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夺取西川之后把都城放在荆州是不是比放在成都更好?
刘备夺取西川后,以成都为都,建立了蜀汉。不过因为益州和荆州相隔太远,所以当荆州被东吴偷袭时,刘备这边根本来不及救援,最终只能眼看着荆州被夺,自己匡扶汉室的目标被彻底打破。于是很多人便大胆猜测,如果当年刘备选择定都荆州而不是成都,是不是就能够拥有更好的结局呢?是不是就能够避免荆州的丢失,是不是就能够实现匡扶汉室的目标呢?
先说观点,关于大家的猜测,本文并不认同!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建都成都都远比荆州更好,如果当初刘备选择定都荆州,那么蜀汉将会更快灭亡!这里面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荆州地理位置不好
众人之所以认为刘备应该选择定都荆州,其实是因为成都和荆州相隔太远,一旦荆州有变,刘备根本无法及时救援,关羽失去荆州就是个例子。而一旦丢掉荆州,刘备就犹如被斩断一臂,从此被限制在蜀地,出川非常困难,再想匡扶汉室,问鼎中原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了。事实上,这确实是定都成都的危害之一,不过即便如此,定都荆州其实也并非上佳之策!
荆州这个地方,乃是出了名的四战之地,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而刘备在来到荆州前,其实也曾短暂地有过一个地盘,那就是徐州。徐州也是出了名的四战之地,最开始陶谦将徐州送给刘备,但没过多久,徐州就被吕布占领了,之后又被曹操占领,反正是再也没有回到刘备手中。徐州乃四战之地,地势平坦,本身不利于防守,一旦占有者实力弱小,很容易被有心之人盯上!荆州和徐州其实是一个道理!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都以为刘备占领了荆州全境,而事实上,正史中的刘备,占领的地盘其实并不大。首先原荆州首府南阳郡是在曹操的控制下,南郡和江夏郡是在孙权的控制下,刘备控制的其他几个郡,其实都是表面上看比较大,但实际上都是人家不要的,整体的实力都不如曹操和孙权控制的地盘。刘备所占领的这几个郡,实在太差,没有发展潜力,于是刘备想出了个方法,借南郡!孙权也不傻,他之所以愿意把南郡借给刘备,实际上是因为南郡直面曹操,孙权和曹操战线拉得太长,军事压力太大,他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着他对抗曹操,刘备实力本来也弱,对孙权造成不了大影响,所以孙权才放心大胆地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让刘备来帮忙对抗曹操。
孙权之所以愿意把南郡借给刘备,一方面是因为对抗曹操的军事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刘备实力弱小,对东吴没啥威胁。不过后面随着刘备攻下了益州,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刘备实力暴涨,开始有威胁了,于是孙权就想着刘备把南郡还回来,可吃进去的肉,又怎么可能吐出来呢?刘备不愿意归还,孙权派出大军想要强行拿回来,于是刘备亲率数万大军前来,要和孙权扳一下手腕,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个时候,曹操攻占汉中的消息传了过来,把刘备吓出一身冷汗,曹操再进一步,可就把益州给拿下了,于是刘备急忙和孙权讲和,补偿了孙权,然后急急忙忙回去防备曹操了。
从刘备和孙权的态度来看,他们两个人对于南郡都是势在必得的,为此甚至宁愿发动战争。如果刘备建都南郡,那国都就要时刻面对孙权的威胁,孙权对于南郡有想法,那可是人尽皆知的。除了孙权,南阳郡的曹军,对于刘备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国都时刻遭受两边敌军的威胁,这谁能忍受得了?很多网友称赞明朝的天子守国门,认为明朝定都北京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样能节约非常多的物资,时刻威慑敌军。可大家不要忘了,当年明朝定都北京的时候可是非常强大的!之后明朝衰败,北京可是数次遭到围城的。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敢于把都城放在离敌军比较近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安稳的腹地,那么这个国家一定需要强大的实力,只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够确保都城的安全。而且这种强大还必须得长时间维持,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出现都城被围的情况,威胁都城的安全。以刘备在荆州的实力分布,如果一定要建都,他只能选择南郡,而南郡这个地方,离曹军和孙权都是非常近的,且当时刘备的实力是三家中最弱的,这种情况下,还选择把都城放在南郡,直面曹操和孙权,那不是自寻死路吗?也许刘备在世时,还能够勉强震慑宵小,但一旦刘备去世,那南郡必定遭到围攻,蜀汉必定会提前灭亡。
