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征信不良,女儿被名校拒绝录取,您怎么看?

社会在进步,今年还没有看到高考后有类似事情发生。但是看到了子女想去上大学的国际班(就是学费非常贵,双语教学,可能在国外学习两年)和艺术类专业,但是因为父母在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内,导致不能上的新闻。

德先生认为上国际班或者艺术类专业,被学校拒绝,是一个正常的事情,这两种班动辄每年学费都在5~10万。因为此时学生还处于被成人供养阶段,这两种专业都是花钱非常多。那么钱从何处来?学生打工兼职是负担不起的,还得需要失信的父母给供养。学校从学业延续的角度,认为其未来可能不能持续上学,拒绝录取也是正常的。如果真的是其父母供养上高价班,那么这笔钱对于债权人来说就丧失了公平性。

但是如果子女上的是公立大学,接受的是国家统一的高等教育,那是不应该拒绝的。我们不应该因为父母的过错而将子女剥夺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子女还有其漫长的人生未来,他的人生不应该受到严重干扰。

而且我国的司法解释也说的很清楚,保护孩子的权利也是有的。在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专门做了解释,限制子女入学指的是“那么这个限制入学,是有一个界定。是什么呢?如果是失信被执行人的子女上的是高消费学校,什么是高消费学校呢?就是比一般的消费高的学校,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这个高消费的学校,像私立学校,费用是由这个被执行人支付的,符合这种特定情况,确实是要限制的!”

同时,有些政审类的高等院校也有此类规定,但是这是有专门的政审条例规定的。专业应该属于具有保密性特性的专业。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录取考生之时将面临着重重考验性,所以被拒绝也是正常的。

在去年,浙江温州的一位同学就碰到了这类事件,考分很高,提前录取,但是专业比较特殊,经过学校通知后,其父母迅速结清了银行贷款,子女也顺利入学了。看来父母是有偿还能力的,拒绝偿还,确实是“失信”啊!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父母征信不良,女儿被名校拒绝录取,您怎么看?

不合情,不合理,也不合法。这是显而易见的,父母征信不良,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不能传导到下一代,并且影响下一代的大学录取。也就是说,这是父母的过错,不是孩子的,惩罚父母就是了,用父母的过错来惩罚孩子,并没有这样的法律依据。这些年来,随着诚信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诚信意识不断提高,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仍然存在不守信用的人。但是,无论怎么说,都是特定的人,而且不能传导给孩子。总之,我觉得,这事儿高校做得不妥,理应更正。

父母征信不良,女儿被名校拒绝录取,您怎么看?

没有办法的办法

父母征信不良,女儿被名校拒绝录取,您怎么看?

父母失信,孩子享受了,为什么不可以拒绝入学呢?完全可以!

老赖之所以有钱不还,认为法律拿他们没有办法。反过来想想那些被欠款的人,那是怎样的生活?不要说什么株连九族,因为老赖们的孩子在享受他们父母的不义之财,只有这样,老赖才会还钱,否则,官司赢了要不来钱,岂不是有失公平?

父母征信不良,女儿被名校拒绝录取,您怎么看?

我支持👍虽然很多人在说孩子无辜什么的,但如果不施以此种惩罚,那些老赖永远有恃无恐。至少在当下的社会,欠钱不还都成大爷了,就算法院都奈何不了,我们可是法治社会呀!可是这些老赖也是为人父母的,所以此等惩罚对其他人是具有相当震慑意义的!影响的只是个别老赖的小家,却安定了整个社会,保全了该保全的人!

父母征信不良,女儿被名校拒绝录取,您怎么看?

第六感 观教育:名校拒绝录取没有法律依据,是歧视性做法。

作为一所名牌高校做出如此荒唐之事,可谓是极为不明智的。也是对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错误解读。父母失信,株连孩子有违公平精神,也是宪法所不允许的。宪法规定: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害。名校以父母失信为由拒绝录取女儿就是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就是违宪行为。

女儿要主动联系校方讨要说法,如果无果可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合法权益。大学不是那几个校领导的大学,是党和人民的大学,由不得他们几个胡作非为,欺压百姓,侵害民权,破坏民生。父母的错让女儿承担,岂有此理!

结束语: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给百姓一个公道,让荒唐之事变成考生的一个喜讯。此事也从侧面教育大家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否则,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大麻烦。

诚信光荣,失信可耻!

各位亲们,有啥想说的?欢迎留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