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在海上容易被发现吗?为什么?

作为一名远洋船员,我们船的长度为三百三十米,比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长了三十米左右,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经常在大洋深处航行,比航母去的地方还要多,但是根据航海的经验来说,航母在海上被发现的几率真的很小。我从事远洋航行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平常我跑的航线是远洋不定线,在深邃的大洋里面,我也总会看到各国的航母以及潜艇!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真实的经历给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航母在大海里面不容易被发现。

很多人也许好奇,不是说航母不容易被发现吗?你作为一名船员,在商船上就能看到航母,那么别人专业的舰船不是更容易发现吗?下面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我平常见到航母时的真实情况。

还记得是2016年的时候,我们在太平洋深处航行,当时我是船上的三副,三副的值班时间是八点到十二点,当时吃过晚饭,我就来到了驾驶台上面值班,因为在大洋里面航行,我们用的都是自动舵,值班期间还是比较轻松的,并且大洋深处也不可能有小渔船之类的,我只需要在雷达上设置一个警戒圈,站在熬时间就行了。大概晚上十点的时候,我听见我们船上高频响了起来,有船呼叫我们:“位置在某某的商船,军舰叫”,我立马回答,简单的协调了一下,确定我们俩“红灯过”,然后我就继续保持观察了,

可是我无论如何都看不到军舰在哪?即便我用望远镜全方位的观察,也一直看不到。即便我最后通过船上的雷达观察,只是看到在我船十五海里之外有一个异物,也不确定是船舶,因为雷达上面什么都没有显示,并且在屏幕上隐隐约约,若隐若现。之前天气不好的时候,雷达上也会有这样的阴影。我知道船舶的速度是很慢的,于是我就保持观察,随时保持避让就行了。大概十几分钟之后,我才用望远镜看到军舰,其实就是一艘美国的航母,因为它的驾驶台在一侧,和其他军舰有明显的区别,这个时候我看了一下电子海图,距离已经在六海里之内了。当时我就想,幸亏我们是商船,如果在战争时期,当我没有看到他的时候,他已经看到我了,他这个时候突然发动袭击,我可能连反应时间都没有,就已经沉掉了。而我们商船之所以能发现军舰,是因为航母主动联系我的,他要是不主动估计我也发现不了。

对于航母来说,那么大的体积,在深海航行的时候为什么就不容易被发现呢?下面我就用自己的经验给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有一次我们船舶航行到赤道附近举行人员落水演习,船长把封闭好的大型油漆桶丢进海里面充当落水的船员,让我时刻用望远镜保持观察,可是刚刚丢下去,十几秒钟的时间我就看不到了,看似很大的油漆桶,在深邃的大海里感觉就像矿泉水的瓶盖一样渺小,在海浪的拍打下,一下子和大海融入到了一体,根本无法发现。随后我们船上下放了一条救助艇准备打捞这个油漆桶,救助艇也有五十六米的长度,但是放在海面上之后,毫不夸张地说,远远望去也仅仅像一个矿泉水瓶一样的大小,同样的道理,虽然航母有三百米的长度,但是大海是无边无际的,飞机飞得高度很高,从飞机上俯视向海面观察,整个航母也是和大海融入一体的,发现起来也比较困难。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海面虽然是蔚蓝色的,但是由于天空中云朵的倒影,再加上海里面的深度不一样,海面上的颜色也并不是全部都是蔚蓝色,这种情况下从飞机上观察,也是很难看清是航母的。

其次:平常我们在大洋中航行,不仅仅要靠电子设备,比如雷达之类的观察其他船舶,还要用望远镜去观察。地球是一个球形状态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虽然在陆地上有建筑物的原因,我们总是感觉地面是平坦的,但是在海里航行,我们能真切的体会到地球是球形状的真理,因为大海深处肯定没有建筑物,按照道理我们使用望远镜能够看的很远,但是真实情况却是超过一定的距离,我们就看不到任何东西了,因为球型的地球是有弧度的,而肉眼只能看到直线的在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同样的道理,如果在深海里面,距离过远的话,根本看不到航母,等到了距离近的时候,你也就被航母打掉了。有人说我可以用雷达观察航母呀,其实航母全身的材质也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雷达发射的波段,即便是雷达能够观察得到,也确定不了它就是航母,因为经过航母吸收后的雷达波段总是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平常大风浪天气下,雷达波段也是如此,所以很容易给人造成错觉,更不容易发现了。