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稳定王朝,选择的都城大多具有很好的地理优势,敌人不容易打进来。长安、北京、洛阳都是这种情况,反观北宋都城汴京,那位置选得就差多了,这也是北宋为何如此屈辱的原因。
二、益州的局势很复杂
刘备原本出身于幽州,对于益州人来说,他是一个外来户,所以其实益州内部有很多人都对刘备不满,这其实也是刘备不敢轻易离开益州的原因之一。之所以大家感觉益州内部没啥反对声音,似乎都对刘备很满意,实际上是因为刘备率领大军入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其他人不敢说话而已。刘璋时期,益州的局势就并不好,益州本土派,东州派互相竞争,等到刘备一来,又多了个荆州派,非常热闹。只不过慑于刘备的军事力量,所以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夷陵战败后,蜀汉内部人心惶惶,叛乱频发,实际上就是因为大家认为刘备不行了,军事实力不足以压制益州其他人了,所以才敢于叛乱。
试想一下,如果刘备选择定都南郡,那益州的有心之人看到机会,选择叛乱,占领了入川的险要关隘,刘备又需要耗费多大的精力再次平定益州呢?要知道刘备当年打进益州,可是花费了巨大精力的。益州这个地方,物产丰富,地势险要,若是没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非常容易生出动乱,所以刘备要想益州成为稳定的大后方,必定需要留下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这势必将影响到刘备在荆州的军事部署。
结语
综合来看,如果刘备选择了定都荆州,定都南郡,蜀汉的局势其实并不会比定都成都更好,相反还会有更大的风险!定都荆州,蜀汉将会直面曹军和吴军的威胁,刘备实力本来就弱于另外两家,稍不注意,都城就会沦陷。而定都成都,虽然和荆州相隔比较远,但至少拥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不至于快速亡国。
刘备夺取西川之后把都城放在荆州是不是比放在成都更好?
刘备夺取西川之后把都城放在荆州是不是比放在成都更好?
刘备夺取西川之后把都城放在荆州是不是比放在成都更好?
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回答!
首先,大家要知道西川是个闭关锁国的地方,只要闭关自守,励精图治,西川还是能保持平稳发展。这从刘璋父子执政益州可以得到证明。
明确了这一点,我再从三个方面回答刘备夺取西川之后把都城放在荆州是不是比放在成都更好这个问题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一,刘备如果没有匡扶汉室的理想,只想自保,只想他的蜀汉政权长期生存下去,那么刘备就应该像刘璋父子那样,建都西川,立足西川,经营西川,闭关自守。
第二,刘备如果要匡扶汉室,最好是定都荆州,兼顾西川。
定都荆州,可以对正面的孙吴江东政权形成威胁,可以保持荆州的稳定,不会给孙吴江东政权沾手荆州的机会。
兼顾西川,就是把西川作为后方经营,形成战略纵深。
第三,从发展来看,建都荆州,有利于发展壮大。
荆州地理形势优越,交通发达,可以向四周发展;荆州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可以形成战略优势。
建都荆州,以西川为大后方,出兵汉中,占领汉中,这是刘备最理想的布局。
这样布局,进退自由。
发展顺利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军孙吴的江东政权,益州可以提供后勤保障;一旦失利的时候,可以退回西川,闭关自守。
如果刘备要匡扶汉室,首先要吃掉孙吴江东政权。只有吃掉孙吴江东政权,刘备才有战胜曹操的机会。如果要优先考虑吃掉曹操,这是不现实的。
关羽死后,刘备执意讨伐荆州,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是这个道理呢?
其一,曹操势力强大,刘备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吃掉曹操。
其二,孙权不可能帮助刘备吃掉曹操,反而会帮助曹操制衡刘备。。
因为孙权夹在刘备与曹操之间,要自保,就必须保持刘备与曹操的相对平衡。
刘备吃掉曹操,或者说曹操吃掉刘备,对于孙权来说都是灾难。
孙权明白这一点。
所以,赤壁之战,孙权联合弱小的刘备,对付曹操。
襄樊之战,孙权又联合曹操对付刘备。
其三,相对刘备来说,吃掉孙权有两个条件。
一是孙权相对曹操来说,势力不如曹操强大;二是孙权政权紧靠刘备,出兵便利。
当然,刘备对孙权开战,曹操也会出兵干预,孙权也会主动向曹操求救,但是曹操干预力度有限,因为中间还隔着个孙权!
