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这么厉害,为什么他写的书被列入禁书,偷偷读了有什么后果?

可能大多数人都听说过鲁班,可却不知道他还有一本著作,这本著作叫《鲁班书》,由于这本书太厉害,历朝历代都有列为禁书的说法。

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都是纯手艺活,都属于自己的独门秘方,历代匠师很少抄录成本,多为口授的形式薪火相传。

可鲁班天生不一样,作为工匠鼻祖,木匠的祖师爷,他把毕生所创,都记载了下来,图文并茂,供后人研磨。

按理说,这些书应该受万人推崇才对,怎么又成了禁书呢?

其实,也并不全是,在《鲁班书》的上卷,全为建造房屋、开采石料、砍伐木材等土木建筑的方法。中卷,记载了工木匠受伤后,治疗的一些医术和医疗需求。

关键在于下卷,书中的描述比较残忍,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向来是需要给人民群众传递正确价值观的,由于下卷中教人害人,修炼邪门歪道,所以,历代王朝都把《鲁班书》列为禁书。

今天,我带大家了解一下鲁班和他的奇书!

鲁班是何许人也?

鲁班不姓鲁,他姓公输,名班,公输班是也,春秋时期鲁国人,因发扬了工匠精神,名声传开,所以后人喜欢称他为鲁班。

在相关古籍的记载中,再结合民间传说,鲁班是历史上的一位伟人,更是奇人,素有“中国古代爱迪生”的别称。

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别看农业排在第二,其实这是封建制度下,不断压榨农民的结果。那时的人力劳动,繁琐笨重,效果差,加上长期打仗,朝廷的赋税越来越严,劳动人民是叫苦连天。

鲁班看到了这一点,相继发明了墨斗、鲁班尺、刨子、钻子、锯子等土木工具,释放了劳动压力,提高了农业效率,在土木工艺方面,人人都尊称鲁班为祖师爷。

在后世的眼中,一般奇人出生都自带光环,如果没有,也必须要人云亦云地加上去。

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出生时,自带双瞳,必出功绩。汉高祖刘邦出生,雷雨交加,天降祥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室,大蛇出没。

鲁班也不例外。相传,鲁班出生时,家门口白鹤聚集,赶都赶不走,屋内飘香,几个月都散不去。这就是大人物的排场。不过,通过现代科学的解释,这些无非是以讹传讹罢了。

鲁班天资聪慧,酷爱木匠,少年成才,恃才傲物

鲁班生在工匠之家,从小得益于父亲巧手的熏陶,到七岁时,无师自通,刨木头的本领比父亲还娴熟,就算一些小零件,经父亲稍作点拨,学得又快又好。

到十五岁时,鲁班云游各国,拜师学艺,师从子忧门下,仅仅几个月,就把子忧的技艺全部学了去。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少年成才的鲁班,恃才傲物,自成一派。自负的性格,走到哪儿都不受待见,于是,他跑到小和山隐居了。

隐居的日子,鲁班把自身技艺淬炼的炉火纯青,农垦工具、木工器具、仿生机械,甚至军事兵器相继问世,他受到了工木匠的崇拜。

当他名声躁动时,楚国才意识到他的厉害,于是请他造了当时最先进的攻城器械——云梯。相传,楚国用云梯把宋国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后来,很多国家都聘请他为军械国师,打造了很多精工兵器用于打仗,提高了战争效率。

他作为奇人,当然希望自己的技艺供后人敬仰,于是,他把毕生所学、所创全部都记录了下来,形成了自己的《鲁班书》,又名《鲁班经》。

《鲁班书》是一本什么书?

看书名,再结合他的名字,很多人以为就是一本教人制作工艺器具的工匠书。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是一本记载了千古奇闻,民间秘术的古书。用“玄学”二字来描述它,一点不为过。

《鲁班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为技术、医术和法术。上卷和中卷还能让人接受,无非是教人如何成为能人巧匠,受伤是如何医治。

尤其下卷书中的法术,神乎其技,玄之又玄,处处充满“超能力”,比如饭菜能快熟,伤者能自愈,可以起死回生等等。

这些法术均为鲁班原创,有的只是一连串难以琢磨的画符和咒语。

鲁班开创的本意为,木工匠们如履薄冰,常不受富贵人家待见,用权力欺负人。为了改变任人欺凌的工匠面貌,降低剥削和压迫,只能结合封建迷信思想,研习一些自保的法术。不管有无作用,起码能释放巧匠心中的怨气和不满。这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自保方式。