最后:很多人也许在电视上看到过航母或者军舰的照片,其实真正的航母全身是灰白色的,甲板上是灰色的,这个颜色更容易溶于大海,在我们的脑海中,大海的颜色是蔚蓝色的,和天空一样。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近海的颜色一般都是浅蓝,深海里面是深蓝,随着深度的变化,还有的海域是墨黑色。不仅如此,海水的颜色也不是全部都是如此,有天空中云朵的倒影,还有一些成片的海洋植物,再加上有风浪的时候,海浪翻滚,还会掀起白色的浪花,所以海面的颜色也是有点乱的。而军舰和航母船体的颜色是经过多种实验才确定下来的,更容易融入大海之中,起到很好的隐蔽效果,通过天空中的飞机观察海面,基本上很慢被发现。我相信肯定有人会问:不能用卫星去观察拍照吗?其实航母的颜色就是为了躲避卫星,用卫星在大海里面找一个航母无疑是大海捞针,卫星全球覆盖,全球那么多的海军基地为什么不能被发现呢?

我们平常在大海里面航行时,也会经常聊到这个话题。一个水手问大副“我们船员就能经常看到航母,真正打仗的时候,航母不是很容易就被锁定目标了吗”?大副是这样回答的。

大副说:你能肉眼看到的航母,其实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航母。航母本身是没有战斗力的,它就是一个移动的海上平台。航母一出动就是一个立体的打击群。海面上有航母,海底有潜艇,天上有飞机,另外各种补给舰,护卫舰应有尽有。如果真的到了打仗的时候,天上的敌机不能低空飞行来观察,肯定会被打下来,由于地球是圆的,并且有弧形,如果用船舶观察,不靠近一定的距离根本看不到,等看到航母的时候,早已经被击沉了。所以仔细的想一想,想要准确的观察航母也是有一点困难的。

即便我们商船平常和正常巡逻的航母偶遇,想要观察它也比较困难。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第一:做过海员的也许都知道,平常我们在大洋中不管是遇到航母还是普通军舰,在我们的电子海图上面根本不会显示对方的详细信息。如果遇到普通的商船,电子海图和自动识别系统都可以了解对方的船名,船舶参数等基本的情况。但是遇到航母也就是一个图标,点进去一片空白。具体原因,我也就不清楚了。

第二:我们在大洋中遇到其他船舶,不管有没有避让的情况,也总是会选择用高频在公共频道上面聊几句,问一下对方的基本情况和航行动态。但是如果遇到航母,你是不能随便打招呼的,即便你用高频喊他们,航母觉得你们俩之间不需要避让,也是不会搭理你的。如果有避让的情况,他会主动联系商船,也只是说自己是军舰,不可能说太多其他方面信息的,所以我们船员经常遇见航母,也很难观察到航母。

第三:有时候我们在狭窄的航道里面,也能遇到航母,两条船相遇的时候,距离特别近。这个时候用肉眼也是观察不到的。因为航母的速度太快了,全速可以跑到三十节左右,而我们商船最多也就十六节,很快也就过去的,并且航母比我们商船要高很多,除了航母的船外壳,其他什么也看不到。如果航母上有人发现你拍照,也是会责令你删除的。这也是为什么跑船的人那么多,网上很少看到偶遇航母的照片的原因。

航母在海里都很难发现,大家似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人在深海里落水是多么的危险。即便你身边有人,掉进海里面,你也会像瞬间消失了一样,不是因为你沉下去了,而是因为你在大海里面就像小蚂蚁一样,再加上风浪的影响,即便有人观察着,几分钟的时间你也就找不到了。对此你们还有哪些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航母在海上容易被发现吗?为什么?

