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赞同“我可以请你喝一千的酒,吃一万的饭,但借我的一百必须”还这句话吗?

太偏执了!千万不要以这种态度去处理事情,未来会把自己置于特别不利的状况。任何赞同以上态度的朋友,如果真的以这个方法去处理人生中碰到的各种事宜,那将来会后悔莫及,不要被毒鸡汤文所误导。

我们很多事情讲的是外圆内方,其实核心道理就是讲:内心守住准则,外面还是要有变通的方法和处理方式。千万不要以这个偏执的原则,去作为外部处理事情的准则,很多人就是这么误导大多数人的。

1.如果真能喝一千的酒,吃一万的饭,那么这个朋友基本上还是属于同阶层的人,或者属于关系比较深厚的朋友。那么他真的去借100,还需要借吗?就像随手给朋友买包烟一样,还需要再去犹豫吗?还需要打张借条,再去给这100吗?所以这句话本身逻辑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2.不是每件事只有两个选择,对或者错,或者可以做,和可以不做。其实还是有很多中间范围的选择。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经济情况和自身的一些情感看法。针对朋友借钱也一样,在有些关键点上,例如自己情绪高涨或者低落的环境下,有的朋友借100可能都不会借,但是有的朋友借1万可能都借了。在自己经济情况非常好的时候,关系一般的朋友借钱也就借了,在经济情况非常差的时候,关系好的朋友借钱也不肯借。

3.其实如果可以改这句话,应该改为:借贷是个平等关系,如果认为他不能归还时,宁肯送他一笔钱,还能维护将来的朋友关系,也不要借他一笔钱,也不至于将来撕破脸皮似的催债。例如有些朋友,他自身信用不佳,但是也不全无可取之处,那么他可能借1万,直接给他表明送他2000,不用归还。也不要去做借1万打个借条,将来催过来催过去,将所有以前的情谊全部归零的尴尬境地。

4.朋友本身是超越了经济关系的另外一层友情,如果必须要同财务相互往来产生联系,那其实已经变味了。所以真正处理朋友之间的财务关系,还是要从情感和情谊出发,去考虑到底是借还是送,掌握朋友关系的边界,是我们人生成长中的一个大事情。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你赞同“我可以请你喝一千的酒,吃一万的饭,但借我的一百必须”还这句话吗?

赞同。

高度赞同。

“我可以请你喝一千的酒,吃一万的饭,但借我的一百必须”说的是一个遵循规则问题。

我有能力,可以请你吃饭喝酒,一瓶1000元,一餐10000元,愿意。这是能力的体现,也是感情的体现。因为有能力,因为有情感,所以这个付出他觉得值得。

但借钱,是另外一回事儿。

愿意借钱给你,哪怕是100元也好,1000元也罢,也是有感情因素在触动的。一个陌生人,我干嘛没事借钱给你。但既然是借钱,就一定要还。这也是遵循规则问题。

请客吃饭与借债还钱,都是遵循相应的社会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正因为大家都遵守规则,才有了人类社会的独有文明。如果大家都不守规则,那么社会就会乱套了。

印象很深的是,近年来流行颇广的一段胡适日记上的话: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会伪君子遍布。

守规则很重要,哪怕是小小100元,借钱就是借钱。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你赞同“我可以请你喝一千的酒,吃一万的饭,但借我的一百必须”还这句话吗?

赞同啊。这不是典型的一事还一事、一码归一码嘛。原本就不应该将两者混为一谈的。

借我的一百就是借我的一百,是你欠了我的。你我之间,是借债、欠债与债主之间的关系。这跟钱的大小、多少并没有关联,不管是一百也好,一千也罢,亦或是区区十块钱也成,借了就是借了,欠了就是欠了。

而借了人家的钱就必须得还,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借钱不还,那是要被人当成癞子、遭人嫌弃的。

而我请你喝酒、请你吃饭,不管酒钱多少、饭钱多少,这都跟你没有任何关系,都是我的事。你丝毫不用担心吃了饭、喝了酒,自己会不会损失什么。

我跟你关系好,可以请你喝上千块一瓶的酒,可以请你吃上万块钱一顿的饭。我付出我愿意。你只管放心吃好了。

而假若关系一般般,或许就只能请你吃碗阳春面了。甚至,如果关系根本不行,那啥吃啥喝的,也就统统都别想了。连搭理你都没空,还想蹭吃蹭喝,门都没有。

但不管有吃没吃、有喝没喝,也不管吃的、喝的是好是坏,这都跟你借了我的钱不发生任何关联。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频道的事。

不管是放下吃完阳春面的碗,还是放下喝完千元老酒后的酒杯,我都要提醒你别忘了一件事:还钱。你借我的一百块钱还没还!

今天身上带钱了吗?带了就赶快还回我,碰上我高兴,明天下班后,我还请你喝一千块钱的酒,吃上万块钱的饭。

若不还,一直赖下去,那就别再跟我说什么酒啊、饭啊的,恐怕就连阳春面也指定没你的份。我得用事实让你知道,什么叫一事是一事,一码归一码。

你赞同“我可以请你喝一千的酒,吃一万的饭,但借我的一百必须”还这句话吗?