其四,刘备一旦吃掉孙权江东政权,就有足够的精力和实力来对付曹操。
综上所述,如果刘备想匡扶汉室,最好建都荆州;如果刘备只想自保,只想图蜀汉政权稳定,最好建都西川!
山野老人讲三国,不管您满意与否,都盼望您阅读后写两句您想说的话!
刘备夺取西川之后把都城放在荆州是不是比放在成都更好?
成都更合适。
首先,孙权一直就有收回南郡的想法。刘备入川前,他派人去要。刘备取成都后,他第一时间又派人又去要。他三番四次的索要南郡,即表明南郡在他眼里只是暂时借给刘备而已,他迟早会要回来。
当然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后,荆州是孙刘一起打下来的,刘备其实不欠孙权什么。但是不欠归不欠,对于刘备而言,他当时真没有跟孙权翻脸的资本。因为他和孙权,一直是他弱而孙权强,如果他与孙权翻脸,他承受不起孙权和曹操的联合打击。
这就好比两口子过日子,明明是平等的,但偏偏就有一方不这么认为,就是觉得另一半欠自己。当另一半承受不起离婚带来的后果时,只能是忍着,凑合着过了。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刘备取了益州,实力已不在孙权之下,他还怕孙权?直接干啊!
▲分荆州之前
是的,刘备取了益州后,他的实力与孙权基本持平,他确实不怕孙权了。当孙权派吕蒙强取荆州三郡时,刘备没有选择退让,而是亲率五万大军与孙权火拼。
可是这场火拼的结果,历史上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
孙刘正准备开打,突然传来曹操攻占汉中的消息,刘备害怕益州不保,无奈之下只得求和退兵,分了荆州三郡予孙权。
刘备主动割地求和,这说明了什么?这不正好说明取了益州后的刘备,还是不敢跟孙权翻脸吗?
▲分荆州之后
这里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刘备定都南郡之后会怎么样?
很显然,这肯定会严重刺激孙权,导致孙刘联盟提前破裂。而这是当时的刘备绝对承受不起的结果。
理由前面已经说了,孙权认为刘备只是暂居南郡,他迟早会要回南郡。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幻想,所以孙权才能忍得住,等刘备主动还。而一旦当刘备定都南郡后,这表明刘备铁定是不打算还荆州了。这种情况下,孙权还能忍?他肯定要翻脸。
而一旦翻脸,刘备当时能承受的起?
别忘了,刘备取益州的那个时间节点,汉中还不在刘备手上。事实上,刘备当时承受的外部压力比孙权要大的多!
正是因为有这种压力,导致刘备不能也不敢得罪孙权,这才促使了刘备主动求和割地。
第二,荆州是四战之地,防御压力大。刘备作为弱者,如果把首都定在荆州,这会导致他有限的兵力被束缚在了荆州。继而影响他的下一步行动。
第一点已经说了,孙权很想取荆州,所以孙刘在荆州开战,是迟早的事。我们知道,孙权手上的兵力不下15万(孙权取荆州之前的最大兵力),机动兵力大概在5~8万左右。
而面对孙权的这一兵力配置,刘备如果定都在荆州,他该以多少兵力守南郡才合适呢?
留兵少了,没有用,关羽丢荆州的过程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这个结果。(大概3~5万)
留兵多了,荆州倒是可以保住,但刘备还取不取汉中、关中、凉州了?
关中、凉州先不谈,汉中对于刘备而言,是一定要取的。否则成都就没有北大门,益州终究也守不住。
而刘备取汉中的过程,看过网络上的解析文章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那是相当费劲,刘备花了两年多时间(217~219年),物资方面几乎搬空了益州的资源储备;将领方面,除了关羽外,刘备集团的所有大将轮番上阵。
这场战争不夸张的说,刘备是拿他当时的所有家当跟曹操血拼。
试问,难度这么大的攻坚战。如果刘备把都城定在南郡,他亲自镇守荆州,只是派几员大将去取汉中。能拿下汉中?