在大洋深处发现航空母舰,无异于大海捞针!

航空母舰体型庞大,甲板长达二三百米,舰岛最高处有十几层楼高,在海面上犹如一座移动的小岛,那么这么大的一艘航母,是不是在海上很容易被发现?事实上,想在茫茫大海上发现航空母舰是很难的。

航空母舰难以被发现的原因分析

一,相比于深海大洋,航空母舰犹如一粒芝麻

航空母舰体型确实大,是吨位最大的战斗舰艇,但这只是参照物的原因造成的,比如与驱逐舰、护卫舰相比,航母确实大,但与大洋相比,航空母舰就犹如一粒小小的芝麻!看看下图,这是太平样的面积,几乎占据了整个半球!航空母舰别说只有二三百米,即便是两三千米,在太平洋中航行还是犹如一粒芝麻!

二,大部分装备对深海的探测能力有限

诚然人类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远程雷达、无人机、卫星一代比一代先进,但在深海大洋,大部分探测装备就失效了。由于海洋面积广阔,从陆地起飞的侦察飞机难以实现大面积探测,舰载机的航程又有限,受地球曲率影响,陆基远程境界雷达对海面上的目标基本没什么探测能力,如此一来,最有效的探测方式就是卫星。

三,不是一两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对航母的探测

当前世界上拥有卫星的国家很多,一些本身无法制造、发射卫星的国家也会引进、购买一些卫星委托他国发射,用来为本国服务,但这种卫星大部分是民众卫星,如分辨率较低的气象卫星,真正能够实现对航母探测的是高性能的侦察卫星。拥有侦察卫星的国家本就不多,况且一两颗侦察卫星无法实现对航母的有效探测!

卫星虽然在太空中运行,但并不是一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对整个地球表面的实时探测覆盖,一颗卫星对地表的探测面积有限,并且由于是环绕地球运行,只有经过一艘航母的上方,才有机会探测发现,过了这个时间点和坐标点,航母所在的方位又成了卫星探测的盲区,况且航母不会在海洋上静止不动,而是会以每小时几十公里的速度航行,如果卫星数量少,即便发现了航母,等下一次过来后又会失去目标。

因此只有拥有大量侦察卫星,密集分布在各种轨道上,利用卫星之间的无缝衔接才能对航母实现有效探测。如此一来,探测航母需要高性能侦察卫星,并且是大量的高性能侦察卫星,目前世界上拥有这种卫星规模的只有我国以及美俄!也就是说,当前世界上真正能做到对航母有效探测的只有这三个国家。

近些年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迅速,北斗导航、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等各种高性能卫星先后不断密集发射组网,这种不断提升的卫星定位、探测能力,也是我国反舰弹道导弹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航母在海上容易被发现吗?为什么?

谢邀,相当的——不容易!

或许很多的网友看到我们的航母处在其他国家的卫星图像上的时候就会“慌张”起来。似乎无处不在的人造卫星可以掌握起来地球表面所有武器装备的运转状态。觉得这样被别人看光光,那么在战争中拥有巨大航母的国家是不是在拥有卫星的国家面前很吃亏呢?

毕竟……卫星在地球上空可以毫无遮拦的看到地面的所有情况。

似乎卫星很能干的样子,那么咱们先说说卫星如何拍地面的照片吧:

这是一张U-2侦察机在2万米高空拍摄的苏联机场的照片。上面的飞机就已经清晰可见。

但由于U-2可以被萨姆导弹击落,因此U-2和SR-71都渐渐的被卫星所替代掉了。

美国利用卫星在更高的宇宙中进行拍摄。

目前被披露出来的最先进的军事侦察卫星是美国的KH-12迷雾卫星。

最新的一颗迷雾卫星还是21年前由泰坦-4火箭发射到太空中去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颗卫星在向着地面的一面有一个大大的开口,这个开口就是卫星的复合光谱摄像机的镜头了。

