导致投资回报率大打折扣。

居民储蓄加快步入投资市场,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提速会是一个发展趋势,这也是未来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但是,投资股市本身还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为,投资者尽可能做好完善的资产配置计划,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经历了2019年和2020年的上涨行情后,2021年A股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强势。但是,在A股市场中,历史上甚少出现连续三连阳线的走势,即使今年的市场行情不悲观,但也不宜过度乐观,提防股市冲高回落的风险。

25%的家庭拿出半数以上身家炒股,2021年证券市场会大涨吗?

在沪指重返3600点后,股市开始再度沸腾。

先看几组数据

1、据证券登记结算官网统计数据,到2020年11月末,新增投资者152.71万人,同比增加84.76%;我国股票投资者总数达1.7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0.83%,其中自然人投资者占比99.77%。也就是说,你身边每10人中就有1人在炒股。

2、2021年元月头三天,基金发行金额超过3000亿,以至多家基金限制发行。1月18日一支基金首募规模超过2398亿元,成为公募基金有史以来首募规模最大的产品。

3、公募基金在2020年获利1.17万亿。

可以说看完上面的数据,各位就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上涨是必然的,问题只有一个,2021年A股将涨到多高?

市场各路资金前来帮场子

目前,A股就像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市场上各路资金都来帮场子,首先是实体经济,现在各种原材料都在上涨,化工原材料(包括原油)、金属原材料、纸等等,实体经济压力巨大,因为绝大多数企业无法将原材料的上涨压力传导到下游产品,只能靠自己硬扛,加上消费不足,本能的不敢扩大再生产,所以实体经济的钱很愿意进入股市;

其次是居民家庭过去买房的钱,国内过去居民的理财主要是通过买房来对抗通货膨胀,现在除了一线城市的房子以外,其余二、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基本上气数已尽,加上现在二手房极难出手,无处可逃的居民投资开始选择进入股市;

第三、海外的北上资金看好我国股市的未来前景,不断加仓。

房产资金在转换成股市资金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总市值在500万亿左右,而A股的总市值约为60万亿,可以说,只要有九分之一的房产资金转换到股市资金,就能使得A股总市值翻一倍。

目前我国家庭户均资产161.7万,其中近80%的财富为房子,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存款和银行理财)不到6%,只要是股市市场出现明显的赚钱效应,就会极大地推动房产配置转为股票配置。

总结

目前经济虽然没有全面恢复,但是市场有确定性很强的良好预期,加上世界范围内各国央行的集体大放水,导致金属、橡胶、原油等大宗商品出现巨幅上涨,市场有对全面通胀恶化的担忧,A股就是夹杂着这种复杂的情绪影响下,开始了牛市的步伐。

最初是因为资金无处可逃,将来会随着行情的逐渐推高,将有更多的资金加入,从各路资产转入,如果能配合经济回暖,股市将出现狂欢。

下一个大的阻力位在上证指数4000点,提请大家注意。

江湖路远,我是“天下会会天下”,欢迎关注!

25%的家庭拿出半数以上身家炒股,2021年证券市场会大涨吗?

我已经在股市摸爬滚打二十几年了,有赚有赔,学习各种技术和价值投资,结果学得越多亏得也越多,说到股票就是伤心!但是,还是雄心不改。刚开始进股市的时候是投资大部分资金。随着亏损多了就不敢投资那么多了,计划是最近半年到一年都不用这笔钱才拿出来炒股。绝不会拿半数身家来买股票,股票只是投资的一种渠道,我每年必须买各种保险,这个钱不能动,要保证保险准时扣费。然后买国债,虽然利息低,但不会亏本。剩下的余钱用来买股票。只要在工作,生活费不用担心!不知道网友们怎么安排投资?我还是觉得股票风险太大,绝对不能借钱来买,亏损的时候,真心有苦说不出来。我现在亏了一些钱,但不影响我的生活,照常每天开心的过。

25%的家庭拿出半数以上身家炒股,2021年证券市场会大涨吗?

这个可以有!股票一定会大涨,而房价必然会下跌。

我国居民总财富在450万亿,25%的居民财富也就是在110万亿。我们就暂且把机构炒股的钱也纳入到这25%的居民财富范畴。那么我们还是把股票企业持股和股民机构持股按照60%:40%来分配。这样即便居民的投入不涨,那么股票市值也要达到275万亿。是目前股票约80万亿的3.5倍,也就是股票整体上涨了3.5倍,企业从中增加了100万亿的市值。

最终的结果是股票市值增加了3.5倍,企业从中赚到100万亿。而居民却未必从中得到受益。最多也就是前面进去的群体把后面进来的人给收割了。这还是一个韭菜世界,而且,还有一可能,那就是企业的市值绝对超过预期,那么就是人家离场的时候。最终全部被收割。

至于房地产呢?我国的房地产财富占到了居民财富的70%以上,要是至少25%要拿到股票市场,那么我们居民的房地产占比就会跟国际接轨,占比在50%左右。那既然财富占房地产比例下降,那么房价也就会跟着下降。这道好了,以一个1000万财富的家庭为例,250万投资股票最后没有赚到钱,可700万的房子却是跌了200万,下降到了500万(财富占比50%)。这样一来一去就等于亏了200万。呵呵!这可是一笔大亏本的生意,实在是不合算。

这也是为什么要稳定房价的理由,一旦大面积的下滑,居民的财富机会快速下降。而股票其实就是一个虚拟实现,但总量一般在一个GDP左右。盲目地扩展和市值暴涨那都是风险极大,占比居民的15~20%的财富是相对合理,而且还是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大量的绩优股的前提下才可以让股市的泡沫固化,否则那不过是空中阁楼,最终还是会回归常态。2021的证券市场不可能会出现势态,毕竟基本面在这里,钱多人傻也不是这么花的。踩踩机会道是会有,毕竟资金洪流在这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