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和画家是怎样养成独特的审美观念的?有什么窍门可以借鉴?

画家和摄影家是怎样养成独特的审美观念的? 有什么窍门可以借鉴?

其实,摄影和绘画之美,属于视觉美艺术的一种,存在于二维平面上的一种“静态画面”展示出来,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业内有不少人,将此二者的区别最小化精简描述为“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而绘画是做加法的艺术”。

摄影的画面是现有现实中客观存在于镜头中的场景,而摄影师要做的事,有个关键点便是,如何从繁杂多样的实际景物中,抉择出最具有美感预期的元素收入镜头的同时,尽量剔除无关或者不利的东西。

绘画则相反,是一种从一张空白的纸张开始,依据创作者自己的审美眼光,一点点将自己认为美的元素添加上去。

这便是前面所说的,同样是“展现美”,一个是减法,一个是加法。

(↑本人拍摄后制造成国画效果的照片↑)

摄影与绘画,在这种“发现美”的过程中,参考的标准便有诸多共同之处。从美学专业理论角度来说,是一致的,构图、色彩、环境、主题,都包罗于其中。

于是便有了答案,在创作美、发现美的能力上,学习与实践,便为不二之法门。

窍门1】用知识,给自己装备一个艺术的大脑

无论绘画还是摄影,一些美学的基础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都是历来从事这些具体事务的先人们,多少代积攒下来的“黄金知识点精华”,快速掌握这些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构图中 的黄金分割比以及斐波那契曲线,

当这种存在于人类通用思维的视觉特征被挖掘出来之后,后人直接去套用,便会极大程度少走很多弯路了。

如此类似的还有色彩(搭配)学,环境气氛等,都是需要系统性学习的部分。

尽管理论不是教条的必需品,但却是可以令人少走弯路,不如正规殿堂的妙药!

窍门2】用实践,训练自己扎实的基础,形成“于平凡之中抓艺术”的美感。

摄影和绘画,都是这个道理。

多按快门多拍照片,之后再在电脑上逐张审视自己每次拍摄照片的优缺点,这种过程是必须的。直到将自己的“摄影黄金眼”训练成功之后,可以快速在一堆平凡的物体景象中,快速捕获到能够体现出艺术味的结构。

有些摄影人,将这个过程简单概括为“使劲多按快门→不需要按多少次”的哗变。当你实现这种转变之后,几乎就已经超过周围大多数人了。

绘画也需要同样的历程。每一种技法的历史、知识、人文环境,同样需要大量的实战练习,才可以完成系统性的技巧掌握和文化精髓领悟。

废纸三千,说得是写字,绘画之人,同样是这样的。

我想,这大概也就暗合了为什么有那么多艺术家们愿意不辞劳苦去民俗区、荒芜地、农村、大山……采风写生的道理吧。

总结

总而言之,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几乎没有偷懒的捷径,尤其是绘画,大量的练习更是显得重要。

理论走在前面可以让人少走弯路,实践跟上理论则是技巧的训练、艺术的基础搭建;

但遵循理论的背后,更需要自己“个性而智慧的大脑”善于从变幻万千的自然元素中发现抽取出自己中意的元素,这样才不会长时间走在大家口中所说的“大妈式摄影、口令摄影”之路上。

摄影家和画家是怎样养成独特的审美观念的?有什么窍门可以借鉴?

远离社会,亲近自然!

摄影家和画家是怎样养成独特的审美观念的?有什么窍门可以借鉴?

由绘画转而摄影的人不在少数,有成就的摄影家中,有过绘画经历的人就更多了。

摄影和绘画都是视觉艺术,都讲究视觉感受。构图、色彩、光影是它们共同的基本要素,因此,摄影家和画家的审美观很多时候都是相通的。

现在有一种现象:很多摄影师追求摄影作品的绘画意境;也有一些画家讲究绘画作品的写实、逼真。说明两者之间有时会有重叠。

形成自己独特视觉艺术审美观,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体悟、积累。

首先,多观摩。看画展、影展对良好审美观的启发和养成至关重要。平时也要多多积累,反复观摩一些经典绘画、摄影作品。

其次,多交流。不仅影友之间经常交流,还要与画家乃至书家多交往。

还有,多体悟。将自己的作品与优秀作品进行比较,找差异、找差距,以改进提升。

欣赏几张画意摄影作品吧!

摄影家和画家是怎样养成独特的审美观念的?有什么窍门可以借鉴?

一、文章论述

摄影艺术的审美感受主要是来源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视觉造型中所表现的艺术,净化心灵的能力,在摄影艺术中都能实现。在摄影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中,既反映了现实的形态,又饱浸着摄影家的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也可以这样说,摄影艺术家将艺术的形象凝聚是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凝聚着时代的理想和历史的必然,这种形式美和内容美高度的统一。摄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质的价值。

摄影家和画家的审美观念具有相同之处。绘画历史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摄影历史至今才具有180年的历史。自从照相机1839年8月19日诞生之初,99%的都是有画家使用照相机,拍摄的内容都是画意的作品。当照相机传入到中国的时候,也正是画意摄影最高峰之时。

所以说很多画家都是摄影家。很多摄影家都是画家出身。从摄影和绘画的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深深的感到,摄影的技法大部分来源于绘画的技法。所以说他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审美鉴赏,是相通的。摄影称构图,绘画称布局;摄影称空间,绘画称留白, 摄影称色彩的构成,绘画叫色彩的运用。实际上绘画和摄影的构图、布局、空间、留白,色彩、节奏,旋律、空间、影调、线条和景深都是相通的。

二、 摄影和绘画最大的区别是:

摄影是瞬间艺术,具有即时性,纪实性,现场性,镜头的真实性,摄影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复制性。而绘画不是瞬间艺术,他可以创作一天,也可以画两天,也可以画一个月,也可以创作两年。但是绘画的和摄影的审美观念,审美思想,都是一样的相互融合的。

三、 怎样养成独特的审美观念,有什么窍门可以借鉴?

1、我认为首先要学习美学,审美的思想境界,审美的情操,审美的修养。

2、要具有审美的敏感性。特别是对线条,光影,色彩,影调,节奏,韵律和图案要具有特别的敏感。

3、要具有审美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美,挖掘美和表现美。具有高远的审美境界。

4、“功夫在诗外”。要学习和绘画以外的知识。比如,建筑学,几何学,透视学,逻辑学,雕塑,舞蹈,音乐,文学等等,向其它视觉艺术领域学习。

5、要勤奋刻苦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学活用,灵活掌握;举一反三,循序渐进。

6、要具有艺术方面的天赋,要具有创造艺术的灵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厚积而薄发。你才能具备独特的审美的观念和审美思想感受。

赵许生原创,感谢您的关注

摄影的干货,收藏无遗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摄影家和画家是怎样养成独特的审美观念的?有什么窍门可以借鉴?

应该说个人个体对艺术认识和修养,具体到审美意识表现出来。有共同审美基础之上,才能谈独特个性。就是说,先搞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然后再去特别化。

我的体会实践是,好好学习书本和前人经验教训,拿来主义。熟练到一定程度,自然有个人不同他人表现。特别提出,不能太刻意追求,不能操之过急,要水到渠成。

摄影家和画家是怎样养成独特的审美观念的?有什么窍门可以借鉴?

画家独特的审美观,只有从独特的生活和个人经历中来,才是真实和与众不同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