这句话说的没错呀!

上个学期我有一个20多年的老同学就借了我1万。开始的时候他还让我借他几万,我已经出于防范只借他1万了。虽然我是知道他的性格的,一开口就是,你别问什么原因,总之借我三几万。我不是随便借钱给人家的,因为这个同学以前我们去增城的时候找他摘荔枝,他是很热情的接待我们。以前也没有向我借过钱,所以这一次我就转了1万给他。虽然两周之内他把钱还给我了,不过中间还是有一点小插曲的。第一次约定的时间他没有还,而且让我在借他两万。这一次是他的父亲进了ICU,他哭着向我借钱讲话都讲不清楚了。但是我刚刚才借了1万给他,又向我借两万,那个时候不要说我有点犹豫,我存折里面真的就只有3万块了。就算再好的朋友不可能给他两万,剩下1万我自己当生活费这样子。

第一次还点钱去后再过了一个月,他又向我借钱。因为上一次准时还了,所以这一次我也没有犹豫还是借了1万给他。不过这一次就过来半年都还没有归还。后来我从另一个了解到,他是因为自己的老婆刚生了一个女儿,已经不能生第二个了。他又很想在外面找人给他生一个儿子,但是这样就需要很多的钱。所以他就向银行贷了可能几十到100万左右,然后拿去给人家放贷。开始的时候他还可以坐着收钱的,但是没有多久那个人就拿着钱跑路了。我真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愚蠢,这些事情的结果基本上都已经是预算得到的。

如果这一次1万块钱可以买断一段友谊的话,我觉得还是算值得吧,毕竟以后他也不会再问我借钱了。至于你说其他的朋友问我借的话,那我肯定警惕性会变高了。我现在都不是很想去参加什么同学聚会了,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同学借了我1万块钱不还吧。当然像题目所说的,我宁愿请他吃1000块钱的饭,也不愿意借他100块钱。同学之间有些时候是需要这样子保持距离的。我们也应该这样子教育自己的孩子。

你赞同“我可以请你喝一千的酒,吃一万的饭,但借我的一百必须”还这句话吗?

我赞同!有借有还,天经地义,有借不还伪君子,一佰元不多可以不要,但做人的品德有问题,喝一仟吃一万那只是一种比喻,连一佰元都不还的人还有深交下去的必要吗?跟钱多钱少没有关系,只是人品问题,

你赞同“我可以请你喝一千的酒,吃一万的饭,但借我的一百必须”还这句话吗?

叙述一下讨债以及从朋友到友尽的过程。

刘是我的初中朋友,一直到高中大学以及工作也偶尔有联系。5月份的时候,刘因为要结婚,房子装修还差3000元,想到了向我借。我们之前也没有过经济往来。但因为觉得是朋友,也没有写借条,便借给了他,约定下个月发了工资还。

到下个月约定日子,刘毫无动静,我向他询问。结果他又以工作要做业绩向我借了3000元。然后我就借给他了6000了。之前有过沟通说,我最近要开始还房贷,要用钱,你得准时还,刘满口答应。

往后的几个月。每次索要,刘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迟。我也就一次次的等着下次。上个月,又到了约定的日子,结果联系不上刘了,微信不回,电话不接,我QQ上联系到了刘的未婚妻(因为我和刘还有他未婚妻都是初中同学,他俩长达10年的爱情长跑,很羡慕吧[玫瑰]祝福[玫瑰]),让他未婚妻说帮我问一下刘,结果!!刘打过电话劈头盖脸把我说一顿。。说杀人不过头点地啥的,不应该找他未婚妻要账(我冤枉啊。我只是给他未婚妻说,让刘联系我)。吧啦吧啦说了一堆,结果又约定了个日子,还说一句不给X全家(很恐怖吧。我觉得不论啥事不应该拿家人发誓吧)。结果。到约定日子只收到1000。。。。剩下的又往后推。

刘说10月1结婚,拿到他朋友礼钱还我。我想着那就等着呗。结果。。一直到30号晚上没见到钱。我就问刘。依然忙(我想着,发个转账10秒的事,能有多忙),但人家终究是结婚,婚事为大,就等到10月2号吧。

到了今天一大早,刘先给我发了个信息,说下午给我送来,我还想着他只要送来,我少收几百当随礼了。但你要一直拖着,我TM还给你随个毛。结果一直等到天黑,没见人。我问刘,还是说忙,然后给我打过来1000,解释结婚都是现金红包,微信没钱。我就火大了,说你没空可以。我今天去你家附近等你。。然后不到10秒,微信收到转账,钱一次性结清了。刘最后一句话是,赶紧给你,给催命似的。剩下他还发了啥我就不清楚啦,因为我把他删啦。哈哈哈。

(催款及推迟基本上都是半月一次,相当准时。中间也让他补借条,被刘以各种理由推脱了。

最终结果就是:6000元整,最终要到手。刘,也最终拜拜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