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2号着陆点定在东风着陆场的考量有哪些?神舟13号飞行任务会不会有女航天员?
定了,神舟十三号飞船将于下个月发射,也就是10月3日,空间站也即将迎来新成员,到时候会有女宇航员吗?
从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都是选择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次宇航员回归选择东风着陆场着实有点让人意外,但细想一下,这次的选择又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次为什么会选择东风着陆场的原因,以及神舟十三号是否还会新加入女宇航员。
1、神舟十二号为什么会“突然”选择东风着陆场,而不选择已经很成熟了的四子王旗着陆场景?
2、东风着陆场存在的必要意义?
3、神舟十三号是否还会新加入女宇航员进入空间站?
于九月中旬,神舟十二号上面的三位宇航员即将择期“回家”。
在分析这三个问题之前,还有一个必须要了解到的小科普,我们的“老朋友”四子王旗着陆场。自我国启动航空航天以及载人航天计划之后,四王子旗在这个计划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神舟一号开始,四子王旗就迎来了它的最重要的工作,也肩负着必须完成的使命。
四子王旗位于我国内蒙古的阿里木郎大草原,是我国近二十年来最重要的着陆场,它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这样给你说吧!现在地球上有能力进入太空的国家中,四子王旗着陆场绝对可以与肯尼迪航天着陆场、俄罗斯航天着陆齐名,进行任务的次数、各自科技的成熟度都是位于世界前列的。
从神舟一号开始到神舟十一号,全部都是在四子王旗着陆成功的,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时,也是它迎来了我国第一个踏入太空的杨利伟,自神舟五号开始,四王子旗陆陆续续迎接了很多次回家的宇航员们!它在我国航空航天发展的进程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既然四子王旗如此重要,且着陆经验如此成熟了,为什么我们的神舟十二号不在此着陆呢?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了。
为什么神舟十二号会选择东风着陆场,而不选择已经很成熟的四子王旗着陆场?随着我们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后关于神舟系列的着陆计划会越来越多,四王子旗虽然已经很成熟了,但有句话说得好,怎么也要给新人一次机会嘛!也可以给四子王旗分担点任务。
东风着陆场就一直是四子王旗的备用场地,准备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露脸的机会,是骡子是马,这次得拉出来溜溜,这次的神舟十二号就是检验东风着陆场着陆能力的最佳对象。
可能有部分朋友不太理解了,要说分担点四子王旗的任务,可这也说不过去啊!
就载人航天返回着陆来说,最近一次的着陆任务是神舟十一号的着陆,时间是2016年10月17日,与现在相隔也快五年了吧?
就任务压力来说,四子王旗着陆场也没有什么压力嘛!神舟十二号继续着陆四王子旗也完全可以的,我们载人航天着陆四王子旗最“频繁”的是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与神舟十号,分别在2011年11月17日、2012年6月29日与2013年6月26日返回着陆四子王旗,相隔时间都不足一年,为何这次会选择新的东风着陆场呢?
很显然!分担点任务的说法有些牵强!
那到底是何原因呢?
答案很简单,根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的介绍,此时选择备用场地东风着陆场是为了检测其搜索回收能力。
看到这里许多小伙伴又懵了,难道就为了检测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其实很多朋友想当然了,也想简单了,这搜索回收能力可不是一般的技术,虽然说我们的四王子旗搜索回收能力已经很强很成熟了,但多一个备用的也不嫌多嘛!东风着陆场过去一直以来都是四子王旗的备用,说是备用其实也都没有用过,没有使用过的备用还能算是备用吗?东风着陆场也该从以前的模拟训练转正了。
只要这次东风着陆场证明了自己的回收搜索能力,那我们以后就完全拥有了一个新的着陆场,这个意义必将是深远的,也是非常重大的。
或许有些朋友有些担心,东风着陆场并没有执行过着陆回收的任务,它的实力表现会有四子王旗那样出色吗?