别做梦了。
第三,定都成都更符合刘备的发展方向。
刘备发展方向,早在荆州时期就已确定,即以益州为根本,以荆州、关中为据点,同时向中原扩张。
在这个三角关系里面,益州是根本,是刘备军团的物资来源。荆州和关中一样(关中当时没拿下来,以汉中代替),实际上都只是据点而已。而且相比之下,东面南郡的重要性其实还要弱于西面的汉中(关中)。
因为南郡向北是襄阳,而襄阳背倚荆州,与北方共享南阳盆地,军出于此,可辐射宛城和洛阳等地。所以在这些地区,曹操都布置了重兵把守。荆州军想从南郡出发,北伐中原,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里可能有朋友要反驳。关羽出荆州,摧枯拉朽,打得曹操都要迁都了。你怎么能说从荆州出兵,难度比汉中要大呢?
是的,关二爷确实是威震华夏。可是你别忘了关羽出兵之前,曹操刚经历了汉中之战。
这一战,曹操被打惨了,手上精锐无几,除了于禁七军(约三万人)和徐晃的十二营新兵之外(约两万),没有机动兵力了。这才给了关羽攻打襄阳、樊城的机会。
如果没有汉中之战做基础,刘备单纯从荆州出兵,他还有这种战略优势吗?
所以说,刘备攻取益州后,先把都城定在成都,紧接着取汉中,形成汉中、荆州夹击之势,再以荆州偏师攻曹操之要害(荆州攻襄阳),主力则出曹操防御薄弱的雍凉,逐步蚕食,慢慢扩张。这在理论上没有毛病。
只有如此,荆州才有利用价值。如不然,以荆州为主攻方向,汉中为偏师,这到头来肯定是硬碰硬,碰的一鼻子灰。
刘备夺取西川之后把都城放在荆州是不是比放在成都更好?
就刘备当时的局势来说,把都城放在荆州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首先从地理上来说,荆州不适合做都城。
刘备并没有占据荆州全境,其所管辖的荆州开始只有南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五郡。砸和孙权的湘水之盟以后,刘备更是只剩下了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了。
这三郡中除了南郡外,其他两郡开发度都不高,地理位置偏僻,显然不适合做都城。而南郡北面是曹操控制的襄樊,东面和东南是孙权控住的荆州地区。
刘备和孙权虽然在赤壁之战时结成联盟,攻抗曹操。不过他们只是处于利益结合,彼此之间并无足够的互信。因此南郡实际上是等于三面受敌,处于敌人的半包围状态下,并不安全,显然并不适合作为都城。
其次在失去荆州前,刘备也不适合离开益州。
刘备在夺取荆州前就已经在荆州居住了差不多七年时间,和荆州的豪强士卒关系极好。所以刘备夺取荆州以后,就得到了荆州本土很多地方势力的支持。
相比之下,刘备在益州的关系没有这么好,在击败刘璋夺取益州以后,对益州的统治并不稳固。此外由于汉中被曹操占据,益州的北面门户洞开,益州人心不稳。
显然刘备需要自己坐镇益州,以加强对益州的统治,并不能贸然离开。所以他只能把都城设在成都。
而在刘备夺取汉中,益州的统治也初步稳定之后不久,荆州就已经被孙权夺取,刘备也不可能迁都了。
刘备夺取西川之后把都城放在荆州是不是比放在成都更好?
从理论上来说,刘备定都成都或者定都荆州都是可以的,但是刘备选择定都成都,当然是以他自己的战略眼光来选的,试着从刘备的眼光来解读刘备为何定都成都而不是荆州呢。
在刘备攻打益州前之前,刘备的所有地盘就是荆南四郡+南郡,荆州七郡刘备一个人就占了五个,表面上看,刘备在赤壁之战上得到的利益最大,实际上刘备占据的荆州有很大的问题。
刘备第一个问题就是:南郡是借来的。南郡在赤壁之战中是周瑜率军打了一年才打下来的,周瑜如果在世,刘备是不可能借得来南郡的,因为周瑜强力反对,周瑜去世后,刘备向孙权借来了南郡,刘备是为了自己的发展,如果没有南郡,刘备就没有发展前途。
南郡的大概位置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荆门市+荆州市+宜昌市以及湖南省的北部,这个位置非常重要,承南启北,通东贯西,扼守长江航道,控制从襄阳南下江汉平原的道路,控制从益州沿长江到达江东的水路,这是整个荆州最重要的地理位置。
东汉十三州既然南郡是借来的,那就会有归还的一天,看看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图,如果刘备没有南郡,就算打下了益州,那刘备在荆州南部的四个郡就成为飞地,如果你让刘备选都城,能选在荆州吗?
