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老师呢?

乡村教师是国家教育链上的一个大缺口,虽然国家一直通过各种政策来大力支持乡村地区教育的发展,但在乡村教师的问题上,始终面临着去少留不住的困境。那么,造成乡村教师去少留不住现状的原因有哪些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教师本人的原因;乡村学校的原因;乡村的原因。一、教师本人的原因

生活质量。现在教师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在城市中上大学,深受着现代化生活所带来的便利,而且很大一部分是推动现代化新兴事物普及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与现代化生活为伴。而乡村环境落后,现代化设备不完善,甚至有些地方还处于与世脱节的境地,完全与现代化生活不相同。并且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低下,可能堪堪足够或许不足以支撑教师本身的生活,更不可能去回报给教师自己的家庭。来到这里,教师不得不考虑本身面临着的生活处境。

发展机会。第一个发展是教师在接受过高等教育与专业教育之后,在寻找工作时,更大的愿望是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可以获得广大的发展前景,而乡村则不利于教师的发展。第二个发展是学校本身规模小,地处偏僻,教师来到这里可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去重复的进行教育活动,陷于乡村学校这一亩三分地。并且在乡村教学竞争对手少,难以激发斗志,长时间下去,会使人意志消沉,不思上进,消磨教师的发展意志。缺少对乡村教育工作的的服务热情。

现在的大多数教师本身就对乡村没有多大的服务意愿,对去往乡村的进行教育发热发亮的意愿不强;而且就算是乡村出身的教师也大多不想回到自己贫瘠落后的故乡,更愿意去大城市发展。或者有的人去当乡村教师就直接是为了暂时寻找一个工作的机会,等到有更好的机会后就会离开。

二、乡村学校的原因工资低,福利差。

虽然国家一直大力支持与发展乡村教师待遇与福利制度,可落实到实处却还需要时间,可教师还需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需要养家糊口,教师微薄的工资仅够自己基本生活,难以养活全家。

学校教育条件恶劣。乡村学校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难以施展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室可能是年久失修的房子,甚至书和桌子不能做到人手都有,而且没有教学辅助设备,只能使用原始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对应教师的生活条件也是问题,教师作为外来人口,一切生活基本所需,比如住宿、吃饭、洗澡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乡村教学工作量大,压力大。由于乡村学校教师少,仅有的教师就需要承担起全部学生的教学工作,而且教师还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去进行教学,面临来自环境、学生、学生家长、家庭等各方面的困难。超额的工作量和巨大的压力就足以劝退许多教师。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师教学吃力度增加,难以进行高质量教学,长此循环,导致教学质量更上不去。

内部教育制度不完善,教育教学杂乱。由于乡村学校地处偏僻和本身教育条件所限,使得学校很难拥有完整健全的教学制度。最重要的是教育评级制度难以贯彻,教师评职称上不去,教师没有发展空间。

三、乡村的原因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

缺少生活娱乐,几乎没有精神娱乐活动,乡村的环境水平也比较差,大多远离城市,没有完善的通向外界交通网络,也没有很好的交通设备,出入交通很是麻烦。贫穷落后,和现代化脱节,难有吸引力。乡村学校大多位于偏远贫瘠的地方,只能依靠土地进行基本生活,与现代化进程脱节,可能比城市中落后很长时间,或者有的乡村都没有联网,而这样的地方难以吸引年轻教师到此进行教学。

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教师进行相关教育工作时难以实施。乡村学生的父母大多都出去打工挣钱,家中可能就剩下爷爷奶奶或者其他老人与学生一起生活甚至只留学生自己独自生活。家中老人也一般能让孩子温饱就行,不管或者无心无力管孩子的学校教育问题,再加上老人年纪大身体不好,这就让教师进行教育工作时无法实施、难以为继。

一些家长教育素质低下。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教育,对于教师的教育工作难以理解,而且有的家长会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惩罚时进行干预,对老师有怨言,使老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投鼠忌器。家长不尊重教师,教师地位下降,教师感觉不到成就感好荣誉感,愿意来乡村教学的就更少了。读书无用论。很多乡村都流行着“读书无用论”这一说法,乡村中读到小学、读到初中等就辍学外出打工的孩子一抓一大把,家长害怕自己幸幸苦苦供养的孩子到最后还没有直接出去打工的孩子挣得多,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出去打工挣钱,还能补贴家里这一想法。

我认为上面三个方面的原因是乡村学校教师留不住的主要原因,要想解决好乡村学校如何留住教师这一问题,就要对以上问题进行妥善处理。解决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让乡村学校留住人。

乡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老师呢?