可学习的门槛也比较高,民间传言,要想习得书中的技能,必须要师傅带进门,方可领会,不然永远也学不懂。

王侯将相知道了,这还了得?若是被人偷学了去,岂不是鸡犬升天?于是,下死命令,任何人不得学习《鲁班书》。

除此之外,让众人望而却步的原因,还涉及到一个传说。

关于《鲁班书》的传说

据说,已成名的鲁班,新婚不久,就被征召去造军械和修皇室去了,但鲁班想念新婚妻子,可路途遥远,来回耽误时间,于是,鲁班就造了一只神奇的木鸢。

只见鲁班骑在木鸢上,口中念念有词,木鸢就飞起来了,火速载着他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妻子身边。

新婚夫妇见面,诉说衷肠,依依不舍,妻子看见会飞的木鸢,兴趣勃然,一次趁鲁班不注意,偷偷骑在木鸢上,照着书上念动咒语,木鸢就载着她飞上了天,鲁班妻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可祸兮旦福,鲁班妻子又想去天上飞,这时已怀胎九个月有余,即将分娩。待她飞上天后,突然孩子要生了,羊水破了,污血流了出来,流到了木鸢上。

传言,女人的污血能破除咒语,这可不得了,木鸢失灵了,从空中掉了下来,结果祖师娘和小师爷双双殒命。

又有人说,《鲁班书》被人偷看了,刚好撕掉了介绍木鸢的两页,启动了机关,导致祖师娘跌落。

不管是哪种原因,鲁班都痛彻心扉,以为是自己研习的法术害了妻儿。于是,他一口老血吐在了《鲁班书》上,并施加了咒语。一是不让后人学习此书,二是针对偷学者,让他们也遭遇不幸,必须承受像他一样的痛苦。

所以才有学习《鲁班书》,不得有好下场和好结果的原因。看来祖师爷的恃才傲物,刚愎自用,亦正亦邪,一直都在。

《鲁班书》为什么成为禁书?

鲁班在书中施加的咒语,明确规定:凡是学此书者,鳏、寡、孤、独、残,必须任选其一,否则免谈。于是《鲁班书》还有另外一个别称——“缺一门”。

据后世讲述道,此书的开篇印着八个大字:欲学此术,必先绝后。(我甚至在想,在千年后,东方不败的“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葵花宝典》,是不是引用的《鲁班书》?)

哪怕书中再有悬壶救济,起死回生的医术,光这八个大字就吓退了多数人。也有人不信,偷偷学习,不是招惹祸端,非死即伤,就是有违天道,家破人亡,这就是偷读的后果。

以上种种迹象,让这本书更显得神秘而恐怖,禁止学习也是顺势而为。

我的观点:禁学《鲁班书》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鲁班书》全套本是环环相扣的,用意本是保护工匠们安全,可被有心人利用。比如鲁班的妻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鲁班没下咒语之前,下册的内容本就非比寻常,少儿不宜,放在现在,这些全是不受社会主流文化相信的迷信。自古以来,迷信都是旁门左道,不适合普及的,更何况在权力至高无上的封建王朝,为了树立最高者的威严,于是,从最上面就断绝了大家学习《鲁班书》的念想。

第二:鲁班妻子失事后,他在书中施加了咒语,点明了危害,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让众人知晓学习后的后果,这是退而求其次的两全之策。目的是教人要心术端正,脚踏实地,以此博得官方的肯定,好传颂上卷和中卷部分。可始终有个例,想“缺一门”后走捷径,于是,历代王朝都把《鲁班书》全套列为禁书。

第三:《鲁班书》下卷的迷信,不受推崇是一层意思,实则是教唆工匠们害人的东西,比如迷魂法、隐身法、种病法、封口法、紧箍咒法等应有尽有。不管用没用过,始终都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潜在伤害。上卷教人做事,中卷教人自救,下卷教人报复,奈何卷卷深入人心,官方通告,还是全部禁了为妙。

总的来说

《鲁班书》是鲁班的旷世之作,亦正亦邪,用好了流传百世,用不好背负千古骂名。正因为它的自身神奇和民间传说,这本奇书让人惶恐和不安。

因此,《鲁班书》很少被流传,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认为是一本容易招致灾祸的妖书,被历朝历代列为禁书。

但是,享受过鲁班福利的人民群众们和工匠能人们,一直都在秘密流传《鲁班书》,可能为了降低影响程度,他们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只许学习上卷匠心之术,中卷和下卷压箱底,祖祖辈辈只准流传,不准窥探。毕竟,这是祖师爷鲁班留下的东西,全本还是要保证的。

至于说偷偷读了有什么后果,这都是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结果,也没见谁读了《鲁班书》后,怎么怎么地。再者,没有师傅领进门,估计看了也学不会,自学会了也不好用。

