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佳琦一个人能干掉60%的上市公司?

李佳琦确实能赚钱,而且也确实非常努力,听说2019年能赚两个亿。但是他只是个团队,他不是像上市公司一样是公司化运营。未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经营的持续性。所以这句话说的只是个噱头,没有任何价值。

一家公司最重要的就是经营持久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公司企业追求的是什么?从古到今,大家不都想做百年企业百年老店吗?怎么才能成为一家这种企业呢?怎么才能成为一家这种企业呢?这就是同李佳琦的团队最大的不同之处。

企业所处的行业要有持久的生命力。现在李佳琦做的是直播带货,这个行业是个新兴行业,但是他的兴衰变化也非常快,今天可能大家喜欢李佳琦,但明天可能去喜欢张三李四王二麻。还有可能过两天直播带货这个行业就没有了,变成了3D全景卖货。所以有可能很多上市公司是营业收入不够,但是它所处的行业可以让它一直生存下去,一直都赚钱。那么它可以给股东一直创造利润,一直分红。

企业要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和运行规则,可以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经营下去。所以我们看到上市公司有各式各样的委员会,有外部的独立董事,有很多的内控措施,需要合法规范的经营。但李佳琦仅仅是个团队,他们没有这么复杂的内控制度来保障一直经营下去,说不定过段时间,团队就分崩离析,仅仅靠一个李佳琦也无法持续经营。

以上这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内外最大的影响。当然李佳琦团队也可以继续发展,可以成为一家正规的公司,也可能随着形势变化转移新的方向,也可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持续受到热捧。但是他们还没有经过这个考验,所以他的持久性就没有得到检验。自然他同上市公司之间就没有任何对比性。

当然我们的60%上市公司也不太争气,有了这么好的上市资源,也没有持续扩大发展,给股东创造更多的利润,还整天做很多违规的事情。但最少他们变成了公众公司,可以给股东创造利润,而李佳琦团队仅仅是给自己创造了利润。

所以李佳琦团队仅仅是个现象,他能不能成为长久,能不能继续再过10年还在增长,那就看他的公司化之路走的怎么样?能不能持续抓住人们的眼球和持续下单的手。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如何看待李佳琦一个人能干掉60%的上市公司?

我对此人也不了解,如你所说一个人能干掉60%的上市公司,说明他非同一般,足智多谋。让人佩服,所以我们年青人一定要有理想,有追求。

如何看待李佳琦一个人能干掉60%的上市公司?

题主的问题混淆了概念

李佳琦的网红经济模式是属于商业流通领域,而我国绝大部份的上司公司是生产制造领域。不同领域的主体怎么能简单类比呢?

A股上市公司中,超市、百货类的企业如永辉超市、华联综超等也就五六十家,加上贸易类的也不超过两百家。李佳琦和它们勉强可以类比,和别的公司怎么比?

拿同属商业的永辉超市来比比,市值近八十亿美元、年销售额近百亿美元——网红们还得加倍努力才可能追上。

如果说仅比较产生利润的能力,那流通领域本来就比生产领域有天然的优势。比方说,农民生产出一斤大蒜,只卖几毛钱、一块钱,可商家通过各种炒作,到了消费者手里是十几块钱,中间产生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你能说商家干倒了农民?虽然从利润上讲确实如此,可别忘了,离开蒜这个基础商品,商家的利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李佳琦们的能力是体现在商品的销售上,商品是必需的媒介和载体,离开商品,能力如何体现?生产和销售是社会经济的不同环节,不存在谁干倒谁。没有竞争关系,也没有可比性。

网红经济模式处在时代风口,享受超级红利是正常现象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红经济这一新生事物,对传统商业模式来说是一种颠覆。用网络偶像带动商品销售的方式未来可能大行其道甚至一定范围内成为主流模式。我们自然不应该低估它的能量,李佳琦、薇娅、李子柒们的走红印证了这一点。

媒体传得火热的李佳琦一年赚2亿、李子柒一年赚1.6亿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人们对新生事物的狂热和追捧所致的商业后果而已。都说风口上猪也会飞,何况是鲜活的偶像级人物呢。再说了,李佳琦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背后有规模不小的团队来提供各方面支持。题主说的“一个人”也不够贴切。

A股市场确实充斥着无数的垃圾企业,年利润不到二亿的企业也确实有两千多家,不过这是由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如果由此得出“一个人干倒60%的上市公司”的结论也太简单粗暴了。就像我们不能说一百万的商业炒家(假设数字)干倒八亿农民一样。

大白话说财经,我是断断断水刀。欢迎留言交流切磋。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提示即删。

如何看待李佳琦一个人能干掉60%的上市公司?