乡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老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条件艰苦。有的乡村学校地处山区,位置较偏僻,交通不是很方便,与外界接触时间少,信息比较闭塞。虽然政府为了山区的孩子,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与城镇学校相比,其环境条件还是落后了许多,艰苦了许多。比如住房简陋,办公设备不全,离家路程较远等等都是困绕乡村教师的地方。

二是收入不高。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工作,国家给乡村教师每月增加几百元钱的工资从而想提高他们的待遇,使之安心工作,扎根乡村学校。从表面上看,乡村教师的工资比同一职级的城镇学校老师要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城镇学校老师的工资相对于乡村学校教师差那么几百元,可是他们的实际收入却比乡村教师高出一大截。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大家都清楚(这其中包括一些不合法的收入)我就不明说了。

三是费力不讨好。乡村学校学生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去了,多数是留守儿童。其学习习惯和养成习惯都不太好。学校的老师要教育好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城镇学校老师多得多,可是收到的效果却令人失望。随之而来的就是家长不公正的评价:什么老师水平不高,能力不够,管理不到位等等,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老师。另外,在期末的学校考核中,由于学生成绩不理想,老师不但绩效工资得到的比别人少,而且评优晋级也受影响。请问,这叫老师如何是好?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乡村教师面对乡村学校这般现状,要留住他们谈何容易。要扭转这种局面,国家必须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大幅提高教师待遇,出台一些更多的优惠政策,看能不能留住在乡村学校工作的老师们。

谢谢🙏

乡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老师呢?

乡村学校留不住老师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了。可以说,作为农村学校校长每年都在为如何留住老师而绞尽脑汁,但是,不管校长怎么努力,每年的暑假都是校长最头痛的时候,有的老师要么挖空心思搞调动,有的实在没有门路,就干脆辞职不干,另谋高就。学校教师缺编让校长是食不香,寝不安。

那么,为什么农村学校留不住老师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一直在农村学校从教,还是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一是待遇问题。

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各项政策和待遇要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可是真正落实下来,跟城镇教师相比,也隔不了多少,而且城镇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有许多其他的收入(当然,有些是国家不允许的),这些都是农村教师不可能得到的。因此,工资上微弱的一点优势,跟这些相比,就不值一提了,对农村老师也就没有吸引力了。

二是生活环境问题。

虽然国家一直在进行均衡发展,很多地方的条件也有了大力的改善,但是农村毕竟就是农村,跟城镇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在农村没有大型商场,没有娱乐设施,下班之后,想逛逛街,购购物,吃点夜宵,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除了寂静的校园,黑暗的天空,他们再也没有什么,这对于刚刚从城市毕业回来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一种折磨。而且,有些学校的住宿条件很差,吃饭、洗澡都是问题,有的校园面貌也不好,这样,年轻老师就更待不下去了。

三是个人发展问题。

乡村学校教师想走出学校,去感受教育新思想,新气象的机会真的不多,像到大城市学习参观,什么优质课比赛等等的,机会基本上是给城镇教师了。乡村老师想有什么成就真的很难,而且,这些直接影响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没有荣誉,没有成就感,职称评定又难,大好的青春年华谁愿意浪费在乡村学校?

另外,乡村学校由于地处偏远,教师接触的人又不多,有时,想谈个朋友,找个对象都是奢侈,很多大龄青年都集中在乡村学校,这也是导致乡村教师流失的一个原因吧!

综上所述,乡村学校留不住老师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单纯靠校长用感情留住人是不现实的,需要国家和社会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关于教师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乡村学校才能留住老师,乡村教育才会有希望!

乡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老师呢?