再说了,如果刘备定都荆州,哪怕是江陵城,这明摆着就是不想归还南郡给孙权,同时把不想归还南郡这事公开化了,这等于是打了孙权的脸,那么刘备定都荆州的第二天,估计孙权的江东大军就杀过来了,如果两家势同水火,那就没有三国了,而是曹魏统一天下。
刘备借荆州所以,从荆州的这个原因来看,刘备是不可能定都荆州的。
另外,从刘备总体战略上来看,刘备也是不可能定都荆州的。
刘备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就是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以诸葛亮的话来说,荆州是用武之国,也就是经常要发生战争的地方,而诸葛亮说益州是“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这话表明了三个意思:
一是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二是益州土地肥沃,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三是益州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生活。
刘备入川什么样的地方最适合做都城,当然是易守难攻、地势险要的地方,这就是益州,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都城轻易被敌人攻下,如果益州要做为都城,那么就是政治中心,那么人口就会集中,就要求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毕竟朝廷都在这里,人自然就多。
然而刘备定都益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汉高祖刘邦是从益州汉中郡北伐,破三秦,定中原,最终击败项羽而统一天下的,作为刘邦子孙后代的刘备,想要沾一沾祖辈刘邦的光,模仿当年刘邦统一天下的路线,进而以刘邦为榜样统一天下,这才是刘备定都益州最重要的原因。
荆州七郡益州最适合做都城的地方就是成都,也就是当年刘璋的都城,刘备在攻下益州后,选择成都作为都城,一是节约开支,有现成的都城,何必再去花钱兴建,二是成都是刘璋经营数十年的都城,是益州最繁荣、最坚固的城池,在天下尚未统一的情况,用现成的地方做都城,是最经济也最方便的。
把益州和荆州拿在一起比较的话,你会发现最大的问题还是地理原因,荆州是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水网密布,无险可守,最重要的曹魏占据了荆州北方屏障襄阳,如果刘备占领了襄阳,就能保住荆州的北方屏障安全,那样的话,定都荆州还有点可能,就像当年的刘表一样,定都在襄阳,不也过了近二十年的安稳日子吗?
刘备称帝正因为荆州一马平川,各个方向的敌人只要冲破了前线,就立即冲到了首都城下,这恐怕是谁也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吧,当然了,定都荆州也不是不可能,长江北岸的江陵城就太危险了,还不如当年刘备起名的公安县安全,公安在长江以北,以水网作为天险屏障,也是可以的,但选择定都成都的原因比荆州多太多,又重要太多,所以刘备选择了定都成都。
刘备夺取西川之后把都城放在荆州是不是比放在成都更好?
我觉得:刘备攻取西川后把都城放到成都是正确的,这是综合考虑实力对比和地理特点之后所做出的正确选择:第一,从力量对比上看,当时力量最强的是曹魏,东吴次之,西蜀最弱;第二,从刘备的自身看,刘备刚取西川,百废待兴,稳定和发展尚需较长时间,不能急于求成。有了这两点,就决定了刘备取西川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从战略上只能取守势,而不能取攻势。第三,从地理特点看,四川进也难,出也难;有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这一点,正好与刘备当时以防守为主的战略相吻合。这也就是历史上四川之所以能够多次成为割据势力积蓄力量、再图发展战略基地的原因。最有代表性的是刘邦,当时实力与项羽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就是靠四川特殊的地理优势,首先保护和发展自己,然后再图出川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都城南京沦陷以后,便将都城迁往重庆,考虑的也是这个因素。反观荆州,地处中原的交通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这对于整体实力处于弱势的一方来说,作为都城,风险太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