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电阻屏为什么几乎被淘汰了?

说得简单点就是技术落后,使用体验差,有比它更好的电容屏可以完美的替代它,当然就要被淘汰了,这是科技领域要遵循的原则。

电阻屏的缺点非常多

现在仍然记得第一次使用触摸屏手机的画面,当时非常惊讶,电影中的画面竟然真的实现了。但是使用却发现,用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很多朋友甚至表示要换回按键屏。的确,电阻屏并不是实体按键好的代替方案。

从材质上看,电阻屏材质较软,很容易被划伤影响使用,所以使用中必须贴膜。而且它的透光率也很差,阳光太强的时候可能根本就看不清它上面显示的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它是通过点触碰反应,现在根本满足不了我们人机交互需求。

‬电容屏能弥补它的缺点

相比之下,电容屏不仅技术非常成熟,而且结构更加简单。功能上也比电阻屏更强大,特别是显示效果要比电阻屏好很多。交互方面也更能满足我们现在生活的各种场景,除去功耗和操作精度的缺点,其他用起来都非常好。

像现在各种设备都在强调显示效果,只有电容屏能更好的表现。电容屏也在不断克服缺点,比如带手套不能触碰的问题就已经解决,最主要的就是寿命更长,毕竟换屏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频率很高的场景。

现在电阻屏出现的频率确实越来越低了,不过也没有被完全淘汰,毕竟还是有它独特优点的。比如适应环境能力更强,不容易破碎等

~END 谢谢阅读,以上就是我的观点!赠人点赞,手留余香。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民用电阻屏为什么几乎被淘汰了?

在手机领域,电阻屏已经被大量淘汰,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触控效果更好的“电容屏”。之所以在手机领域出现这种局面,我觉得还是跟手机的操作系统有一定关联性。

一.手机电阻屏作为触控屏确实可以使用,但它的操作并不是很稳定,就连3G时代手机行业的霸主诺基亚也不得不保留物理按键。

所谓的电阻屏,其实就是“触控屏”早期实现触控效果的一种。它主要由屏幕外层ITO透明隔离点内层玻璃组成。其触控实现的原理为:当手指按压屏幕外层后,外层ITO局部被触控的点会变形凹凸并接触到内层玻璃,在接触之后会有相应的电流产生,最终通过手机芯片来计算屏幕受压位置让系统界面作出响应

虽然电阻屏能够让智能手机实现屏幕的触控,但其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如意,就连曾经的智能手机霸主诺基亚也最终深陷泥潭,我们一起来看下。

关注点1:昔日智能手机霸主为什么被迫选择“电阻屏”?

如果要说真有使用电阻屏的触控手机,当然是大家熟悉的诺基亚

它在3G时代初期,由于其手机操作系统搭载的是Symbian系统,其系统界面、软件的交互方式大部分只需要通过手指的点击来完成,且电阻屏当时价格实惠够用。而诺基亚在当时也非常重视手机的使用质量,比如手机需要高强度防摔等。众多的性能选择,也让诺基亚不得不把电阻屏作为自己长期选择的触控屏类型。

关注点2: 为什么电阻屏让诺基亚的实际体验变得并不如意?

用过诺基亚触屏手机的用户在以前肯定会有自己的体验,我们用手拇指点不动屏幕界面后,会更多的用自己的手指甲去敲击屏幕,在当时被很多人戏称为“指甲屏”。

这主要是因为拇指在屏幕外层ITO同时挤压的点较多后,导致屏幕内部的接触并不均衡极容易出现触控失误,而指甲的敲击能够减少触控失误率。

二.手机操作系统的优劣,加速了“电阻屏”退出智能手机领域的脚步,诺基亚智也开始走下坡路。

我在上面提到,诺基亚手机在实际使用电阻屏的过程中会遇到触控界面多次无响应的现象,终归是因为手指在电阻屏上的接触面越少其触控效果会更稳定。

20086月,苹果发布了最新款的触屏手机-iPhone 3G,它行云流水的操作让 iOS操作系统一举成名,也让昔日的手机霸主诺基亚也为之一震。这主要是因为苹果iPhone3在当时借助了电容屏的优点特性,电容屏其实在触控灵敏性上要比电阻屏更好,再加上iOS操作系统的完美交互,尤其是图片的侧滑和相应的手势操作一点也不卡顿,让发布会现场很多观众感觉这就是他们真正想要的触控屏手机

反观诺基亚后期出现的智能手机情况来看,不仅没有提升电阻屏灵敏性,而且还在继续备用物理键盘,让自己的产品越来越不符合当时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需求,直至诺基亚最终只能逐步退出智能手机市场。

结语:

在手机等电子触控产品领域,电阻屏目前并不太符合其产品技术快速应用的发展规律,被大量淘汰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手机不使用电阻屏而选择电容屏主要是为了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不可能花更多时间去频繁的在屏幕上去点击。

不过,由于电阻屏本身比较耐用且成本低,它在其它领域也仍被广泛使用,比如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屏幕就是采用的电阻屏,这主要得益于其系统的交互非常简单。

民用电阻屏为什么几乎被淘汰了?