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任何事情都是从无到有的一个积累过程,当初四子王旗同样也是没有什么经验,在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我们的科学家、技术工作者硬是让神舟五号成功归来了,这不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吗?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是2003年的我们了,四王子旗经历了多次神舟任务,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搜索回收数据,也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这么多年的积累下,东风着陆场完全就是四子王旗的一个复刻版本。
东风着陆场有能力完成搜索回收的任务,这次的神舟十二号回归就是东风着陆场证明自己的一个机会。
况且我们的东风着陆场也不是没有发挥过它的作用,早在2016年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缩小版返回舱”就是在东风着陆场回归的,这充分证明了它的实力。
东风着陆场有存在的意义吗?东风着陆场虽然说是四子王旗的备用场地,但它存在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东风着陆场也一样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运转系统,它是四子王旗的一道后备保险,当然有存在的意义。
可能有人会觉得两个“一模一样”的着陆场是不是太多余了,有此看法的人我认为眼界太小,都航空航天的基本知识甚至都不懂。
航空航天的着陆场需要有什么条件?
1、气候:当年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四子王旗作为着陆场?主要原因就是四王子旗的气候特点非常的适合,四子王旗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个气候最典型的就是少雨,而四子王旗这个地方在这个气候中又是最优的,空气干燥、能见度非常的高,一年到头又没有多少雨,对于航空航天的观测、搜索是最适宜不过了。
2:地形地貌:四子王旗的海拔并不高,平均在1000米——1200米之间,相对起伏落差不大,地势开阔平坦,有利于对返回舱进行实时观测,也能够以最快的机动速度到达降落点,这种地形地貌的优势不是南方破碎的丘陵地貌能够比拟的,南方多雨潮湿,树木葱茏,这无疑会增加搜索难度。
以上两个“必要条件”是不可能更改的,也是目前的最优解决办法!
特别是“气候条件”,这就决定的东风着陆场是否启用,也是它存在的必要意义。
虽然说四子王旗干旱少雨,但并非全天所有时段都符合要求,返回舱降落要求的气象条件精确度是非常高的,一旦四子王旗的天气出现变化,那势必就没有了正常的返回条件,这个时候就必须得启用备用场地了,东风着陆场就是这样一个存在,一旦四子王旗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启用,那备用场地就接着上。
一个着陆点因为天气影响我们还可以换另外一个,这样就可以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且不受影响,俗话说得好,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个意思了。
这就等于给返回舱上了一个双重保险,在返回舱回归时,东风着陆场也是时刻准备着的,它所面临着的准备也一点不亚于四王子旗,在四子王旗准备迎接返回舱的前一刻,两个着陆场的所有气候数据都是同时分析的,也需要进行实时的检测报备,包括风向、风速都需要进行大数据的模拟分析,检测强度与动向,在最终方案确定之前,其实两个着陆场都有可能启用,只是在考虑的时候会优先主着陆场。
就比如说这一次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计划是以东风着陆场为主,但这并非是最后的选择,一切都得看着陆日期的具体条件,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更改着陆场也是可以的,着陆时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也是丝毫不容耽搁的。
地面上的着陆场在返回舱进入地球时需要做些什么?当返回舱进入地球后,在距离地球40公里时,所有的人都要行动起来了,根据分工不同,大家负责的任务也不同。
地面上的着陆场监测点需要对两个着陆场的大气数据进行分析,检测空气中的风速、风向、湿度、计算出返回舱的预计着陆点等等。
具体有以下任务:1、外测:进行返回舱轨道的精确计算,以及进入地球之后的具体轨迹,外测的任务非常的重要,它必须时刻注意着,返回舱在进“黑障区”与出“黑障区”的轨迹计算必须实时跟测到位,不能有丝毫的误差或者延迟,特别是出“黑障区”的那一刹那必须要保证信号跟踪正常。
PS:黑障区:返回舱进入地球之后,由于速度太快,接近地球35公里的位置(往上)时,地面上会有一段时间没办法检测到返回舱的信号,与返回舱的联系也会断掉,这个区域就叫黑障区,这个时候对返回舱的重新连接是非常重要的,万万不能疏忽大意,目前还没有技术能够突破黑障区的信号连接,现在使用的信号波段也都不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估计只有等量子通信技术成熟了。