现今散落在民间的《鲁班书》,都是代代相传的供奉者,正是有了他们,才得以将《鲁班书》流传到今天。

其实,鲁班传给我们的锯子、曲尺、墨斗、机封等工具,铆钉、榫铆等固定方式,也被我们引用改良后,用在各领域。在1987年时,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还设立了“鲁班奖”,足见鲁班给木业、工业、建筑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不管《鲁班书》怎么样,现在科技发达了,社会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也同步提升了,是非善恶,科学迷信,心中自有一杆秤,当有幸读到此书时,说不定也当作茶余饭后的休憩,一笑而过罢了。

鲁班这么厉害,为什么他写的书被列入禁书,偷偷读了有什么后果?

如果你是工匠、木匠或建筑师,你一定听说过鲁班,他作为土木建筑鼻祖,工匠祖师爷,受万人敬仰。

相传,他还把自己毕生所创全部记录了下来,形成了《鲁班书》。按理说《鲁班书》也应该万人追捧的,可历朝历代怎么把它封为禁书了呢?其实,这本书很不简单。

这本《鲁班书》作为奇书,又叫《鲁班经》、“缺一门”,其中“缺一门”的来临和鲁班的妻子有关。作为土木建筑、工匠木匠鼻祖的鲁班,这本书中自然也记录了工艺手艺之法,可除了这些外,它还记录了医疗技术、护身之术、神鬼咒语等信息。

为了分类,鲁班把它们分为了上中下卷,相传,关于中卷和下卷,如果没有师傅带进门,点拨教导,是任何人都无法学会的,就算偷看了也无关紧要。

然而,这么神秘的著作,却要求严禁传播,连上卷都不行,这是为什么? 《鲁班书》到底如何神奇?下面,我带大家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鲁班是何许人也?

鲁班,不姓鲁,他是姬姓或公输姓,名班,古人喜欢叫他公输班,公输子,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后世喜欢叫他鲁班。

据说,鲁班出生那天,自带大人物光环,家门口白鹤群舞,驱赶后又飞回来聚集,屋内香气满溢,久久不能散去,持续了几个月。这些迹象,注定了鲁班不平凡的一生。

天资聪慧的鲁班,从小跟在作为工匠的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他无师自通,七岁时,刨木头的本领就和父亲不相上下。

到他15岁时,他云游各国,拜师学艺,最后在大师子忧的教导下,几个月就学术有成,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师傅子忧拍死在沙滩上的意味。

《鲁班书》的由来

自成一派的鲁班恃才傲物,傲睨自若,走到各国都高人一等,各国自然都不待见他,典型的空有一身才能,却无处施展。他一气之下,居然跑到山头隐居了起来。

他是一个具有空前想象和极具创造力的人,由于酷爱土木建筑,工艺器具,在他隐居的日子里,并没有沉沦,而是潜心研究。相继创造出了像墨斗、曲尺、刨子、锯子等广为流传的工具,也在军事上面颇有研究,创造了机关弩等攻击利器和机关兽等防御设备。

自古以来,技艺超群的人物,都是怪癖,鲁班也不例外,他人品和脾气都不好。尤其气度狭小,虽然帮助楚国制造了云梯等攻城武器,但他仍然记恨当初各国的拒之门外。

当时除了鲁班比较出名外,墨子也是制造机关、武器、设备的好手,在鲁班心中,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和墨子的争斗伴随了他一生。在《公输》一文或看过《秦时明月》动漫的人应该知道,公输班和墨子的爱恨情仇。

再者,古代的农民和工匠地位低下,一直不受富家子弟们待见,常常还拖欠工钱,鲁班无法忍受这口气,为了让工木匠们能抬起头,他也付出了许多。

以上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在鲁班深思熟虑后,觉得自己应该打破常规,创造传奇。

要知道,古代的匠师们都是纯正的手艺人,这是他们的吃饭工具。他们为了保住饭碗,自身的技艺是不轻易外传的,当自己老去时,多找儿子或信得过的人口头传授。

因此,到现代,流传下来的手艺技术少之甚少,也能看到,在后世的考古中,对于古代的器具、建筑等,比如三星堆发现的古蜀文明,专家们看着一道道繁琐的设计,只能望洋兴叹。我想,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只不过不允许抄副本流传罢了。

