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1:去之前,可以先吃点东西垫垫底。香蕉、面包都可以,可以减少酒精对胃的刺激。
2:上座后先吃一些淀粉类食品垫底,这样喝酒不容易醉。
3:桌上放两个杯子,一杯倒酒,一杯倒水,勤喝水。
4:干杯时,倒满,然后假装没有拿稳尽量洒出去一些,这样每次可以少喝不少。
5:喝到有点醉时,可以叫服务员整点醋喝。
6:酒量不好的话,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坦诚一点别人也不会强迫你喝的。
7:喝酒要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喝太猛,也不要几种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8:酒后可以吐,可以睡,但一定不要乱说话!
9:敬酒最好是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10: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不要傻傻去给别人一个个添酒,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
11:要等领导敬完才轮到自己敬,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
12:不要给别人夹菜。别人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很尴尬。
13:参加饭局一定要有别人提前的正式邀请,那种半路偶遇的饭局怎么邀请也不要去。
14:别人请客吃饭,不要擅作主张自己选地方和点菜。
15:酒桌上,不管别人说什么,如何表演,自己一定不要急于表态。
16:酒桌上少说话少插嘴,只在关键时候搭点话茬。
17:与其等着别人主动给自己敬酒,不如自己率先给别人敬酒,反而可以占据主动。
18:饭局上的话题是为饭局的目的准备的,不要随便挑起话题,更不要带偏话题。
19:敬酒时要有点说辞,最实用的敬酒词公式就是“敬称+自我介绍+感谢语+祝福语”。
20:参加领导的饭局,要慎言慎行,无论走路,就坐,动筷,说话,都不要抢在领导的前面。
21:上了酒桌,少看手机,这是对别人的起码尊重和礼貌。
22:酒桌上,能少喝就少喝,比如同事之间的友谊酒,意思一下就行,没必要真刀真枪的干。
23:多喝热水,大不了多上几次厕所,没人会在意。
24:无论是敬酒还是被别人敬,不要连喝,给自己一点缓冲的时间。
25:控制好自己喝的量,尽量不要让自己喝醉。
26:不要劝酒,别人想喝多少就让别人喝多少,尊重别人的酒量。
28:喝完吃点菜。尤其是像鱼肉、牛羊肉、豆腐豆皮等蛋白质含量高的能保护肝脏。
29:如果实在不能喝酒就跟妇女儿童坐一桌。
30: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切记!
酒桌上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一,酒桌上保持自已的主人就是自已,别人带替不了,能喝酒也要有一个限度,千万不能过。洒量欠缺的,最好稍喝点红酒和饮料。不会喝,不能人家一劝,就去充胖子。二,身体是自已的,别人只能看你笑话,不会去保护你。三,在喝酒之前,可以冲一些甜蜜水增加热量,吃一些饼干垫垫肚子。四,洒桌开始时,先喝一点汤,对身体有益处。五,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千万不能拿自已的身体当赌注,即害人,又害已,后患无穷。
酒桌上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1、把汽车钥匙放在桌上,谁也不会劝你喝酒,连带责任制谁也不敢去触碰。
2、喝酒前先吃半碗米饭,让肚子垫垫底,空肚子喝酒对胃是个伤害。
3、少喝酒,多吃菜,如今谁也不会劝你喝酒,除非你自己想喝。
4、少说话,多吃菜,话说多了,容易产生负作用,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也许一句口误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5、对于不适合自己吃的菜,绝对不要吃,比如有人吃虾会产生皮肤敏感,那就不要吃。
6、如果遇上非喝不可的场面,教你一招,多上卫生间,多喝水,保持在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最高境界。
7、斗酒如今已不时兴了,喝走一个,全桌牵连,哪个敢跟钱过不去,回到以前,保护自己的措施多得很,就适当举一个例子,酒喝多了,用中指伸进去嘴里抠喉咙,肚子里的酒水会呕吐出来,又可以继续喝。
8、摆在桌上的,并不代表着营养养生,有的东西还是少吃为妙,比如油炸的东西,看起来好吃,吃进去就知道火气旺了。
9、酒过三巡,桌上男女容易失态,这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一个好的火车司机。
10、酒桌上最容易得罪人,特别是敬酒,不能顾此失彼,顾小头失大头,让人心存不满,结下芥蒂。
11、不要随便对某个人的行为进行指责,酒桌上经常会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有的甚至打架。
12、遇上顺路带回的女性,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发生什么事来,等酒醒过后,就是特别尴尬的境界,真的发生了事,那就是大事了。
13、不要随便允诺搭顺风车,找个借口说不顺路就好,别不好意思,那就是在给自己不找事。
14、不是特别重要的酒席,酒过三巡就先走一步,不要留下后续,因为酒喝的越多,难料的事也会越多。
15、耳根子不要太软,不要人家说些好话,就一杯不落地喝下去。
16、敬酒的人过来,用矿泉水代替就可以,别不好意思。
17、对于起哄的人,不管说什么难听的话,也不要中了人家的计策。
18、猜拳划令的,推说不会就好,不必要惹麻烦。
19、摇骰子就摇去吧,只顾自己吃东西。
20、看到有些气氛不对,就赶紧的走人,无须再停留。
觉得有帮助的请点赞、转发、收藏、关注。
酒桌上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那么小心就别去完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