2、遥测:监测返回舱的实时动态,在避过黑障区之前或之后,可以检测返回舱的内部情况,也可以看到宇航员的具体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3、遥控:这就是地面着陆场根据返回舱的实时动态、返回轨迹、预计降落地点给出的指令,非常的关键。
4、光学检测:这个技术是避过黑障区之后,信号恢复之前的一个重要保障,地面着陆场可利用光学拍摄来查看返回舱的具体降落情况,离开黑障区之后就要准备降落了。
5、地面搜救搜索:当确定了具体降落地点后,备用场地就完成了它的任务,接下来就是在主场地的地面执勤人员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预计降落地点,以最快的速度给降落的宇航员做一个简单的检测,返回舱降落必须把可能存在的危险降低到零点。
着陆场的的搜救队分主次,主队在主着陆场等待,次队在副着陆场,都是为了不同的任务变化而需要,以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应急预案,虽然说现在的返回舱技术非常成熟了,但这个应急预案依旧保留,陆地返回点已经确定,在小概率情况下如果在海上着陆,也是有相关的应急预案的。
这是着陆场的第三道预案准备,之所以会加这么多准备,主要就是为了确保宇航员万无一失,进行搜救也是如此。
以前苏联有一名宇航员返回地球时意外偏离了轨道,结果降落到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地区,这就是搜救预案没准备好的结果。
这次的东风着陆场也是为了检测它的实际回收搜索能力,为四子王旗的预案备用场地添加更加有力后备力量,多一份预案多一份选择。
东风着陆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与四子王旗相似,在以后东风着陆场也会成为与四子王旗一样份量的着陆场,这次的神舟十二号就是它证明自己的时候。
神舟十三号会有女宇航员吗?神舟十三号发射后,我国的空间站又会增加份量,功能也越来越完善,神舟十二号已经上去了三名男性宇航员,那么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选择女性宇航员上去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神舟十二号的宇航员。
神舟十二号的宇航员一共有三位,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此次三位都是男性宇航员。
其中聂海胜与刘伯明是“太空老资格”了,聂海胜在神舟六号、神舟十号分别上去了一次,加上神舟十二号已经是三次上太空了,刘伯明在神舟七号也上去了一次,也是轻车熟路,只有汤洪波是首次新人。
这次的组合属于“老带新”,聂海胜与刘伯明两位老资格带领新人汤洪波进行任务,在未来的神舟十三号有没有可能是这种情况呢?
就目前来说,在神舟十二号之前,一共有十一人去了太空,并进行了相关的任务训练操作,如出仓活动等等。
这十一人分别是: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陈冬、刘旺、刘洋(女)、张晓光、王亚平(女)。
加上神舟十二号的汤洪波,一共有十二人上过太空,这十二人中只有刘洋、王亚平是女性,其中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已经执行了三个月的空间站任务,那么短期之内三位英雄是不太可能再次执行任务了,所以老队员的十二人中可以不考虑他们三人。
以目前神舟十二号的情况来看,大概率不会全部都是老队员,航空航天也需要时刻注入新鲜血液来保持活力,也不大可能全部都是新队员,新队员没有去太空的经验,地面上的模拟始终停留在模拟,永远没有去一次的经验丰富,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两名老队员带领一位新队员,就如同聂海胜与刘伯明带领汤洪波一样。
这十二人中杨利伟已经退役,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还在继续执行任务,那么我们的老队员选择对象就是费俊龙、翟志刚、景海鹏、刘旺、刘洋(女)、陈冬、张晓光、王亚平(女)八人中的两位。
我们来看看老队员的年龄情况。
其中:
翟志刚1966年
费俊龙1965年
景海鹏1966年
刘旺1969年
刘洋1978年
张晓光1966年
王亚平1980年
陈冬1979年
其中以两个女队员刘洋、王亚平年纪最小,其他几位老队员的年龄都是差不多的,都集中在五十岁以上,我们来看看这次的神舟十二号也是如此,聂海胜与刘伯明的年龄是最大的,汤汤洪波最小。
那么神舟十三号最有可能的宇航员选择对象就有两种。
1:三名都是老人,其中有两个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带领年纪小一些的,刘洋与王亚平都有可能这次执行任务。
2:两名老人一名新人,那么以上七名老人都有可能入选,新人有可能是男性,也有可能是女性。
总之,无论怎么分析,神舟十三号都是有可能会有女宇航员执行任务的。
不过目前这些都是我们的分析猜测,具体人选还得看具体情况而定,就算确定好人选,不到最后关头都不能正式确定,宇航员也是有备选方案的,几套方案在手,可以预防各种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
神舟十二号即将在本月中旬选择合适的时间返回,等神舟十二号返回之后,神舟十三号的任务也即将启动。
目前神舟十三号已经准备好,时间定于10月3日,到时候大家记得准时观看火箭发射哦!
