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摘除后三月会不会癌变?

息肉系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而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及其组织学类型。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

肠息肉可分为三类:

  1. 肿瘤性息肉:腺瘤(管状、管状绒毛状、绒毛状)、癌。
  2. 非肿瘤性息肉:粘膜性、增生性、炎症性假性息肉、错构瘤性(幼年性、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其他。
  3. 粘膜下病变:淋巴样、肠道气肿病、脂肪瘤、类癌、转移性病变、平滑肌瘤,血管瘤、纤维瘤、其他。

其中多发性腺瘤好发于结肠,但也见于胃 、小肠等整个消化道,以青年为多见,易癌变。

大肠息肉约占肠道息肉的80%,其中大多数(50%~75%)位于乙状结肠或直肠,单发多见,多发者占15%~42%。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肠腺瘤中,管状腺瘤占37%~64%,乳头状9%~18%,管状乳头状 27%~45%。

大肠腺瘤的癌变率主要与组织学分型 瘤体大小及上皮异型增生有关。管状腺瘤癌变率<5%,管状乳头状腺瘤为23%,但乳头状腺瘤癌变率为30%~70%。腺瘤直径在0.5cm者癌变率<0.1%,<1cm为1%~3%,1-2cm为10%,而>2cm者为 30%~50%。癌变率在轻度上皮异型增生者低,重度者可达27%。据估计,其癌变的时间约为5~15年。

多数肠息肉病人无症状,少数有腹部不适,腹胀或大便习惯改变。粪便可混有血液,或鲜血便。大的息肉可引起肠套叠,或肠梗阻,或严重腹泻。

结肠镜下摘除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可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故肠息肉摘除后3个月,癌变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内镜术后仍需视患者情况定期复查肠镜,以及时切除再发腺瘤。

肠息肉摘除后三月会不会癌变?

肠息肉摘除后三月会不会癌变

肠息肉摘除后三月一般不会癌变,但有可能会复发。因此即使接受下切除息肉治疗后也应该坚持随访复诊。

肠息肉根据是否可以癌变,分为腺瘤性(可癌变)息肉,非腺瘤样(不可癌变)息肉,其中成人一般为腺瘤性息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与息肉大小、类型等因素有关,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较易出现癌变。但这些数据是指未经治疗的肠息肉,并不适用于经摘除后的肠息肉。

肠道息肉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辅助以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治疗又分为内镜下切除和结肠和直肠切除。

对于单发肠息肉患者,一般经内镜下切除息肉即可治愈,但复发的风险相对较大,4年内复发率高达15%~60%;对于息肉较多且息肉体积较大的患者,即使经切除治疗后复发风险仍然较高。因此即使接受切除治疗后,也应定期随访复诊,因为治疗后放任不管是有可能会复发而出现癌变。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孙永琨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