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芪相克的药有哪些?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固本止汗,补气升阳,健脾利水,脱毒排脓,生肌之功效。黄芪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主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

药物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中药的配伍主要有以下6种基本规律:

  1. 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2. 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以补气利水的黄芪为主,配以利水健脾的茯苓为辅,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等。
  3.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
  4.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杀半夏。
  5.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6.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综上所述,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此外,若按协同与拮抗论,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畏、相杀、相恶表示拮抗。

配伍禁忌,即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相互配合使用的药物。中药的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1. 十八反: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是: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2. 十九畏:十九畏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最后,黄芪与人参都是补气的中药,有相似的功效。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人参恶莱菔子,不能一起使用,黄芪亦如此;人参与五灵脂作用相克,人参畏五灵脂,不能一起使用,黄芪亦如此;人参与藜芦作用相克,人参反藜芦,不能一起使用,黄芪亦如此。

与黄芪相克的药有哪些?

与黄芪相克的药有哪些

目前尚无数据表明黄芪与哪种药物相克,但黄芪与藜芦、龟甲、五灵脂、杏仁、莱菔子等同用,容易降低黄芪的药效。

黄芪和人参一样具有补气功能,具有增强心肌兴奋性、提高血压、稳定血压的作用,尤其是对气血亏虚血压低的患者有较好的稳定血压的作用,而藜芦属于涌吐药,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故黄芪和藜芦配伍有类似“相反”的作用。人参最怕五灵脂,二者相恶,所以五灵脂和黄芪配伍也有类似“相恶”的作用。杏仁降气化痰,而黄芪升阳举陷,二者在调气机方面功能相反。莱菔子是破气降气、化痰消胀的药物,与黄芪相配也有类似“相恶”的作用。

黄芪应在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症用药,建议患者遵医嘱规范服药。

本内容由北京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张军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