历时我国的空间站又会迎来新成员,空间站也开始进入下一阶段,神舟十三号带上去的可不仅仅是宇航员,也还有空间站的核心段,是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学家与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宇宙空间站从无到有,给科学家与技术工作者说声辛苦了,未来,是星辰大海。
神舟12号着陆点定在东风着陆场的考量有哪些?神舟13号飞行任务会不会有女航天员?
“振奋人心”!迎接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三名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东风着陆场时刻准备着。按照计划来看,神舟十二号三名宇航员将在9月中旬返回地球,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批宇航员返回地面,也是首次中国人在自己的空间站留下的足迹,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在神舟十二号三名宇航员进入到太空之后,也为了我们拍摄了不少的太空美景,展示出了中国空间站的强大一面,例如:北非大陆上万家灯火的盛景、核心舱组合体划过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空的奇景等等,所以中国空间站也算是利用起来了。
神舟12号着陆点定了,为何选择东风着陆场?神舟12号着陆点定在东风着陆场,是我国标志性的象征,并且东风着陆场也具有先天性的优势,东风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该区域的地形环境多样化,有沙漠、戈壁、山地,完全覆盖了需要进行试验的各种着陆地形,其实践意义非常大。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也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在神舟十二号宇航员进行太空生活近1个月的时候,官方都宣布了,搜索救援分队——这个团队已准备了足足21年,此次任务坚决做到“舱落人到”,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并且大家在任务到来之前,也进行了各种协同工作的调试,多次组织了针对着陆场周边沙漠、戈壁、山地等复杂地形环境的搜索、作业展开、野外生存等课目训练。
同时根据不同的天气,时间,不同地形等,进行了多种方案的预案,确保装备处于最佳状态、组织协调更为顺畅、人员安排更为合理。突破难度,以最高效率完成事件。同时东风着陆场也是我国老牌的试验区域。选择该区域还有一个因素,可能技术在该区域的运用也比较成熟了。
同时该地区也是属于人生活区较远的地带,所以具有一定的“优先保障安全”的情况,这样能够合理避开一切可能带来地面的影响,这就是大概的情况,所以,我们一起等待迎接神舟十二号的宇航员吧。而在神舟十二号的宇航员返回的时候,大家也在讨论神舟十三号的问题了。
神舟13号有女航天员吗?从神舟十二号的宇航员名单来看,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但是也提到了——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所以这说明了,如果有需要女宇航员也是需要前往的。
而且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的时候——神舟十三号飞船作为本次任务地面待命救援飞船,完成推进剂加注前准备,在厂房就位,随时可启动后续发射工作程序。一旦在轨发生需要救援的情况,在长征2号F运载火箭配合下随时可启动救援程序,短时间内即可发射入轨,将航天员接回地面。
所以,其实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就可能是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当然这里只能说有可能,并没有真正地公布出来,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得出来一点,大概率宇航员在神舟十三号执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所以我们只需要等待神舟12号返回之后,可能就会确定出名单,到时候就可以知道了。
当然,综合情况来说,无论有没有女宇航员,这也并不重要,因为都是征战英雄,都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做贡献,所以只要能够做出贡献的,男女宇航员都是无所谓的。这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一步。由于选择宇航员非常的严格,所以要求也比较高,当然可能很多时候,男宇航员也更加容易满足要求一点,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总结按照进度,中国空间站预计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近期规模为100吨,可载3人,在建设完成之后,将成为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太空实验基地。这不,全球已经有17个国家申请加入中国空间站,包含了——俄罗斯、印度、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肯尼亚、荷兰、挪威、墨西哥、波兰、秘鲁、沙特阿拉伯等17个国家。
所以,未来我国空间站也将迎来国外的宇航员,进行各项科学实验,具体我们也只能等待建设好之后再来看,并且国外的宇航员为了进入中国空间站,也在不断的学习“汉语”,上面的操作界面都是汉语,这个没有办法,必须要好好学习才能利用,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神舟12号着陆点定在东风着陆场的考量有哪些?神舟13号飞行任务会不会有女航天员?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今年6月17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3名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被带上天空,随后神舟十二号与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实施对接,3名宇航员首次进入到我国的空间站,就此拉开了长达3个月的太空之旅。
按照原定计划,这3名宇航员将于9月中旬乘坐返回舱返回地球,而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降落的地点则选择在东风着陆场。大家知道,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从首次发射开始,一直到神舟11号飞船,着陆的地点都是四子王旗,为什么这次着陆地点更改了呢?难道四子王旗不能用了吗?