复合相机可以拍摄出7个通道的照片,将这七个通道的照片合成就可以形成一张进行真实地表观测的真彩图片或者一张用于军事用途的伪彩色照片。

在这颗卫星上的确可以拍摄出机场,航母的高分辨率照片。例如机场的:

这可以说比当年的U-2拍摄的照片还要清晰很多。用于军事上的细节解读能力也就更高了。

但是KH-12在海拔804公里的高度飞行,在这个轨道上1小时35分钟就可以绕着地球转一圈。

但问题来了——这一圈很窄。

只是地球上的一小条图像。按照计算来说,如果这枚卫星要想给地球上所有的区域都拍一张照片形成一个地球的全貌那么需要的时间是342天左右。现在能理解这一条图像有多窄了吧?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10年代,在这段时间内,是爆出各国航母卫星照片最多的时间,也就是本文的第一张图片。

这些照片哪里来的呢?——商业低轨道卫星。

这些卫星都是很小行的简单卫星,但由于技术的进步拍照用的CCD更加精良,以及这些卫星飞行高度较低。导致卫星拍摄的照片清晰度极高。

高到可以看着地面上的图像数出人头。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卫星的轨道在100-150公里的高度上飞行,绕地球的速度更快并且拍摄的图像的“小条”更细,如果要拍一张地球全貌得用620几天的时间。

所以在军事上来说,这类高分辨率卫星所取得的“情报”都是撞大运的结果。在飞行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里恰好“撞上”了要拍摄的目标,这才有卫星图片的情报价值。但这种情报的时效性太低了。

能不能提高间谍卫星的时效性呢?也能!

这就得说卫星的变轨技术了。

先说商业地轨道卫星:这东西太小!

基本上发上去就直接绕圈跑,根本没变轨能力(或变轨能力及其有限)。也正因为没有变轨能力才导致这种小卫星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所以指着商业地轨道卫星获取战场情报就有点痴人说梦的感觉了。

再说专门的间谍卫星:

对于KH-12这类的大型间谍卫星,其很大的一个重量成分就是变轨的燃料。

所以卫星尾部会存在一个类似于火箭发动机(其实就是火箭发动机)的巨大喷口。

在需要轨道调节的时候喷口启动进行变轨。

但是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来说,还没有在太空轨道上建立加油站的计划,所以这些间谍卫星的燃料是用掉一千克就少一千克,根本得不到补充。

在军事用途上也只好使用最经济的小角度变轨方式进行移动。一般的情况下就是火箭发动机工作不到一秒钟的时间然后再经过围绕地球旋转几十圈的路径后可以飞临目标上空,这时候几天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

上图是一个卫星变轨的轨道示意图。这是比较真实的变轨状态,但如果是下图的样子:

这只是为了教学演示去繁就简说明问题罢了,卫星要真这么变轨,在卫星上放一个土星五号的燃料箱也不够“造”的。一个卫星要工作十几年,咱不能这么浪费燃料!

所以说回问题上的内容,如果想清晰的分辨航母的军事动态,间谍卫星还真的是没有时效性。

那问题来了——这张卫星照片又是怎么拍出来的呢?

我们的海上大阅兵不是被外国的卫星拍光光了吗?

原因也很简单,我们在之前已经提前公布了海上阅兵的具体时间和安排了,在得到公开消息的时间里,国外的卫星有充分的时间提前实施变轨操作。阅兵开始的时候尽量的临空阅兵现场。这样就可以拍出阅兵的卫星照片了。

但看到这种照片的时候,难道没有发现现在还没有我们海上阅兵的时候那种清晰度可以到数人头的照片吗?

这个就实在办不到了,低轨道商业卫星没办法挪位置啊,能拍到就是撞大运,这次海上阅兵的时候“低轨道商业卫星的运气不好”罢了。

如果是军事行动呢?根本不会有提前的通报,这样一来——变轨的提前准备时间是完全没有的。

是不是有点长了?就还两点,赶紧说完赶紧结束:

第一个是间谍卫星的调度问题。现在可以实现的是利用同步轨道的卫星调度中低轨道的间谍卫星对特定地点进行侦察。这时候,同步轨道可能发现可疑的区域,就近调动中低轨道的卫星过去侦查。

但在36000公里高度的同步轨道上看海面还是看不到航母的,仅仅能就大局势作出判断。低轨道卫星被来回调度瞎跑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更多的调度还是通过军事情报人员对热点地区的时局判断进行调度。

第二个则是航母能不能躲避卫星侦察?