谢谢邀请,我在乡镇待过,也在乡镇学校里干过,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这个问题还算是了解吧。我认为,乡村学校留不住人,最关键的是这几个方面:

第一,人际关系复杂,出力不讨好。

可以这样说,越是不发达的地区,人员流动性越差。很多单位都是亲戚套亲戚,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想出人头地,很难。

我在乡镇工作的时候,因分管我的领导(乡镇党委委员)也分管乡镇企业,于是,跟乡镇企业比较熟悉,有句顺口溜说的好"夫妻厂,父子科,外甥打水娘舅喝,亲家办公桌对桌",嘿嘿,你一个外人,还想怎么着?

而偏远的乡村学校因为封闭,更甚。说句闲话,你不知道哪句话就得罪了一大片人。如果想融进去,很难,基本上除了做女婿与做媳妇外,很难,当然,如果你的能力的确大,离了你不行,那就另说另道。

这是过去,现在可能好了,不太了解,如果说错了,请您批评指正。

第二,晋升空间有限,按资排辈

乡村学校,民师转正的比较多,高学历的很少,这部分人岁数都偏大,还大多数是临近村里的,大部分是"吃老本"的,毕竟,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吗,没在你跟前倚老卖老就不错了(我刚毕业的时候,可是吃过苦头的),遇到评先选优,职称评定,嘿嘿,还真有热闹。

你可能说“现在老的教师不多了,很快就好了”,但愿吧,不过,习惯的养成是有惯性的

第三,能力提升机会少,不利于发展

我说一句不该说的话,就说是一节优质课或者公开课,城里的学校上个市级或者省级的,轻而易举,而乡村学校呢,轮得到你?即便是轮得到,因为没有交流的地方,那个水平,也与城里的学校相差很大。我当过多年评委,听过不少课,说真的,有时间真的挺同情这些老师的,有时候,心一软,权当加点感情分,毕竟,都不容易。

说句心里话,工作经验与能力,短时间内,即使是大学的同班同学,相差不大,但是,时间一长,两个人的差距就显出来了,这是真的。

第四,生活环境差,不利于后代教育与发展

关于这一点,就不必详细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最后,选择教育,特别是选择乡村教育,需要有心理准备,祝您好运。

各位朋友,对这个事,您是怎样认为的?欢迎讨论。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进行到这里,明天,我们接着聊。

乡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老师呢?

乡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老师?原因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所在的县近三年来,通过招教考试、招考的特岗、从师范类院直招三种途径,每年招聘到的中小学教师都在300人以上,除部分补充到县城区的高中岗位不足100人外,其余的直接充实到乡镇中小学。协议中有一条,充实到乡镇中小学的老师,服务满三年后,才可以调动。然而,偏远的工作学校、落后的工作硬件、艰苦的生活环境,往往是前脚刚到,后脚就找关系逃离。乡镇中小学工作岗位明明白白就成了接脚石。

二、业务水平提升空间有限。

乡镇中小学往往位置偏僻又偏远,与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的距离又较远,与中心城区学校的距离更是遥遥不可及,所以,接受最新业务信息的机会自然就少的多,这样,就直接造成了老师接受各类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业务能力快速提升就成了难题。

三、出优秀成绩难上加难。

乡镇中小学缺少优质生源,在当今“高徒出名师”的大背景下,中心城区学校四处抢挖优质生源,造成了乡镇中小学的优质生源四处外流。同时,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使得多数家长拼尽全力在中心城区购置所谓的“学区房”,为孩子们的学习成才投资而不惜倾尽所有。另外,有关系的、没关系的,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做生源输出,特别是优质生源输出。这几种情况,直接造成了乡镇中小学优质生源枯竭,出优秀成绩难度加剧,年轻老师自然而然会前赴后继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总之,乡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老师,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还远远不止于以上几个方面。期待着有关方面多做调研,出台相关的政策,尽早守着乡村学校这块主阵地。

期待着,期待着!

乡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老师呢?

乡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老师呢?

一是乡村学校管理上比不上城里学校,有的甚至管理不规范,不能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舞台”相对较小。

年青老师不能充分施展才能,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是名誉、收入低。

老师在城里工作人脉广,好办事,名誉好。

乡下老师收入低,虽然有乡村农补等,但是太少,不能吸引人,“眼睛无光”。

某乡村老师调进县城,几年后又回原乡村学校支教,每年补助她2万元。

“2万元”令人羡慕,眼睛放光!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乡村年青教师进城后,给子女创造更好的条件,自己有更好的舞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