着陆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航天器的返回,与飞机返回,虽然都是从空中降落地面,但是由于降落的起点不同、航线不同、高度不同,二者在着陆场地的选择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毕竟飞机降落可以实施导航,最后通过机长的一系列操作,可以在一定长度的跑道内实现降落。
而航天器特别是从几百公里高的太空降落,需要经过再入大气层的考验,在此过程中,返回舱的行动轨迹不能完全精确地预测,所以降落的准确地点也不能事先测算出来,最后的降落点只能是一个区域范围。
为了减少下落时所受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干扰,同时为了便于地面人员在第一时间搜寻到返回舱,着陆场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气候层面的条件。所在区域的气候必须经常保持干燥、降雨较少,这样才能满足能见度的需求,对于地面工作人员来说,才能为准确监测返回舱的降落轨迹、快速搜索返回舱提供良好条件。
第二是地形地貌层面的条件。试想一下,如果返回舱降落到崇山峻岭之间、或者降落到原始森林之中,不但会对返回舱内的宇航员造成潜在的生命安全威胁,同时也极不利于事后的搜寻。因此,着陆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必须满足地势起伏较小、视野开阔、地面相对平坦的基本条件,这样也能够为实时追踪返回舱状态、以及搜索人员快速机动到达现场提供保障。
这两个条件,对于着陆场的选择是必需的。不过,对于一个成熟的、完善的航天器返回着陆场来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都是“一用一备”,即根据返回舱的运行情况、地面气候状态及变化趋势等,有针对性地对降落场地进行选择,所以在返回舱的降落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更改降落场地的情况。
东风着陆场一直以来都是备用降落场四子王旗着陆场是我国老牌的着陆场了,成功承接了神舟十一号及以前载人返回舱的着陆任务,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地貌条件自然非常满足刚才提到的要求。东风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区域,这里不但降雨稀少,人烟罕至,而且地面起伏很小,视野十分开阔,同样具备作为优异着陆场的基本条件。
长期以来,东风着陆场也是一直作为四子王旗的备用着陆场,而在之前返回舱降落的过程中,东风着陆场和四子王旗着陆场一样,也拥有着一整套完整和先进的外测、遥测、模拟预测、光学检测等观测设备,也拥有经验丰富的地面搜救部队在时刻准备着。所以说,无论是东风着陆场,还是四子王旗着陆场,都具备承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的能力,理论上降落到哪都是一样的。
这两个着陆场遥相呼应,同时启动相应准备工作,同时进行返回舱观测,同时进行搜索应急准备,相当于给返回舱的着陆应对,提供了一个“双保险”。只待返回舱降落冲出“黑障区”后,根据实时的风速、风向、云层等气象监测数据,来确定最终的着陆场。
选择东风着陆场的原因在神舟十二号之前,我国的载人飞船都是从太空的固定轨道返回地球的,因此降落地点相对容易控制和选择。而从天宫空间站返回则是首次,由于空间站运行的需要,有时为了节省能源和推进剂的消耗,围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度在不同时间节点,往往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这样返回舱的运行出发点的基本特征,比如相对地球的起始速度、起始方向等,都与之前返回舱有很大的不同,着陆难度以及地面应对难度都会加大很多。
长期承载着“备份”预案的东风着陆场,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一直在进行着相应的模拟观测和搜索实验,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技术体系和专业救援模式。而且,这个降落场的地形与四子王旗相比,要显得更为复杂一些,既包含广袤的沙漠,同时也夹杂着山地、草地、戈壁等,除了海洋以外,几乎覆盖了进行返回舱着陆试验所需要的各种地形条件,在这里实施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其实践和创新层面的意义更大。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们在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场地的选择上,可以说是“自加压力”,首次对长期作为备用着陆场的东风着陆场进行检验,而检验的重点则是地面对返回舱的监测和搜索回收能力,彰显了我们航天人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
神舟十三号会有女航天员吗?截至目前,我国神舟系列载人探测任务中,一共有两名女宇航员参与其中,分别是刘洋和王亚平。神舟十二号的2名宇航员,全是清一色的男性,那么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计划中,是否会有女航天员参加其中呢?
