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遇难者为什么大部分为女性?女性在突发事故时如何自救?
7月23日上午,郑州市政府、市卫健委、地铁公司等相关部门领导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与其中9名遇难者家属进行了一次座谈。经过家属确认,确认九名遇难者身份。
这九名均为女性,年龄最小的只有20岁,是一名大学生,最大的51岁。平均年龄只有33岁。33岁,多么年轻,但是她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21年7月20号这一天。
遇难人数一共12人,另外三人身份不祥,有媒体报道说另外三人是男性。但是,12名遇难者之中竟然有9人是女性,而且都这么年轻,不由得不让所有人震惊!那么为什么这次事故女性占这么大的比例?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身高没有优势。
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是女性一般比男性个子矮,在地铁水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矮一点就危险了。
第二,体能方面不够强壮和持久。
大多数女人体质比较柔弱,在地铁里,站在齐胸深的水里,加上氧气稀薄,能不能坚持站着,对女人是最大的考验。如果能坚持到最后,就有生还的希望。这期间第一看女士的肺活量,第二就看女士在体能方面能不能持久:比如能不能长期站立,能不能长时间抓握地铁扶手,不被水流冲走。
第三,女士心底善良脆弱,没有狠劲。
这个方面本来不想说,但是又不得不说,记得有个经典案例:如果在水里,只有一个木板,这个木板只能承受一个人的身体重量,但是现在两个人,只有谁先抢到木板谁就能活命。所以,为了生存,这个时候就是优胜劣汰。
假如地铁涌进水里一刹那,人人都往高处走,因为高处水就浅一些,而女士在逃命的危机时刻,第一,体能方面挤不过男士;第二,狠心方面也略逊一筹。
所以,女士就留在了末端。我不想把人说的太坏,但是每个人的生命处于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拼命自卫,都会只顾自己逃命要紧。
当然,第三点只是我个人说的假如,不代表这次的事情。但是,多次突发事故表明:女人,孩子,老人遇难较多。
当然,这次地铁进水事故,历经两个多小时,很多亲历者都发表了事情经过,所有人都是伟大的,很多男同胞让个子矮的女生和怀孕的妇女站在凳子上,有的还扶着摇摇欲坠的女士。
最根本的原因是地铁车厢最后缺氧,很多人昏迷,自顾不暇,所以,才有十二人遇难,尤其女性。
对于女性遇见突发事故,救援力量没有抵达情况下:第一,女士一定要有清晰的头脑,明确的判断,选择有利的逃生条件自救;第二,在身心处于弱势或者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女士一定要向周围的人求救,尤其男性,男性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有尽可能保护弱者的欲望。
我不想说什么女性要锻炼好身体这些话,这都是空话,我只想说:祝她们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天灾,没有暴雨!
这次河南暴雨水患,看哭无数人,涌现了无数的平民英雄,他们的奋不顾身,他们的义无反顾,他们的齐心协力,每时每刻都在救人,都在与水魔搏斗,我们都被感动着!
愿水患早点过去,愿我们生活的家园平平安安,愿祖国山河无恙,愿人间皆安!
郑州地铁遇难者为什么大部分为女性?女性在突发事故时如何自救?
最大的可能就是个子不高加上女性体质没男性,水如果只淹过肚子不会感觉缺氧,淹过了胸部,时间一长就会缺氧
郑州地铁遇难者为什么大部分为女性?女性在突发事故时如何自救?
说明女性还是柔弱的,可是为何生活里都是女孩子嘛,生活一个人可以抗起来,但是灾难一个人未必抗得住。
主要还是女孩子体能上没有优势,如果像我这种又瘦又小的女的,大风一刮就可能跑得了,记得前两天我正好骑着电动车,结果路上突然暴雨,倾盆大雨迎面来我瞬间冻得发抖,然后第一反应就是看前方哪里好躲雨,刚好有个屋檐我赶紧冒雨骑车躲起来,然后风雨交加太冷了我冻得直发抖,没办法就跑到别人店里躲,毕竟站在人家屋檐下风雨还在。脸皮还是比较厚的,人家也请外面躲雨的进来,一屋檐的几个人就我一个人去人家店里了,刚进去还是在打寒身体发抖,太冷了瞬间感觉夏天变冬天了。
你说我这样女孩遇到像河南这种雨水,肯定要冻没了,因此女孩子体质是很大的一方面。
第二点遇到事情要想办法,女孩子要学会借助有利条件增加自己活下来的可能,可能她们在洪水来应该没有及时想到让自己处于有利条件,就跟自救一样。还有要坚持,很多也就是坚持不住导致的。要有活下去的意念,这个确实可以支撑一段时间不放弃自己。
最后为河南这九个美丽天使默哀,愿天堂无灾无害。
郑州地铁遇难者为什么大部分为女性?女性在突发事故时如何自救?
紧急情况女性遇事慌张不冷静,身高和体力都不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