还真能。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航天测量。通常是航天测量船和航天测量站

这些东西简单理解就是对卫星进行监控的一种“大型雷达”。

卫星的运行轨迹都可以被航天测量工具来捕获到。现在还记得前面说的小细线吗?

也就80-100公里的线条。航母是可以通过航天测量船(站)给出的“卫星临空预警”机动的躲避掉卫星的探测。临空的时候不在“小细条”就可以了。

这个躲避卫星的战术其实也是我们“三防三打”中“防卫星”的一种基础战术。目前来看还是很有效果的。

航母在海上容易被发现吗?为什么?

可以很明确地回答,航母在海上不容易被发现,不管是雷达还是卫星,想要在茫茫大海上主动发现航母,有诸多限制条件,而妄图通过驾驶飞机往返搜索,凭借肉眼去发现海上的航母,就更加不可能。

虽然目前发达国家的卫星技术日新月异,已经具备了监视大面积海洋的条件,且不管天气如何,搭载了合成孔径雷达(SAR)的航天器,都可以提供分辨率低至一米的高质量图像,想要拍清楚三百多米的航母轻而易举。但别忘了,世界上能发射SAR航天器数量的国家少之又少,且就算具备发射技术,太空中此类航天器的数量也不多,根本不可能完成海洋无死角覆盖,除非卫星提前获知了航母的准确路线,以守株待兔的方式去等待发现,否则极少有概率能搜寻到海上移动目标。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当下各国在太空发射的卫星数量不在少数,且诸如朝鲜、越南这类不发达国家也经常有卫星发射的新闻,难道不能将这些卫星联合在一起,一个卫星负责一个区域码?当然不可能,因为我们日常所看到的卫星发射,更多是指气象卫星、通信卫星,想指望这类卫星来监视海上物体,还赶不上“瞎子摸象”

还有人想到了对海雷达,的确,对海雷达技术当前也越来越发达,尤其是超视距对海雷达,不受地球曲率限制,理论上最远能发现近4000公里外的海上航母,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上,超视距雷达只能获得航母的大致方位和距离,很难获得其准确的精度,因为超视距雷达的电波通道不稳定,探测过程中干扰因素实在太多,气候变化以及太阳黑子等,都会影响其性能,且距离越远,波段之间的干扰也就越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在有超视距雷达的情况下,各国还要生产移动预警机的原因。

了解了卫星和雷达,那最后再说说肉眼,电视中经常有船只失踪后,各国派遣搜寻飞机前去查找的剧情,机组人员用望远镜不断瞭望,这样的方式的确也能发现航母,但所要求的数量条件比卫星、雷达要更多,想凭借单架飞机去发现航母,与大海捞针一样。一个太平洋面积就有18000万平方公里,别说航母了,就是比航母再大个几十倍、几百倍的移动物体,都不可能搜得到,葫芦娃千里眼二娃来了都够呛,除非瞎猫碰上死耗子。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航母在海上容易被发现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问题,用一句老话形容一下,他是猪往前拱,鸡往后刨,他是各说各的道,有说容易的,也有说不容易的。

那么到底那个对呢?咱给大家伙捋捋这事,不然这事蒙头自己说,有些小伙伴还整不明白。

咱首先说一下容易的。

开船这事咱不仅没干过,而且坐船这事到目前为止,咱就干过一回。而且坐的还是那种渡轮,前后也没几分钟,大体感觉就是,呼啦一大帮子人往船上挤,到了地呼呼啦啦一帮人就下去了。