鲁班之所以是奇人,是大师,他要开创先河,创造历史,成为伟人。所以他把毕生所学、所创、所识,都抄录了下来。

上卷教人学技术,中卷教人识医术,下卷教人施法术。最初的目的只是从工木匠的利益和人身安全出发。

一是受伤后,能自行医治。

二是遭遇不公平对待时,能运用书中的“手段”来“维权”。

三是工木匠们出现“血光之灾”时,可以运用下卷的咒语和秘法驱邪避灾。

这就是《鲁班书》的由来。

与《鲁班书》相关的奇闻异事

奇闻一:“缺一门”的由来,以及鲁班诅咒之谜。

开篇说道,“缺一门”和他妻子有关,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传说,鲁班和新婚妻子情深似海,不料,鲁班被叫去修皇室去了。在千里之外的鲁班十分思念在家的妻子,只能在工作之余发明了木鸢。相传,只要鲁班对着木鸢念几句咒语,它就可以载着鲁班飞回到妻子身边。

一次鲁班又骑着木鸢飞回家了,妻子特别好奇,想到,要是自己也学会了骑木鸢的技能,岂不是自己也能飞去找鲁班?想着想着,妻子就骑上了木鸢,念动了咒语,由于当时有身孕在身,也许过于激动,飞在空中的妻子动了胎气,流了污血出来,滴在了木鸢身上。

女人的污血是古代法术的禁忌,在木鸢身上也不例外,只见木鸢飞行技能失效了,载着鲁班妻子就从空中摔了下来。结果一尸两命。

鲁班见状,十分痛苦和后悔,如若自己不发明木鸢,可能妻子就不会惨死。嫉恶如仇的鲁班一口鲜血喷在《鲁班书》上,开始诅咒所有看过《鲁班书》的人,诅咒他们不得好死,断子绝孙。

这还不解气,鲁班还在书中施加了一个重誓: “学我技艺者必要有所觉悟,鳏、寡、孤、独、残必遭一样方可传授。”

“鳏”代表丧偶的男子,“寡”代表贫穷,“孤”代表没有父母的小孩,“独”代表无后,“残”代表残疾。

可见,后人想学《鲁班书》,必须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行。这就是“缺一门”的由来。

奇闻二:神秘的“一世人”。

该书的下卷诡异莫测,书中的秘术非常人所学,相传,想学下卷的人,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行。

一是不得有后,二是不认认祖归宗,三是传教的师傅必须在夜深人静时,找一个密室传授秘诀,且必须闭关修炼七七四十九天方能成功。

所以,这类一传一的师傅和徒弟,均被称为“一世人”。

当然了,能制定如此规则,就不怕偷学者,就算被人偷看了,这人也永远学不会。

《鲁班书》被禁的原因

《鲁班书》之所以被封禁,是因为下卷所记载的秘术、咒语、法术等太邪乎和魔幻了。

比如不生火就能煮熟饭菜,受伤后只需念动咒语就能痊愈等。还比如书中有很多隐身法、招魂法、呼风唤雨法等秘术。

古代王朝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王侯将相是不允许牛鬼蛇神般的封建迷信到处传播的。这书中的内容恰恰正中下怀。

虽然鲁班在书中明确了这些是工木匠们维权的计谋,是护身符,可这些计谋确实过于阴毒和残忍,常在河边走的工人,哪有一生平平安安的道理?这些不值得提倡的东西,自然不受主流社会的推崇。

再者,鲁班妻子失事后,他又在书中施加了咒语,开篇八个大字:欲学此术,必先绝后。颇有《葵花宝典》中: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意境。

“一世人”的传教法,又越传越邪乎,达官贵人们可不允许贫民老百姓翻天,在有所忌惮下,最好封禁了为妙。

总的来说

站在历史的角度,鲁班开创了先河,创造了历史,所发明的土木工具、建筑设计、军械设备等,为后世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财富。就算到了现代,还专门为建筑师们设立了一个“鲁班奖”,这足以证明鲁班在匠人心目中的地位。

他虽然作为土木建筑鼻祖,工匠祖师爷,其毕生所创《鲁班书》被长期封禁,这是时代下的悲哀。处于当时,小众力量抵挡不过世态炎凉和封建思想,奈何自己又过于狠辣,被列为禁书,也是古人们智慧的体现。

相传,在现在的工木匠师傅们手中,还是有全套《鲁班书》的,这些都是代代相传下来的结果。甚至严苛要求,只能学习上卷,中卷和下卷永世不可触碰。毕竟,祖师爷的佳作,放在任何热爱这份事业的人们心中,窥探总是按奈不住的。

鲁班这么厉害,为什么他写的书被列入禁书,偷偷读了有什么后果?

下卷到现在还有人会,以前有个四川人和其聊天,他说他们那里修房子,如果主家对工匠不好,那工匠只需做点手脚,住这房子准病,你随便去医院检查,多先进仪器都查不出病来,还特别不舒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