从现在情况看,虽然入选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的最终名单没有公布,我们不能百分百地确认是否会有女宇航员加入其中,但通过以往神舟载人计划实施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正式发射升空的“一线”宇航员外,还有相应的“备份”航天员,相当于替补,这些备份航天员在任务正式执行前,也同样参与一系列培训和模拟实验,同样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随时根据需要替补“出战”。
还有一个规律值得一说,凡是列入神舟载人任务的“备份”航天员,在下一次载人任务中,基本上有一部分是作为“一线”宇航员身份参与的,这样既满足了执行任务需要丰富经验的人员参与的基本要求,同样也符合“以老带新”可持续性的发展需要。在神舟十二号的“备份”宇航员名单中,包含翟志刚和叶光富两位男性,同时也有王亚平一位女性,所以,在下次神舟载人探测任务中,有较大的可能会有女宇航员的加入。
这里只是说有较大的可能,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还得需要我们再等等才知道答案。不过,无论有没有女宇航员的加入,这些宇航员们都是我们航空航天事业的英雄,都是这个时代最可爱可敬的人!
神舟12号着陆点定在东风着陆场的考量有哪些?神舟13号飞行任务会不会有女航天员?
主要是地域辽阔是我国老牌的实验区域技术在该区域比较成熟,远离生活区,具有一定的优先保障,安全的情况这样就能够合理避开一切可能带来的地面影响。
我个人觉得应该会有一名女宇航员。
神舟12号着陆点定在东风着陆场的考量有哪些?神舟13号飞行任务会不会有女航天员?
原本,神舟十二号是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的,但后来调整成了大家看到的东风着陆场了,而在此之前,我国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无一例外都是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成功着陆的。
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一直以来,内蒙古四子王旗都被视为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航天着陆场,它的名气完全可与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着陆场和俄罗斯的载人航天主着陆场相比。地处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拥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这片草原还有一个予以“平安”的名字叫阿木古郎。
当然,航天着陆场会选定在阿木古郎草原,不可能只是因为它的面积大,还因为它地势比较平坦,属于没有什么大河和大湖的沙质草原,海拔高度只有1000到1200米,再加上气候是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这个地方的降雨量也比较少,虽然比较干燥,但是空气的能见度却很高,要知道这些特点对于航天器返回来说是有好处的,能见度高又开阔平坦的地方,自然可能让航天员的信息更快被搜救人员掌握。
神舟十二号的着陆地点,为什么会调整为东方着陆场?
