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冷缝是什么,如何处理?
混凝土冷缝是什么,如何处理?
混凝土的冷缝是什么?有的朋友对其不是特别了解,甚至于第一次听到冷缝这个名词,事实上在生活里面冷缝我们随时都可能接触看到,只不过不知道名字而已。
注意,混凝土的冷缝并不是施工缝,两者区别非常之大。
以下内容“花哥”就混凝土冷缝的形成原因,及如何处理情况为大家做一个知识分享。
ˇˇˇ
什么是混凝土冷缝?混凝土冷缝事实上是施工不当造成的不合理质量问题,最常见的是混凝土的表层出现颜色、以及明显的接缝痕迹;分别有高低错落、凹凸不平曲线或者斜线分界式样。通常是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同,或者混凝土两次配比比例不同都会出现类似情况。
1)浇筑时间不同:
- 是指临近中午时段下班之前,浇筑混凝土没有经过详细的计划;浇筑时还剩下部分没有浇筑完工就下班了,吃过中午饭再次浇筑;该位置肯定出现冷缝。
- 而正常的施工,是到了一定区域会预留一个施工缝才对,因为大家都会形成一种施工共识,预订时间能够浇筑多少面积,能够半天浇筑完毕当然好,浇筑不完的大面积必须在相应地方做好施工线才对(缺料情况下)。
2)配比不同:
- 如果相同区域的浇筑混凝土,遇到材质配比不同也会出现冷缝现象,商混出现配比不同肯定非同小可;在原则上来说是不允许这样的现象发生,配比当然不能够是原材料水泥、石子、沙的比例情况,而是缓凝剂问题。
- 在商混从搅拌场地到使用目的地之间,如果遇到交通堵塞,有可能罐车司机会加入一定缓凝剂在商混里面。那么两次混泥土的性质就会有所不同,遇到接茬位置自然就会出现因为凝固时间差异呈现冷缝。
- 3)施工不当a:
- 施工不当,指的是支模时粗心大意,模板加固措施不合理,或者模板尺寸不合理导致模板爆裂出现缝隙(不排除混凝土浇筑姿势问题);
- 比如一个大面积剪力墙拆掉模板,居中局部会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泥土现象,而且不规则颜色不相同。出现厚薄肯定颜色会有所不同,这样的情况强度不受影响。
- 4)施工不当b:
- 通常砖混结构或者框架结构,会有着内外墙抹灰,以及外墙的保温需求。外墙保温采取泡沫颗粒混合抗裂砂浆抹灰,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外墙保温,又或者纯粹的抹灰而已。
- 这会儿或许就会出现因为抹灰间距时间关系,在不同时间段施工的两个抹灰接茬出现颜色,及高低不等的现象。
-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M(避免冲击力度导致模板受损)。
- 2、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 3、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CM。
- 4、浇筑梁板混凝土阶段,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时,应避免出现冷缝现象。
- 5、混凝土浇筑快要完成时,应估算剩余混凝土方量和剩混凝土量,联系搅拌站进行合理调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刮杠刮平表面,刮平后用毛刷进行拉毛。
- 7、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及三次抹压后,及时进行覆盖养。待混凝土终凝后,先洒水充分润湿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覆盖,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再洒水。地下3层至地下夹层顶板养护时间为7天,地下1层顶板养护时间为14天。
- 1)最应该注意的是,合理计划浇筑面积才能杜绝冷缝现象发生,一罐车商混首要浇筑区域,肯定得放在能够一次性浇筑完毕,主承重的地方才对。
- 2)如果剩下不多的商混后续又来不及补充,不管浇筑在哪里都会出现冷缝可能性,只能将其浇筑在不太重要位置(室内剪力墙面积不太大),并且下次浇筑接缝时应该适当给予凿毛,并且植入钢筋,为二次浇筑提供良好的凝固条件。
- 3)如果出现冷缝现象,接缝没做过凿毛或者植筋那肯定不行,其次外墙抹灰的冷缝,或许会导致渗水可能性。所以前期没有做好准备的冷缝现象,应在其没有彻底凝固之前做出凿除重新浇筑或者抹灰。
- 4)最初的接茬没做任何处理,肯定会留下严重安全隐患。至于有做过凿毛接茬处理的,但是外观高低错落的现象,对强度影响不太大(不能在主承重位置)。
希望此回答能够解除你的疑惑,祝你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感谢阅读
原创文字/头条首发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混凝土冷缝是什么,如何处理?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两次浇筑混凝土的时间超过第一次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第一次浇筑时的混凝土开始失去塑性,两次浇筑的混凝土无法完全形成一个整体,会在结合部位产生“冷缝”。“冷缝”的产生主要是施工组织原因造成的,“冷缝”会有漏水风险,应该避免“冷缝”的产生。
混凝土冷缝是什么,如何处理?