但有人不仅坐,他还天天开。俺在网上就看到过一个货船驾驶员发现航母的经历。

他说有一天,他开着船挨着美国的地头上溜达,他一边溜达,一边用雷达扫描。

结果他就在雷达上发现一物件,瞅那架势挺大个的,还在动,但没有ais信息。

啥是ais信息呢?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自我识别系统,什么船,叫啥名字,可以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辅助别和其他船只撞一块的东西。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每一船将自己的身份证输入到里头,你拿雷达这么一扫,所有信息就能全出来的一个东西。

个头大,不仅在动,还没有ais信息,这哥们乐了,这一准就是军舰,航母他到没猜出来。

结果向前摸了一阵子,差不多相距二十海里的时候,瞅见了,是一艘航母。

美国那航母张牙舞爪的这就并肩了。

结果他还没放话呢?美国人航母放话了,让他让路。

这哥们和这美国航母居然讨价还价,不让不说,还让对方给他让,结果麻溜的美国航母还真就给让了。

这牛皮让他吹了一阵子。当然这不是说这哥们牛,大腰子粗不怕的问题,原因是他没法让,有条件限制,所以美国航母退了。

那么通过这件事,大家伙一准就乐了,这不挺容易的吗?你看普普通通的货船,拿一普通雷达都能抓到航母,那没得说了。

那么这种事,经常搁海上溜达的船员估计都有机会见到。

所以您这种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甚至于有些人,他们通过计算加普通的卫星图片也能找到航母。

咋弄呢?从卫星图片上发现航母出港,毕竟普通的卫星图片不可能实现实时传送,所以你可以根据这航母的速度,在一个大致的时间内画出一个扇形图,没跑这航母就在这里头。

那么你再根据这个时间点的卫星图片查找一下,咱前头不是说了,民用船都必须使用ais这个东西吗?所以你在卫星图片上就能看到各个民用船的ais,这是一个防撞系统。

一片区域有ais显示的船只信息,大约就能判断出这附近有没有航母了,把这些区域去掉,大约就能猜出航母的位置了。

这事听着似乎挺简单的,一支笔,几张图片就能算出来。

俺要说的是,这普通的卫星图片,那都是有延时的,给你延时个几个小时那都是好的,延时个几天这都算正常的。

你要真拿这玩意去测的话,打起仗来,啥黄瓜菜都得凉透了,这都不带有任何怀疑的。

所以这东西没啥意义。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既然雷达都能发现航母,咱用军用卫星来个实时传送进行搜索,这不就手到擒来吗?

咋说呢?您这想的有点天真了。

前边咱说的第一件事,货船驾驶员发现航母的事,那其实是在和平时期才出现的事。

和平时期不用您,指不定人家直接就放了个喇叭告诉全世界所有人,他们在那,带了多少多少架飞机,跟了多少多少驱逐舰,水里头还窝着俩潜艇,有必要的话,人家连啥武器都给你介绍一遍。

就是为了纯粹的吓唬你,所以人家就不怕暴露目标。

这要是真到了打仗的份上了,您能发现,那才叫见鬼了,这个世界上他有盾就有破盾的矛,彼此在较量中升级的。

兵者诡道也,航母自带屏蔽自身信号的装置,他要是真想藏,还能让你拿普通雷达给发现了?想多了吧!

不然大家伙一股脑研究军用雷达,军用卫星干嘛呢?丢了钱进去听个响吗?不可能的。

这就是为了在航母隐蔽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就算他公布了自己的信息,咱可以从卫星上,雷达上发现更多的细节,更多的信息。

所以和平时期能发现航母,这就不叫个事。

航母他真想藏起来的话,您还真就不容易发现。

就拿卫星来说,您以为整一颗卫星上去盯着就成了,不能够的。

军用卫星,其实您可以看做是一个超大个的望远镜,那孔径越大他瞅着地面就越清晰,因为他是专用信息传输通道,所以就快!

但这家伙有一个问题,因为地球他是圆的,是一个曲面,这望远镜照地球上,是一个像波浪线的轨迹,而且是一个特定的区域,不可能全部都照顾的到。而且你卫星是运动的,看一下感觉这像航母,再想看的时候,这就得再转过来才成,这不耽误功夫吗?