顾名思义,神舟十二号就是第十二艘由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飞船,在我国天宫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空间站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验证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轨停靠能力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能力,以及提高落点精度、验证出舱活动等能力的重要飞行任务。
距离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而宇航员们的驻留时间是3个月,所以,很快我们就能再次看到从空间站返回的宇航员们了,预计返回时间就在9月中旬,这不仅是我们的第一批宇航员从空间站回到地面,也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次从自主研发的空间站上返回,其意义的重大程度不言而喻。
的确,到目前为止,东风着陆场还没有同类任务着陆过,神舟十二号将着陆地点调整为这里,也是第一次来监测这个着陆场的探索回收能力,也是第一次开启该着陆场的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要知道东风着陆场,可一直都是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的备用着陆场,而且,这个着陆场的地形更为复杂,不仅有沙漠和各地,还有山地。所以,神舟十二号在这里着陆,本身就有特别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东风着陆场的地形就基本覆盖了各种需要进行实验的陆地地形。
当然,在这样地形更为复杂的区域着陆,自然就需要经历很多次演练,不同地形也存在气象条件上的差异,方案预案也多出不少,尤其是需要攻克沙漠地区的探索回收问题。不过,大家不必因为担心,其实,东风着陆场等待这一天,其救援队已经准备了长达21年时间,以确保做到“舱落人到”,切实保障好航天员的安全。
神舟十二号的备份航天员有女宇航员,有可能登上神舟13号飞船吗?
大家都知道,参与本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宇航员,的确都是男宇航员,他们分别是:聂海胜、汤洪波和刘伯明。当然,这次飞行任务也有备份宇航员,他们分别是王亚平、翟志刚和叶光富。
也就是说,女宇航员的确是有可能成为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执行者,之所以有人会觉得似乎执行任务的大多都是男宇航员,这其实与女航天员数量本来就相对更少有关,而且,我国在选拔女宇航员的时候,也并没有要求必须已经生过孩子,这一点宇航员刘洋的经历也可证明,她的宝宝就是执行飞行任务之后孕育的。
说这些其实就想表明一点,宇航员的选拔并没有针对女性有什么特殊要求,只是宇航员的选拔难度很大,能入选的人,不管男女都很了不起。
至于作为神舟十二号备份宇航员的王亚平,能否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这个问题还没有肯定答案,因为,神舟十三号任务必然和神舟十二号的任务存在一些差异,到目前也没有公布由哪些宇航员来执行飞行任务,只能说不排除女宇航员王亚平有被入选的可能。
神舟12号着陆点定在东风着陆场的考量有哪些?神舟13号飞行任务会不会有女航天员?
神舟12号着陆点定在东风着陆场的考量有哪些?神舟13号飞行任务会不会有女航天员?
一直以来载人航天降落场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第一次发射开始,一直到神舟11号!但从神舟12号开始,降落场就换到了东风着陆场!四子王旗着陆场不能用了,为何要换到东风着陆场?
着陆场更换,究竟因何原因?飞机有着陆场,这飞船也有着陆场,但两者不一样的是飞船进入大气层后即难以机动,不像飞机那么灵活,因此选择的着陆场大都是戈壁沙漠或者在海面,由于我国沿海有众多的岛屿,受到条件限制,因此选择的是内陆着陆场。
一般而言对飞船着陆场的要求有如下几点:地势开阔、荒无人烟、面积要求比较大,星下点通过,当然还要交通比较方便,这些地方在大西北还是不少的,但却不能随便选,比如东西宽度要宽,南北纵深也要高!
国际空间站的轨迹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葩要求?因为地球在转的,24小时转一圈,这飞船大约90分钟左右绕一圈,所以一圈降落不成功,第二圈时早已飞过着陆场了,所以得再等一天。即使再宽的着陆场也顶不住飞船再绕一圈,除非俄罗斯那横跨东西半球的国土。
国际空间站的上一圈轨道和下一圈轨道星下点的变化
而南北跨度大则是姿态控制与减速稍稍有点失误,还能在着陆场,要不然减速降落稍稍控制失误就会跑出着陆场。当然飞船是能变轨的,它也能进入着陆场,但星下点天天经过,总是比较方便不是吗?
所以四子王旗不在天宫空间站的星下点?
有朋友认为,神舟12号执行的任务是与空间站对接,而此前的神舟系列任务没有正式的空间站支持,而空间站任务的神舟十二号飞船不经过四子王旗上空,因此换到了东风着陆场,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轨迹垂直的是极轨卫星,倾斜的则是倾斜轨道卫星,倾角代表了它能到到达的最高纬度
神舟飞船的轨道和空间站究竟差多少?