混凝土冷缝就是施工不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前浇筑混凝土在已经初凝后,后浇筑混凝土继续浇筑,使前后混凝土接缝处出现一个软弱的结合面,属于施工质量缝。
预防出现冷缝可采取以下措施:
1、同一施工段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在预拌混凝土技术合同中明确初凝时间要求。
2、根据混凝土浇筑部位和时间,适当调整初凝时间和一次浇筑量。
3、当混凝土不能及时供应时,应采取间歇泵送方式,控制性放慢现场现有混凝土的泵送速度,以达到后续混凝土供应后仍保持混凝土连续浇筑。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
5、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冷缝,应停止浇筑,冷缝部位按施工缝要求处理。
冷缝处理方式与施工缝处理方法一样:
1、水平施工缝:墙、柱根部水平施工缝宜在距墙柱边线内3~5mm处弹一道剔凿线,用无齿锯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为5mm;剔除软弱层,露出石子。
墙、柱顶面水平施工缝应按标高线往上5mm再弹一道线,沿线用无齿锯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为10mm,并剔除。
施工缝处浮浆及软弱混凝土等应剔除并清理到位。
2、竖向施工缝:墙、板竖向施工缝均应弹线,切割深度为10mm,并剔除。
3、重新浇筑混凝土前,结合面应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并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拉筋、止水物等措施。
混凝土冷缝是什么,如何处理?
砼浇筑要求连续进行,这里的连续指的是间隔不能超过初凝时间,否则就形成了冷缝。
你图片里应该是施工缝吧?施工缝确实是冷缝,但只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留设和处理就没有问题。
混凝土冷缝是什么,如何处理?
冷缝产生有很多原因,处理方法自然就不同了,如:
一、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二、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三、沉陷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四、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证明当混凝土本身温差达到25℃~26℃时,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五、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
处理措施主要有:1.表面修补法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灌浆、嵌逢封堵法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结构加固法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4.混凝土置换法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5.电化学防护法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
混凝土冷缝是什么,如何处理?
冷缝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突发不可预料因素而导致的混凝土浇筑中断、且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但小于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而在混凝土结构中形成的一种薄弱面。
工缝是指因施工工艺、施工强度、混凝土温控措施等原因,“故意”产生的一个新老混凝土间的缝,但施工缝是需要凿毛、设置拉筋、设止水物等措施处理的。
对于地下室剪力墙的施工缝,一般是在剪力墙内的施工缝处,预埋一道止水钢板,止水钢板的厚度一般为3mm,设计院为了保证质量,可能加厚到5mm。
两者之间的最大不同是:一个是施工不当、一个是施工需要。
混凝土墙结构工程的质量优劣,处决于优良的设计、材料的性能外,还取决于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对施工中的各主要环节,如模板的支设、清理,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均应严格遵守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规定。
剪力墙冷缝
由于采用两次浇注 所以留有 加上又是地下室的 有漏水的可能
一、冷缝危害
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冷缝会给钢筋混凝土结构带来较大隐患,影响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影响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水可能通过冷缝锈蚀钢筋,影响结构的自防水和使用寿命。
冷缝首先要分析裂缝形成的原因,观察裂缝的状况(是否贯通),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主要的处理方式如下:
二、冷缝处理工艺
1、 处理概念:人工凿除混凝土表面乳皮,清水冲洗干净,采用去石子砂浆接缝,加强振捣和养护。
2、 处理过程:
人工凿毛
高压水冲洗:冲毛水压力达到25—50 mpa ,效率高,间隙期超过2周,冲毛效果差。
低压水冲毛:在混凝土终凝后,用0.3—0.6 mpa 的水压冲毛,可能会冲掉2-3cm厚的表层混凝土。
利用风砂枪冲毛:对龄期长的混凝土冲毛有效,但是费工、费时、费料,施工干扰大。
钢丝刷机械刷毛:功效高,效果好,费用大。
三、冷缝处理方法
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处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
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4.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5.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护方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适用钢筋、混凝土的长期防腐,既可用于已裂结构也可用于新建结构。
6.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