所以一颗卫星干不了这事,你得整好几颗上去,这直着看,那斜着看,像蜘蛛网一样,把想要看的区域网起来,哎,这就差不多了。

这是一般人能干的事吗?有些国家整一颗上去都费姥姥劲了。

咱举个例子您就能体会得到。

咱家有一个吉林一号的商业卫星群,您知道他为了得到十分钟重访能力,他有多少颗卫星吗?一百三十八颗吓到了吧!

这还是商用的,您要是来个军用的,开心不?

所以想要发现航母,一般国家还真就做不到。

那么卫星这算是比较奢侈的了,咱就用雷达好了。

俺可以告诉你,老式的远程预警雷达干不了这事,近了还成,远了的话,他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就算是看出来,他也分别不出这货是货轮还是航母。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提什么ais,别扯了,这都打仗了他玩个欺诈也不是不可能的。

那么先进的远程预警雷达呢?

你不管多么先进的雷达,永远改变不了地球是个圆的事实。所以雷达信号发射出去了,能不能接受的到,这还是一个问题。

所以局限性还是有的,毕竟咱地球说是地球,这哥们压根就是个水球,海洋的面积比陆地要大多了。

所以一句话,航母真要是想隐藏自己,您真真的不容易发现。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航母在海上容易被发现吗?为什么?

想要消灭敌人,首先必须要发现敌人。所以想要击沉航母首先必须要发现航母的位置。但是想要发现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虽然航空母舰船体非常的巨大,是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战争机器之一。但是与浩瀚的海洋比起来,航空母舰也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而已。想要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之上将它就出来,非常的困难。如中途岛海战,日本的失利,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发现美国航母编队;反之,美国先发现了日本舰队,从而占据了先手,进而大获全胜。

其次,航母是个“活物”,它会根据需要一直不停的机动。现在航母航速大都 在 30 节 (55公里/小时)左右。 核动力出现后,这种航速更是可以几乎无止境地不断持续下去。这样一来,一艘航母一天一夜的机动范围是一个半径1300公里 以上、 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圆圈。

其三,想要锁定航母位置,其实办法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不是哪个国家都行的。

比如目前,搜索航空母舰最高效的手段,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光学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等天基侦察卫星组建一个严密的海洋监视卫星网络,通过大区域及全天候侦察搜索,来发现航母。海洋监视卫星网络,的覆盖范围非常的广,海洋情报更新的速率也比较快(像我国1个小时甚至40分钟以内就能刷新一次),可以很高效的发现航母的行踪;但卫星网络中,卫星的制造、发射、组网以及后期维护是一大笔的开销,而且技术要求非常高。这种手段,对国家的综合国力要求非常高,不是一般国家,不是一般国家能玩的了的。

又比如在技术较为简陋的冷战时期,苏联海军为了能时刻掌握美国航母的行踪,想出了一个办法,。派出一支小舰队时刻跟踪美国航母,并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刻向上级汇报敌舰位置。不过这种方法耗费巨大,就以我国海军为例,以我国海军的规模,目前要跟踪美国航母甚至要派出半数的主力舰艇。

其四,航母作为一件战争机器,拥有很强的作战能力,也不可能坐以待毙。比如在以前经常会使用侦察机来搜索航母。这种方法,若是在平时还好说,但一旦到了战争时期,侦察机可能还没有发现航母,就被航母战斗机给打下来了。另外,航母及其随行舰艇也会利用自身携带的电子战设备,对敌方的探测设备实施干扰,使其无法探测到航母的行踪。

总的来说,想要击沉航母,必先要发现航母,不然“枪”往哪里打都不知道。而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就是发现及锁定航母的行踪都不是其能办得到的。这也是如今美国航母能如此横行无忌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美国为什么从来不派航母去俄罗斯周边溜达,就是因为在俄罗斯周边海域,俄罗斯不但有能力发现美国航母,也有能力让美国航母有来无回。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