一般情况下比较下轨道倾角就足以表示两者的星下点究竟差距究竟有多大:
神舟五号:近地点:199.14千米,远地点:347.8千米,轨道倾角42.4°
神舟六号: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47千米,轨道倾角42.42°
神舟八号: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30千米,轨道倾角42.75°
神舟十号:近地点:210千米,远地点:329.8千米,轨道倾角42.8°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这神舟系列飞船高度和倾角几乎都差不多,其特点是远地点还不错,与空间站高度差了没多少,但近地点却只有200千米左右,为何这样设计?
主要是送到这个轨道的飞船比较节省燃料,也就是刚刚够着半长期运行的轨道,在这个轨道上如果没有动力维持轨道,那么在轨时间很难超过半年,返回地面控制也会比较容易,载人飞船么,稳妥起见,低轨道就可以了,反正就玩几天而已哈!
天宫空间站:近地点386千米,远地点392千米,轨道倾角41.546°
这个轨道参数几乎和神舟系列差不多,从它经过的星下点计算,它是经过四子王旗的,因为四子王旗的纬度也刚好也是北纬41.5°左右,两者不存在不路过的情况,当然就算差那么一丢丢,飞船在再入轨道时是可以变轨的,稍稍差一点,一点问题都没有!
为何要将着陆点从四子王旗更改到东风着陆场?最大的差异就是空间站任务和之前的飞船任务不一样,各位会发现,飞船上天后几天之内就会回来,比如神舟五号才21小时,神舟6号也就四天19小时,神舟七号则只有2天20小时,因此当执行飞船任务时,航天着陆场的“战斗准备”也就那么几天。
空间站任务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可能各位在国际空间站任务中有发现,在国际空间站对接口上永远都有一艘飞船在待命,为何会这样?这是以防万一准备的,甚至待命的不止一艘,根据宇航员的数量可能会有2艘,因为联盟号飞船最大乘员数量为3人,国际空间站6人组需要2艘飞船撤离。
因为在太空中的空间站可能随时出现状况,比如致命故障,空间站可能会在短期内失去生命支持的环境,或者遭遇陨石撞击,或者遭遇太空垃圾撞击,甚至可能因为对接失控等等,宇航员是随时待命撤离的。
因此航天着陆场的搜救需要随时准备,因为飞船不像航天飞机能直接在机场着陆,飞船着陆精度是比较差的,至少也是20X20千米的400平方千米,要是稍稍失误一点,那就大了去了,而且着陆场地形比较复杂,戈壁、沙漠、山区、沼泽、河流、湖泊、胡杨林和梭梭林等
大家都知道保持一个随时待命的搜救队伍需要人力物力是非常庞大的,可能会有风霜雨雪,甚至沙尘暴与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比如我国的航天器着陆就组建了6支地面分队,4支地面预备分队,包括地面搜救和空中搜救。
地面搜救包括车队与救援后备等车辆,空中则是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协同搜救,因此如此庞大的搜救队伍,假如要时刻准备着无疑是一个考验,背靠基地,出发不久即可到达那自然是最好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本身就是一个着陆场
前苏联最早的载人航天着陆场就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因为从这里发射的航天器,星下点必定会经过这里,这里背靠基地,随时待命,资源是最充足的,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同样是一个兼备的航天着陆场,这里有东风基地、东风航天城等
所以东风着陆场其实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着陆场,早期主着陆场为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以东的四子王旗,副着陆场就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附近的副着陆场,当然准确坐标和距离就不写了,尽管大家差不多也知道,但写出来是另一回事。
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并且自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始,主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未来空间站时代,随时可能待命的状态下,东风着陆场无疑比四子王旗要优秀得多。
不过四子王旗着陆场并非废弃不用,只是主副着陆场换了下而已,一个着陆场天气不好,那就换一个喽,只要还是飞船的时代,就还会存在着陆场,除非未来实现空天飞机,那么机场将变成新的着陆场。
延伸阅读:神舟十三号会不会有女航天员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 ,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和其他两名男航天员一起,搭载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所以从那一天开始,女航天员已经成为未来航天任务中的选项!
女航天员是否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是根据航天员状态和任务性质决定的,一般情况下的太空任务男女均可执行,在某些方面女航天员可能执行得更好,但要说神舟十三任务到底有没有女航天员,这个估计会很难回答,但笔者推测,很有可能是有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