在我们目前的民用领域,基本上压感式的电阻触摸屏已经被淘汰了。但是在很多领域,电阻屏还是有着它自己的优势的。

电阻触摸屏利用压力来改变触摸点的电阻值,这样控制芯片就可以计算出触摸的xy坐标。所以触摸屏的外层必须是可变形的材料,否则形变过小不易引起电阻的变化也就无法定位了。所以电阻触摸屏一般都是稍软的,电阻屏对于水分这些都不太敏感,即便是屏幕上有水也是可以准确的定位的。由于只是采用纯压力进行定位的,所以利用任何的物体,只要产生压力就可以定位所以佩戴普通的手套,包括用一根树枝戳屏幕都是可以反应的。

正因为电阻触摸屏慎用形变进行工作的,这就要求它的外表面不能太硬,否则无法造成足够的形变,而准确的定位,所以电阻触摸屏的屏幕很容易被刮花,并且上层的软薄膜透光率并不是很高,相应的屏幕的亮度也很差,尤其是在户外的表现更差,并且电阻触摸屏是需要一定的力量来使产屏幕产生形变的,所以它的触摸操作并不是很敏感,并且由于技术的问题,触摸屏的分辨率不易提高,所以我们现在的手机平板之类的已经淘汰了电阻触摸屏。

民用电阻屏为什么几乎被淘汰了?

我们先来看看两种屏幕的原理:电阻屏是采用压力感应,将屏幕分为上下两层,触摸时按压屏幕,两层产生接触,通过感应局部电阻变化来定位触摸位置;电容屏是采用电容传感,用户使用时手指带的人体电厂和屏幕工作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手指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从屏幕的四角上的电极流出,且理论上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经过计算可得出位置信息。

电容屏采用电阻屏和电容屏相比,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最终电容屏普及市场,这是消费者的选择,下面我们一起来细数电阻屏的优点和缺点。

先说优点吧:

1、压力传感方式,决定了电阻屏可以用任何物体触摸,即使戴着手套也可以操作,而电容屏必须有皮肤接触到屏幕表面。

2、电阻式触摸屏采用压力感应,精确度高。

3、屏幕适应环境能力强,可在极低温环境下使用。

4、技术门槛和成本低。

再来看看缺点:

1、不稳定,由于是基于压力使两层屏幕接触导电,不同环境下材料柔韧性不同,需要的压力也不同。

2、不支持多点触控,多点触控容易出现漂移。

3、由于需要按压,容易在屏幕表面留下划痕。

由于手机技术发展,这三点缺点目前看来非常致命,最终导致被淘汰也是情有可原。

民用电阻屏为什么几乎被淘汰了?

电阻屏也是一种触摸屏,我们所说的触摸屏一般有两种:电容屏和电阻屏。电阻屏在功能机时代出现过或者用在操作不频繁的工业领域,而现在手机等消费电子的触摸屏都是电容屏。

使用过电阻屏手机的朋友可能都还记得,手机都会有一个触摸笔,用触摸笔点击触摸屏时需要用点力按压,而如果用手指按压的话,可能会导致受力面积比较大导致按压错误。所以,电阻屏使用起来不灵敏也不方便。

电阻屏都用专用的控制芯片,当发生按压式,该触摸芯片会计算出按压点的坐标(x,y),最常用的是四线制。

由于是用力按压,所以屏做的比较软,最外层由特殊涂层和薄膜构成,在按压式,有效区域可能取决于按压物的接触面积,其次在按压时力度不够可能就导致按压失灵。所以,电阻屏的使用体验非常不理想,随着电容屏的发展,电阻屏就慢慢被淘汰了。

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更多电子、单片机、软件相关的技术知识,可以关注玩转嵌入式获取。

民用电阻屏为什么几乎被淘汰了?

电阻屏的问题主要在于灵敏度低,对手指直接触摸操作响应不好,无法感知触摸面积,感受的是力,所以触摸主要是按压完成,配一支手写笔就是这原因。细细的尖尖的东西操作比较好。

与电容屏相比体验太差,无法实现快速操作和输入,时间久了手指更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