这是一个互联网语言的表达方式,描述新兴的网红带货能力,并不是真的李佳琦就干掉了60%的上市公司。

按照媒体报道,李佳琦一年盈利2个亿左右,这个数字哪儿来的不知道,反正不一定准确。因为李佳琦那种促销模式,都是折扣价,利润率达到10%就需要销售20亿元。不知道他一年能不能销售20亿元。

其次,李佳琦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在运作。也就是一个团队打造出李佳琦这个个人IP,背后有营销策划团队、媒体宣传团队、商务洽谈团队、商业销售团队、公关包装团队等等,这是一个颇有实力的团队整合起来的,不是一个人完成。

说白了,李佳琦是一个在移动互联时代,一个新型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简单的个人成果。

这里主要涉及三个要素,包括风口、资源、团队。

风口是,在移动互联时代,一个好的IP是非常有价值的。那么李佳琦这样的网红,就是这样一个合适的IP,应时顺势。

第二是资源,这个IP,要整合大量的商业资源,以及媒体宣传资源,来进行合适的包装推广。

第三是团队。这不是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团队协作的时代。一个人再厉害,李佳琦能够策划内容,还能够有时间进行商务接洽?有时间进行商务接洽,还有时间进行商品销售?有时间进行商品销售,还能够进行传播推广?这是一个团队的胜利,而不是一个个人的胜利。要知道,这里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专业人士,做专业的包装推广。

李佳琦一个人能干掉60%的上市公司,是在一个特定时代,迎合了风口趋势,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来带动销售。

如何看待李佳琦一个人能干掉60%的上市公司?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个不是一个可以复制的现象,李佳琦只有一个,薇娅也只有一个,还有快手的那个带货王也是只有一个,现在直播带货是一个非常火的一种销售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是这是各个平台为了吸引流量,力捧的一个代名词,把所有的流量用来打造一个典型,然后让这个人获得极大的财富效应,以此来获得资本的认同、市场的认同,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估值,在商业模式上获得先进性。

直播的销售额占到一个平台的销售额的比例有多少?这个数据淘宝是没有公布的,如果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了平台销售方式的一种主流,或者是已经占到了相当的比例,那么,这么优秀的数据,平台是会公布的,但是平台并没有公布这种总量的数据,只是公布了一个李佳琦的带货数据。只是公布了一个薇娅的数据。

直播带货是一个新的销售模式,会赋予一批人新的机会,而头部就是李佳琦和薇娅等人,但是他们之下大多数是很普通的,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都说明星赚钱,之前每年都会公布明星的年收入排行榜,排在首位的明星年收入也会有两三个亿,而这其实也是超过了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的净利润。

但是这些只是头部的明星 ,大多数的从业人员都是拿着普通的收入,对于直播的这种新的销售模式,对于很多人来说肯定是很心动的,尤其是看到李佳琦这种几年前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化妆品销售员,每个月几千元的薪水,毫不起眼,而现在的年收入已经是数亿元,普通人的逆袭,往往会成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吸引众多的效仿者,尤其是当前遇到销售困难的企业,遇到人生困境的普通人。

但是恐怕还是要去做一个评估,看自己是否真的具有这方面的能力,是做一个尝试,还是倾力投入,急病乱投医的结果并不会如愿。

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还是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业才是正道,赶风口,炒概念,最后的结果也是一地鸡毛,每逢有一个新的模式或者概念出来,对那些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尤其是喜欢跟风,签个协议,把股价先炒上去。

如果一家公司寄希望于和李佳琦签订一个合作协议,希望李佳琦来销售公司的产品,那么这个公司也真的是没啥竞争力了。

如何看待李佳琦一个人能干掉60%的上市公司?

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市值都破万亿美元了,虚拟经济大行其道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李佳琦现象,还有李子柒现象,正是这个时代的最佳写照。在美国,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市值都破万亿了,美股市值前十里,前六都是互联网、电子公司,这已经非常说明时代的特征了。而曾经的市值巨头都是沃尔玛、石油公司,如今沃尔玛只有3200多亿美元的市值,不足苹果的1/4。互联网统治了整个世界,真的一点都不假。你的所有行为,都有互联网化的 倾向,从最早的购物,到如今的娱乐,还有什么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吗?周末,你点个外卖,看部网剧,就可以取代之前的开车去购物中心度过周末的传统方式了。制造业已经沦为互联网的工厂,互联网占据了网上的入口,传统企业只能听任互联网流量的摆布。流量,就是王道。过去线下抢人流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了。时代在朝向越来越简单化的方向前进,人会越来越懒,我不知道这个大趋势的拐点何时会到来,但现在显然是一个互联网的巅峰。无人知道这个互联网巅峰会持续多久,但是这关系到美股的牛市何时结束。说白了,互联网经济只要还在发展持续,美股的牛市就难以结束,A股的科技股行业就不会结束。这就是从社会现象---李佳琦现象看资本市场的一个角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